·超常儿童(supernormal children)定义的背景
神童是迷信的孩子
早在一九七八年,大陆的心理学家对公众所谓神童的称谓有“超常儿童”的界定,而更多时候人们还是会按照字面的意思去理解。
对未知的恐惧和无助让人抽象出神灵供奉以期保佑,而于自身前生后世自命不凡者往往会有转世的妄想,那些妄想自己的孩子是神童的家长多多少少有成就自己作“神父、神母”的幻想。这样来看,神童是迷信的孩子。
神童的存在或如外星人存在的逻辑一样,更多是一个美妙的幻想,即便神童真的存在,它应该也不属于人的范畴。要么是人误解了神童存在的形式,眼下认识的水平还无法识别;要么神童本身就不存在,而是人曲解了不相关的表象。
家长眼里的神童
很多人迷信生理年龄,以为少时聪慧大必了得;很多人贪图知识数量,按照小学就学到高一的速度线性地盘算以后的收获…很多神童表面没有或很少上学,而家里却多有一个“全天候的、免费的家教”。反观所见神童范例,倒觉得对孩子“教多无益”。
知识的“代谢”能力取决于获取它的方式。很小就知道很多,甚至很多大人都不知道,这种面上的博学自然是一般意义上的聪慧,而“仅仅知道月亮是天体是远远不够的”。对孩子评价的标准是动态、发展和综合的,而家长往往用过去的、片面的标准衡量新环境下的产物。比如孩子对电脑相关认知的突出表现,更多是对比过去的不同以及机会的不同,却被误以为是孩子的不同。如此具有阶段性和时代性的指标并不能完全作为衡量的指标。
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学习习惯、人生态度----相比,刻意让孩子知道很多所谓的知识并不是一件好事,更严重的是对孩子不恰当的评价和错误的定位反倒让其陷入脱离了本属于自己的人际网络又一时无法融入所期望环境的窘境。缺少与同龄人的交流本身就是在丧失智力拓展的重要机会。
“挣钱多少是一个问题,花钱多少是另一个问题。”知识的习得也有如此逻辑,正如贫困时更多看重钞票的多少,而人生的价值却是拥有财富的过程。或许要我们的社会发展到更高的阶段,家长们才会从根本上认识到单纯知识积累的乏味,让教育返回到它原本的轨道。教育发展的最终结果是回到教育的开始。
我们真的需要神童吗?
有位学生的小名叫“豆豆”,因为妈妈有因高大而苦恼的经历,所以更希望女儿玲珑乖巧。身高的问题上人们表现出越来越理性的一面,社会上不仅少了“一米七是二等残废”的说法,至少还没有人愚蠢到真正奢望有珠峰的身高。除了清醒人的物种注定了大体的现实,更重要的是认识到和单纯的高大相比,体魄的健康、强壮更为重要。不幸的是在孩子的智力上仍有人抱有类此不切实际的幻想。
人与人智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正如人与人身高体重的不同,但看到鹤立鸡群的孩童就预言和珠穆朗玛比肩的未来则是无视人生理基础的痴心妄想,智力的发展如此。
多元智力如人体各部分的复合,会有发育早晚的分别,自然也要注重营养的均衡。记忆力的发达正如身材的高大,而仅仅如此远远不够的,如同高不一定弹跳好,胖不一定就有力量一样,相反合理的智力结构如强壮体魄的协调一样重要。高也好,矮也好,胖也罢,瘦也罢,接受生理现实以外,尽力让体魄康壮。
我们真的需要神童吗?人群中超乎寻常的肥胖或高大对彼此都是不公平的,绝对聪明的人在这个愚蠢人的社会里是能够自己生活的很好呢,还是为愚蠢人施舍呢?凡人不得而知。人的潜能对人来说是无限的,而我们又能把风险控制在什么范围呢?
8844.43米是一个客观的高度,是地球上山峰高度的极限,尽管少有人攀登,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珠穆朗玛峰。真的杰出是平凡中的伟大,而幻想出的高峰是不可以攀爬的。从个人的角度,杰出和平凡一样是生活方式的选项。
教育无神,心恒有道
人在某一方面具有的特质相信有其客观的生理基础,而被我们称之为天分的外显却离不开后天的培养和发掘,不经意的“一次机会”上的展现会发展成终生的品质。
上帝赐予人金子,却以矿石粗糙的外表来隐藏;而从矿石里提炼出金子却是人一生的追求。把石头点化变成金子是人对神仙的幻想,从金矿提炼出金子却是为人师的理想。教育的工作更多的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提供一种关系,而不是改变了什么。社会会对矿石有所筛选分流,只不过有的做成零件可以上天,有的是路上的基石被埋入地下,分工的不同总还是社会的必要组成。
学校里教育的成功和社会上个体的成功是分开的,古语“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鎡基不如待时”的道理,不过人们往往把社会的果实完全归因于人为教育的收获,严格意义上,特定的人属于特定的社会环境,而不是认为雕琢出来的,尽管超常教育的诞生源于精英主义,而它的成就却不能用培养出多少英才来衡量,探索教育规律为常态教育提供建议才是教育的教育成果,是教育多元化应对教育复杂性的一种选择。
教学中并没有碰到传说的神童,相反每个人更多时候看到别人智力上的闪光。智力真的那么重要吗?有不少公认聪明的却没有好结局的个案,反倒一些勤恳的却常有出人意料的惊喜。这不能不让人对传统智力的看法产生怀疑,爬山或有快慢,而生命的价值更多体现在不断的攀爬中,和一个面的拓展相比,一个点的深入更容易触及一生的精彩。生活中我们能做的也仅仅是做好自己,所以常有类似“坚持是一种能力”的感慨。
或有人反问,你不是神童怎敢对神童妄加评论,而正是因为有十年超常教育的经历才让我有这样的体会。或许下个十年的认识会变化,不,明天就回改变,但至少现在我是这样认为。
·理科超常儿童的鉴别和选拔
·YCK19超常教育的问答
·坚持首先是一种能力
·天才本天然 百炼可成金
·育才的“优才教育”
·我们只有一次机会
·踏步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