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科学靠两条腿走路,一是理论,一是实验。有时一条腿走在前,有时另一条腿走在前面。但只有使用两条腿,才能前进。—-密立根
1、电子的发现
阴极K,对阴极、阳极A,阴极射线、电子流
比荷 q/m
mp/me=1836
密立根实验的重要发现是电荷是量子化Q=ne
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薄的金箔也有几千层的原子啊,选择金,除了延展性好,核也比较大
绝大多数阿尔法粒子穿过金箔,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有少数粒子(约八千分之一)发生了大角度偏转,偏转角度甚至大于90°,也就是说他们几乎被“撞了回来”。
卢瑟福的散射实验是测得原子核的大小,并不能测量原子。
3、氢原子光谱
利用光栅和棱镜可以吧光按照波长展开
太阳光谱吸收光谱,不能直接测量地球大气层的成分。
可见光的波长400nm-770nm,能量3.11-1.62ev
氢原子光谱中只有四条在可见光范围内,3-2,4-2,5-2,6-2,都属于巴耳末系。
4、波尔的原子模型
N.Bohr,电子的轨道量子化。电势能,动能,总能量,类比卫星模型。
r1=0.53*10^-10m=0.053nm E1=-13.6ev

(氢原子波尔模型2\pi r=n\frac{h}{mv},然后推导出半径、能量与n^2反比)(里德常数推导)
\frac{mv^2}{r}=\frac{ke^2}{r^2}2\pi r=n\frac{h}{mv}r_n=\frac{h^2}{4\pi^2kme^2}\cdot n^2
U=-\frac{ke^2}{r}E=-\frac{ke^2}{2r}E_n=-\frac{2\pi^2k^2me^4}{h^2}\cdot \frac{1}{n^2}

1895年伦琴发现了X射线;1896贝克勒尔发现了元素放射性;1897年汤姆孙发现了电子。19世纪末三大物理发现。

On this day..

3 Responses to “14-1.原子结构”

  1. qiusir Says:

    有题目直接问第二能级到第一能级动能变化量的,可以口答的但...
    下面这个也让学生不适应。

    第一激发态的细节也是坏啊,好在选项都是负的。

  2. qiusir Says:

    今天有家长向我征求孩子竞赛的看法...
    后来竟然说和我说话紧张,尽管我自诩社恐但不曾紧张过,另,我对不熟悉的人应该表现的挺温和的,学生怕倒是能理解。
    另,让我想不到的是,还说,看过我所有她能看到的文字...哈哈哈

  3. qiusir Says:

    1895年伦琴发现了X射线;1896贝克勒尔发现了元素放射性;1897年汤姆孙发现了电子。19世纪末三大物理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