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2023-8

与孤独共处的9个习惯
和田秀树
一个人,是一个人的必修课

前言
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我已有30多年的从医经验。目前,我最感兴趣的课题是“孤独”。很多现代病理学研究都认为孤独与疏离感是精神疾病的病因所在。
学会以孤独为友会给自己的精神世界以及人格带来深远的影响。
1、停止从众:因孤独而从众反而会变得更加孤独;
手握“我本位”这一词,我强大了许多...仿佛多年的顽疾终于找到了对症良药。
所谓均质文化,就是一种将孤独巧妙隐藏起来的社会现象。
有些人看似长袖善舞、八面玲珑,其实是不会真心诚意地与人交往。
当今日本虽已属发达国家,但无法实现孩子名校梦的家庭反而越来越多。
所谓贫困,不过是社会生活带来的疏离感。
2、交友要宁缺毋滥:独处是思考问题的黄金时间;
法国作家司汤达,“天才不会让自身思想局限于凡人铺就的轨道。
孤独是依赖症的重要诱因,但同时又是培养独创性与独立人格的天赐良机。
“孤独就是天才的试金石。”不要逃避孤独,要敢于直面孤独。
“无友不欢”的想法限制了个体的潜能
(和田的书有的比斋藤的还水啊)
3、走进书的世界:那些随手翻看的书籍透露出个人喜好,正是它们创造出现在的你;
知识如小岛,未知世界如大海。
苏格拉底说知无知者比不知无知者更优秀。
最熟悉的陌生人
读书时了解自己的最有效途径。
一个人重拾旧书时,会恍然间明白自己一直以来的期望与目标。也会看清今后的努力方向。
特蕾莎修女:

谨慎对待思考,因为它终将化作语言;谨慎对待语言,因为它终将化作行动;谨慎对待行动,因为它终将化作习惯;谨慎对待习惯,因为它终将化作性格;谨慎对待性格,因为它终将化作命运。

4、寻找通道中人:与其在意他人怎么想,不如斟酌自己怎么做;
另类比泛类更强大,不惧怕被排斥,寻找真正的同道中人。
孤单无助缘于真是自我的缺失。
ADHD注意力缺陷型多动症
当数学老师讲1+1=2,爱迪生会问一块黏土加上另一块黏土就会变成一大块黏土,为什么是两块呢?
我们无须日日呼朋引伴,仅得一知己足矣。
自己虽有不足,但受人欺负绝不是我的错。
当你想挽回一位美丽的姑娘时,如果情敌送她10枝玫瑰,你想送15枝以压倒对方,那么你就已经输了。
当你盲目从众时,就已经先输一成了。
5、学会依仗他人:成年人应该学会借助他人之力;
熊谷先生认为,健全人口中的“独立”不过是对庞杂食物的过度依赖而产生的无须依赖任何事物的错觉。
6、构筑避风港:不要沦为“新型工作机器”;
无论何时都有机会觅得挚友,这是已有四十年孤独经历之人的亲身体验。

那些在人际交往中不刻意讨好对方的人是很难产生附和压的,而对疏离感极敏感的人则恰好相反。附和压就像一种侵袭免疫力较低的人群的病毒,能准确找到对孤独的耐受性较差的受体,并使之染病。

增加“去处”是弱者应对强者欺负时的有效策略。

不久前,人们对网瘾的理解还局限于“沉迷网络游戏”这类较窄的层面,现在它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名副其实的依赖症。又研究结果显示,重度网瘾患者的脑部病变情况与吸食可卡因、兴奋剂的毒品患者如出一辙。现在,这种“数码海洛因”正在青少年中间迅速蔓延开来...

比尔盖茨的家里,规定女儿使用电脑的时间为平日45分钟(除去写作业的必要时间),休息日为1小时。只有家庭设定严格的时间红线,才能保护孩子们不受网瘾的侵害。
只有真实世界里的好友才是照亮整个人生的明灯。

7、不要太较真:每个人的思想都是自由的;
为何要活给别人看?好人更需真情流露。
“很多人一起闯红灯就不必担心。”
彻底消除一个人面临的压力与困难,反而会给身体带来不良影响。
虽然很多人都对压力避之不及,但适度的压力对保持身心健康是非常必要的。
好人更易受恶性压力的影响。
8、用于暴露弱点:越自信的人越不怕暴露自己的弱点,朋友也会主动靠近。
一样米养百样人。
女性决定了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9、借助专业人士的力量:我们大可不必凡事都自己扛。
大胆讲出心声,思路会更清晰。
“自我管理”就是---通过规律化的生活及行为来保持健康从而不断提升自己。
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善于借助他人之力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人”。
我要再次强调,战胜孤独的最佳方法就是拥有多个依赖对象与选项。

01

L说年纪大了不愿参加大规模的活动,不年轻的我也是同感,特别是对整齐划一的事有排斥。进入九月份,到了北方最好的时节了,健康的余生还有多少个好时节呢。带着杯咖啡校园里晒晒太阳(小金送来的西梅真甜啊),也是刚整理读书笔记有点乏了。
因为参加开学典礼,给学生军训的兵哥哥在树荫凉里休息,接送外校区新生的大巴车挤满了宿舍楼旁的路,有的司机擦车,有的聚堆闲聊...
我算是与食堂管理员比较熟了,不用斗胆就走进了学生食堂后身的小菜园...
负责打理的师傅很热情,主动给我讲解朝天椒、酸枣等等,以及吊着的空瓶子是用来吓唬偷吃西红柿的鸟的。临了还热情地送了我一枚发红了的西红柿...

2023-9

2023-9

2023-9

2023-9

2023-9

01

2023-8

无限绳长的摆,周期和贴地卫星的周期一样,也是地心隧道的简谐振动的周期)(后来整理了一下这个题目[?])
和田秀树著
日本“学习之神”教你用阿德勒式家庭教育法
给孩子注入迎战自卑、主动思考、直面挫折的勇气,让孩子获得终生学习力
“与最聪明的人共同进化”
前言
“嗐!别提了,这是我的那个笨儿子。”
我无法理解一个人怎么可能学不会、学不好,而弟弟的成绩又确实一直是惨不忍睹的状态。但令人咋舌的事,他的自信心始终很强大,坚不可摧,且毫无理由。
一个人拿高分的关键不是智商或能力,而是掌握备考的要领。
“你绝对是个聪明的孩子”---妈妈常对弟弟说的话。为了振奋弟弟,母亲不惜搬出祖先来捧场。
这种无须理由的自信,就是让孩子成功的关键。
孩子负责直面自己人生的重重关卡,勇往直前;父亲则负责支持孩子的勇往直前,为孩子注入源源不断的勇气。
“学习是为了你自己”---妈妈的口头禅。“不学习,伤害的不是父母,而是你自己。”“好好学习,将来受益的也是你自己,不是父母。”母亲总是贴着我的耳朵,翻来覆去地说这几句话,几乎要把它们刻进我脑子里了。学习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为了自己...
1、阿德勒:育儿,以人为本

人会奋斗,并不是因为受困于不利的客观环境或被外界原因所迫。人的行为是由某种向上的意志支配着的,我们追求的是高处和远方的目标。(对比自己小时候和最近几年的学习,没办法更赞同和佩服这句。)

父母真正需要做的是助推孩子找到一个目标,由此激发出其内生的自驱力。
上进心是一种本能。
阿德勒(1870年,奥地利出生,后移居美国)认为,人最重要的动力就是在人群中“追求优越感”。
卡尔·罗杰斯:人活着需要一股自信,但这股自信必须由他本人亲自练就。
自卑感夜可能发挥催人上进的作用。
明智的反思其实并不强求以弱胜强,你恰恰还应“避开让你产生自卑的地方,去其他领域发掘,发挥自己的优势能力,从而获得成功。”这才是你对抗自卑感的“智胜”思路。
(有时候)成功的体验本身远比成功的含金量更为重要。
阿德勒:人类行为更多地是由目标激励而产生,而非受原因驱使。
“未来”是最好的引路人。
不论当下面临什么问题,都不要过度纠缠于己经发生的事情,而要面向未来找答案。
阿德勒甚至认为,家长表扬孩子,不见得就是好事。因为表扬也有副作用。表扬人和被表扬人之间其实并不平等,他们是上下级的关系。
“虽然失败了,但我们觉得你干得不错,你还是很厉害的!”
赢家和强者反而心胸更宽广,性格更爽朗。
全面发展,四面开花,未来必定可期。
阿德勒心中的模范人物应该是战无不胜,又心存慈悲的。
2、引爆自学力
倾听是沟通之母
注入勇气之前,首先通过倾听拉进心与心的距离,获得孩子的信任。
每日学习时间=年级×(20-30分钟)
想让孩子喜欢上学习,还有一个好办法,那就是超前学习。(哈蒂的数据分析也得出加速学习的效应值很高的结论)
超前学习并不等于填鸭式地强行打造神童,我们只是希望孩子在学习上找到成就感和自信,从而推动他产生更强的学习欲望。
有的孩子正因为学习过相关知识,所以在课堂上就不认真听讲了。他们会觉得老师讲的太简单,真无聊。但迟早有一天,这些小天才们会如梦初醒,突然发现自己居然跟不上学校的进度,想听都听不懂了。这样的超前学习真是辛苦一场却鸡飞蛋打,只换来适得其反的后果。(这种事情这里太普遍了)
成瘾(游戏、武侠小说和短视频等等)行为的恶性影响远不止影响学习这么简单,它还会破坏大脑的激励系统,击溃一个人的自制力。(这样的学生屡见不鲜)
我总觉得,世上三分之二的父母似乎是不怎么读书的。(我每一届教过的学生几百人,能直接反馈常读书的家长很少,当然我也只是间接从孩子那觉察到,其实呢,作为教师的同事读书的也不多。读书带给这个社会的力量感太小,甚至没有。)
困境也会孕育机遇。
吹牛要吹聪明的牛
3、不让坏情绪破坏学习的欲望
注入勇气就等于注入爱。
表扬好结果,批评坏行为。
“只有当一个人坚信自己有价值时,他才可能变得勇猛笃定,无所畏惧。”
父母对原因狠抓不放的结果就是苦于纠缠于原因,然后陷入懊恼和不甘中脱不了身。
一个人能忍得了周围所有人,不惹出大麻烦就实属不易,就别苦求跟每个人都友好相处了。
找到孩子当下能做得好的事,然后激励他在这件事上获得成功。
只有当我感到自己有价值时,我才可能充满勇气。
自信对孩子来说太重要了,不仅能让他们学得更好,成长得更健康,变得更出色,将来还能让他们在这个社会更好生存。
很多在学业能力测试上名列前茅的县都用了“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强行把成绩差的孩子逼成刷题机器,拔苗助长地提高分数。
孩子如果只能靠意志力(甚至求生欲)去学习,迟早会遭到瓶颈的。
正是父母的过度指责让我怎么也改不过来错误的握筷子手势。他们骂得越凶,我改起来就越难。(老师太容易在情感上越界到父母的位置,也就越容易和父母一样不见外的批评、谩骂和指责了。)
我们要控制住怒火,不要跟孩子纠缠于特例或细节,更不要一着急就大骂出口。
4、会主动思考才能主动学习
即使被孤立,也不是世界末日
创造价值就是塑造自信
当人看不到自己的价值时,容易把周围的人都当做假想敌。
(即便微博被封了,还是没有卸载,除了偶尔查阅一下以前的东西,另一个原因是更偶然看看网络众生,就像是每年还是交有线电视的费用,而常看的竟然是乡村的相亲节目,好奇世态)
阿德勒一直反对人们把他人的标准视作圭臬,无条件地讨好他人。
(我们还没开学,阜新那高中的新高二都月考了。)
5、迎战“自卑感”,扫清学习路上的拦路石
(中国又多了个男足)
就在我被数学打击得抱头鼠窜时,班上有个同学做起了一门有趣的生意。他把尖子生的数学笔记整理打印出来,制成参考书售卖。我如获至宝,赶紧把这本参考书买回来细细研读。反正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人家的解题思路全部背下来再说。
正是凭借对解题思路的大量积累,我的数学成绩突飞猛进。
“别怕,是老师的教法不对,不是你的问题。”
(少时是分数的奴隶,工作了又被教材捆绑,这是被别人要求的自我吧。)
他在小时候不需要成为分数的奴隶,长大后也不需要成为财富的奴隶。保持自信,坚持努力,胜过一切由可以量化的目标形成的枷锁。
在阿德勒眼中,学习厉害和做饭厉害是两件同样了不起的事。同理,在阿德勒看来,也没有哪一种输是更可怕的。
千万不要否定孩子。
“人可以用任何一种胜利,去对冲其他方面给自己带来的自卑感。”(我不想要短暂的成功,比如应试的以牺牲心智为代价的努力)
人生是场持久战,真英雄会笑到最后。
燃尽症候群:指人在巨大的压力下努力坚持,直至耗尽能量,失去干劲,最后陷入燃料烧尽后空虚无力的状态中。
人如果不求上进,以后视野就会狭窄,格调就会粗鄙,免不了要说傻话、做傻事。那就太可怜了!
6、孩子受挫时,家长应该说什么
考试是手段,不是目的
适度受伤也是一种学习,它用活生生的体验教会孩子辨识危险,并不断拓宽自己的能力上限。
让孩子跌过的每个坑,都变成鲜活的知识。(天才坑)如同指向智慧王国的路标,引导他持续走向正确的人生方向。
7、于深渊中赐予孩子向上的力量
自己找到的目标,才是真正的目标。
汤川秀树博士就从不满足于现状,他像一个追寻知识与信念的苦行僧,永远行走在探索新知与真理的路上。获诺奖后的他依然勤勉研究,奋战在科研第一线。
学习是一件光芒万丈的事。
事实上,钱真的很重要。
我相信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一个孩子如果有过被“富养”的经历,他的心灵会更加饱满和充盈,对待弱者也更富同情心。
8、也许会失败,但绝对不认输
其实被霸凌的往往都是性格好的孩子。
我总是建议家长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尽早体验竞争。
必胜的信念不需要前提条件,冲就对了

2023-8

Alfred Adle

31

2023-8

高效能人士的7个学习习惯
和田秀树著(日本学习之神)
序言
你可能还不知道自学能获得什么
不被既定的权威和价值左右
现实中有很多学者离“智慧”还是很远的。
我认为许多热衷于学习的上班族只是沉浸在输入式学习之中而已。
重要的不是向自己输入知识,而是将学到的知识用自己的方法输出。(教书简直就是为学习设定的职业。)(斋藤孝说过要以输入1输出9这一比例为目标。)
未来真正需要的是可以提供独特视角的人。
这是一个自学迸发能量的时代。
对我来说,人生中持续最久的习惯就是刷牙和学习,学习的价值就有这么高。
出版了600本以上的图书,这是我自学的成果,而且是输出的成果。
1、高效能人士一直在强化自学能力
“人不学习就废了。”
在资源匮乏的国家,人,才是唯一的资源。(如果既不缺资源也不缺人会...)
如果东京大学的毕业生在公司无法晋升,那么真正优秀的东京大学毕业生就不会进入这家公司。
毕竟,成人后是否持续学习决定了一个人的一生。(学习的一生,成长的一生,即便愚钝,成长六十年也能走很远的路吧。)
通过学习来保护自己才更加重要。
不断思考才是真正的学习。
自学的第三个优势就是可以永远保持年轻。
相对于平均寿命,还有一个健康寿命的概念。(治未病)
2、高效能人士学习前会做足充分的准备
找准自己的兴趣,锁定学习的内容
“人的自恋无法得到满足时就会感到不适。”
我指导考生时,让他们先处理擅长的学科,不擅长的学科也是从明显很简单的参考书和练习册开始做,让考生从这些成功的体验中产生“我能行”的自信和动力。
重新学习以前擅长的内容,学习效果会比之前更好。
准备一台电脑只为学习,换句话说,就是分别使用联网的电脑和不联网的电脑。
3、高效能人士看问题经常用独特的视角
高效能人士有打破常规框架的勇气。
不要仅仅做一个博学多识的人,而要做一个能从独特的视角发表见解的人。
再说一遍,重要的不是输入知识,而是输出。而且是从独特视角出发的输出。(专家的水平不少是从输出中获得的)
竹中医生在听取患者的话时,真的非常认真。
不要轻易给患者贴标签。
将常识奉为圣经的学习算不上真正意义的学习。
无论是多么荒唐无稽的言论,假设本身都是自由的。
成年人的学习应当更有趣、更自由才行。
如今的社会大多不重视说话的内容,而是说话的人。
只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在哪个领域都不可能成为一流的人。而且,这种能力最终会被人工智能替代。
如果想通过自学提升自我,那就要自己提出新的问题,并把解决这个问题当做是最终的目标。
4、高效能人士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
连文部科学省都意识到培养具有独立思维的学生的重要性,后知后觉地着手进行制度改革,但我觉得这完全是个错误的决定,其实不应该通过在大学中设置鼓励学生思考的课程进行制度改改,应该改革的是高考。
成年人学习的主题,是要掌握质疑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愚笨的人认定答案只有一个。
汤川博士说过,“事实经常会改头换面,对现有真相的深信不疑是最愚蠢的行为。
体罚究竟为何产生呢?这是由于在战争时期,学校导入了进食训练所致。
先不说体罚的好坏如何,至少体罚是日本的传统这一主张有违史料。
对人类来说,与想赚钱的诱因相比,不想亏损的诱因要强三倍。
学习心理学可能是今后上班族必须要做的事情。
英语对成年人来说是一门重要的学科。
“他虽然英语说得不好,但说得话很有趣。”
5、高效能人士很擅长时间管理
绝对不能减少睡眠时间
高效能学习---效率重于一切
我和著名的财经界人士以及企业家谈过,发现大多数人都早睡早起。
6、高效能人士会有选择地阅读
我开始明白,不用读完整本书也行。
过于追求精确完成细节,经常会浪费时间或者没法完成任务。完美主义者在工作中也会掉入这个陷阱。
“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
读书要以输出知识为前提。
7、高效能人士通过输出学习强化知识
学习的关键在于输出知识。(我就见过那没当过一天老师的人当了十几年校长后的突飞猛进。)
我建议考生们碰到难题时,多给周围的朋友解释,这样自己的学习能力也会提高。在跟朋友解释的过程中,自己也能更清晰地理解要点。
不要找容易教的人,而要找那些固执己见、对细微处容易产生疑问的人。如果你的说明能让固执己见的人也心服口服,那你的理解力就会迅速提升。

我在演讲时都会留心先说结论。(上课的时候,也是先说一下今天课题的内容、目标,当然学校还有黄金两分钟的说法。)
先说结论的话,听者就会认为接下来的内容都与结论相关。和不知道结论的情况下听演讲相比,能大幅度加深理解。
工作上有能力的人,大多都有先说结论的习惯。

雅思贝尔斯说过[?],“我的演讲和研讨会绝不是独断的,因为我的研究仍在进行之中。”
通过文章冷静地输出,人便更富有智慧。
写作时我生活中重要的支柱。写作这一行为,为我平常的学习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不要害怕文章乏味无趣,写得容易理解就好。
樋口裕一可谓是高考小作文第一人:
提出问题,要引用设问的题目;表明观点,要表明肯定或否定的立场;进行论述,要深究自己观点的论据,引证自己的知识,引用参考文献,才能丰富自己的观点;给出结论,把前文的内容进行总结,给出肯定火否定的最终结论。
(和一些不学习不读书的人去计较简直是一种耻辱)

30

2023-8

2023-8

原本中午的篮球已经超运动量了,但傍晚的云朵很特别,还是决定河边远足。带了瓶水,听着Kevin推荐的《回到那一天》,很喜欢那画面感十足的歌词,“滚着铁圈在胡同里追,身后风筝飞...拧成柳哨吹...”
有些小时候的困惑要到一定年龄才能解开,比如小时候山里捉到的鸟会在家里养,又是米又是虫的,好吃好喝的伺候,人家看都不看。想来,就像盐碱地的种子发不出芽一样,人家属于山林和天空,被栓绳的鸟宁愿绝食...想起了昨晚看的《教授与疯子》,看清了这个世界的一切,本可以放弃,但还是坚持...
几个人一起在河边的一块草坪上眺望夕阳,有骑单车的,有跑步路过的,也有在此野营的...有位大姐还用手机延时摄影,让我帮忙看构图,可是俺不会啊,有位大叔用柳条编织蛐蛐笼,说是防老年痴呆。
摩托艇激起的水波让平静的河面多了些起伏,像是与岸边反射波的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