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老赵当赠品一样送来,我也没好意思当面扔到垃圾桶里,但这种官文的确不受待见,心底是排斥什么考试大纲的应试指导文字的。最近读完三本书要继续整理高三备考的资料,正好随手翻了一下,有几句话写的还是有点真实的情绪,也就继续翻了下去。
一、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问题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构建了物理的课程目标。
初高中物理存在脱节现象,表现在物理学科与数学学科的衔接以及不同模块内容之间的衔接不好等方面。
初高中物理的台阶越来越大了。
初中要求感性的内容较多,理性思维与工具推导、方程求解等方面的内容接触少,而一开始就是运动学,就涉及一大堆公式,数学教学进度跟不上,几何、斜率与三角函数这部分应用太早。
普通学校的学生在学习矢量时感觉难度比较大。(杨振宁当年对圆周运动加速度的理解也是遇到很大苦难的。)
实验仪器是80年代的,一个班60人如何搞合作和探究的学习。(呵呵)
三、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
物理学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早在十七八世纪,欧洲一些国家的学校就将物理学科作为中学课程开发,在我国中学正式开设始于1902年。
(多次提到“立德树人”,有点滑稽。)
教育说到底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首先要依靠自身的基础和努力,学生需要了解自身的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学生的发展还要依靠教学活动,以及学校和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评价 evaluation,是一个以价值判断为核心的概念。其初意指的是一个收集证据进而判断价值并据此进行决策的过程,学业评价则是衡量学生学习是否符合预设的目标要求的过程。
进行教育评价最初的动力在于管理的需求;第二种需求是选拔。从根本上,评价还必须反应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求。
反思性评价,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动;融入性评价,完全融入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有机成分。
弗拉维尔定义的元认知 metacognition 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关于自己思维活动和学习活动的认知和监控。对认知的认知。
很多人批评高考是当前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的根源,这是一种被表象迷惑了的认知。高考和应试教育没有必然的联系。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有高考,我国过去也有高考,也没看到哪个国家或者我国过去的哪个时期,出现类似近二三十年来的应试教育泛滥的现象。应试教育的根源不在高考本身,而是社会现实和思潮共同作用的结果。特别是急功近利思想的泛滥,使全社会都追求短期可见的成效。
(这一段有情绪的话,是让我有兴趣读一读这本书的起因。毕竟让我觉得是在说的人话。)
要对高考本身进行改革,关键在于淡化对升学率的追求,弱化急功近利的思想,提高职业道德和诚信水准。高凌飚2003
每年考试中出现的难题,考试后就有大量类似的题目出现,教师据此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为了维持合适的区分度,下一年的考试就得出一些比上一年更难或是学生没有见过的生题。
年复一年,十年前的高考难题今天成为中等题甚至容易题。结果是高考试题的实际难度全面突破课程标准的要求,远远超出按常规教学所可能达到的程度。备考训练所要求的时间也就逐年增加。
四、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解读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学习: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界定了“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四个终身学习的支柱,并于2003年又提出了第五个学习支柱---“学会改变”。
2013年教科文组织和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联合发布了《向普及学习迈进---每个孩子应该学什么》,提出了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七个维度,包括身体健康、社会情绪、文化艺术、文字沟通、学习方法和认知、数字与数学、科学与技术。
欧盟界定了八大核心素养:母语交流、外语交流、数学素养与科技素养、数字化素养、主动与创新意识、学会学习、社交与公民素养、文化意识与表达。
日本提出的21世纪能力包括基础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核心,基础能力是支撑思维能力的基础,实践能力是思维能力的使用。
在构建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时,没有使用物理知识,也没有使用物理概念,而使用了物理观念。一方面,观念是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与升华;另一方面,中国文化中的观念与国际上的概念的内涵基本一致。
物理观念主要包括物质观念、运动观念、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及其应用。
21世纪之前重视概念发展、概念转变,到最近重视核心概念和概念进阶,都把科学概念学习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科学教育的目标不应是获得一大堆由事实和理论堆砌的知识,而应是实现一个趋向于核心概念的进展过程。
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将科学思维与创新列为课程目标。英国将“想法和证据”设定教育目标;西班牙将“论证能力”确定为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国际学生评估项目对科学能力的评价包括认识科学问题、运用知识科学地解释现象、运动科学证据做决策并与他人交流。芬兰强调建模,澳大利亚强调建立模型的科学思维过程、分析、综合、评价等。韩国提出培养学生科学思考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拿大的科学课程目标之一是发展学生进行探究的技能、策略和思维习惯。
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由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的要素组成。
科学认知的本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科学是可变的,科学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科学研究的本质:科学讲究证据,科学是逻辑与想象相结合的产物,科学用于解释和预测,科学试图确定和避免偏见,科学反对权威;科学事业的本质:科学是一种负责的社会活动...
六、高中物理必修课程内容解读
伽利略是近代实验科学的的奠基人,他把科学实验和科学推理结合起来,在科学研究中开科学实验之先河...
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思路---建立的是两个状态的联系。
激光打印、静电喷雾和静电除尘。
极短时间(或极短位移)内的平均速度,视为物体在某时刻(某位置)的瞬时速度
打点计时器、光电门和频闪照相
探究向心力与半径、角速度和质量的关系
测量E和r的三个图(V-A A-R V-R)
麦克斯韦电磁理论是19世纪物理学的重要发现,是人类第一次把电、磁、光等现象统一起来。
推动感应电流的电场是从变化的磁场产生或激发的。
学生没办法解释变化的电场也能激发磁场,麦克斯韦当时就是根据对称性原理做了大胆的假设。
(出现了把动能当负数的班长童鞋)
1895年伦琴发现了X射线;1896贝克勒尔发现了元素放射性;1897年汤姆孙发现了电子。19世纪末三大物理发现。
教学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教材是面对广泛的学习者编写的。
十二、高中物理课程发展趋势展望
科学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普遍认为,概念学习是科学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是科学课程的核心内容。以往对概念学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发展、概念转变和概念图三个方面,研究主题几乎涉及科学的各个领域。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学习理论和学习科学的不断深入,核心概念和学习进阶的研究得到重视。基于核心概念和学习进阶,实现科学、技术与工程等的整合,是物理课程内容改革的主要趋势。
科学教育的目标不是去获得一大堆由事实和理论堆砌的知识,而应该是实现一个趋向于核心概念的进展过程,这样做有助于学生理解与他们的生活相关的事件和现象。
科学领域第一次正式提出学习进阶是在2004年《加拿大科学、数学和技术教育杂志》...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指出:“学习进阶是对学生连贯且逐渐深入的思维的描述。在较大的时间跨度内(6-8年),学生学习和研究某个概念或主题时,这些思维方式是以此进阶的。”
体现自主建构,融合探究、合作与论证学习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1961年首次提出探究教学的概念...皮亚杰指出了社会互动对认知冲突出现的重要性,维果茨基强调学生学习过程中合作与互动。
21世纪以来,科学论证已经逐渐成为科学探究最重要的特征,成为科学教育的研究热点和有效的教学策略。
论证品质1、论证过程只包含简短的主张;2、论证过程中带有数据、论证或支持的主张所组成,但不包含任何反驳;3、论证过程呈现一系列带有数据、证据或支持的主张,有时也呈现较为薄弱的支持性的反证;4、论证过程呈现一个主张及一个明确的反证,也可能同时具有一些主张或对立主张;5、论证过程呈现超过一个反驳的延伸性论证。
体现自我监控,重视反思与迁移
自我监控是主体将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地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自我监控能力不仅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核心,而且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影响着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也影响着学生创造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