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A Job to Love THE SCHOOL OF LIFE
《理想的工作》用成熟而又真实的方式热爱工作,热爱一种我们选择的生活。
圆满的人生不仅需要一份称心如意的爱情,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要拥有一份自己热爱的职业。
1、引言
在欧洲,古罗马知识阶层的工作理念层独领风骚数百年。他们认为,一切有偿工作就其本质而论都是可耻的
从本质上来说,好工作一能深入内心最深处挖掘自我,而能创造出满足个人物质需求的产品或服务。
婚姻就其本质而论,无非出于实用的目的:把相邻的地块连接在一起,找一个擅长挤牛奶的人或者可以为你生一窝健康孩子的人结婚。
在1750年左右,人们的爱情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开始对另一个远大的理想---因爱而婚---萌生出兴趣。
爱情与婚姻水火不相容的观念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新的也更为复杂的理想婚姻:因情生爱,因爱而婚。
《人生学校》书系的宗旨就是纠正这样愚昧无知的思想(我们认为这些东西既无法教授,也无从学习。它们确实重要,但我们似乎相信等到时机成熟时,我们的脑子里会灵光一现,浮现出正确答案),帮助我们用思想武装自己,让我们达成所愿,实现爱情与事业双丰收。
“世界上多少花吐艳而无人知晓,
把芬芳白白地散发给荒凉的空气。”
2、设立目标的障碍
米开朗基罗坚信是自己的灵魂召唤他去画穹顶壁画、做大理石雕刻的。有时他也希望自己可以停手,但这样做无疑会背叛自己的使命。
玛丽·居里在15岁时便知晓她的一生都将投身于科学研究。(罗素似乎在十多岁也开始思考人生,戴森也是。)
这个女人闲庭信步,炫耀一切却不露声色。”(巴尔扎克)
孩童时期,我们不会去分析自己的快乐,但通常只有在孩童时期,我们的快乐感才是强烈且直接的。然后我们就进入了青春期的荒漠,这时候乐趣已经途居次席,关键在于在社会上寻得一席立足之地,并最终融入经济浪潮。成年期的我们则将真正能让我们快乐的东西列在了优先级名单的最后。
一份理想的几乎与我们在童年时期已经体验过的快乐不谋而合。
(课代表的爸爸学计算机的,妈妈是金融的,问孩子的志向,计算机金融。而助考的时候,银行工作的妈妈却一直在问来育才教书需要什么条件...)
(死七百咧的学习要不得,如此习得的东西并不可靠。garbage in garbage out)
我们通常认为嫉妒并不是一种正面的情绪。但是我们拥有的每一次嫉妒经历都给我们提供一个机会,让我们了解自己心底真正喜欢的是什么。
3、工作之乐趣
由于相关词汇的匮乏,要准确说出工作之乐趣其实困难重重。
1赚钱的乐趣2美的乐趣3创造的乐趣4理解的乐趣5自我表达的乐趣6科技的乐趣7帮组他人的乐趣8领导的乐趣9教学的乐趣10独立的乐趣11秩序的乐趣12自然的乐趣。
(未读之书,未识之人,未识之自己。)
我们所追求的快乐比我们最初想象的快乐更具流动性,我们并非只从传媒的世界里才能获得这种乐趣。
4、障碍与顾虑
18世纪的普鲁士,法律规定贵族的儿子不得经商。19世纪的英格兰,一个有声望的父亲是不会让自己的女儿成为一名歌手或是演员的。
我们的父母不再有合法的权利来冻结我们的银行户头,或者从身体上限制我们,但是心理操纵的核心工具仍然掌握在他们手中:一旦我们忤逆他们的意愿,他们就会威胁说要收回对我们的爱。爱和武力或法律一样,也可以将我们掌控于股掌之间。
在爱与个人满足感之间,我们往往为了保全与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的亲人们的关系,而关上了原本可以打开我们视野的那一扇门。但这又是情有可原的。
做得更好还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工作纠正父母的一些心理上的退缩、盲点或是过激。
希望超过我们的父母不仅是有用的,而且是有教育意义的---我们并不是想让我们的父母难堪,而是想纠正某些曾让他们痛苦不堪的有缺陷的态度。
但是爱并非无条件的,与爱相伴相生的往往是潜在的约定和要求。在某些是会有,父母的大度会与上一代人脆弱的自尊与成就感所确定的界限发生碰撞。
成功彰显了我们的美德,但又会使我们身边的人光芒顿失、渺小不堪。
我们可能想努力使自己忠实于一个不快乐的自我。
(有育才的毕业生在网上指名道姓地痛斥当年自己老师如何如何...想起小时候偶然远远看到妇女上厕所的事...考虑展开写一篇小文)
坦然面对我们热爱的职业,就是要学会和我们内心的声音达成妥协。
最好的内心声音会以温柔、和蔼、不紧不慢的方式向我们诉说。它感觉就像是一个颇具同情心的人把我们揽进臂弯里,而这个人仿佛是一个人生阅历极其丰富的人,他经历了许许多多困难,但是从来没有因此自怨自艾,也没有因此惊慌失措。他是这样一种人:总是一步一个脚印,努力渡过难关,最终要么走向成功,要么无怨无悔地接受失败。
我们必须吸收一种声音,一种可以将同情从成就中分离开来的声音:它会提醒我们,即便我们失败了,我们也是配得上去爱的;它也会告诉我们,成为一名胜利者只是个人认同的一部分,但不一定是最重要的那部分。
完美主义陷阱
我们心中怀着最高的标准,因此无法忍受平庸,而这种平庸恰恰来自我们自己。
我们陷入了一种令人不安的悖论之中;我们的雄心壮志因伟大而点燃,但是我们对自己的了解却仅仅局限于各种先天不足。
我们容易被完美之作深深吸引,但对于臻至完美的条件缺乏成熟或充分的理解。
我们已经忘了与成功相伴相生的是像大海一样的泪水和绝望。
我们所需要的是一种更为理性的图景,即我们想要模仿的每一样东西背后都有许许多多困难。
我们必须意识到,失败是合情合理且必要的。
完美主义是缺乏耐心的体现,也是一种误解,认为要成功,一切就应该是完美的。
责任陷阱
我们在地球上有百分之八十的时间都要受到责任之治这种意识左右。它甚至成了我们的第二天性。
一旦我们完成教育,它就表现为一种伪装成美德的纯粹的责任。
只有当我们找到内在的驱动力,才能迸发出蓬勃的生机,彰显出超常的智力,这样我们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出人头地。纯粹为了责任而进行的工作,相对于那种出于热爱而进行的工作,会显得苍白无力。
当我们把最丰富的想象力和最真实的自我投入到工作中时,我们将为其他人提供最好的服务,我们要为社会做出我们最伟大的贡献。

人终有一死,“死亡将近”的想法会让我们想起一种比对社会负责更为高尚的人生目标:对我们自己负责,对我们的天赋负责,对我们自己的兴趣和激情负责。从弥留之际的视角来看人生,会使我们看到在看似合情合理的责任之路上,其实隐藏着鲁莽和危险。

冒充者综合征
我们被一种妄自菲薄的思想考上了镣铐:像我们这样的人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因为我们知道自己多么愚不可及、焦虑不堪、粗鄙恶俗又笨拙迟钝。
我们想不到,每个人在或多或少的光鲜外表下都隐藏着深不可测的缺点。
从理论上,艺术作品的宗旨之一是让我们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我们所惧怕的人的想法,展示他们那些更加普通、混乱和焦躁的经历。通过艺术鉴赏,我们就会明白,我们之所以无法取得他们的成就,并非因为我们的不足。
蒙田:“国王和哲学家都会拉屎,贵妇人也一样。”蒙田的眼下之意是:尽管所有证据都表明人人需要排便,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这些人也需要如厕。
时区气泡
我们大多数时候生活在与我们年龄相仿的人群之中,所以代际经验不足。我们很少会进入比我们老很多的人的内心世界与经验之中,所以对他们所处的生命阶段的现实并非完全了解。
“创业者”这个词本身就是不幸的代名词。
成功的创新者,无论是艺术家也好,企业家也罢,都是那些坚守自己洞见的人,而那些洞见最初出现时其实也无异于荒唐的想法。


Edward Hopper一定不会是第一个感受到火车站寂寥的魅力、午夜餐馆的无名慰藉或郊区周日的怪诞的人...我们称之为艺术家或创业者的人,除了各种各样的成就之外,他们在拯救和叠加那种鲜为人知但有深远意义的感情之时,哪怕被人们称为怪物也不以为意。
他不喜欢客套,也不喜欢因循守旧,相反,他忠于自己的激情。
“三明治伯爵”
天才是那些知道自己如何内省,并相信自己情感与思想之人。“相信自己的思想,相信你内心真实的声音对于其他人而言也是真实的---那就是天才。”爱默生如是写道。(罗素说,我不主张留出专门时间进行自我反省,因为这会让人更加自我沉溺,这本身就是需要治疗的症状,而和谐的人格是指向外部的。)
有创意和没创意的区别并不在于有创意的人有不同的思想,而在于有创意的人会更加认真地看待自己心中的想法。他们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们有一种爱默生非常珍视的品质:不怕被人耻笑。
平庸是因为我们经常被其他人的思想和行为所左右,而不是被我们内心涌动的思想和感觉所指引。
事实上,一个点子没有付诸实践,并不意味着那不是一个好点子。之所以称得上是一个好点子,就是因为它打开了我们的思想,精准、清晰地找到了我们喜欢并享受的东西。
进化,而非革命
要循序渐进地进化,不要改天换地地革命。(人的发展是渐进的,成功却是可以突变的?)
当进化在其作用的时候,鲜有一种决定性的瞬间,让变化看上去十分明显。它好比是成长中的孩子:如果朝夕相处,我们一般很难注意到他们身上有任何变化。

死亡的振奋力量
在近代早期,达官贵人的书房里都有一个标准的装饰品---头颅。这种关于生命短暂的直白提醒并非为了使主任对万事万物皆为虚妄感到沮丧。相反,悬挂头颅的目的在于鼓励他们从自身经历的特定方面寻找缺点,与此同时,让他们能够更加认真地对待生活里的其他方面。死亡具有无法匹敌的力量,它使我们从“神仙”一般浑浑噩噩的生活之中挣脱出来,将注意力集中于我们真正想从事的事业之上。
列夫·托尔斯泰很早就已经意识到,他不是靠着自己的价值观或是上帝的价值观生活的,而是靠着“社会”的价值观生活的。
死亡的念头也是一种庄严的召唤,召唤我们要确定轻重缓急。(我用余生来教你重视这个物理概念...)
或许将对死亡的强烈感受融入我们队热爱的工作的寻觅之中会是一桩至善之事。

5、慰藉
在任何语境下,我们快乐的程度主要取决于我们对自己快乐的期望之程度。我们的快乐不仅取决于事务本身的美好特质,还取决于当这些特质累计起来,与我们曾经想象的事物对比后,可能产生的“化学反应”。
我们并不嫉妒各方面条件都比我们好的人。我们嫉妒的是人们教我们要与之比较的那些人,那些在某种层面上我们认为与之平等的人。(这是不是说,过于谦虚反而招来嫉妒呢。)
但是,在这种所谓人人潜力无穷、贤人自由好报的叙事中涌动着一股暗流,使我们倍感疲惫和残酷。
旧世界视失败为意外,认为是不慎走了“霉运”,或是因为中了诸神不为人知的阴谋诡计。
但在现代世界里,失败不再被当做“意外”看待,并因此自然成为富人们乐善好施和同情的目标,而被当成个人缺陷的直接结果。
贫穷带来的不安为羞耻感增添了沉重的心理负担。
塞涅卡(公元前4年-公元65年),“何必为部分生活而哭泣?君不见全部人生都催人泪下。
“清晨吐下一只蟾蜍,那一整天就再也没有让你恶心的事了。”
在对“每个人都能在地球上发现满足感”的确信中,小心翼翼地缠绕着一种无理性的残酷。他们知道,当一种例外被误认为是一种规则时,我们个人的不幸不再是人生中不可不免的一面,而将如奇异的诅咒般压在我们身上,诗人颓废。渴望与灾难在人类命运中自然占有一席之地,现代世界在鼓吹希望的同时否认了这一点,也否定了对我们急躁易怒的关系、无疾而终的志向和令人失望的职业进行集体慰藉的可能,并使我们陷入一种由于没能达到期望而遭受迫害的孤独感中,而这些期望最初也许并非出于本性。
理论上,人类的想象力应该局限在实际可操作的范围内,唤起让人们的志向。我们不会是永不止步的追梦者。但我们的希望却总是跑过了头。
大自然赋予我们播种希望的能力,这于人类种群而言是有力的,但对于个人的特定优势则可能不起作用。正如鲑鱼一跃而起,奋力冲出瀑布,回到它们最初的产卵地一样,我们天生带有某些使命,但在实现它们时丝毫不顾及我们的个人能力。大自然才不会在乎我们能否创作一首独特的奏鸣曲,或是萌生一个有价值的商业点子;我们前进的动力与我们实现它们的天赋是无关的。一千条鲑鱼汇中只有一条能成功产卵,繁衍后代...
伟大的存在主义者索伦·克尔凯敦尔对“我应该和谁结婚”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
结婚,你会感到后悔。不结婚,你也会感到后悔。结婚或者不结婚,你都会感到后悔。嘲笑世界中的种种愚昧行为,你会感到后悔。为这些愚昧行为而悲泣,你也会感到后悔。嘲笑也好,为其悲泣也罢,你都会感到后悔。相信一个女人,你会感到后悔。不相信他,你也会感到后悔......上吊,你会感到后悔。不上吊,你也会感到后悔。上吊也好,不上吊也罢,你都会感到后悔。先生们,这,就是一切哲学的本质所在。
因为知道每一个生命都背负着某种形态或形式的悔恨,能帮助我们走出悔恨。“无怨无悔”的生活只存在于歌曲中。
失望是人类的基本状况。
确定“要做什么”需要我们全力以赴,需要时间去探索,这并不是因为我们愚笨或自我放纵,而是因为每一个决定都是建立在证据的点滴不完美之上的。
几乎每一个人都会在弥留之际发现,自己有大量的潜能未能得以挖掘。
但这并非羞耻的真正原因。它应当是我们关于彼此之间必须认识到的最基本的特征之一:这是我们面对的共同命运。
但它不是独属于一个人的悲伤。想象力必然超过人类的潜力,这是一种具有奇特的慰藉力量的悲剧观念。每个人都无法挖掘自己的所有潜能,这是我们的大脑以一种古怪的方式演化的结果。
我们就这样毫无防备、稀里糊涂滴爱上了成功,而没有意识到我们给自己提出的挑战的严峻程度。我们无意之中陷进了所谓的“彩票现象”。
令人吃惊的是,条件越差的人买彩票的热情越高。
他们事实上把目光对准了几乎无法命中的目标。
在英国,有一半的人每天要为钱操心,三成的人认为没有人爱自己。
我们无论如何都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那又会让你感到宽慰和安心。事实上,没有赢得职业上的彩票大奖时,我们也可以对自己宽容一点。
(她成长得太慢了,甚至还是老样子。她更爱钱,那是她的兴趣,甚至是唯一一个能够在小范围内获得自尊的方面。相比钱,她谈不上爱自己,更谈不上别人了。为了钱,她无视所有,而时而又想要回头。)(不应该和很老了还很原始的人交往,它在吃你的时候也很原始,我们原来眼里的单纯是不靠谱的,成熟和聪明还是必要的。)(让我们留恋的其实不是人,而是那段时光。醒醒。)
我们所有人都站在悲剧的边缘,生活在不愿为我们提供富有同情心的剧作家来叙述我们故事的社会中。
我们会发现,有些成就真的不是我们力所能及的。对于那些以无与伦比的方式取得无与伦比的成功的人,我们应该成为懂得欣赏的观众,而非失落的竞争对手。(有当警察的家长有过类似的观点,当时被shock)
我们要做自己内心孩子的监护人:他并不是一个永不知足的魔鬼,只是身体稍有不适而已。
在爱与工作中,生活要求我们成为专才,虽然就人类的天性而论,我们适合于各种冒险。而且在我们身上,许许多多极具诱惑力的自我版本正以胚胎的形式隐藏着,但可能从来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展露出来。这是一种清醒的认识,但同时也是一种自我安慰。我们承受着痛苦,但是,这种痛苦之中也蕴藏着某种奇异的尊严,因为它不会唯独影响到我们某一个个体。
无论我们做什工作,我们的部分潜力都无法得以挖掘,也没有机会臻至成熟,这样做事因为专注和专业让我们获益良多。
(平日里谈到教师的职业,和发自内心的排斥相反,更多情况是为了迎合其他人,我不想显得和他们不一样。当然另外的情绪就是,我对教育的工作报以很大的希望,或许就像描述社会阴暗人性堕落的作家那样,揭露这些是为了人类的更美好。)

温尼科特关键的洞见在于:父母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他们努力过度了。
他坚持称,孩子们不需要完美的父母,而他们非常需要还不错、非常体面、始终保持心地善良、大多数情况下温暖和讲道理的父母。这并不是温尼科特退而求其次,而是因为他意识到,为了让自己保持平衡、强健和持久,我们应该与我们的缺点好好相处,拒绝为了实现一个任何普通人都无法企及的目标而自我折磨。

发明“足够好”这一概念是为了赋予失败一种尊严,因为成为理想之人或成就理想之事是惩罚性的、事与愿违的。
你是带着荣誉与尊严在工作的,而且,你足够热爱你的工作,以一种安静、成熟、不过分乐观而又非常真实的方式。而那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教师的工作当如此)

·年末温习20221210
用成熟而又真实的方式热爱工作,热爱一种我们选择的生活。
古罗马知识阶层的工作理念层独领风骚数百年。他们认为,一切有偿工作就其本质而论都是可耻的。(就目前来说,没有工资我也会去上班的。)
我们已经忘了与成功相伴相生的是像大海一样的泪水和绝望。
旧世界视失败为意外,认为是不慎走了“霉运”。但在现代世界里,失败被当成个人缺陷的直接结果。
“何必为部分生活而哭泣?君不见全部人生都催人泪下。”(塞涅卡还说过,“我们的学习不是为了生活,而是为了学校。”)

09

高考最后一天,天气不错,早早来到134,昨天征妈就说已经做了排水处理。李校长、贾主任和王主任等几位领导更早来了,少年班的葛校长、郑主任和赵主任等也来了,要创造辉煌的双语助考服很黄......
高中部这届学生中大多是跟着李校长六年的,从双语初中到北校直升到高中部...


考场看到喜欢郭艾伦的梁同学,穿着勇士的T恤,当着领导的面说昨天看到我物理考得挺好!小帅哥很友善,真会说话。高的妈妈也一个劲的说昨天那么大的雨我还去助考......

送完考生早早回家。下午让班主任和同学们好好庆祝吧...

邻居家的月季开得很好,没好打扰就在外面拍几张...

老卢说昨天的链接打不开,阿里的服务器很一般啊,可能服务费也打折了原因吧,也好,安全一点。
论说这小站全球都可以访问,但全球也只有我有耐心等着网页打开...

昨天大雨后公共绿地上的私家小花园里...[?]
有些事很冷静反而做不了,前一阵子做防水去过楼顶,今天回来早,天气不错,有点恐高的我光着脚就上了楼顶,等哪天去楼顶看火烧云...

2022年高考助考记录3

08

为了“下午老地方见”这个约定,冒着大雨去助考,很失误的是没有换下皮鞋...


在家整理这些照片的时,窗外的雨又大了,估计五点能停。

问Lily来没,她建议我别用电话,找地方避雷:)眼见着岗亭这地方的水位上升。又问到了没有,在同一个考点助考却见不到,中间隔着一条不断变深的河...

手拿板砖的警察很有爱...

大家各显神通。塑料袋套脚的,雇外卖小哥的,艺术家的爸爸赤脚过来的...这个时候有一双水靴,比宝马还酷。

都说父爱如山,这个时候看父母倒更像是愚公。

昨晚小薛留言说,“数学考得有点自闭了”;云枫说数学比以学校任何一次考试都难,很喜欢他说说上的反问,“当努力和回报不成正比时,高考您在选拔什么?”;挪威木留言,“明天的物理要是再难,明年就得有赖您再教我一年了...”
上午的物理应该正常,好几个学生主动汇报。电磁感应的大题、曲线运动考了两个大题、选修没有大题、题目出的不怎么...某题是过不了95了,迅猛龙要是满分会去还愿...


十年后的人会怎么看这些摄像头下的标语呢...

和平区***领导小组选的这是什么标语,放下芊芊和莘莘不说,晓明抱怨前半句这歧义有点...

人的成长或许就像邻居家的花,经历过风雨更是美艳,所以遇难不必慌...
2022年高考助考记录2

07

第一天去20中学助考,结果跑到分校去了,还好有共享单车。因为疫情,一个考点有三个入口,又绕道和同事汇合。
见到不几个学生,同学们见到我第一句都是,“qiusir微博怎么被封了?”


20中学这边的状元楼是凋敝的街头的缩影,但有孩子就有希望...
第二天考物理,不少学生在转这个“考你妹啊”,求加十分哈哈哈...

2022年高考助考记录1

06


On Being Nice THE SCHOOL OF LIFE
《美好的品格》在布满荆棘的世界里,我们是否还要追问善良的意义?
善良是一种迷人的坦诚,它教会我们拥抱他人,减轻自己的孤独。
(每年汽车保养的时段都会带上一本书。原本说一个小时的常规保养,又说要换永久防冻液...)
善良与强大并不相悖,善良也绝不是天真的代名词。
1、善良的危机
基督徒认为,善良与成功之间可能存在绝对的对立。
无论我们多想成功,在很长一段人生时光里,我们都是极其脆弱的生物,完全需要他人的怜悯。我们能够成功,只能是因为他人---常常是我们的母亲---用自己生命中的大把时光善待我们。
缺少信任和感情纽带的企业,无一能长久经营下去。
欢愉之际的孟浪把戏只有在相互信任的条件下才触人心弦。
我们需要认清这个人底子里是善良的,然后才会在对方用绳子或粗口来增加情趣时产生兴致。
我们可以善良且成功、可以善良且激情、可以善良且富裕、可以善良且勇猛。善良这种美德有待我们重新发现,有待我们用一种崭新的、不带矛盾的方式去领悟。
2、何为真正的善良
往往,我们缺失的是一种对慈善的理解,即用善良的方式看待软弱、怪癖、焦虑以及蠢笨。
真正的慈善人士慷慨施舍,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也会需要施舍。他们的需求不在此刻,也不在此物,而在其他方面。
慈善提醒人们,罪大恶极之人可能仍存有善良。慈善提醒人们,一个人疲惫不堪、心力交瘁之时,很有可能会行为不当。慈善让人们明白,一个人口出污言时通常不是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而是在试图伤害他人。
为了帮助自己努力做到善良,思考优点的缺陷这一理论会对我们大有裨益。
优点的缺陷这一理论认为,他人身上具有吸引我们的某些优点,而这些优点会带来一定缺陷,我们应力图把这些缺陷视作不可避免的消极面,如此,便能从其他方面获益。我们所见的并非他们的缺陷这么简单,而是他们所具有的优良品质的幽暗面。
人的每个优点都内含一种固有的缺陷。不可能存在没有缺陷的优点。
缺陷其实是优点的一部分。
精英文化十分肯定地将失败从个人的不幸转而归结为个人本性。
你可以优秀,但也会失败。为了使这个想法受到大众追捧,古希腊时期发展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悲剧。
他们用悲剧表达了一种想法:事情常常随机发生,而与当事人的美德无关。
亚里士多德认为,一部优秀的悲剧作品应当能够同时激发人们心中的怜悯与恐惧。
悲剧旨在对草率的判断做出匡正。我们本能地会仅仅仰慕成功人士,轻视输家,把不幸的人视作失败者。悲剧的存在便是为了克服这些本能。
我们并不善于观察伤害我们的事情所包含的动机。我们很容易就大错特错了。我们为无意而为的举动探寻动机,在不需要猛烈回应时将冲突升级并与之对抗。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我们能够善良地对待孩子,这是感人至深的。而如果我们能学着对他人身上的孩子气更加慷慨包容,那将是锦上添花的好事。
“永远别说他人邪恶,你只是需要寻找症结所在。”
对他人内心世界的精确重构,远远超出了文学作品的范畴。这是一种同理心,我们常常需要对自己抱有同理心,还需要对他人施以同理心。
他人性情乖戾是因为他们深陷痛苦。这是一条基础而又不可违背的真理。他们之所以伤害我们,只是因为他们也在内心深处伤害着自己。
你从受害者转变成一种抽象正义的见证人。
除非我们内心遭受着折磨,否则我们没有精力挖苦别人。
要打破憎恶的恶性循环,唯一的方式就是铲除根源,而这个根源就藏在痛苦当中。我们没有必要回击,我们必须按照旧时先知所教导的那般,学会用悲伤、怜悯看待我们的敌人,当我们达到这一步后,再对其怀抱一种宽容之爱。
有时“礼貌”甚至会带有和最初的含义截然相反的解释,暗示出一种唐突无礼的伪善。
卢梭强烈地把礼貌重新定义为一种过分的屈从以及公然的欺骗。
3、善良的魅力
友谊应该是生命中精彩的部分,却也频繁让人失望。
人类这种生物在这广袤世间里渺小而脆弱,我们个人的能力不足以实现我们的梦想。
我们应该敢于变得无情。选择性地结识朋友并不代表我们不再信任友谊,而是证明我们越来越了解友谊的真谛,对友谊的要求也越来越严谨。
太过友善的人犯了三个大错:
第一,他们认为自己必须赞同所有事情。(分歧并不一定可怕)
第二,他们的赞美不得要领。(人们只想在自己真正引以为傲的事情上得到赞美)
第三,他们的友善乐观得无情。(比起向我们诉说欣喜之事的人,对我们表现出理解的人更能让我们欢欣鼓舞
他们本能地以自身经历为基础,凭此思考他人的需要。相反,过分友善的人忘掉了自己的喜好和厌恶,他们背负着过度的谦逊,并以此认为任何令人印象深刻的人都不可能对驱动他们心理状态的原则产生共鸣。
讨人喜欢之人的核心魅力是一种抽象的见解:在本质上,别人实则与我们“差别”不大。因此,对自己的了解将是理解和与陌生人相处的关键。
过度友善不仅仅是一对一交往的特点,还逐渐成为现代消费社会的一种痼疾。
要想取悦他人,我们必须首先承认自己可能需要冒险,会因此坦诚表达自我经历而得罪他们。
成功的魅力在于一种最初的安全感。
我们可以把害羞定义为一种心灵上的“地方主义”,这种说法不带贬义,仅仅是指太过于依恋自己的生活和经历,而不公平地把他人视为令人生畏、高深莫测、不为人知的外地人。
“我是人,只要与人有关的事我都不陌生。”
玩笑带上了温情之后,既甜蜜又有益。
“每个胖子体内都囚禁着一位瘦子,疯狂地发出想要挣脱的信号。”
玩笑的话透过占主导地位的外在表现直达占从属地位的内心,帮助内心的自我得到释放与放松。
开玩笑的人帮助我们意识到,占主导地位的表面因素并没有将我们的全部交代得清清楚楚,他们具有足够的善意以及洞察力,透过现象看本质。
有时候,认为别人可能比我们更高尚是一种非常慷慨的想法。
良好的打情骂俏在本质上是一种善意及幻想中的激情所推动的尝试,是为了让对方更加坚信自己在心理或生理上的可爱之处。
性爱中最让人享受的部分常常不是进行的过程,而是为了使这一行为能够顺利进行而让对方做出的许可。
善于打情骂俏的人需要技巧去寻找每个人身上不太显眼但真实存在的魅力。
理想中的打情骂俏时由两人共同创造的一种社交艺术,是文明的产物。
我们一次次地遭受挫折,受人指责,又因为明智的谦虚觉醒我们正视自己的弱点,我们逐渐把自己看的与理想状态相去甚远。
因为感觉自己受欢迎是我们变得更加耐心慷慨、精力充沛、心满意足的关键。
我们不仅仅要对善于打情骂俏的人心怀感激,更应该试图成为这样的人。
真正的好人总是愿意说谎,甚至有时还热衷于说谎。
尽管好人深爱真相,他们也要做更重要的事:友善地对待他人。

当我们走进社交圈中时,我们宁可贪心地倾诉也不愿聆听。我们积极地结识他人,却不愿意为其侧耳,友谊因此沦为了一种展现自我的社交手段。

善于聆听的人永远都知道了解自己的想法有多么困难。
善于聆听的人在最初就表明不会因此轻视我们。他们不会震惊于我们的脆弱,反而会对此嘘寒问暖。我们会轻易地以为自己受了奇怪的诅咒,变得绝无仅有地怪异和闻所未闻地无能。
聆听称得上建设美好社会的一个关键因素。(阅读是对古人、异域人士的倾听。)
如何心胸开阔
他们平静地接受一个人表面上与私下里可能存在的巨大差距。
心胸开阔之人并不惧怕人类本是,一是他们十分确信,每个人的感情和行为之间都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另一个是,心胸开阔之人明白,虽然我们身上存在极为不好的方面,但这并不妨碍善良、谦逊、仁慈的品格同时出现在我们身上。
“爱罪人,恨罪恶。”
我们的进步不是通过彻骨生寒的指责得到的,而是通过温暖人心的宽恕实现的。
心胸开阔之人知道,我们大多数人心中已经充满了自我批评,我们不需要更多、更严厉的谴责,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在了解心灵的阴暗面之后,寻去帮助拓展自我。
世间不存在索然无味的河堤、树木或蒲公英,同理,也不存在生而无趣的人。带着真诚而不带花样地探查人类,我们发现人类从本质上看总是有趣的。我们认为一个人无聊乏味,指的只是那个人还未鼓起勇气或全心全意地向我们诉说真是的自我。
如何谈论自己
礼貌的人从小就被灌输一种观点:不要过多谈论自己。
讨论自我有一种独特的方式...讲述自己的脆弱与错误。
真相其实更加尖锐。当我们听到他人失败时,我们会深深地感到安慰,但不会表现得扬扬自得。当了解到并非只有我们会丢人地面对生活中骇人的艰辛时,我们往往会很宽慰。我们往往轻易地认为,在困难的复杂程度上,自己受到了与众不同的诅咒。
我们费尽心思做到完美,但讽刺的是,真正吸引人的却是失败,因为他人急需得到外界的证据来证明让我们感到形单影只的问题:我们的性生活多么不正常,我们的职业生涯走了多少弯路,我们的家庭多么不尽如人意,我们一直以来都多么忧心忡忡。
通过揭示那些如果描述不当就会给我们带来耻辱的事情,我们与他人的距离被拉进了。友谊是一种对感激的回报,而这种感激来自一种承认,承认一个人通过谈话向他人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东西;不是一件奇特的礼物,而是一件更珍贵的东西,是获得自尊和尊严的关键。

我们花费大把经历试图在世人面前表现出强大的一面,但是我们身上真正讨人喜欢的一面,能让我们从陌生人变成朋友的一面,其实只是我们揭示出的尴尬、悲伤、忧郁、焦虑的那部分自我而已。

迷人的坦诚不仅仅是与人打交道的一种方式,还指导着我们如何在未来减少孤独感。
尽管儿童十分可爱,成年人与儿童之间的顺畅沟通却存在着巨大障碍,而且是难以克服、耐人寻味的。
蒙田曾发现,苏格拉底一生中,“最高尚”的便是,他在与儿童玩耍方面有着极高的天赋。
法国历史上最和善的君主之一,亨利四世,与同孩子有着非常亲密的关系...
他们敢于对攻击不设防御,敢于完全暴露在可能会嘲笑他们“傻瓜”或者“不像话”的人面前,因为他们清楚地明白,只有当我们以脆弱、原始的一面不带掩饰地与他人脆弱、原始的一面打交道时,才能够产生友谊。
当我们停下试图给他人留下好印象的脚步,勇敢地踏出舒适圈,敢于偶尔表现得荒唐可笑时,一段友谊便诞生了,一种寂寞就消失了。

·年末温习20221210
善良是一种迷人的坦诚
孟浪
他人身上具有吸引我们的某些优点,而这些优点会带来一定缺陷。(总看到硬币的一面才有好人和坏人?)
缺点其实是优点的一部分。
他们之所以伤害我们,只是因为他们也在内心深处伤害着自己。你从受害者转变成一种抽象正义的见证人。
过度友善逐渐成为现代消费社会的一种痼疾
我们的进步不是通过彻骨生寒的指责得到的,而是通过温暖人心的宽恕实现的。
我们费尽心思做到完美,但讽刺的是,真正吸引人的却是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