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的全景》通往幸福、成功、财富的地图 池宇峰著
(能指望从一本书中收获多少呢?很多时候,能从一本书发现另一本书就很好了,从这本书我发现了好几本要读的书。)
(最近几年读的杂书,除了王小波的杂文和《成长如歌》外,基本都是译作,即便是常对翻译者也抱有怀疑,还是不敢冒险读内地作者的东西。和这本书的缘分应该感谢慷慨和热心的May,奇妙的是作者竟然和《钢的琴》有关,当然还有一点原因是莫言的书法。)
(这本书很像是《如何阅读一本书》的全景版,人类文明大厦模型的创意很赞,排版设计很专业。阅读过程更像是看一幅油画,要保持适当距离,也不能奢望有工笔画或相片的分辨率,不现实也没必要。)
(不少图片相关资料来自维基百科,而对于人名建议添加英文)
自序
突然有一天,世界仿佛静止了,我停下来了。我发现大部分著名的经典书籍和流行书籍我都看过了。(对于看过的概念个人理解不同。*的书我算也是看过。)
在我看来,经典书籍浓缩着人类思想精华,影响着人类前进的方向,而普通书几乎都是对经典的演绎或解释,或对局部思想的再次阐述和应用。
看了这本书的内容,你就基本掌握了世界框架,看到了人类边界,在孕育无限可能的个人发展道路上看清方向...(社会分工细化到,读书的人基本是在自己专业范围内的埋头,很少想到人类认知边界或全景的问题。)(就要上大学的佩同学看我在整理它的读书笔记,说自己也要搞一本。)
(加*的书是已经读过或就要摆上书架待读的。)
一、文明大厦的地基
1、生理(人类文明大厦的地下二层)
《黄帝内经》倡导“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希波拉底誓词》
《物种起源》引发了一次思想革命,人类从一种“宇宙中特别的存在”,变成了“现有万有物种中的普通一员”。
《超级合作者》继突变和自然选择之后的第三个进化原则是合作。生物有五种“合作”机制,包括直接互惠、间接互惠、空间博弈、群体选择和亲缘选择,只有人类能适用全部这五大机制。
*《生命是什么》(基因)在薛定谔看来,生命不在于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而是在于这些物质是否有序,能量是否可以做功。这就是热力学中“熵”的概念。
2、心理(人类文明大厦的地下一层)
*《乌合之众》(群体非理性)庞勒描绘了群体非理性现象。
传播学有一个理论叫“沉默的螺旋”,描绘了群体中一部分人趋向沉默的现象。个体出于安全或其他考虑选择沉默,削弱了群体思维的多样化,只有符合当时大环境的声音越来越大,最后只剩下一种或一类声音。(作者的这段“走进现实”了)
《梦的解析》(潜意识)意识的我和潜意识的我
*《动机与人格》(需要层次)马斯洛宣称自己的生命是从20岁开始的。(罗素的生命开始于5岁)(我的学习是从工作开始的)(马斯洛和费曼都是犹太家庭的纽约人)
马斯洛总结了自我实现者具有的一系列鲜明特征:享受独处、关心他人、有强烈的同情心、不信奉权威、有独特的创造力等等。
“高峰体验”,是个人达到自我实现时所感受到的一种趋于顶峰、超越时空的忘我状态,体现为以问题为中心、高度集中精力、献身行为、强烈的感官体验等。
《爱的艺术》弗洛姆认为,人要克服孤独感,与他人联系,只有通过爱才有可能实现;而爱是一门艺术,需要学习而非天生,这要求人们拥有关于爱的知识,并为之付出努力。
二、文明大厦的裙楼
3、宗教(人类文明大厦的外层裙楼)
《吠陀经》吠陀意为知识;《奥义书》愿意是“坐在某人身旁”,即用试图对坐秘传的方式,解释吠陀奥义。
《圣经》希伯来语意为“书”。
*《道德经》“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望山跑死马)
《金刚经》乔达摩·悉达多 “金刚”指无坚不摧,“般若”指洞见一切事物的根本智慧,“菠萝蜜”指到彼岸。
《塔木德》也体现了犹太人的教育观。如《给教师的忠告》记载了如下箴言:善学者年龄越大,智慧日益丰富;无知者活得越久,愚蠢与日俱增。教师是学生生活中地位最高的人,配得上被父母更高的荣誉。
优秀的教育观念是犹太人在多种领域成功的基础。据说每个犹太儿童刚识字就要被背诵《妥拉》、阅读《塔木德》...
《古兰经》从古到今一字未变。
《宗教的本质》上帝能力的边界等同于人类想象力的边界。
4、哲学
罗素认为,哲学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依靠人类理性研究那些宗教所关注,而科学又不能回答的问题。
《易经》
我很喜欢一个故事,说是房屋主人请大师看风水。他们进门前,主人和大师说,最好先弄出些声响,使后院那些偷果子的小孩知道有人要回来,从容翻墙离开;如果悄悄进去,孩子突然看到咱们,可能因为惊吓从树上摔下来。大师当即说,风水不用看了,你一定会有好的发展,因为你善良。
*《论语》“刚毅木讷,近仁”...“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庄子》
这棵树因为“无用”,也不会有人去砍伐它。
*《理想国》
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都相差40岁左右。
因为苏格拉底死于雅典的民主制度下,所以柏拉图对民主一直持批评态度。
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现代民主也有可能沦为“多数人暴政”...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认为天理为善,人欲为恶,因此要存天理灭人欲。
朱熹重新解释“格物致知”,主张通过研究万事万物来获取知识,而不能仅仅依靠书本。
*《传习录》“良知”,即人天性的道德心火本性。王守仁认为,贤人应该致力于向内探求自身的善良本性,继而推广践行,多做善事;贤人自身的行为和思考,应专注于发现道德心,不因具体的成败得失而纠结。
“致良知”促使我们回归本心。
《第一哲学沉思集》(我思故我在)所谓第一哲学,原本被亚里士多德用来指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的科学,即形而上学。
某一孤立事件下的错误,放在宇宙整体中,就不再是错误。
《伦理学》(神即自然)爱因斯坦1929年说,我信仰斯宾诺莎的上帝...而不信仰那个同人类命运和行为有牵扯的上帝。
《人性论》(怀疑主义)休谟
《纯粹理性批判》(人为自然立法)康德大学毕业后,一边做家庭教师谋生,一边研究笛卡尔、牛顿和莱布尼茨提出的哲学与科学命题。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上帝死了)“某一天终于窒息于自己太过伟大的同情了。”尼采这是说上帝太过多愁善感,死于对人类的同情。
萨特一生仅当过中学老师,从未在大学任教。1964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萨特表示拒绝领奖,因为他总是否弃官方的荣誉,并反对将作家和文学“安排在一种等级制度中”。
福柯认为,权力是回个社会各个群体共同参与构造的系统,规范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而话语就是这个系统发挥会作用的手段。一切知识,包括所谓真理、文明和科学在内,全部由话语写成,无不适权力的体现。福柯号召人们反抗权利的控制,争取人的解放。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
三、文明大厦的框架
5、科学
《墨子》(光学八条)(有定量的分析?)如果说孔子是古代中国人文精神的代表,那么墨子就是中国科学精神的代表。
中国一直是农业社会,耕种的安全性远高于海洋贸易,因此中国对科学的需求不高。
欧洲地理开放,各国征战不断...战争导致了竞争,促成了对工程技术的追求、对科学研究的支持和对经济发展的依赖,客观上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和科学革命。
《物理学》(两个铁球不同时落地)亚里士多德把运动清晰化了...亚里士多德还认为,任何运动都必有推动者。运动是一个推一个的运动链,必定存在一个“第一推动者”,它自身不运动,却是一切运动的来源。
《几何原本》“在几何里,没有专门为国王铺设的达到。”1607年,中国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和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合作,将《几何原本》的前六卷翻译成了中文。
《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两个铁球同时落地)1632年伽利略完成《对话》(1642年去世),直到二百多年有1853年解禁(1832年教会才把伽利略的著作从天主教徒禁读书目中撤销),1983年,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宣布,撤销350年前宗教法庭对伽利略异端邪说的判决。(1992年10月31日,当时的教皇保罗二世称,教会对伽利略学说的批判是“悲剧性的错误”。)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牛顿长期进行炼金术和神学研究,导致其头发中的水银含量超过正常值50多倍。(居里夫人的笔记现在都还在发射射线。)
*《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工作之余,爱因斯坦和几位朋友组建了一个读书俱乐部,取名“奥林匹亚科学院”,广泛涉猎物理与哲学领域。其中,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的《力学史评》深刻影响了爱因斯坦。马赫认为一切都是相对的,惯性源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与牛顿的决定时空观不同。
约翰·惠勒“物质告诉时空如何弯曲,时空告诉物质如何运动。”
一方面,GPS远离地球,引力强度越小时间越快,每天会比地面快45微妙,另一方面,卫星的运动很快,速度越快时间越慢,每天会比地面慢7微妙。两个因素相加,导致每天比地面快38微妙。
6、技术
《达·芬奇笔记》
《天工开物》这样一本广传东洋、欧美的伟大技术著作,却因作者“反清复明”的立场,遭清廷禁毁,没能在中国本土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科学技术史》(李约瑟难题)鲁桂珍
一是古代中国的哲学和神学传统使中国人形成了一种有机的宇宙观,即万物和谐共存,服从自身本性;西方人则持有“一个至高存在”为自然界立法的机械宇宙观,他们为破解这个至高存在所制定的法,不断进行观测、实验和推理。二是中国古人过于讲究实用,很多发现滞留在了经验阶段。三是科学制度扼杀了人们对自然规律探索的兴趣,思想被束缚在古书和名利上。
四、文明大厦的变迁
7、历史与文明
《荷马史诗》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修昔底德陷阱)
一个新兴强国必然要挑战传统大国,两个大国冲突的结果通常是爆发战争,就像当年的雅典和斯巴达。
《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法,成一家之言”,即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同时阐明自己的思想。
《大宪章》
《常识》没有潘恩之笔,华盛顿之剑就没有用武之地。
*《菊与刀》“恩情”是可以压倒受恩者个人意愿的正当力量。日本人“不给别人添麻烦”的观念和行为准则,就是为了避免在不知不觉中欠下无法偿还的恩债。
*《乡土中国》《江村经济》
中国乡土社会遵循的是差序格局,而非团体格局。差序格局指的是,乡土社会的人际关系像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产生的涟漪,每个人都是其所在圈子的独立中心,每个人与每个人之间的关系,随着涟漪的层次而有远近、薄厚的差异。这种差序格局使公私边界处于模糊状态,影响到道德和法律的实施。
*《枪炮、病菌与钢铁》民族环境的差异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进而造成不同社会间的差距。
*《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
8、社会变迁
距今1.2万年,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宇宙的150亿年,地球45亿年,宇宙的历史在人类出现在舞台之前,已经过去了99.998%)
大约公元前4000年,金属工具取代了石制工具。
公元500年,古希腊进入黄金时代。
《马可·波罗游记》
《黎明破晓的世界》在支持路德的过程中,德国国家雏形初现。
曼彻斯特说:“人们信以为实的错误认识曾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而麦哲伦正是克服了所有这些错误,实现了环球航行,最终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神曲》“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是个基督教世纪才成就一个但丁。”
但丁还赞扬了人与人之间的至真情感,而非人对神单方面的情感。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从一个人需要别人的帮助之时起,从他感到一个人拥有两个人的食物事大有好处之时,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就不存在了,私有财产的观念就开始形成,劳动变成了必要的事情。”
*《爱弥儿》
《近代英国工业革命揭秘》罗伯特·艾伦
四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智能化时代
《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立法科学能够使人类“依靠理性和法律之手建造福乐大厦”,这使法律走出了原始“报复---惩罚”的简单框架,具有了“像数学那般严格的考究”。从边沁开始,“法学从莫名其妙之物变成科学”。
功利主义认为,一种行为如果有助于提升幸福,那就是正确的;如果会降低幸福,则是错误的。功利主义把实际效用和道德标准进行了结合。
*《论自由》约翰·穆勒,七岁通读柏拉图。“自由”这两个汉字出自东汉,即“自己支配自己”。
公民自由,就是要探讨社会能合法施加给个人的权力的性质和限度。这其中,既要防范政府侵占个人自由,也要防范“主流民意”对“异见者”的暴政。
穆勒认为,人最大的幸福,来自于按照个性发展和培养自己;如果每个人都实现了个性化发展,个体价值就能最大化,社会从而变得更美好。
《社会静力学》(社会达尔文主义)
同为进化论的传播者,斯宾塞为达尔文打破自己不去教堂的惯例,出席了在教堂举行的达尔文葬礼,以示敬意。
斯宾塞终生未娶,有朋友问他是否为此后悔,斯宾塞回答,人应该对自己的决定感到满意,“我常常这样安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某个地方,有个女人因为没有做我的妻子而获得了幸福。”
生存竞争是构成社会进化的基本动因,以自由为前提,竞争才可能更充分。
维持和完善社会的平衡状态,依赖于人的适应性。人在适应性不足时,暴力和野蛮不可避免,个人要发展,就必须去掉自身不适应社会的部分。
曾有学生向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提问:人类文明的最初标志是什么?学生期待的答案有陶罐、捕猎工具、宗教雕塑等。米德的回答是:一块一万五千年前“打断后又愈合的人类骨头”。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新教思想催生了个人主义---为自己负责,努力工作使自己和家庭获得财富和幸福。
*《葛底斯堡演讲》美国政府在葛底斯堡修建了国家公墓,缅怀双方阵亡者。1863年的揭幕仪式上,演说家用了120分钟介绍战役经过,林肯紧随其后,只讲了2分多钟。
《第二性》“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很多人也是可以这样说的。)
五、文明大厦的治理
9、政治
*《乌托邦》Utopia是莫尔发明的,U是希腊语的否定前缀,topia表示地方、区域,合起来就是子虚乌有的地方。
阿尼德罗河,乌托邦的母亲河,希腊语的意思是“无水之河”。
《利维坦》一种强大无比的海兽。(《无穷小》[?]一书中多次提到霍布斯这位培根的秘书。)
《论法的精神》(三权分立)1748年孟德斯鸠
(关于亚洲之光的日本,提到的书很少,《菊与刀》还是一个没有去过日本的美国人写的。)
《明夷待访录》(民本思想)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
10、战争
《战争论》把战争视为政治的一部分,从单纯军事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拿破仑翻越阿尔匹斯山
11、地球村委会
六、文明大厦的动力
12、教育
《学记》(教学相长)乐正克是孟子的学生。
《大教学论》
*《教育漫话》
《民主主义与教育》(个性化教育)
13、经济
《国富论》(看不见的手)
亚当斯密本人终身未婚,与母亲相伴一生。在大学学习和任教期间,与休谟等思想家交流密切...
*《苏格兰:现代世界文明的起点》
《人口论》马尔萨斯陷阱
《经济发展理论》熊彼特认为,如果没有创新,经济知识年复一年的循环流动,沿着大体相同的路径进行。熊彼特区分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两个概念。如果经济增长仅仅由于人口和财富增长引起,那就不能叫作经济发展,因为本质上没有产生新的经济现象。(人的成长应该借鉴经济发展的逻辑。)
熊彼特认为,应当采用动态的发展理论,而不是静态的循环流动理论。
创新不仅是新发明,更是一种新应用,一项发明只有被用于生产过程中,才能成为创新。
“失败和发明是不可分割的双胞胎。”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看得见的手)凯恩斯找到了一个不用降低名义工资就能促进就业的方式---政府增加投资和刺激消费,而且放宽的货币政策和低利率似乎对大家都有好处,从而减少行动阻力,快速应对萧条和失业。
“经济学家以及哲学家之思想,其力量之大,往往出乎人意料。事实上统治世界者,就只是这些思想而已。许多实行家自以为不受任何学理之影响,却往往当了某个已故经济学家之奴隶。”
《通往奴役之路》(新自由主义)哈耶克认为,私有制不仅让富人受益,也对穷人有利,因为只有在市场经济下,穷人才能单凭自己的努力而不是靠掌权者的恩惠致富,才没有任何人阻挠个人致富的努力。在计划经济下,会产生更多的不平等。
*《世界是平的》弗里德曼从Infosys CEO口中听到了一句令他终身难忘的话:“当今世界的竞技场已经被夷为平地。”500年前的航海家为了寻找印度,在环球航行中证实了地球是圆的;500年后的一位印度工程师却说世界变平了,这无异于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本书的教育部分对我的影响也很大。)(社会制度是最好的武器,但我们也应该知道罗马毁灭了古希腊,尽管真正影响世界的是希腊。)
14、企业
(什么是远距离输电的变压器?)
德鲁克认为,任何一个需要协调资源来实现业绩的人,都是管理者。
《创新者的窘境》(破坏性创新)“良好的管理正是导致领先企业马失前蹄的主因”,就是因为什么都没有做错才会失败。
七、文明大厦的塔尖
15、观念
多元世界不可避免,文明的冲突将是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亨廷顿认为,在一国之内倡导多元文化主义是不明智的,这会令一国失去了主流价值观,迷失自我;在世界范围内提倡普世主义同样是不明智的,因为多元文化的世界是不可避免的。“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而建立在多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保障。”
《人的全景》(自称观念黑洞,阅读建议是精读。作者还是很自信的。让我想起Wofram...)
16、幸福
*《幸福之路》在罗素看来,世间并不缺乏让个人幸福的因素,不幸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们对世界的错误看法、错误的伦理观,以及错误的生活习惯所引起,人们真正缺少的是发现幸福、感知幸福的能力。
热爱自己工作的人一方面可以实现自身价值,另一方面也因心态正确而能避免在竞争中产生嫉妒。
To be without some of the things you want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happiness.须知参次多态,乃是幸福本源。
弗兰克尔(活出生命的意义)“当投入地爱一个人,去做一件事,幸福就自然而来。”
八、文明大厦的生活
人生中非常重要的10项基本技能
理财、爱情、祛魅、超级记忆法、理性、自省及稳定情绪、创新、观念更新、换位思考、演讲
抓住演讲前7秒,是引起听众最大兴趣的关键。中场期间,演讲者需要调动全身心的能量,耐心引导听众了解演讲流程,并示意预期时间。同时,需反复强调演讲要点。
·年末温习20221212
(亚里士多德认为一部优秀的悲剧作品应当能够同时激发人们心中的恐惧与悲悯,今天看的这部《智齿》做到了。被虐心后给出口碑炸裂的评价,画面、演技和剧情的有机组合冲击,引发视觉重组和心灵休克后的复苏,很有韩片风,对港片这话应该反过来说。也乐见林家栋是比古天乐有进步啊。 )
继突变和自然选择之后的第三个进化原则是合作。生物有五种“合作”机制,包括直接互惠、间接互惠、空间博弈、群体选择和亲缘选择,只有人类能适用全部这五大机制。
马斯洛宣称自己的生命是从20岁开始的。
沉默的螺旋
人类文明的最初标志是什么?一块一万五千年前“打断后又愈合的人类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