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Boaler

Limitless Mind Jo Boaler
六把学习钥匙
我们的大脑以及我们的人生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不但会改变人们对现实的认识,还会改变人们的现实。
我们对自己才华和能力的看法,将对我们的潜能发挥带来深远的影响。
我们可以表扬孩子,但要就事表扬,而不是表扬他们自身。(你一定很勤奋...)
(聪明的表扬不聪明)
自我突围,你不但会感知并感激那些限制,还会超越那些限制,甚至会从中学到重要的新东西。
你所渴望的一切,都位于恐惧的彼岸。
一、神经可塑性引发的变革
“大脑固化论”所带来的结果,是我们这个国家(乃至世界)到处都是受限于那些能够改变,应该改变的固有观念的低成就者。
成年人在学习的时候,大脑会生长出新的连接和通路。这些通路不再被需要的时候,就会逐渐消失。
“那个女孩之后又半个大脑,她都能做到,我想我也能做到。”
学习某个东西的时候,我们的大脑会有三种生长方式:1、生成新的神经通路,新生的通路细小而脆弱,但随着学习的深入,会变得越发强壮;2、原本毫不连接的两个通路会形成新的连接;3、现有的神经通路会增强。
实行分层教学的学校,学生的平均成绩往往低于未实行分层教学的学校。针对数学的研究也获得了同样的结果。
接受混合式教学的学生的数学成绩均优于接受分层教学的学生。
教育最成功的国家,是那些分层教学时间最晚、程度最低的国家。
大多数学校的特殊教育向来都是识别学生的缺陷,然后避开缺陷进行教学,基本上是扬长避短的做法。
不能给孩子贴标签,不能降低对孩子的期望。
数十年来,全国各地的教师都在“识别”数学基础知识记忆能力差的学生,然后给他们贴上“缺陷”和“残疾”的标签。
大脑最重要的特质是具有适应性以及改变和生长的潜能。
儿童容易被误诊,儿童的大脑具有改变和生长潜能。
研究性介入通常连续8周---大脑是可以改变和重塑的。
父母搜索“我儿子有天赋吗”的次数是“我女儿有天赋吗”的2.5倍。
梅尔扎哈尼是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菲尔兹奖的女数学家,七年级的时候数学老师说她不擅长数学。
失败意味着剥光所有无关紧要的东西。我失败后,不再假装我是某种其实我不是的人,而开始将我的精力投入于我真正在乎的工作。人生的谷底,变成我重建人生的坚实基石。所以不要畏惧失败;只要活着就必然要面对失败,除非你小心翼翼到仿佛一生都没有活过。 如果这样,你的失败将来自于放弃生活。 ——JK·罗琳
学习吃力正是大脑生长的过程。
我并不认为人人生来就有相同的大脑。(但)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开发大脑神经通路才能获得成功。
我们的大脑时刻都在重组、生长素和变化。

二、犯错、吃苦和失败的价值
犯错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犯错和吃苦之时,就是大脑生长的最佳时机。
犯错有助于增强大脑神经通路。
做对习题,并不利于训练大脑。
大脑要获得生长,学生就必须做有挑战性的习题,做那些处于其理解力边缘的习题。
所有的高成就者都进行过某种让神经通路裹上髓鞘质的特别练习。
容许犯错
他们最应该做的,恰恰是犯错和努力纠错。
必须正确地努力。
更为高效的复习方式是自我测试,强迫自己不断地回忆学习内容,最好不断地犯错、纠错。
老师鼓励学生犯错、吃苦,学生就会感到自由。
“犯错有利于大脑生长”这一简单的观念带来了变革性的影响。
学习加速区:将自己推向理解力边缘,犯错、纠错,加速提升自己的理解力。
(和自然界的知识是呆在那差不多,书上的知识更是明明白白亮在那,可对有的人来说是没有区别的。)
对掉进坑里的学生表示祝贺---很好!
应该鼓励学生吃苦,而不是帮助他们免于吃苦。
犯错时,大脑神经通路的连通性会增强,容量和强度也会增加。了解犯错的积极作用...我自己也曾“锁住状态”转变为“解锁状态”...
老师逼学生迎难而上,学生认为是鼓励和信任。(软弱的民风认为是刁难它。)
挑战不会击败你,挑战的是机会。
(天气好的时候出门拍拍照,天气不好的时候睡午觉,醒来有精神看书。)

三、改变观念,改变现实
改变自我观念,身体和大脑也会发生改变。
精神能量依然可以增加肌肉力量。肌肉没有活动也能增加力量,“精神训练使得皮质输出信号增强,而该信号可以提高肌肉激活水平,从而增加肌肉力量。”
人的自我观念确实可以改变大脑的功能。
要知道自己不必活得像个“专家”,你可以面对挑战,骄傲地分享不确定的答案。
(一个人因为我而喜欢了物理并选择了物理,这并不应该成为我骄傲的事,因为他最该面对的是自己,而大千世界千奇百怪,他可能有更好的选择...但如果一个人因为我而喜欢了读书,并能有效去阅读,那么他遇到的问题会更多成为他的机会,他能更好认识自己,更稳步的成长...)
自我怀疑是人生的正常组成部分。不自然的,是真正急停障碍,是无法避开、越过或熬过的障碍。
几乎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真正限制一个人获得成就,人们获得的成就有限,是因为他们选择了放弃、停止了尝试。
“虚假成长型思维”,就是告诉学生只需要加倍努力,即使他们失败,也要表扬他们的努力。老师应该表扬学生的学习过程,如果学生有进步,就要帮助他们找到新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关键是,表扬要与带来进步的努力相关。
必须质疑“天才”和“天赋”的观念。

四、大脑的连通
人生突围还有一个我们尚不清楚的重要方面,它对保持人生道路的开放性至关重要。它会让我们换个角度,更动态化地处理碰到的问题,既包括学习问题,也包括人生的其他问题。
只要求学生改变(告诉他们要更加努力),却不改变教育体制,这是不公平的。
不同脑区如果相互连通,可以提升学习效果。
即使不动用手指计算,也可以“看见”大脑中的手指感应。
应该让儿童用手指计算,借此开发大脑的手指体觉区。
人们所说的天才,其实是源于某种特定的学习法---能够调动学生多条神经通路的学习法。
多维度教学法不但可以促进大脑的连通,还会让学习内容变得生动。
“学习吃力不好”,“有不同的想法不好”,这些观念会带来悲剧性的影响。
面对挑战和不确定性保持开放的心态,这是人们解锁之后的普遍变化。
通过图像“看”数学、学习脑科学知识和思维观念,他们拥有了复原力,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最喜欢的错误”(我称之为经典错误。)

五、速度没了,灵活性就有了!
抛弃“思维速度很重要”的观念,将学习视为培养思维深度和灵活性的机会,我们就可以突破应对世界的方式。
宽慰信息具有巨大的危害性。

数学并不是一门需要速度的学科。(物理也不是)
菲尔兹奖获得者洛朗·施瓦茨和米尔扎哈尼等就公开承认自己做题速度很慢...我当时思维速度很慢,现在依然如此。我需要时间才能理解东西,因为这样我才能理解透彻。十一年级期末,我从心底里认为自己很笨。我为此担心了很长一段时间。经过权衡,我得出了结论:速度与智力没有必然的确切联系。重要的是,深度理解知识点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这才是体现智力的地方。思维速度的快慢,与智力真的毫不相关。

让我充满激情地帮助他人消除无处不在的“速度神话”,转而追求深度理解、创造性和知识联系。
研究表明,从长远看,学习更吃苦、速度更慢的学生,成就会越大。
只告诉学生积极的信息是不够的,还必须给予他们学习方法和成功体验。
他们记住了数学策略,即使“数感”更为有效,他们也会坚持数数。他们需要的不是演算训练,而是灵活地、创造性地处理数字。他们需要改变数学观念。
一旦真正理解并融会贯通,这个过程或概念就会被压缩在大脑里。你可以把它“存档”,需要时很快就能调用,而且是一步到位。压缩性是数学真正的乐趣所在。(二级结论?)

Boaler

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多角度地看待和解决数学问题,而不是把数学教成一长串解题方法并让学生记忆。
多维度的、创造性的解题方法...(找时间也和学生交流一下18×5的话题)
学生的考试成绩只表明其在理解“光谱”上的位置。
良好的数学关系是一项民权,可以打开学校和人生的大门。
我们需要这些人保持世界的平稳运转,但是,他们会让我们原地踏步。
每个人都应该质疑速度和记忆的种种“益处”,转而注重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为应试?为现在?为自己?为未来?都为...)

六、合作突围
与人交往、交流想法,可以促进神经通路生长,提升学习效果。
营造有挑战性但有情感支持的学习氛围。
在大学,要想学业成功,就必须和同学合作,为自己创建一个基于共同学术兴趣和相同职业目标的学习社区。
考试无法反应学生真实的能力水平和知识掌握情况。
多样性的学习社区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合作积极性。
经历困苦的人,往往会更成功,但并不是因为有人所认为的“复原”。经历过困苦的人,如果保持自信、拥有战斗意志、与他人交往,最终都会从困苦中受益,变得更加强大、复原自我。那些战胜困苦、没有被困苦打倒的人有一个共同特点:需要帮助之时,他们会求助于他人---朋友、家人或同事。有了这些人的帮助,他们得以幸存并变得更加强大。
“受到抵制,说明你具有足够的颠覆性。”(翻译者似乎有点小问题)
现有的教育体制已经造就了太多的失败者,我们必须质疑它,因此,我提出改革这个“最佳”体制并受到他人攻击时,我能够置之不理。
“与众人相同的人,有谁带来过变革?”
在这个网络发达的世界,真实的人际交流才是人人需要的东西,才会改变人们的人生。
人生不会局限于此刻;不管情况多么艰难,只要与人交流,都能突围出来。
我将公平的观念扩展至学生之间的关系公平,是因为我认为,学生如果学会了平等相处、相互尊重,他们进入社会后也会这样对待他人。
“我觉得这是我的责任,如果我懂二别人不懂,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帮助他们搞懂。”
花时间为同学讲题---这是优等生加深自我认知的绝佳机会。
学生要养成相互尊重的观念,就必须教育他们开放地看待学习内容、尊重差异。知道思维观念的相关信息,学生就会抛弃固定型思维,接纳成长型思维。
分享就是学习。
不是非得什么都懂才能走进教室。
(七班沈同学坦诚有担当...和孙浚豪散步,觉得孩子努力但不是卷,也了解到“如果有时间还不如卷呢”...)
哪怕是独自阅读,也是在和某人进行思想交流。
合作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而最佳的合作始于开放的人际交往和思想交流。
(读书有不同的状态,和人交流也一样,如果基础不好或是状态不好会错过一本好书,同样也会错过不错的人。)

结语
人生突围
学习不只是获取知识,也不只是积累事实和信息,学习是对人的塑造。
学习是身份生成的过程。
(卷是一种非可持续性发展,是过重看待眼前的利益的破坏性发展。 )

学生表现出色、突破障碍获得成就,这种成就的取得,几乎都不是靠个人的努力,更多是靠集体的努力,是靠教师、父母、朋友以及其他家人和社群的共同努力。坚毅的概念忽视了成就的这个重要特征,甚至会让人认为,他们必须单打独斗,通过自己的顽强坚持就能获得成功。突围不同于坚毅,突围是获得身心自由,是创造性地、灵活地对待人生。

没有犯错,就不会有医学进步;如果医生接纳犯错而不是害怕犯错、将犯错视为学习机会而不是为之感到羞愧,那他们就可以关注真正的敌人---疾病。开放的积极的犯错...
(这里的管理水平帝下载,但也是有好处的。但也给了我更大的自由度和空间,特别是心灵的信心~~~)

14

zweig

STEFAN ZWEIG
The Struggle with the Daemon Holderlin Kleist Nietzsche
引言
“一个凡人越难解放自己,就越强烈地触动我们的人性。”迈耶
我不想探寻任何思想家的公式,只想刻画思想的形式。
公式在多大程度上使对象变得贫乏,对比就在多大程度上使对象变得丰富。
如流星般闪耀着短短的光芒迅疾地冲进了他们的使命的暗夜。他们不知道自己的道路和自己的意义,因为他们只是从无限驶向无限。
“魔鬼性”一词指称那种原始的、本质的,人人生而有之的不安定,这种不安定将人驱逐出自身,是他超越自身,将他推进无限和本质之中。
这个魔鬼只有通过毫不留情地破坏有限之物、世俗之物,也就是它所寄居的躯体,才能回到它的故乡、他的本原之乡,即回到无限之中:它发端于扩充,却趋向于破裂。
每个精神的人,有创造性的人都不可避免地会陷入与他的魔鬼的斗争中,这种斗争永远是一场英雄的斗争、一场爱的斗争,也是人类最壮美的斗争。
三个人都没有妻子儿女,就像他们的手足兄弟贝多芬和米开朗基罗一样。
在他身上,人间生活的重力不断增长,正如在那三个人身上精神的飞翔力不断增长一样。
这是一种美丽的生活之贫瘠,又是一种不幸的贫瘠之美丽。
歌德的生活公式是一个圆:闭合的线,生存的尽善尽美,永远回归到自身,从确定不移的中心到无限总是相同的距离,从中心向外全面地扩展。因此在他的生命中没有任何巅峰,他的创造也没有任何定点...相反,魔鬼性的人表现形式是一条抛物线:快速、强劲地沿着一个单一的方向上升,骤然地转变,急剧地跌落。他们的至高点已濒临跌落点:就是这样,后者神秘地与前者汇合在一起。
“病态”这个词只适用于不具备创造性的低等世界,因为一种创造了不朽的病态已不再是病态,而是过分健康、极度健康的一种表现形式。
创造性也永远都是一切价值之上的价值、一切意义之上的意义。
zweig

约翰·克里斯蒂安·弗里德里希·荷爾德林---海子最喜欢的诗人
它用大镰刀无情地割掉自己的春天的幼苗。
像黑暗小屋中滴着泪的蜡烛一样过早地熄灭了...
当他有一天轻轻地躺下死去,这沉寂的消忘在德语世界击起的声音轻微得就像一枚秋天的树叶飘飘摇摇第落在了地上。
...这个神圣群体中最后的、最纯洁的诗人所留下的英雄的信息无人阅读、无人问津。
荷尔德林一生都是个没能学会生活的人...还与室友黑格尔和谢林一起孜孜不倦地研究哲学。
像水银排斥水和火一样,他自身的元素拒绝任何化合与融合。
我不懂人类的语言,我在神的怀抱中长大。
他并不高傲,但却在自己身边形成了一种不易觉察的距离...
从一开始这个爱幻想的人就坚决地把生命的罗盘转向了永恒的方向,转向了那个永远无法到达的海岸,在这里,他的生命将跌得粉碎。
我的职业就是赞美崇高,为此上帝教我语言,还让我的心充满感激。
(余生中拨出时间来阅读你)
他就这样走上了那个看不见的祭坛,既是祭司,同时又是祭品。
决定我的天性和我眼下处境的并不是固执。这是天性、是命运,也是唯一不能用恭顺来取代的力量。
他相信的是天职,而不是成功。这个永远容易受伤的人从来没有把自己看做是披着龙甲的齐格弗里德---所有厄运的长矛都必将在其身上折断的人...
“少点儿也行,有点儿就行,没有也行。”
精神上最高贵的勇气永远是那种不带残酷性的英雄主义:不是毫无意义的反抗,而是面对强大、神圣的必然性义无反顾地献身。
人类从未教我这些,是一颗神圣的心无限深情地将我推向永恒。
就像苍穹以缤纷的色彩来填充天与地之间的空间,是为了无形中平衡星空与地面之间那种素有的可怖空虚,文学创作填补了精神的崇高与低下之间、神与人之间的鸿沟。
永生的自然界中的任何事物如果没有被有限制的生命所认识,没有被尘世所热爱,那么它就是毫无意义的。只有被人的目光尽情饱览,玫瑰才真正成为玫瑰;只有在人类的视网膜中得到反射,晚霞才显得壮观美丽。正如人类为了不至堕落而需要神性一样,神为了获得真实同样也需要人类。
若信徒们不用心灵将他歌唱,他就无法在人群中找到真实的自己。
(很辛苦为的是几天忙碌后的休息。)
“向天才人物致意吧,他将砸碎你生活中的所有枷锁。”(砸碎很多枷锁,是不是也会套上新的枷锁的那些就不是天才?)
为尘世之人引来天火。
(牧师之孙荷尔德林和牧师之子尼采,都是弗里德里希...)
他的天赋比重很小,但却具有无尽的升力:荷尔德林的天赋与其说是艺术上的天赋,不如说是纯洁性的奇迹。他的天赋是激情,是看不见的翅膀。
“哦天雨!哦激情!你将人类的春天挽回。”

走进世界,如珍贵的种子,这些凡人的心在死壳中酣睡,直到他们的季节到来。

“那些对于别人只如轻擦一下皮肉的事情,却会使我血流不止。”(一提敏感就敏感)
只有在写诗时,他才是个大人;当他思考的时候,只不过是个小孩子。
学生必须战胜老师来保住自己。
将会把他摧毁的东西,首先使他坚强;而使他坚强的东西,终将摧毁他。
“世界对我太残酷了。”
她像对待一个没有耐性的孩子一样温柔地照管着这个本该区照管她的孩子的人。
诗句像上涌的血从他咬紧的牙缝间迸发出来。
如果没有古老沉默的岩石---命运
的迎击,心灵的巨浪不会边做精神,
不会激荡得如此美丽。

“谁脚踏痛苦,谁就可以登得更高。”
(教人成功的那些,和农村相亲节录里小年轻的,直言自己就会挣钱和省钱...)
寒冷的黑夜里只留下风暴的咆哮
(当看美食节目也会有看电影的情绪,这疫情应该是就快结束了。)(只有一人是男儿)
赶在时间击溃她之前,我想以勇士的豪迈冲锋,是时间的长毛同样也伤害了我。我和我的敌人一同倒下。
纯洁的源头是一个谜,即使歌唱也难将它揭示。因为你怎样开始,就将永远怎样。
(同事日本留学的女儿在韩国进修语言,看了很多演唱会,新冠三天就好了。)
荷尔德林没有把生活转化为诗,而是从生活中逃进了诗里,像逃进了更高、更真实的生存现实中。
“我太怕生活中平庸和凡俗的东西了。”(总被在语言上攻击...大利发出水手的嘲笑声,而我竟有了信天翁的遭遇。)
诗比思想更有力,诗的语言比生活语言更自然...
“精神只能在热情中呈现,节奏只能服从于那种能让精神鲜活起来的东西。谁若想在神的意义上学习诗的创作,他就必须承认最高精神的无规则性,必须牺牲规则:不是随我所愿,而是随你所欲。”
荷尔德林第一次努力摆脱创作过程中的理智和理性而任自己被原始力量突袭。自从他排斥了规则,投身于节奏,那魔鬼式的激情就壮丽和谐地爆发出来。
(对这个民族的惩罚?)
残酷的现实要报复轻视它的人,那个他从不渴望去了解的世界也拒绝去了解他。他渴望爱的时候,只能收获到不理解。
(写完《北方50年》就看这本书,其实当时是犹豫的,如果先看过再写,估计会被影响到很大。写后再看,是很好的呼应,也是二次的自我认识。)
信心的桅杆和理智的舵盘已经完全断裂。
“神的箴言如雨落下,而那声音响自内心深处的仙境。”
(少儿部的存在形式是一种错误。)(应试变成畜生还是善于应试的畜生?)
如果说他狂热的天资是属于一个神性人物的话,那么他忧郁狂野的魔鬼也同样如此。
荷尔德林的迷醉却是纯洁的,因此他的离去并不是没落,而是向着永恒的英雄性回归。
火花在燃烧中消耗自身以忏悔,我们无能约束它。
我只是一片朝霞,漫无目的,倏然即逝。当我孤独地盛开时,世界还在沉睡。

克莱斯特---将自己的痛苦树筑死亡纪念碑
死了的橡树立在风暴里,而繁茂的却被雷电击倒了,因为雷电可以抓住它的树冠。
我对于你恰似一个谜。
但别难过,神对于我亦如此。
(四十岁喜欢阿兰·德波顿,五十岁要多读茨威格。)
而当它们,那些残暴的命运的猎狗,以为就要抓住他时,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壮美地纵身一跃,在成为低俗之物的战利品之前以一个高贵的姿态跌入了深渊。
对别人来说就像青春期的轻微擦伤一样可以快速愈合的东西,却像不可治愈的溃疡一样深深啮噬着他的灵魂。
他在一栏长的祈祷练习文中训诫姑娘要有美德,而于此同时,却连心灵中的神经末梢都认为自己是不洁的、有污秽的。
他必须穿过永远追猎的命运的灌木丛继续奔逃,直到逃至深渊为止。
只要一个人还没有能力给自己制订一个生活计划,他就是而且永远是未成年的,他只能作为一个孩子生活在父母的监护中,或作为一个男人生活在命运的监护中。
他将那只他多年来幸福第陶醉其中的酒杯咣当一声摔碎在命运的墙上。
“耕一块地,种一棵树,养一个孩子。”(两个孩子一只狗...)
他投入了自己的内心深处,就像投入了深渊。
就像赫拉克拉斯从血淋淋的皮肤上撕下那件涅索斯衬衫一样。
地狱给了我半份天才,而天堂要么给人全部天才,要么干脆不给。而克莱斯勒,这个无度之人,只知道,要么全部,要么一点儿都没有,要么不朽,要么毁灭。
(英莹燕艳)
如果你想为自己的价值而欢喜,那你必须赋予世界以价值。
人类力量所能做到的极限,我已经做了---甚至连不可能的都尝试了。我孤注一掷。那决定一切的骰子停下来了,它停下来了。我必须明白---我失败了。
(那些嗓子好的人唱的又是什么呢?那些长得好的人想的又是什么呢?)
“但愿上天赐给我的死亡有我的死亡的一半快乐和无法言传的幸福就好了:这是我能给你的最真心最诚挚的祝愿。”
比起活来,他更懂得如何去死。
“一个好的死亡往往是最好的生平。”
克莱斯特将自己的痛苦生动地竖成了死亡这座不朽的纪念碑;一旦得到塑造的恩泽,所有的痛苦就都有了意义。它成了生活的最高魔力。因为只有完全碎裂的人才了解对完美的渴望,只有被追逐的人才能到达永恒。(茨威格的死和他的这些了解或是发现有关吧。)

The-Great-Day-of-His-Wrath

(读了尼采的部分,我也试着撕扯身上的那件衬衫,即便出现了血渍...)
尼采---以带血的痕迹划出时代精神
我对一个哲学家的评价完全取决于他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做出榜样。(对一个老师的评价是他自己的学习情况。)(为什么要对公众说话,有时是要听到回声。)
...只是他以燃烧的翅膀飞跃的道路两旁空洞的里程碑,是冷冷的背景,无语的水彩。
这种“与自己同在”、这种“面对自己一人”是弗里德里希·尼采的生活悲剧的最深层意义和唯一神圣的苦难...
不是从世界中,而是在血淋淋的撕裂中这个命运狂人像赫拉克勒斯撕下涅索斯衬衫一样从自己的皮肤上撕下那种燃烧的热情,只为能够赤裸着站在最终真理面前,站在自己面前。(普洛克路斯忒斯之床)(斯普特尼克)(伍尔索普)
“毫不留情地做认识自我的人,做自己的刽子手吧!”
英雄的风景中没有天空,宏大的演出没有观众,沉默,越来越强大的沉默包围着精神孤独的可怕呐喊---这就是尼采的悲剧。

锤子越是有力地凿在他身上,他意志的坚硬石块就越发出愉快的声音。在痛苦这块烧得通红的铁砧上,随着每一次双重的敲打,那用以给他的精神包上一层坚硬的盔甲的公式被锻造得越来越结实,这是“人类之伟大的公式,对命运的爱:即人类不想要别样,不想向前,不想后退,不想躲如任何永恒之中。对必然的东西不仅仅是承受,更不是隐瞒,而是热爱。”

(手机未必是新的,树还是原来的树,但人是新的人,软件是新的算法,有新的分辨率,所以重复的路也是新的路...)
被我唤作命运的我心灵的天意啊,你在我之中!在我之上!请保护我,留给我一个伟大的命运吧!
对风度的激情不属于伟大,甚至谁若需要风度,那他就是虚伪的......要小心所有风度优雅的人!
他内在的树干宽广地隆起,有能力承受最狂暴的重压,他的根深深地扎进那个德意志健康的牧师家族的土壤中。
作为有机体的体质,尼采精神的肉体基础是的确很健康的。只是神经太脆弱......
巨大的痛苦面对的是强大的痛苦承受能力,太剧烈的感情面对的是动力系统遍布着的太细腻的神经。
在别人身上毫无反应的最细小的变化在他身上都会用颤抖的痛苦发出信号。
与懂得聪明地绕开危险的歌德相反,尼采总是极度鲁莽地行事,用身体直向危险冲去,抓住公牛的角...将这个纯粹敏感的人深深地逐入痛苦,逐到绝望的深渊边上:但正式这种心理学,正式这种精神性又把他重新拉回健康之中。像他的患病一样,尼采的康复也来自于一种天才的自我认知。
(长期服务的是统治阶级的一个人更不是人本...)
那种纯粹遗传的、毫不动摇的熊一样的健康是迟钝、无知地自足的。
我更加了解生命,因为我常常先险些失去它。
(这个社会继续变糟吧,人类留下的食量足够我去吸收了...)
这种疾病之后的第二次健康,这种不是盲目地获得,而是迫切地渴望过,粗暴地强迫过,用千百次叹息、呐喊和危难换来的,这种“征服来的、忍受来的”健康比起一直健康的人那种麻木的舒服要几千倍地有活力。
在他身上唱赞歌、凯旋的不是生命,而已经是死亡,不再是认识的精神,而是抓获了牺牲品的魔鬼。
对于尼采,这个悲剧人物,这个英勇的人,在这场同认识进行的伟大游戏中,重要的不是“对于生存的可怜追求”,不是更高的安全,不是一道抗拒经历的防护墙,而只是不要安全,只是用不满意,用不知足!“一个人怎么能够身处存在那绝对奇妙的的不确定性和多种可能性中而不去探寻,不因对探寻的欲望和兴趣而战栗呢?
重要的是永远具有活力,而不是永远活着。
不隶属任何一种宗教,不效忠任何一个国家,翻倒的桅杆上飘着不道德的黑旗,前面是他疯狂地觉得与之手足情深的神圣的未知、永远的不确定,他就这样不断地为新的危险航程做着准备。
“...我抓住的一切都成为光,我放开的一切都变作炭,我定然是火焰...”
尼采式的正直与商人们那种家畜一般被驯化的、完全受节制的谨慎天性没有多少共同之处,与有些思想家那种两眼都戴着眼罩,像公牛一样只朝一种真理、只朝他自己的真理猛冲的敦实鲁莽的正直也同样绝少联系。
在认识之事上,“盲目不是错误,而是胆怯”,好心就是一种犯罪,因为谁若对羞耻和疼痛有所顾虑,对剥开时的喊叫、赤裸时的丑陋怀有恐惧,谁就永远不会发现最后的秘密。
(对人的善总报有幻想,对人的恶总是估计不足,所以受伤连连...)(即便语言上偶有胜记,可一身粪便和一脸狗屎有什么分别呢。)
“不会蜕皮的蛇会死掉。思想精英们也一样:如果人们阻止他们去变更自己的观点,他们就不再是思想精英。”
是他们那个圈好的道德篱栅的纵火者之前,他们就已经把他视为敌人了。

“对于一个思想家来说,总是束缚于一个人是有害的。如果一个人已经发现了自己,那他必须试图不断丧失自己---然后再重新找回。”他的本质就是持续的转变,通过丧失自我来认识自我,也就是永远地变化,永远不成为一个僵化、稳定的存在,因此“成为你所是的人”就成了在他的全部作品中存在的唯一一条生活命令。

“我的书谈的只是我的超越。”“我们是精神世界的漂泊者。”
他对北方、对德国、对故乡的心意已定的拒绝不是来自思想,不是来自理智,而是来自神经、心灵、感觉和内脏。
当他像一只蜥蜴一样享受着阳光,心灵直到最后的神经末梢都被照亮时...
在南方,在这所“理智和感性都恢复健康的伟大学校”里...
(余生的每次一快乐都要珍惜,而对每次一苦恼都要直面?)(为什么要依附一段并不纯洁的感情来表明自己的纯洁呢?清泉出自泥土?岩石...)(教人成功和农村相亲节目里那些自称只会挣钱活省钱的小年轻的又有多少不同...)
“哦孤独,你是我的故乡。”
在七千万人口的德国却只能找到七个他可以赠书的人...
(更衣室里像是甲板,大利发出水手的嘲笑,我体会到了信天翁的无辜...)
如果你长时间地盯着深渊里看,深渊也会盯进你的心。
尼采的崩溃是一种光明致死,是精神被自己的突闪的火舌烤成了焦炭。
谁被这样的飓风吹过心灵,谁就会听不见任何人类的话语了。谁被魔鬼这样深地盯住眼睛看过,谁就永远瞎了。
伟大就是:指出方向。
(天冷了,多喝了一碗鸡汤。虽然少有暖心的话...)
“没有英雄主义的时代,只有英雄主义的人。”将它确立于世界中并且永远只为自己确立的总是单个的人。因为每个自由的思想精英都是一个亚历山大,他在狂风暴雨中征服了所有行省和帝国,但他却没有继承者:一个自由王国总是会落在追随者和统治者、评论者和解释者手中,奴隶又回变成谈论对象。
自由意志是尼采最终的意义---他的生命的意义和他的毁灭的意义:就像大自然在否定自身存在的斗争中为了能够释放自己的强大力量而需要旋风暴雨一样,每个时代的精神也都需要一个魔鬼般的人用他强大的力量来反抗思想的共同体和道德的单调性。

这些富有英雄精神的叛逆者与那些安静的创造者是同样伟大的教育者和塑造者。

06

My Brief History

“欢迎来北方”,这是最好的时节。清爽的空气、高远的天空,阳光清澈温和,秋色浓墨重彩,让人由衷去赞美生命和感恩生活。阳台上那株沉寂多年的三角梅艳丽地开了,不知何时何处飞来的小蝴蝶,独自享受着这欲滴的安逸。平静也平凡的今天,是我五十岁的生日。

qiusir50

像考古一样发掘半个世纪的自己并不是件轻松的事,可对我来说,还有什么比抚今追昔更适合庆生的呢。文字的妙处在于,让我等凡夫俗子也可以在时光的隧道里游走(2005),重拾那石化了的碎片去拼凑新的过往。人“更好的自己”的愿景是包含着过去的。
(2022)[?]微信公号的版本访问快一些
Continue reading »

01


昨天一天就看完了手头的这本书,除了书写的通俗,很多事情自己之前是了解的。当然这本书还是纠正了我一些记忆上的偏差(比如参加伦敦奥运会的是波尔的弟弟,丹麦国王对此也是误解的),也更新了不少的细节(终生免费畅饮嘉士伯等),当然也发现书中的两个小错误(惠勒是费曼的老师不是学生,费曼不是曼费)。上午出去做了核酸顺道买了面包,下午自己完成了午饭,傍晚去长跑...当然像开会这样无意义又浪费生命的愚蠢行径我是尽量去避免的。
序 史蒂文·温伯格
(库伦定律是1785年,卡文迪许测G是1798年...)
(这本书的名单)或许有点盎格鲁中心主义(Anglo-centric)。(以英格兰为中心的,尤指历史影响、文化影响方面)
没人会想着把牛顿或者麦克斯韦从十大物理学家中剔去,而我想保留卢瑟福和法拉第...还会加上惠更斯和玻尔兹曼。
科学是一种需要积累的事业,不会为先锋们留下什么空间。我们根据以往的科学家对我们现今认识的贡献来评价他们。有一千多年,自然哲学家言及的“物理学”都意指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但我们当前的物理学并没有亚里士多德的丝毫贡献(还不如说正好相反),如果要把他放进十大物理学家,就是疯了。
引言
2013年《观察家报》由Robin Mckie(科技编辑)写的一篇文章,尼尔斯·波尔是放到了第二位,因为他给了我们第一个可行的原子模型,他还是量子理论发展过程汇总的首席架构师(如果不是最大贡献者)...
达伦发明了“用于灯塔和浮标的自动控制气体照明器”而获得191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但事实上,特斯拉比达伦更好有资格,而诺贝尔物理委员会冒险进入技术领域总是令人担忧。例如因激光获得诺贝尔奖的三个获奖者不包括专利持有人或建造第一个可行激光器的人。甚至在纯物理学领域也有争议,比如脉冲星的发现者乔斯琳·贝尔被忽略了,而她的老板得了奖。

1、伽利略(Galileo Galilei)---生命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
意大利诗人但丁称亚里士多德是“一切有识之士的老师”(The Master of those who know)
亚里士多德建立的逻辑规则是寻找可以决定自然事件的原因---通过推理而不是实验来得到原因。摒除实验是因为它们依赖的是易犯错的感官,反之,思想可以确定统治自然的规律。(以后的更微小和更高速以及更宏大的物理图景是不是又得回到人的思维呢)
重力或者轻力(与重力假定的自然反面,有上浮的倾向)
17岁的伽利略(父亲是职业乐手和音乐理论家,伽利略的名字取自一个当医生的远房亲戚)上了比萨的大学。这是相当晚的年纪---学生一般要在13岁或14岁开始学习。
没有获得学位对伽利略这样背景的绅士来说并不罕见:当时大学时一种为中产阶级男士准备的精修学校,人们并不认为别业特别重要。上大学以及在大学里建立的人脉才是根本。
1597一名来访者赠予了伽利略一本开普勒的书《宇宙的奥秘》
(关于单摆)随着摇摆越来越小,每次摇摆的时间并没有改变。这些观察可能导致伽利略产生了对惯性的思考。
1603年,伽利略发明了研究物体下落时加速过程的实验。平缓斜面上滚下...当时,虽然人们广泛接受物体下落时会进入加速状态,但当时人们认为这种加速是由连续性的小型速度爆发所构成的,每两次速度爆发之间的运动是匀速的。
1604年,伽利略使用大约半秒间隔的音乐节拍...
伽利略望远镜使用了一个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得到正立的像。他给威尼斯的达官贵人演示,能比裸眼提前两个小时看到进港船只。作为奖励,伽俐略被授予了帕多瓦大学的终身教授职位,薪水也得到了翻倍。(开普勒望远镜是两个透镜构成,成倒立的像)
伽利略看到了金星经历的所有位相变化,不仅是新月相位,而是包括了全部完整的相位周期。更重要的是,在望远镜里,你可以相当容易地看到这颗行星在新月相位时看起来更大而更接近满月相位时看起来更小。
如果存在一份可以摧毁地心说的观察证据的话,伽利略的天文观察结果则是不二之选。
也许是伽利略事先预感到它会引发的争议,所以在开始阶段只将此消息告知了开普勒---通过1610年12月的一封信。
伽利略继续完善他的木星卫星蚀表格,希望将其作为确定精度的时钟。的1617年,伽利略对卫星蚀时间的观察精确达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水平。西班牙从未接受他的经度方案,但在他的晚年,荷兰政府终于采用了他的方案,并为此理论酬谢甚丰。
他努力完成了《关于潮汐的对话》,在正式出版前,伽利略被教会命令对标题进行整改,伽利略将之重命名为《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在判决前,伽利略承认自己可能走得太远,如果宗教裁判所可以对他宽大处理,他愿意将有罪的部分重写。“地球还是在动啊”。伽利略并不愚蠢。
这最后的著作预示了牛顿的很多工作。可以说,如果没有《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与数学证明对话集》(许多重要的运动概念,比如动量、运动的相对性、惯性、加速度、抛射物的抛物线等)一书,牛顿可能无法产生他的杰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有趣的是,伽利略的著作并不在牛顿图书馆的目录里。)
伽利略去世的那年年终,一个人出生了,他将从前辈的位置出发攀登新的认知高峰。

2、牛顿(Isaac Newton)没有大胆的猜测就没有伟大的发现。
林肯郡伍尔索普庄园
牛顿起初认为学习很无趣,他对阅读继父(牧师)留下的广泛藏书的兴趣远大于他的课程。
一天早上在上学路上,阿瑟狠狠地踢了牛顿肚子一脚。恼怒的牛顿挑战了身强力壮的阿瑟。被激怒的牛顿斗志昂扬,阿瑟招架不住,被牛顿羞辱了一番。牛顿明白地告诉阿瑟,他还会在学业上打败他,而不久后他升到了学校的第一名。
牛顿在炼金术上花的时间比在物理上花得更多,但他在炼金术上的研究到了19世纪才为人所知。(一部1404年制定的法律规定制造金银为非法,知道1689年也也未被废除。这意味着牛顿的研究是秘密的,不过他留下了大量笔记,在他死后人们发现他的图书馆里容纳的与炼金术相关的书籍比物理书还多。)
“为了摆脱他而感到高兴,宣称他什么都干不了,只适合去大学。”
为了“节约自己的毛巾”用了室友的,还败坏了他的名声...
大学第一年他就决定向人放贷,到二年级结束的时候,这一生意已是蒸蒸日上。他把这个生意持续到了毕业,并粗暴地向他的债务人追债,这种激烈表现在后来他成为皇家造币厂的厂长后再次出现。
(从书中提到的几个细节,牛顿大概率是同性恋。)
牛顿把红光归为移动缓慢的光线,蓝色归为运动更快速的光线。
首席卢卡斯数学教授Isaac Barrow(巴罗)1669年推荐牛顿成为自己的继任者---这个职位的第二个就任者。
他在剑桥后来的岁月里,大部分的时间,牛顿都是在一个空教室里上课。“来听他上课的人如此之少---能明白的人更少,以至于他常常做出这样的举动,因为缺乏听众,他只能面向墙壁朗读。”
在他作为教授的二十七年里,我们只知道三名学生得到了他的指导。没有一个人在学术上取得过任何成就。
皇家学会的部分职能是对实验进行重复验证,这是实验负责人罗伯特·胡克的责任。
爱好广泛的胡克1665年出版了自己最伟大的著作《显微图谱》(包括历史上第一张植物细胞的图片,胡克定义了“细胞”概念)
牛顿在给胡克的一封信中...胡克被认为矮小且驼背。
1687年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是牛顿至高荣耀,它为经典力学奠定了基础。没有《原理》,牛顿或许依然是一名重要的科学家,但《原理》使他跃居到这个行业的首位。
伽利略萌发了惯性的思想,牛顿第一定律对这一思想进行了正式化...
万有引力定律是物理学领域第一个被准确理解的自然定律,该定律1915年被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所替代,但是除了最极端的情况,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已经够用了。
随着惠更斯在欧洲的影响逐渐减弱,莱布尼兹成了欧洲大陆的牛顿。
作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他监督了皇家学会成了的专门委员会调查和莱布尼兹微积分发现优先权的调查的每一个阶段,并起草了结论,牛顿是第一发明者。
在牛顿无情的攻击下,莱布尼兹的健康状况逐渐恶化并在第二年(1713年)去世。
(牛顿似乎迷恋这个年轻男人,赠送给他大量的礼物及款款深情。)
1710年皇家学会在牛顿提议下搬家,胡克大部分的设备和他唯一的一张肖像“丢失”了。即使胡克在1703年已经去世,牛顿依旧没有放弃过对他的仇视。

3、法拉第(Michael Faraday)一旦科学插上幻想的翅膀,它就能赢得胜利。
十大物理学家中唯一没有接受过大学教育的科学家,仅凭借这进行自我教育的强烈求知欲、对实验的尖锐眼光和对细节的细致观察...除了化学上的重要发现外,还发现了支撑电动机、发电机和变压器的科学原理,通过证明光可以被磁场影响,第一次揭示了光和磁场的关联。
他拒绝了爵士称号,两次拒绝了皇家学会会长的职位,且不愿意被葬入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狄拉克两次拒绝爵士称号?)
1812年,皇家学会的570名会员汇总,四分之一的会员有世袭头衔。对法拉第来说,作出离开稳定工作的决定无疑需要巨大的勇气。他的母亲是上帝的忠实信徒,她坚定地安慰法拉第,他的生活将跟随上帝的计划。
戴维在圣诞前夜回信说,“他为法拉第寄给他的笔记以及他巨大的热情、强大的记忆力和专注力感到非常高兴。”戴维说想在1813年见见他,后来的事实证明者纯粹是法拉第的运气,他刚做了一个眼部手术...不得已要雇佣一个可以做基本工作和记录笔记的人。
准确来说,法拉第是在为皇家研究所工作,但戴维占用了法拉第大部分的时间。
法国科学家安培重复了丹麦教授奥斯特的实验的消息传到了皇家研究所,法拉第并未加注意,此时的他正忙于化学实验,但戴维对此产生了兴趣。1821年,一名涉猎科学的医学博士拜访了皇家研究所建议戴维和他一起反向实施奥斯特的实验---看看他们是否能在磁场里让电线产生电流...实验了几个小时没有成功。戴维向法拉第解释了他们之前尝试,但还未引起法拉第的注意,直到他被要求回顾《哲学年鉴》里的电磁研究进展为止。
法拉第发现了电电动机的原理,他将这种现象命名为电磁转动,在《科学季刊》上发表了他的发现。
这一成果对于理解电学和磁学现象非常重要,但也标志着法拉第和戴维决裂的开始,沃拉斯顿质疑法拉第窃取了他的想法。戴维支持他的朋友,并对法拉第未向他咨询就动手做了这个研究并发表了文章大发雷霆。
作为会长的戴维没有将自己收回法拉第院士提名的威胁付诸实施,但是花了功夫试图说服提名者...可能是因为戴维不愿意支持一个曾与他如此紧密工作关系的人入选院士。(怕也有裙带的瓜葛)
1831年8月,法拉第发现了变压器的原理...
1831年10月,他中了头奖,发现通过将永磁铁移进移出线圈可以产生电流。
法拉第使用三维空间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右手定则)
有人认为电视一种生命力,可以起死回生。自从Galvani伽伐尼演示青蛙腿被带电的手术刀接触会发生抽搐,认为电在生命中具有关键作用的思想变得异常流行。这也激发了玛丽·雪莱产生灵感并撰写了《弗兰肯斯坦》(也称《科学怪人》)
1846年开尔文爵士写信给法拉第...促使法拉第重新实验发现,在电磁铁开启时透过玻璃传播的光辉改变它的偏振方向。“实验证明,磁力和光波彼此存在联系。”
法拉第首次引入并使用了“磁场”的概念,这个概念对现代已知的四种自然力模型来说非常关键。
虽然这个场的概念始于法拉第对磁力的形象化,但麦克斯韦将其扩展为电磁场。
爱因斯坦在他的书房墙壁上留下三幅画像,法拉第、牛顿和麦克斯韦。

4、麦克斯韦(James Maxwell)如果我们想揭示大自然的规律,只有运用尽可能准确地认识自然现象的方法才能达到目的。
1831年六月麦克斯韦出生于苏格兰爱丁堡。(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年份)
格里斯·泰特后来成了苏格兰最好的物理学家之一,他曾几次在争夺学术职位时打败了麦克斯韦。
麦克斯韦在14岁就谢了第一篇科学论文。(书上这段描述的有点乱呢?记得是到两定点乘积是常数的??)
16岁麦克斯韦上了爱丁顿大学...三一学院更受麦克斯韦的喜爱。
数学荣誉学位考试第二名,第一名被劳思获得,在史密斯奖的竞争中,麦克斯韦加了一把劲,和劳思被宣布联合优胜奖。
法拉第所认为的空间充满了不可见力线的理论对大多数科学家来说似乎太疯狂。他们怀疑这位自学成才的科学家的价值观。然而,麦克斯韦在阅读法拉第的研究时,认识到了场理论的强大。
威廉·汤姆生对热流的研究工作为麦克斯韦提供了帮助...加速了对矢量场的描述。
On Faraday's Lines of Force.
1859年,麦克斯韦和法拉第终于聚到一起了。
1861年麦克斯韦用红色、绿色和蓝色滤镜分别拍了三张苏格兰花格缎带的照片,并把这些独立的图像合并到一起,产生了一张彩色照片---世界上第一张。
在尝试成为圣安德鲁斯的校长失败后,麦克斯韦于1871年应邀接受了剑桥全新的实验物理学教授职位。大学校长威廉·卡文迪许为母校募捐了一大笔钱来建造一个实验,他曾是1829年荣誉学位第二名以及史密斯奖获得者(和麦克斯韦差不多)。他还是亨利·卡文迪许的侄孙。
实验室开始于1874年,德文郡大楼被麦克斯韦改名为卡文迪许大楼。
麦克斯韦的电磁学方程组启发爱因斯坦产生了他的狭义相对论。

(Two Nobel Prize winners (and one future winner) were captured in this 1904 photograph)
5、居里(Marie Curie)弱者待时机,强者造时机。
“律师之家...面子上做出很开朗的样子,而实际上却是沉沦在最深的愚昧之中。”“就算是我最大的敌人,我也不忍其生活在这样的地狱中。”
“教授们对学生的影响更多来自于他们自己对科学的爱以及他们的个人品质,远超过他们的权威。”
浓缩的镭化合物能自己发光。
他们讲少量的镭寄给了全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同行。
居里、皮埃尔和贝克勒尔都注意到这些放射物质对人类产生损害。贝克勒尔将一玻璃管的镭盐放进了夹克衫,几周后,他发现镭盐附近的皮肤被灼伤了。
1903年居里获得博士学位,庆祝日偶遇卢瑟福,他是来看望在卡文迪许实验室的研究生同学郎之万。
直到1935年居里的大女儿获得诺奖前,还是唯一的女性科学奖获得者。
如果说赢得诺奖让居里成为了名人,那么她坚持科学研究的决心让法国人从心底接受了她。
1911年居里出席了布鲁塞尔举行的索尔维会议,包括皮埃尔以前的学生保罗·郎之万...盖过了第二个诺奖的新闻。
诺贝尔委员会写信给居里,请她拒绝这个奖。而居里回信说,私人生活和研究工作无关。
1939年,在居里实验室工作的玛格丽特·佩雷发现了元素钫,成了第一名获得进入法国科学院的女性---就在居里被否决的31年后。
居里是第一个分离了搞放射性元素的人。

6、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科学不是依赖于个人的思想,而是综合了几千人的智慧。
“科学研究除了物理学,都是集邮。”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在1911年获得的却是诺贝尔化学奖。
卢瑟福的父亲来自苏格兰的Perth
15岁的卢瑟福参加了入学奖学金考试,得到有史以来的最高分。
卢瑟福不是唯一申请“1851年博览会”奖学金的新西兰人,他要与化学家麦克劳林争夺那个唯一的位置。卢瑟福输给了这个年长的男人。但在最后一刻,化学家订了婚,而根据规则结婚的男人不能获得这个奖励。“这是我挖的最后一颗土豆。”
卢瑟福觉察到剑桥大学的年轻精英们对遥远大陆来的殖民者抱有一种公开的敌意。
1908年,在到达曼彻斯特后不久,卢瑟福因在放射性方面的工作获得了诺奖化学奖。
1913年波尔拜访了卢瑟福的实验室后,提出放射性现象可以用在原子核的能量变化进行解释。
1919年汤姆森退休后,卢瑟福得到了凯文迪许实验室主任一职。
1920年卢瑟福命名了质子,还语言了1932年发现的中子。查德威克也是卢瑟福从曼彻斯特大学带过去的。
1937年卢瑟福逝于剑桥,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7、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
名单上意外地只排到第四位,这个男人革新了我们对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并用一种完全不同的解读方式取代了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15岁就开始独立地生活。
在德国,所有男性只要年龄一到17岁,都要去军队服役1年。一想到参军,爱因斯坦就吓坏了。搬到意大利,他也逃离了这个可怕的未来。
大学当局因为爱因斯坦的年龄和数学上的成绩对他青睐有加,告诉他,如果他去一个瑞士学校注册,并获得高中文凭的话,可以在下一年面试入学。
他的恋人米列娃没能及格...米列娃生下了女儿,送给别人领养,之后就没有消息了,知道今天...
爱因斯坦喜欢时常能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这个自称奥林匹亚科学院的团体,频繁地聚会并激烈地讨论物理学的新理论。当爱因斯坦开始形成那些产生了1905奇迹年成果思想时,奥林匹亚科学院起到了共鸣板的关键作用。
加速器里面生成的离子会在极短的时间内衰变,但由于它们的高速运动,所以它们存在的时间会比它们本应该存在的时间更长。
起初,爱因斯坦被明可夫斯基试图将他的理论占为己有的企图激怒,并对明可夫斯基试图把他的方程置入几何图形感到不以为然。
惠勒“物质告诉空间如何弯曲,空间告诉物质如何运动。”
包括普朗克在内的学者也对德国的战争支持态度。普朗克与92名其他著名的科学家以及公众人物一道,签署了“向文明世界的宣言”。这一宣言提出德国不是侵略者,而是在守护真理和正义。
水星的近日点在太空中的运动(进动 precess),更像是一系列的椭圆,就像一个人绘制花瓣时的椭圆。
印度年轻科学家玻色给爱因斯坦展示了一个新的推导普朗克方程,他把光当做一种由光子组成的气体,并用一种新的统计学来描述它们...玻色-爱因斯坦统计模型。
光子的概念由美国化学家刘易斯在1926年提出。
有着疯狂花白头发的爱因斯坦从不穿袜子,缘由是他有一天忘记了穿袜子,此后,遂决定再也不需要它们了。

8、波尔(Niels Bohr)我们称之为真实的事物并非由真实之物所构成。
@qiusir:终生免费畅饮嘉士伯啤酒?尼尔斯·波尔大概是史上唯一有此待遇的物理学家吧。作为博士的波尔当年就是拿了嘉士伯奖学金奖学金去卡文迪许实验室和电子发现者汤姆生一起工作,继而又被质子发现者卢瑟福邀请到曼彻斯特大学的并开始了氢原子理论...
@qiusir:波尔的研究所最初的资金也是由嘉士伯提供...比利时的那啤酒喝完了考虑尝试一下丹麦的...
波尔的父亲克里斯蒂安是哥本哈根大学的生理学教授,差点因为对呼吸系统化学的研究获得诺贝尔奖。
父亲定期邀请丹麦的一些最著名的知识分子共进晚餐...
哈拉尔非常好胜,当他们毕业时,他在大部分科目上都已经赶超了波尔。与波尔的内向性格相比,哈拉尔风趣、活泼,他是一名才华横溢的足球运动员,也是一位有天赋的数学家。燕妮终身未婚,晚年患有严重的心理问题...
1907年波尔毕业,获得丹麦皇家科学院的金奖,原因是一篇关于水的表面张力的论文。
1909年波尔开始了他的博士论文《对金属电子理论的研究》,1897年卢瑟福的老板汤姆生发现电子。
1911年取得博士学会,赢得赴国外学习一年的嘉士伯奖学金,在卡文迪许实验室和汤姆生一起工作...很快对波尔不准确的专业术语和结结巴巴的言辞失去了耐心。通过阅读狄更斯的作品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1911年,卢瑟福说“这个年轻的丹麦人是我遇到过的最聪明的小伙子。”
德国理论物理学家冯·劳厄曾强烈地怀疑波尔的理论,“如果这个理论是正确的,我将退出物理学。”幸运的是,他的这种激进行为被劝阻了。(发现晶体中X射线的衍射现象而获得19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人们后来证实了红、绿、蓝线不是单独的谱线。在高分辨率下,每种色光都分成几根密集的线。
德国理论物理学家索末菲将狭义相对论应用到了电子轨道上,他发现这些轨道不全部是圆形,也可以是椭圆形。这就可以帮助波尔解释他的模型不能解释的问题,波尔模型被拯救了。
1914年,卢瑟福在曼彻斯特给波尔提供了一个无需教学的研究职位。
因为对卢瑟福团队的欢乐气氛和效率印象深刻,波尔以卢瑟福的实验室为模版建立了自己的研究所。在未来的岁月里,波尔的研究所成为量子力学发展历程中的文化中心。
国王握着波尔的手说,很高兴能遇到一位如此杰出的足球运动员。波尔冒失地纠正了国王的说辞,指出曾为丹麦对踢球的人是弟弟哈拉尔...
瑞典的泡利,英格兰的狄拉克,德国的海森堡,奥地利的薛定谔,以及苏联的朗道,几乎每个研究过量子理论的人都有过波尔研究所的经历。(日本的仁科芳雄)
波尔在泡利和其他年轻的量子物理学家们心中依然成了父亲形象,并给予了最重要的洞见。波尔在哥本哈根创造了这样一种氛围,即使最激进的想法也可以被讨论。(波尔和费曼、狄拉克、卢瑟福、爱因斯坦这些入选前十的科学家都有紧密的交集,那是怎么一个激动人心的1900年代。)
波尔把薛定谔安排在自己家里的客房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试图说服薛定谔,他的波动方程式错误的。
在挪威滑雪的时候,波尔提出了互补性理论。电子和光子、物质和辐射的波和粒子性质是互不相容的,然而又是同一事物的互补的两面。波和粒子是硬币的两面,看待同行已现实的两种方法,但他们不能被同时看到。
测不准原理也支持互补原理。

(索末菲,德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与原子物理学的开山始祖之一。他发现了精细结构常数。教导和培养了很多优秀的理论物理学家,是目前为止教导过最多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人,其博士生包括海森堡、泡利等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他首先提出第二量子数(角量子数)和第四量子数(自旋量子数),并且提出精细结构常数和开创了X射线波动理论。和费曼都获得过奥斯特奖章)
波尔的儿子Aage因对波尔在20世纪30年代末提出的男子和液滴模型的研究获得诺贝尔奖。(要是当年克里斯蒂安也获得诺奖,那就是祖孙三代了。)

9、狄拉克(Paul Dirac)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并不像我们设想的图像一样,是用任何很直接的方式来支配宇宙的。相反,这些规律控制着一个基础,我们不引入不相干的东西,就无法在脑海中形成关于它的图像。
爱因斯坦“狄拉克在天才和疯狂之间令人目眩的道路上的平衡能力太惊人了!”
对很多年轻物理学家而言,他们会非常乐于成为波尔的抄写员,但狄拉克拒绝了。
“我不理解黑板右上角的那个方程。”“这不是一个问题,这是一句评论。”
狄拉克继任牛顿29岁当上的卢卡斯数学教授的位置。
“这是野生的狄拉克反电子。”
狄拉克蔑视团队工作。
“如果这些新理论不是那么丑陋的话,我也许会认为他们是正确的。”
狄拉克拒绝了皇室的爵士封号。
再次拒绝了爵士称号。他喜欢人们称呼他狄拉克先生。
10、费曼(Richard Feynman)排除了所有不可能的事物后,剩下的也许令人匪夷所思,但真相或许就隐藏其中。
“可以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代中最聪明、最颠覆传统以及最有影响力的理论物理学家。”
曾多次抱怨科学史上的故事太过无趣的费曼,很擅长装饰自己的传奇。
盖尔曼“他在自己身上围绕了一层神秘色彩,他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制造自己的轶事。”
“不经自己验证,不相信任何人。”皇家学会座右铭 nullius in verba
费曼研究了DNA,但并未在该领域做出有意义的突破。剑桥大学的克里克和沃森在不久之后成功破解了这种分子结构。
“实际上,即使是中等水平的物理学家,也需要承担一部分学生或者类似的日常教学任务,而费曼则没有承担这些传统教学任务。”
费曼建立名师的声誉并非来自培养研究生活向本科生授课的传统学术模式,而主要来源于他时常面向更广泛的听众传播话语的能力。
费曼从未在严格意义上写过一本书,所有封面上印有他名字的书籍都是他和听众的谈话记录或者是他自己的演讲抄录。

麦克斯韦及他以上的人都拥有宗教信仰。其他人大部分是无神论者。爱因斯坦在他言简意赅的话语中会引用上帝,但这只是接近于“组织宇宙动向”的代称,而不是某个独立神。波尔和费曼则公开的无神论者。狄拉克在这方面是个例外,直到中年都前列反宗教的他却在晚年拥抱了宗教。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从绝对时空观到相对时空观,从光子、电子到玻色子、费米子,从经典力学到量子力学,从放射性理论到核物理学,从电磁感应到量子电动力学。400年来,物理学迎来了巨变,伟大的科学家们推动着世界科学的发展,改变着人类对宇宙的认知。
(书里的配图除了黑白,有的也不是很喜欢,就自己找了中意的附上。)

29


谨以满腔热情和深切敬意献给马克西姆·高尔基
蒲柏:真正研究人类便是研究人。(研究自己)
“我认出了我自己的心!”艺术家最难真实描写的他同时代和一切时代的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
1、卡萨诺瓦
...即兴写就了几首诗,发出麝香和学术胶水的陈腐味道。
只要他兜里还揣着一枚金币,爱情的灯里还剩下一滴灯油,他就根本不想认真地用墨水去玷污他的手指。
其他同时代人的传记和卡萨诺瓦的传记相比较,就会发现那些人目的明确,为独创性的意志所控制的人生经历与这个冒险家的江河奔流般充满自然力的人生经历相比,显得多么缺乏变化,空间多么狭窄,社交范围多么乡里乡气。
这个虚荣成性的人并没有预感到他的荣誉,因为很少动用伦理学、激情和心理学,我们不妨把这看成一件幸事,因为只有不抱目的、无所祈求的人,才能达到那无忧无虑,因而自然而然的坦率真诚。
“她知道吗?你唯一的财产在于这些人的愚蠢。”
事情总是这样,有才气的人只是游戏人生,而天才则总是认真对待,超乎寻常,他不满足于只在插曲中扮演一个角色,而是爸气十足地要求把整个世界舞台由他独自占有。
“想到我在什么地方蛰居下来,我都感到反感,那种非常明智的生活方式完全违反我的天性。”
我最大的财富,乃是我是我自己的主人,不怕遭到任何不幸。

命运厚待放肆之徒、甚于勤奋之人,厚待粗鲁之辈甚于驯服之人,所以命运赋予这个漫无节制的人比给予整整一代人还多;命运把他攥在手里,让他高升,让他落魄,让他周游列国,让他一举青云直上,在他跳得漂亮已极时又绊他一跤。

用各种酸液、碱液,用柳叶刀和显微镜,都无法在这个极端健康的机体上,找到那个人们称之为良心的物质残存的碎片痕迹。
欺骗一个傻瓜,是在为理性复仇。
在士兵光顾的下等酒店角落里的一个龌里龌龊的小妞,对他而言,比米开朗基罗所有的作品都更加重要,在通风极差的酒店里玩一次纸牌,也比索伦蒂诺的日落更加美不胜收。
变化对他而言是“欢娱的盐”,而欢娱又是世界唯一的意义。
他的行动既不道德,也不是不道德,而是天然天成的不符道德:他的决定干脆,一举手就跳出来。
“好奇”的德文Neugierde,Neu-Gierde(新欲念)总是对新鲜的东西怀有新的贪欲。
他伸出双手大把大把地攫取和享受,他一生拼命吮吸尽情享受的伊壁鸠鲁作风,远比我们在精神上浅尝辄止要明智得多,他的哲学比叔本华的一切怨气冲天的教训和康德老爹冷冰冰的教条更加充满生气。
卡萨诺瓦证明,用不着是诗人,就能写出世上最为趣味盎然的长篇小说,用不着是历史学家,就能勾画出最为完美无缺的时代图像,因为,那个做出最后裁决的法院从来不问你采用什么途径,而只问效果,不问品德如何,只问实力如何。
道德对永垂不朽而言,什么也不是,人生的强度才是一切。

2、司汤达
感觉越大胆,说得越精彩绝伦;感觉越私密,说得越激情四射。
在他那聪明才智清澈透明、自私冰冷的水晶体里,有一些无比珍贵的心灵的认识永远冻结在那里,留给后世。
谁要是猜出了他自己的秘密,也就认识了大家的秘密。
当年别人在团队里就因为他眼睛太小,嘲笑他是个中国人。(眯缝眼的歧视早已有之啊,洋娃娃的赞誉又是何时呢)
他在书里不止一次写着这句话:我将在1880年左右享有盛名。当年只是抛向虚无的一句无助的空话,如今却变成了出人意料的现实。
这一分钟,司汤达是他母亲真正的儿子,可是下一分钟,往往在同一分钟,他又是他父亲的儿子。他时而羞怯、腼腆,时而硬如顽石、冷嘲热讽;一会儿热情奔放、罗曼蒂克,一会儿又满腔狐疑、精于算计---甚至在一秒间闪电般一掠而过的间隔时间里,这炽热与冰冷还嘶嘶作响地交汇在一起。感情淹没了理性,理智又徒然挡住感觉。“对他而言,永远漂浮于感情世界和理智之间。”
他用大量书籍和谈话,每天都输送给自己“几桶新的观点”。
多亏这种有意识的精心设计的自我完善技术,司汤达无论在智力上,还是在感觉上都达到了一个完全异乎寻常的心灵上极端敏感的程度。
这位感情上容易冲动的人,才发现他那无可救药的与众不同含有一种忧伤的魅力:心理学家终于醒来,司汤达渐渐对自己好奇起来,开始发现自己。
他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一个优越的人,一个个别的、特殊的额人,一个个体人物,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不是牛羊似的成群结队的牲口。

自从司汤达发现了自己的特别之处后,他在外面受到的一切屈辱,在宦海中不得提升,在女人那里丢人现眼,在文坛上全然失败,这一切全部作为他优越性的证明,他都予以充分享受。他的自卑感便信心百倍地转变成强烈的傲慢,转变成那种司汤达的巧妙无比、欢乐开朗而又无忧无虑的倨傲。

我不属于成群结队的牲口,所以我一无所是;不,只是对于这些下等人,他才一无所是,在这些一无所是的人们面前,他才是一无所是。他很高兴到处都不合群,既不适合他们的任何阶级、任何种族、任何阶层,也不适合他们的任何祖国。(孤勇者)
一个人越是为他的时代而生,也会越快地随他的时代而死。如果他越是在自己心里保持他真正的本质,那么他身上保留下来的东西也就越多。
艺术从来都不是他的目的,而是通向他唯一永恒目的的道路:为了发现自我,为了认识他自我的乐趣。
普罗克鲁斯特斯之床
思想和理论就像荷马笔下的阴间的阴影,永远只是松散的模式,没有形体的镜中形象:只有啜足了人的鲜血,它们才赢得声音和形状,才能向人类说话。
“为了认识一个人,只消研究你自己就够了;为了认识人们,需要和他们来往。”
他发明了自己的人生:他从感觉的回忆中不是找到了事实,而是发明出、杜撰出事实。
塑造他们自己的时代超出了他们自己。
恰好是心灵最柔弱的振动却在时间上具有最遥远的波长。(最容易绕过障碍物衍射)(茨威格用到的化学词汇多于物理)

3、托尔斯泰
重要的并不是道德上的尽善尽美,而是臻于完美的过程。”老年日记
从来不曾有过一个人比他更坚定地以人类询问自己命运的问题,回敬过命运向人提出的问题。
他最终遭到失败,使他变成所有的人当中最有人性的人。
但是有了这样一双永远真挚、永远清醒的眼睛,也就永远不会幸福。
这位青年很早便蓄上浓密的黑色络腮胡子,把他深恶痛绝的面部轮廓隐藏在这副面具后面,直到后来,很久以后,年龄才使得这片胡须变成银丝,令人敬畏。只有到他生命的最后十年这层阴郁浓密的乌云才逐渐散开,直到秋季的黄昏日落才有一道美丽的霞光,施加恩惠,撒落在这片可悲的田野之上。
倘若没有这种极度易怒动辄烦躁的性情,他又怎能做个艺术家呢。
每一个回忆在时间洪流的冲刷下,如何像卵石一样,清晰可见,光泽鲜亮,轮廓分明。
这位强壮无比枝繁叶茂的人深深地根植于他的莫斯科大地,自己便是宇宙中的一个宇宙。
他的每篇都以三个神秘的字母开始:W.i.L(德文:Wenn ich lebe)“当我还活着”的缩写
每一个危机都是命运给予进行创造者的一项馈赠。
除了产生于创造的乐趣,别无真正的乐趣。
不敢称托尔斯泰为诗人,因为诗人这个激起回响的字,不由自主地表示与众不同,表示人性的生活的形式,神秘莫测地与神话和魔法相连。托尔斯泰则相反,绝不是一个“更高级人物”的典型,而是一切人世间事物的典范。
在尘世圈子里的一切,个人和群众,植物和动物,统帅和农夫,作为感性的电磁波,带着同样的水晶般透明的均匀的光线,涌入他的感觉器官之中,然后又同样有条不紊地涌流出去。
认识我们的生活,也就是认识我们自己。

每次危害都可以变成恩典,每个障碍都可以成为促进独创性发展的动力和助力,因为它能强暴地发掘出灵魂中尚未认识的力量。对于一个诗人的生活最危险的莫过于心满意足,一路平坦。

用暴力来对付精神就像捕捉阳光一样:不论你想怎样盖住它,它总会冒出来。
艺术家本来是生而自由的良心的辩护人,人权的捍卫者,却在精雕细刻他们的象牙宝塔,“把良心催眠”。社会主义试图传给你当治疗不治之症的医生,革命者们,唯一凭着正确的认识,想从根本上炸掉这错误的世界制度的人们,错误地使用他们对手的杀气腾腾的手段,是不公平得到永存。他们碰也不碰“恶”的原则,甚至还使暴力神圣化。
托尔斯泰为了把他的人生变成模范形式而进行的这一惊人尝试中,最最感动我们的恰好是他的摇摆不定,他在最后从人性上来看遭到了失败,这在我们看来比他原来神圣不可侵犯的样子更加使人感到震撼。悲剧就在这里开始!
一个始终不渝额、完美无缺的生活永远只可能在一个与世隔绝的个人的密封空间才能实现,永远不能和人间有联系和关系:因此在任何时代圣人的道路总是通向沙漠,这是他唯一合适的寓所和家园。

他不是圣人,但有一种神圣的意志,并非信徒,但拥有泰坦巨人般信仰的力量,并不是一个天神的肖像,总是镇静安详地在大功告成之后栖息着,而是一种人类的象征,这种人类永远也不许在前进的路上心满意足地休憩,而是不得不为了一个更纯洁的形象不断地奋斗,每时每刻,每天都为之奋斗。

上帝召唤我,只要我描述他的世界,并不是要我泄露他的思想。
W.i.l如果我活着wenn ich lebe
(忽然想起前一阵子,来家里帮忙的妹妹说我爱笑了,总是乐呵呵的,不像以前爱生气了...)
“你只能独自走进上帝。”
高尔基称托尔斯泰为一个有人性的人。
(《与妖魔搏斗》的译稿如何了呢...)
如果要求一个人在他自我描述中绝对真实,简直就像在这尘世的宇宙之中要求绝对的公正、自由和完美无瑕一眼搞得无谓、荒唐。

·年末温习20221213
(今天课上和学生讲,你对选择题目的结果就像是商场的店员,他们只在意金额数够不够,而不在意它的来处。但学习不是买卖...)
你唯一的财产在于这些人的愚蠢。(那愚蠢是我活下去的理由,也是不留恋这世道的原因。)
欺骗一个傻瓜,是在为理性复仇。
道德对永垂不朽而言,什么也不是,人生的强度才是一切。(这话对独裁者更适合呢。)
他用大量书籍和谈话,每天都输送给自己“几桶新的观点”。
我不属于成群结队的牲口,所以我一无所是。
普洛克路斯忒斯之床(Procrustes)(削足适履)
恰好是心灵最柔弱的振动却在时间上具有最遥远的波长。
重要的并不是道德上的尽善尽美,而是臻于完美的过程。(学习上也是如此。)
W.i.L(德文:Wenn ich lebe)“当我还活着”的缩写
每一个危机都是命运给予进行创造者的一项馈赠。
托尔斯泰为了把他的人生变成模范形式而进行的这一惊人尝试中,最最感动我们的恰好是他的摇摆不定,他在最后从人性上来看遭到了失败,这在我们看来比他原来神圣不可侵犯的样子更加使人感到震撼。(鲁莽坚定,智者多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