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约瑟夫·富歇》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 斯蒂芬·茨威格
(法国大革命的血雨腥风中的政治不倒翁)(床头读物)
前言
同代人对他缺乏好感,后世对他更欠公允。
对他执拗得令人惊叹的一贯的毫无人格进行过认真考察···只衡量一个人意志的价值及其激情的强度。
现代的厄运


体弱多病、贫血而又神经质的丑陋孩子
不受更高的圣礼,也不发任何誓愿,无论在什么环境里,都为自己留着退路。富歇对上帝尚且不肯答应终身效忠,更何况对一个普通人了。
富歇有一种钢铁般的、简直是斯巴达式的克己功夫,从内心反对奢华虚荣,并且善于隐蔽私人生活和个人情感。
(日本人对口误遮拦的人用青蛙形容,一张嘴看到内脏···)
他脸上从来没有一根神经颤抖过···在碰上富歇磐石般的宁静之上,如同海水碰上岩石,被击得粉碎。

君子沉默不语,只能使人产生好感。
在革命中,一群拥戴的人很快就会失去群众的欢心,群众的“万岁”声很快会变成“把他钉在十字架”的吼声。
革命从来不属于首先发动革命的人,而总是属于最后完成这场革命、把革命像战利品似的攫为己有的人。
他有野心,但并不虚荣,他是一个地道的精神赌棍。
勇气在一切算计中是决定性的因素。
他永远是这一派,多数派。

出于本能和聪明,他尊重别人的生命,只要他自己的生命不受威胁,他总是在他自己的生命或者利益受到威胁时,才去威胁别人的生命或命运。
法国革命家的罪过并不是以鲜血来自我陶醉,而是以血腥的词句来自我陶醉。

这位廉洁奉公之刃吧自己裹在他的“美德”里面,犹如披上了一袭铠甲,不可亲近,无法看透。
断头机运转了一年,已经在心灵上把这些男子汉全部予以阉割。
罗伯斯庇尔身上是由伟大、纯洁的思想,但是说得确切些,这种思想并非活在他的身上,而是僵化在他身上。这种思想很难完全脱离他,而他也不能完全摆脱这个思想,这是一切刚愎自用者的命运。缺乏彼此交流的温暖,缺乏动人心魄的人性,便使他的行动丧失真正繁衍的力量。他的强大之在僵硬之中,他的力量只在严酷之中,独断专行对他来说,已变成他人生的意义和形式,所以他只能把自己刻印在革命身上,否则他的自我必然破碎。

富歇在一举步就要迈进深渊之际,突然扑向他的追捕者,犹如一头驯鹿,被逼得走投无路时,便平明鼓起勇气从最后一个树丛中跳将出来,扑向猎人。
毒药只要加以人工提炼,把它深藏在内的力量释放出来,那么它还含有治疗的功能,这是古往今来毒药的一个秘密。
富歇这位前任的物理教师,熟悉动力的规律,知道一个波浪不可能在空中静止不动。

弥尔顿的失明,贝多芬的失聪,陀思妥耶夫斯的囚室,塞万提斯的监牢,路德在瓦尔德堡的囚禁,但丁的流亡,尼采的自我放逐在恩加丁的冰冻地区,这一切都违拗常人清醒的意志,是天才暗自发出的要求。

谁若自己把尺度握在手里,就会忘记自己真正的分量,对艺术家、统帅和当权者来说,最有害的,莫过于不断成功,心想事成;只有遭遇到失败,艺术家才学到他和作品的真正关系;只有兵败失利,统帅才认识自己的错误;只有失宠失意,政治家才真正认清政治上的全局···
从前滴着鲜血的嘴里,现在流出的却是浸着和解词句的油。
这位前任数学教师一直不停地测量实际权力的平行四边形。
他好不掩盖他并无性格,相反甚至广为宣传他朝秦暮楚,捉摸不定,因为这会赋予他特别的光辉。让别人去笑话他吧,只要人家服从他、害怕他就行。
赢得了他的尊重,没有赢得他的爱。
国王不喜欢那些看见过他们软弱的人···


这不仅是个罪行,这是个错误。
以他纤细瘦小、戴满戒指的手指懒洋洋地摘取别人的工作果实。
富歇之所以如此轻视别人,是因为他对自己了解得过于深刻。

一切政治艺术中的尖端艺术:懂得及时撒手。

大臣们虽然立即猜出这只箭的矛头所向,都保持令人难堪的沉默。
他可不要变味发臭味的和平,不要逆来顺受投降。
现在轻率变成倔强,倔强变成放肆,放肆变成挑衅。

他现在只有一个帮手,这就是时间。

一个臣仆把自己置于他的主公的高度,一个大臣凌驾于他的君王之上。
谈论起拿破仑的传说,人们对富歇的评价自然会更加严峻,更不公平。

每一种英雄传说,总是历史的一种精神后方,它和任何后方一样,自己未能亲身经历的美德非常轻巧地要求别人全部做到:漫无限制滴牺牲人的生命,毫无保留地也献身于英雄主义的疯狂,让别人英勇就义,让别人表示无谓的忠诚。

“像我这样的一个人,对于一百万人的性命完全嗤之以鼻。”
在血泊中诞生出来的元帅们的华丽制服,盖过了他那业已尘封过时的荣誉。
世界史一再显示出那同样令人惊愕的现象:恰好是最果断的人物在需要决断的关键时刻,会突然奇怪地犹豫不决,仿佛得了一种心灵麻痹。
富歇在这些日子里全都拥有,只缺少一种聪明----这就是他的悲剧。---那最后的、最纯洁的聪明他却没有,那就是为了事业忘记自己,忘记他的利益。
这是唯一的一次屈膝,使他又从这一千个台阶上直跌下去。

富歇就是缺少这点聪明,那就是及时急流勇退。(开始难,结束更难。)(好马不是在起步,而是在收步。)
他像黏痰似的执着地黏在权力身上。

04

《优雅的物理》艾蒂安·居永等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https://blog.espci.fr/merveilleux (似乎无法访问)(这个也需要梯子)
埃菲尔铁塔为了在1889年(电磁波被发现的后一年)的世界博览会上独占鳌头:建设一个超越千尺的铁塔,体现工程师的果敢和工业革命的胜利。
莫迫桑评价:“这个用铁梯做成的瘦高金字塔,这个庞大的、丑陋的骨架,它的基座看起来像是为了撑起一座巨大的独眼巨人的纪念碑,但最后又以可笑而尖细的工厂烟囱半的形状草草收尾。”(被质疑常去那的餐厅,莫迫桑回应说这是唯一看不到铁塔的地方)
埃菲尔回应,“铁塔有其自身的美”,抵抗外力的要求与“和谐之美的隐含要求相吻合”,以及“建筑美学的第一原则即”一座纪念物的基本线条应当完美地适应它的目的。

(网上选了这张照片)
他发明了一种风洞---埃菲尔风洞
最初的设计已经体现了拓宽铁塔中心空间的想法。
“让我们在地上和浪头嬉戏,那些出名的人多煎熬!世上的财富、名誉、虚假的荣耀,都不过是肥皂泡。”

皂液膜的厚度和光波的波长差不多,鲜艳华丽的彩虹色是因为不同厚度的皂液膜反射的相互干涉。
普拉托边界,为了纪念比利时物理学家Joseph Plateau,他曾面对日光研究视觉暂留,导致双目失明。
开尔文勋爵是定义泡沫结构的先驱,某种堆叠方式可以让肥皂泡的表面积最小。

多面体之间的接触点构成了定焦120°的三条棱,反映了表面张力造成的力平衡:为了减少水膜的表面积(此处表面积与棱长正比),表面张力以相同的力量分别向平面上的三个不同方向拉扯气泡。

Robert Hooke 是牛顿同时代的人,是天才的发明家(机械表上的游丝也是胡克发明的),命名了细胞,是试图在数学上定义悬链线的先驱。
在伦敦圣保罗大教堂的胡克纪念碑上,被称为“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有创造力的人之一。”

撑住桥的不是任何一块石头,马可回答,而是石块形成的桥拱。《看不见的城市》
任何事物,无论是以什么样的形式或物质彼此联结、存续,都有自己的时间。外形于是体现了生命的完整时间,以某种方式吞并过去,展示现在。《瓦雷利笔记》(贝壳、树干的年轮等)
蜘蛛网上均匀分布着黏性的小颗粒,可别和清晨凝结的露水混淆了。研究表明,这些小颗粒储藏了多余的环状蛛丝,收到冲击就会放线···小颗粒起到减震作用:猎物不会蹦出···

1801年织布机由里昂发明家发明,它的原理一只沿用到了现在。程序编制系统事实上启发了最早的计算机的发明。

我们歌颂不久前
英勇的孩子们之间的战争
在海滩上为保卫沙堡而战
这些不可逾越的壁垒
一个海浪就可以卷跑

混凝土,液体石头
公元前1世纪,哲学家卢克莱修想象物质的原子带有钩子,他们是相对坚固的。
开尔文勋爵和法拉第对形成雪花的冰晶的“烧结”很有兴趣。(雪球不会散架)

构成玻璃的矿物是完全无序的···那么玻璃是一种不为人知的液体吗?并不完全对。在分子层面,玻璃的结构的确和水的瞬间无序结构一致。但是,与被热运动持续搅动的液体不同,玻璃分子的这种无序在低温下冻结了。因此,在常温下,玻璃表现的和固体一样。

弯而不折的花颈
鲜切花中,细胞还包含水分,内压远远超过大气压,从而使花颈可以保持直立。
费曼因量子电动力学获得诺贝尔奖,他曾提出一根意大利面会断成几段的问题。(一根粉笔从不同高度下落会断成几段)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人们因松树长青将其作为不死的象征。

德国的物理学家亥姆霍兹是描述摩擦琴弦发声机制的第一人。(马格努斯力跟数学谈不上关系,但他伟大的学生克劳修斯、亥姆霍兹等都没有继承他这种片面且无正当理由的物理学研究中数学使用的方式...)(开始研究物理学时,已经是19世纪最伟大的生理学家之一,而现在他是19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了。他之后发现,不具备数学知识进行物理研究是不可能的,所以又开始研究数学,他现在还是19世纪中成就最高的数学家之一了。)(赫兹出生在汉堡,20岁在亥姆霍兹手下学习。)(普朗克在慕尼黑学习期间听了亥姆霍兹、基尔霍夫和维尔斯特拉的课程。)

蚁狮会在沙子上做一个倾斜的隧道,这里的牺牲者是蚂蚁。蚂蚁一旦误入歧途,便会从这个斜坡上不由自主地滑下去,然后被一阵乱石击死。
生菜叶上的几何学
数学家称这种俄罗斯套娃式的结构为分形结构。在撕裂的塑料袋中,我们可以发现有五代波浪,当波浪的大小和塑料膜的厚度相当时,塑料袋边缘会停止弯曲。

玻璃之泪一直以来都令人着迷,虽然看起来很纤弱,但它可以经受得住锤子的大力敲击。

28


1
微积分 预测未来变化的工具 [日]牛顿出版社编
速度=距离÷时间 微分的思考方式;距离=速度×时间 积分的思考方式
微分differential差别的,积分integral整体的;运算calculus拉丁语的小石头,过去人们是通过排列小石头来进行计算。

可以把函数想象为一个箱子,向其中输入一些东西,就会在箱子里进行某种计算,然后把结果吐出来。(只记得小时候老师花了很大的力气强调函数的重要性,但当时讲的什么是函数早没印象了)
极限思维是现代微积分的重点。(《无穷小》[?])
求导的过程又称为微分y'=\lim_{x \to 0} \frac{f(x+\Delta x)-f(x)}{\Delta x}

微分要点:微分就是求解“瞬间的变化程度”;微分就是求解“切线的斜率”;把函数微分就能得到导函数。

阿基米德把抛物线围成的面积分割成无数三角形求其面积和,用这样的穷竭法求得其面积。
牛顿发现了微分与积分其实是互逆的运算,把微分和积分统一为一门学问。
积分的要点:所谓积分就是求面积;积分有分割求积等方法;把函数积分可得原函数。

\frac{dy}{dx}这一符号整体是表示微分(导函数),而不是一个分数,读法也是"dydx"。先以differential(表示差的意思)来称呼微分的是莱布尼兹,dy和dx分别是y和x的微小增加量,所以d取的意思是differential的首字母。
\int 读作integral,整体,瑞士的雅各布·伯努利最先开始用这个词指代积分,想出这个符号的莱布尼茨。

(圆周长\int_{0}^{2\pi } Rd\theta 圆面积\int_{0}^{R } 2\pi rdr 球表面积\int_{0}^{\pi } 2\pi Rsin\theta R d\theta 球体积\int_{0}^{R } 4\pi r^2dr
(应该推导一下球壳对球壳外万有引力等效于球心质点···
\int_{0}^{\pi} \frac{Gm\rho  2\pi Rsin\theta Rd\theta}{r^2+R^2-2rRcos\theta } \frac{r-Rcos\theta}{\sqrt{r^2+R^2-2rRcos\theta} } d\theta
1665年牛顿发现了微积分的基本定理,还是剑桥大学22岁的学生,记过确实40年后1704你啊发布;莱布尼兹发布的更早。有生之年那嫌疑都未曾被清洗。
匈牙利科学家冯诺依曼说微积分是“现代数学取得的第一个成就,对其重要性无论怎样评价都不为过。”
(伽利略的学生托里拆利不只是测量了大气压,这位意大利的数学家提出了被曲线围成区域的面积的求法。)

2
有人将阿基米德、牛顿和高斯并称世界三大数学家
Sir_Isaac_Newton_1689 时年46岁,为当时最有人气的肖像画家所做。
母亲希望牛顿停学务农,而且拒绝承担学费。(记得有书提到牛顿家的仆人觉得牛顿什么农活都干不好)
为了拿到奖学金参加资格考试,考官指出牛顿对于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知识掌握欠缺。牛顿只专心学习当时最先进的笛卡尔的理论。牛顿后来用于微积分发明(发现?)先关数学知识,便是从1664年前后阅读的书籍中积累起来的。可以说出了笛卡尔的《几何学》之外,英国的沃利斯《无穷算术》等作品也对牛顿的数学产生了极大影响。
牛顿的微积分原理、万有引力和光的理论,被称为“改变科学史的三大发现”。
牛顿正式开始数学研究1664年4月,仅仅数年,迅速超越了那个时期的数学水平,并独立创立了数学法则。(所以朗道单独把牛顿列为第0档)
牛顿执教超过30年,每周上一节课,课堂出席人数很少。
1727年,牛顿创立了calculus(微积分),也是因为calculus(结石)去世。享年84岁。

质疑固有观点,相信观测事实的“近代科学之父”伽利略
伽利略去世350年后的1992年,名誉才得以正式恢复。
笛卡尔和费马创立了坐标。坐标的引入将需要处理的现实世界中的现象变成了数学问题。
某天晚上,笛卡尔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他找到了科学的基础,解析几何学。

曲线的切线和运动物体的行进方向一致,由17世纪的法国数学家罗伯佛尔首先之初的。许多学者其实是把切线当作一个数学课题来进行研究的。
牛顿曾参考过费马找到的一种方法。
1664年,剑桥大学三年级学生牛顿开始阅读笛卡尔的著作。1665年产生了流数的思想,那一年22岁。

开普勒在第谷测得的大量火星数据的基础上,经过多次尝试并计算出火星的轨道。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是早于第一定律(椭圆轨道)被创立。
以阿基米德为开端,积分方法在开普勒时代之后不断精炼,在伽利略的学生卡瓦列里和托里拆利的推动下,积分去的巨大成果。(卡瓦列里原理和中学学的祖暅原理)
亚里士多德提出,世界上一定由某种物质充满,否定了“真空”的存在。托里拆利完成了人类历史善跟第一次制造出真空。去世年仅39岁。
托里拆利小号\int_{1}^{\infty } \pi (\frac{1}{x})^2\theta=\pi
牛顿在1665年发现了积分是微分的逆运算。
哈雷(格林威治天文台的第二任台长;世界上第一个保险统计表和三次科学航海)根据微积分计算出彗星会在何时到来。

在英国皇家学会不当调查3年后莱布尼茨在愤懑中离世。
莱布尼茨发明机械计算器。
作为外交官的莱布尼兹在巴黎解释了克里斯蒂安·惠更斯。
莱布尼茨创立柏林科学院,担任首任会长。
效力的公爵为参选国王而前往英国拒绝让莱布尼兹跟随。1716年离世,享年70岁。
“牛顿不能正确理解微积分,所以没有在《原理》中使用。”(那时的牛顿对充满了数学严谨性、美学优雅和直观特点的古希腊数学给予高度赞扬,并批判地继承了笛卡尔的思想···)

(?抽空要研究一下这图,书上说“原理认为行星的轨道是椭圆;重力与物体间距离平凡反比。”据说钱德拉塞卡有通俗解读)(阿基米德重心法计算抛物线围成的面积···)
牛顿自创“广义二项式”求解三角函数等复杂函数,扩大了积分的应用范围。
17世纪,笛卡尔、帕斯卡、费马、牛顿、莱布尼茨等创造性天才横空出世,天才的世纪。18世纪时英雄的世纪,伯努利家族、欧拉、达朗贝尔、拉格朗日、拉普拉斯等

3
更多微积分的应用
(这是一本很理想的书。想来大学期间少有对知识的力量感,反而中学的时候对古诗词还有点意境的拓宽。
考上好大学目前看知识卷的能力和耐力,和科学的天赋和爱好无大的关系了。)
sinx cosx 微分4次后会变为原样。
e=2.17828···是雅各布·伯努利发现的。
(手把手教你用微积分)



(本书中用微分推导开普勒面积定律,有速度角标有问题。试着修订一下)

2S_v=rvsin(\theta_v-\theta_r)
2S_v=vsin\theta_v rcos\theta_r-rsin\theta_r vcos\theta_v
2S_v=xv_y-yv_x
根据“积的微分公式\frac{d(fg)}{dt}=g\frac{d(f)}{dt}+g\frac{d(g)}{dt}
如果面积速度是一定的,那么关于时间的导数为零。
0=xa_y-ya_x
\frac{a_x}{x}=\frac{a_y}{y}\frac{a_x^2}{x^2}=\frac{a_y^2}{y^2}
\frac{a}{r}=k银河系行星不会离开太阳,所以力一定指向太阳方向,以太阳为基准点,行星的面积速度是一定的。(满足角动量守恒)
(发展部分等有能力又有热情的时候读吧)

27

《独断力》我的人生我做主 这正重要的东西只有自己能够决定 午堂登纪雄(你可以善良但要有底线,你坚持的原则其实害了你)

倘若一个人强烈的责任感已经根深蒂固,他就能从内心深处迸发出强大的能动性。
1
如果自己无法做决定,别人就会帮你做决定
同调压力:多数人决定意见后少数人会选择沉默或服从。
不要在意被人的想法(最近发现我开车的时候,总是会揣测别的车辆的意图,有点过度情绪解读,不好。)
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但是在笔者周围,基本上没有比笔者精神更强大的人。
与世界脱离反而能站在与大众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找到不同的突破口,从而有新的发现,这反倒是件好事。
听从他人的意见,无论最后成功还是失败,都没办法验证这些意见的可靠性,也无法提高自己的决断力。
孤独死(不是很好的选择吗,那枯槁的容貌就应该回避一下不是吗哈哈哈,更何况,没必要给别人添麻烦挺好的。)
别人的意见不过是他的人生心得。
问题不在贫穷上,而在于总喜欢和比自己有钱的人比较,对自己的贫穷感到悲观而自甘堕落的心态上。
“要让社会变成容易育儿的社会。”但是人们并没有对这个意见进一步思考和行动,所以很遗憾社会没有太大的改变。
2
独断力是兼具合理性和客观性的智慧
能力欠缺的人无法正确评价自己的认知水平
自己的喜好在别人眼中可能完全不是不一样的。就像录下自己的声音后进行试听,感觉像是在听别人的声音一样。
拥有独断力就是能够接受自己做出的判断,笔者认为这是构建幸福的一个重要因素。
无知之知
只要不是全知全能,我们所说的知道就是一种限制。
在欧美有“魔鬼代言人”(Devil's Advpcate)的说法,讨论时故意提出批判或反对的论调,从而让讨论更深入,补充和加强论调的正当性。
世上没哟只有好处或只有坏处这种过于绝对的事情。(就比如是否要孩子,妹妹说佩服我的眼光哈哈哈)
由成功或失败的经历带来的偏见
正常化偏见:我们往往倾向寻找那些支持我们原来观点的信息,或是那些可能推翻我们原来观点的信息。(说白了,信息的接受是偏振的,别忘了电磁波是横波哈哈哈哈)
幸存者偏差:我都能做,其他人也可以。
不讨厌也不喜欢,简言之就是不关心。
“现在的年轻人啊···”基本上由于“自己那个年代的价值观是绝对争取的”这一偏见引起的。
独断力士一种让你活出自我的力量,这只有生活在“上游”才能实现。
一叶知秋,实际指的是在拥有宏观视野的同时,又能注意到细节的能力。
3
有依据支撑自己的价值观,就不容易让自己的判断摇摆不定。
日本人缺乏对规则抱有质疑的态度。
通识是由知识和文化组成。
无论你做什么活没做什么,时间都会流逝,这很难让人意识到。
房子不建三遍是不会满意的。
生命和健康是排第一位的。
充足的睡眠能提高免疫力,让大脑集中注意力等,睡眠对于健康特别重要。
很多事都可以用钱来解决。(我是拼了命的不想再被可怜哈哈哈,但慢慢的我常常可怜别人,这个也不好。)
只做必要的判断,还有助于让我们养成另一个好习惯,即积极地创作出适用于自己的“教科书”。
笔者的大多数想法和价值观是通过读书形成的。笔者受到书本的影响很大,所以笔者深信读书能带来幸福。(想想自己,书不仅仅是我的导师,我的前辈,我的家人,我自己也在成为书。
一年能读上百本书,每次读书都能让笔者深切感受到自己的思维的升级。
要集中精力在重要的决定上,减少做不重要的决定。
“我经常穿灰色或蓝色的西装,这样就能让我减少做出抉择的次数。”
笔者也会在早上坚持写几个小时。(妈的,要是退休了,我不会专心写书吧哈哈哈)
比起努力健身,更需要的是坚持健身。
4
用独断力开拓人生的新篇章
成年人可以选择自己要决胜负的领域。
增加非劳动所得。(我一直有从非教书的方式获得受益,但···)
就像学会骑自行车后,一生都会骑自行车,自身经历会成为你一生的财富,可以帮你开拓人生。
(笔者应对末世的心态和举动让人想起了《你当像鸟儿飞往你的森林》作者的父亲)
通过努力过上普通的生活。

冥想(二) 穆旦

把生命的突泉捧在我手里,
我只觉得它来得新鲜,
是浓烈的酒,清新的泡沫,
注入我的奔波、劳作、冒险。
仿佛前人从未经临的园地
就要展现在我的面前。

但如今,突然面对着坟墓,
我冷眼向过去稍稍回顾
只见它曲折灌溉的悲喜
都消失在一片亘古的荒漠,
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
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成果可以被多次反复使用。(就如上课,高一、二的东西有了新的发现在高三的课堂上可以再用到,当然这个过程可以反过来呢)
可以做或不做任何事情
精神自由是指自己的感情不受他人影响。
所谓认同感,只有自己思考、自己决断并行动才能获得的感受。
结语
我们需要更多空闲时间
要想提高独断力,就要有空闲的时间。
笔者努力提高不动产和太阳能发电等非劳动性收入,以随时随地都能完成的写作为主业。
(虽然读起来过于轻松,甚至有水的成见,但整理完笔记,还是觉得对得起时间。)

26

《无意识的力量》梯谷幸司著
(号称助力48000人成为人生赢家)(放在床头一个假期了,上班第二天简单翻了翻,当时开卷有益吧)
后设无意识,后设意指较高或超前的
事与愿违往往源自两个要素:并未以真正的自己而活着;无法跟随外界状况,弹性低调整自我情感或行为。
靠着胜负输赢或耍小聪明,来开拓业务或经营事业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1
自主决定的A,以外在为标准的B,起跑前已决定了胜负。
当“自觉有能感”(付诸行动达成目标而产生的我做得到的自信)及“自主决定感”合而为一时,我们才能建立自信。
人类意识分为显意识、潜意识及后设无意识
收纳潜意识的容器正是后设无意识
把无意识加上meta这个具有超越意义的词缀,将之命名为后设无意识,区别于潜意识。
后设无意识将成为你无形的招牌
即使说话的人和内容都相同,也会因为背景使人在无意识间下判断,这样的背景就是后设无意识。
产生共鸣的镜像神经元。

适者生存!基因不必最强,关键是适应了变化。(适应变化的基因就是最强的吧)
如果每一次发生事情,都要针对新的信息重新思考,大脑将疲惫不堪。因此,为了防止耗损能量,人类就将这些信息写入基因中,有如收藏在图书馆一般,然后传递给后代子孙,人类基因因此得以迈向繁荣。(这是个概率统计的数学模型吗)
Charles Darwin“最终能生存下来的物种,不是最强的,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能适应改变的物种。
“基因”为了生存下来而产生弹性变化。(这个地方的逻辑先后有问题吧,是自然筛选而未必是基因的主动改变呢?)
世事永远无法尽如人意,所以才有意思。
拿起笔的意志产生以前,经由某个指示,大脑已经开始进行拿笔的准备,通过脑科学实验,已确知大脑能在数秒前察知接下来要发生的事。
成见陷阱
他人以什么样的观点看你,和实际的你毫无关系。

高收入阶层对证明自己的正确性不感兴趣。他们知道不需要证明自己正确,不需要与谁对抗,不需要把某些人视作坏人,只需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就可以了。

这种执着于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信念,正是大脑的一种过滤器。
人们对于进入视线的垃圾总是立刻处理掉,为什么对心里的垃圾却无法立刻处理呢?
那些平步青云的人,是因为理解不论情绪、身体、任务,还是自身的期望,都不是“原本的我”。它们都只是取得渴望的目标所需的工具···
后设无意识在判断事物时,有两个选择,一个是以真正自我的生存目的为判断目标,另一个是以社会的普遍规范去判断。
感性主义的价值判断目标,不是金钱,也不是知识,而是一个以“拥有什么样的意志”“你是想做什么事的人”来评价的时代。
感性主义与所得、地位无关,而是一个人们开始用用说出想做自己、想做什么的时代。
把焦点放在过去,只会追求个人的正确性;若把焦点放在未来,就能专注实现自己想做的事。

2
以他人为标准的动机是“偏差的喜悦”
如果总是以他人为标准,就无法持之以恒。
难道顾客不认同,你就不是出色的人吗?(内心的坚定源自自我的认同,何况很多人的认同判断仅仅是出于自我的利益视角)
以自我为标准的人,不会轻易把外界信息和自我人格相提并论,知识单纯将之视作信息,不会产生负面想法。
一旦追究生病的原因,就会变成把焦点放在过去,话题就会变成以某种不好的事情为前提进行下去。把焦点放在过去还是未来,人的身体反应及脑部活动会因此产生极大的差异。
重要的不是回答的内容,而是把焦点放在达成目标的事上。

对大脑而言,要处理没有意义的事本来就是很痛苦,因此必须给它意义。

越是经济打击事件多的年份,亿万富翁诞生得就越多。(越是糟糕的天气,越是有壮丽的风景。)
“为了这个原因,所以想这么做”的目的非常明确,有效启动了大脑的报酬系统,进而能正面地、积极地看待所面对的事项并采取行动,使其顺利运作。
当人为了轻易获取财富而过度拼命时,会诱发大脑的痛苦系统发生作用,更容易使人的身体和事业遭受摧残。
若有绝对的自我,就不会轻易动摇。
自始至终都没有忘怀自身目的的人们。”“始终没有抛弃目的欲求的人。”
因为有白色背景,所以黑笔才有存在的意义。(并没有黑暗,只有光还没照到的地方)
3
贫富差距不是来自经济状况的差异,而是来自语言技巧的差异。
大脑偏好把恐惧的情感变得真实,远超过喜悦的感情。恐惧就是具有这么强大的力量。
4
一般人之所以无法取得出色的成就,是因为形成人格的各意识层面之间方向不一致。
像是日光灯、霓虹灯等市区的光亮,由于电子前进方向分散,所以无法照射得很远,然而,激光则全部朝同一方向,所以能达很远的地方。
对于立刻能想到的事项,大脑会判断这是正确的。
(试着少说话,看看一天在办公室不说话呢)
不断找出那些扯后腿的记忆,重新改写,然后只需根据现实情况来调整就可以了。
重视第一位的是“信赖”,忠诚客户就会增加;重视第二位的是“贡献”,对社会做出一定贡献,受惠人数增加;重视第三位的是“成长”,能带来新的商机与新的发现···
加油、努力、定目标属于做人型的行动价值,以及把目的焦点放在加油、努力、定目标的体验标准型。然而,由于加油、努力、定目标都无法成为目的,所以做起来当然无法顺利。相对地,把焦点放在“拿起笔”上则属于做事型的行动价值,也是目的标准型,所以相对容易达成结果。
5
语言能改变大脑,也能改变你的人生。
所谓自由,就是不论任何人说什么,都能不受限制尽情地去做想做的事。
“过去在我身边发生的事情,是基于我的想法、意志、意图和动机而做的。”“所谓自由,不是向未来去索求,而是依据有效后设意识类型的组合,通过再评价、再诠释过去而获得。”也就是说,所谓自由并不存在于未来,而是存在于过去。
相比之下,乌龟不管胜负,单纯以到达终点为目的。我赢了那家伙未必代表成功。
以时间为纵轴,以我究竟是怎么样的人为横轴,扩展意识飞跃的时空。继续扩展我是这样的人的自我意象,十年后会变成什么样···
我一直念着多少钱以上我就不要了,不断扩大财富界限,从而达到今天的状况。
说言语会直接影响身体健康也不为过。
他则存下打工费用,出入高级俱乐部。以便宜的东西来解决,代表我是廉价的人,自己没有获得好东西的价值。

基因会因为环境而被改写。(我相信习惯是第二天性,但活着的人的基因在变化还是如开始那样有所怀疑。)
基因可以因不同的文化和规则而改写。
人类凭借内在环境,甚至连自身的基因都能切换开关模式。(这点我倒是信)“就算只有自己一个人,也能兴致勃勃地挑战,创造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