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活力爆棚的七班的那位文静有才的“火箭男孩”写了篇我不能全看懂的古文,很带感。也感谢“全能课代表”迟同学的推荐和沟通......特选配了十年前的照片,那时已习惯不虞之誉,而意识到有些批评是求全之毁倒是后来的事了。


邱发文,字法文。于廿纪有七二年生于农,幼孤,惟余妹名发芳。文嗜学,励奋发,求知若饥渴。文以长子作,勤工俭行以持家。及弱冠,已习理于京师之师范院校矣。其时,生出于僻村者无几,文以科举得资,诚可贵也。
Continue reading »

24


Week1(7月23日-7月29日) 求师得蝴蝶图标的构造
Week2(7月30日-8月05日) 圆锥曲线/面的构造和探究
Week3(8月06日-8月12日) 3D-绚丽的多面体构造
Week4(8月13日-8月19日) 数学之美
Week5(8月20日-8月26日) 求师得折纸初探
关注微信公号“求师得”,了解更多课题信息。

19


《人生论笔记》三木清著 娄卫东译
一、人生论笔记
23、关于个性
(这一部分是我最喜欢的)(大概二十年前我也谈过个性,读书少,思考浅,表层的局部。[?]谈“个性”的第二特征)

抵达个性的神秘殿堂的道路就像忒拜(古希腊城邦)街道的门一样多。我的每一个生活的瞬间都是我信仰的活生生的告白,我每一个行为都是我的宗教的布道。在我心里面的各种心情,为了唤起祭祀在自己内心深处东西的直接认识,而生成、发展和消灭。

我也是拥有“千万种心”的人,我可以看到自己的内心不断地斗争、争吵、互相作对、互相矛盾。但我不正是无数的互爱、互助,也经常互憎、互战的聚合物吗?
我不是为了法则而是为了例外而创造的那种人。”即使能测量出天空的大小,谁又能测量出灵魂的轨迹呢?我越是能对自己的个性增加一份描述或者定义,就越感到其价值在逐步减少。
地球的中心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那样的东西,它不是个性。一号、二号这样被区分的客观个体或者和其他东西比较后,具有独自性的东西也不是个性。所谓的个性是无限的存在。我是无限存在,意味着我心里的无数表象、感情、欲望在无限地交替存在着。
我不是通过时间的形式理解音乐,而是在音乐里体验真正的时间。试图理解个性的人必须超越时间长河的喧嚣声。
我的每一个行为都是个性整体的现实性东西的表现。
冠以理性的词汇不过是用来变得比动物更加动物性”的理性使用者。

我明白了个性不是与生俱来的礼物,是我必须用战斗来获取的理念。我也了解了这个无价之宝不是在自己以外去寻找。而是应该回归自己的本源上寻找。寻找不是执着于原来自己的基础上加上什么东西,人只有失去了自己才能获得自己。所以当伟大的宗教家说“不是我们在活,是基督在我们里面活着”的时候,不是这个人变成了基督,是他变成了真正的自己。我的个性只有通过复活才能在我的里面诞生。

个性是用唯一方式真实化表达全世界意义的小宇宙。
人们不是躲进喧嚣的巷子的微暗屋字里变为真的孤独,反而是“遥望星空的人最孤独”。在对永恒的冥想中失去自我时,我才能进入美丽的绝对孤独。
只作为一个文化人的自由存在,我不管在社会中是否活动,都会进入和全宇宙的无限关系中。这样我明白了,个性的唯一性不是依存于其在自然中所占据位置的唯一性,本质上是基于在整个文化中所负任务的唯一性。
爱是创造,创造是在对方身上发现自己。爱人者否定自我,在对方身上活出自己。“只有唯一存在的话,神自己也是未解之谜,所以神为了发现自己只能进行创造。”神的创造就是爱,神通过创造发现自己。人在爱中全身心投入纯粹性的创造时,会发现作为队里存在的自己即个性。
了解自己的人不久也会了解他人,我们的灵魂自己提高到一定程度后,我们会相应地慢慢发现周围的很多个性。

1、关于死亡
当死亡到来的瞬间他便一下子变得平和安静。有人吧墓地称为平和之园,我觉得这实在是再贴切不过了。(去过墓地,次数不多。)
人只有在生病时才能感受到内心的平静,这是现代人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成为现代人最具特征的病症之一。
健康之友在康复期才能感受到,这一点具有现代的根本性的抒情和浪漫特征。
四十而曰“初老”,不单指身体的衰老,更意味着精神的成熟。
如果浪漫主义的一切都是病态的,古典主义的一切都是健康的,那么我们也可以说死亡的恐怖是浪漫的,死亡的平和是古典的。(没有人活着经历死亡。)
一心虚无,生无执念,这种人其实是很难断尘缘的。
2、关于幸福
我们的时代的不幸,已经到了让人们失去思考幸福的力气的程度吧。
死是一种观念,生是一种想象。
人是自己一个人死的”,帕斯卡尔这样说,人都是各自分别面对死亡。
死作为一般性的东西被认为是观念,生作为特殊的东西被认为是想象。思考死的种类,是因为仍然从生的角度去思考死。
人格是大地之子的最高幸福。歌德这样完美地定义了幸福。变得幸福就是变得有人格。
就像鸟儿歌唱一样,表露于外,使他人幸福的人才是幸福。
3、关于怀疑
独断家有时候表现得像天使,有时候却像野兽。实际上没有节制的怀疑不是真的怀疑。(“人类的进步总被一种对于现成结论的先天性对抗所阻挠。我们天性乐于重新探索人类已经历的所有荒唐、愚蠢,这令我们裹足不前,将生命太多地浪费在发掘已经被他人苦心记述的广泛事实之上。”想起阿兰·德波顿的这句,他要是位科学家就更有说服力了。)
与其说人们不是为了不可靠的东西工作,不如说人们是从不可靠的东西出发开始工作。人生不是存在而是创造。
怀疑必须有节制,有节制的怀疑才真正配得上怀疑的名字,怀疑意味着方法。笛卡尔已经证明,怀疑是方法的真理性。
只有理解怀疑是方法的人,才可能理解独断也是方法。理论家是怀疑的,实践家是独断的。
就如同肯定之于否定,物质之于精神而存在那样,独断与怀疑的关系也是如此。
4、关于习惯
(我厌恶了每个假期求师得数位学习推广的卑微性)
习惯是模仿自己,在适应自己的同时,也适应他所在的环境。流行是对环境的模仿,在适应环境中产生。
如果习惯不能成形,感情也没有力量。
古希腊的哲学家认为,物质是无限的内容,精神是形状。
生命通过习惯而生,也因习惯而死,死是习惯的极限。
堕落不是感情的过剩,是感情的特殊习惯。人类的行为是技术的,这是堕落的根源。
5、关于虚荣
人类借助虚荣而活,在所有的人性中虚荣是最人性的。
“为了不把虚荣都积存在心里,受它驱使,我们必须为它留条裂缝,每天像排水一样把它释放出来。”
所有人类的恶都是从不能忍受孤独的地方产生的。
虚荣是生活中从创造中分类出来的的自我标榜。将虚荣与艺术中的自我标榜进行对比思考,你就会找到对虚荣的恰当处理办法。
6、关于荣誉心
虚荣心是对社会来说的;名誉心是对自己的品味的认知。
名誉心和自我意识是无法分割的。据说只有人类才拥有名誉心。
7、关于愤怒
现在神已经被人类化,魔鬼也被人类化了。
可以说没有比愤怒更能搅乱正确的判断的东西了。但是比起隐忍的人,愤怒的人总是应该被宽恕。
神的辩证法不是爱和恨的辩证法,而是爱和愤怒的辩证法。忘记神的愤怒的很多关于爱的说法,是把神的爱变成了人的爱。
我们的愤怒大多是情绪化的,情绪化的东西和生理性的东西相连。因此想消除愤怒,人们诉诸生理手段即可。
爱是统一,是融合和连续。愤怒是分离,是独立和非连续。
即使是神,他也必须通过愤怒表达其独立的人格。
人在愤怒中即使是无意识的,也表达自己是单个的人,具有独立的人格。

8、关于人的条件
如果虚无不是人的条件的话,你如何才能将自我与世界的要素根本区分开呢?
虚无是人的条件或者是人的条件的条件吗,才会得出人生是创造形成的结论。

9、关于孤独
“这个无限空间的永恒沉默令我战栗。”
孤独之可怕不在于孤独本身,而在于孤独的条件。恰如死亡之可怕不在于死亡本身,而在于死亡的条件。
孤独不在深山,而在市街。孤独不在一个人里,而是在很多人的“中间”。
为了品尝孤独,西方人会跻身市街,而东方人则会遁形于山野。
东方人的世界是黎明的世界,而西方人的世界是白昼和夜晚。白天和夜晚没有队里的时刻就是黎明。
10、关于嫉妒
嫉妒是最适合魔鬼的属性。
嫉妒一般看起来把更高的人作为目标,这只是表面的现象,本质上它是面向平等者。这一点,和爱在本性上总是憧憬更高的东西是不同的。
人对于与之类似的人才会产生嫉妒,与此相反,爱的对象不是大众化的人,而是有个性的人。
嫉妒总把一切公事当做私事看待。
11、关于成功

在中世纪的人们的道德之中,好像并不存在我们所说的成功。他们道德的中心是幸福,于此相反,现代人的道德中心可以说是成功。当成功成为人们的主要问题时,人们对幸福已经不太关心了。

将自己的不幸认为是不成功的人,才是真的应该令人可怜。
嫉妒他人幸福的人,大多数的场合他们是把幸福和成功视为一体的。幸福是具有个人性的,人格性的东西,但成功是具有普遍性的,可以量化考虑的东西,所以成功的本性容易伴随他人的嫉妒。
Streber无论在什么场合,都无法理解人生就是冒险的形而上学的人,这些努力家的特征就是缺乏想象力。
古代人的理想代表是贤者,中世纪的理想代表是圣者,近代的理想代表可以说是企业家。
12、关于冥想
冥想是思想上的人的原罪。
13、关于传言
传言不是命运,像对待命运那样去爱和开拓它是愚蠢的。
如同对待批评那样去接受评价,你试图和它认真地加以对质是没有用的。
传言不是任何人的东西,甚至不是被传言者的东西。
历史性的东西与其说在批评中产生,不如说在传言中被决定下来。
14、关于利己主义
正如纯粹的英雄主义很稀少一样,纯粹的利己主义者也很稀少。
爱情是通过想象力来衡量的。
15、关于健康
自己的观察是保持健康的最好物理学。
健康是每个人自己的东西。
首先发现自己的个性,忠实于自己的个性,然后形成这种个性,生理学的规则和心理学的规则相同。
客观的东西是健康,主观的东西是病态。
“什么是一般的疾病,与其说依赖一生的判断,不如说依靠患者的判断以及各文化圈的支配性认识。”
16、关于秩序
外表被整理得极好的东西,不一定是由秩序的,不如说外表看起来无秩序的地方却存在着秩序。(看看重点中学和国际学校学生的状态,大概能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
时代政治问题可以用美学来解决。

知识分子的原始意义是能制造出东西的人,别人无法制造出来的东西,知识分子可以制造出来。

17、关于伤感
伤感存在于所有情感的外部表面。
18、关于假说
19、关于伪善
“人只喜欢自己的作品和编造的童话故事。”
在本性方面,虚荣的人是伪善的。
善隐者善存。(私藏即花)
20、关于娱乐
人必须了解享受生活,“生活技能”就是享受生活。这是技术,是德行。
帕斯卡尔认为,从其他的、更高秩序来看,人生的所有经营,无论是认真的工作,还是及时行乐,都不过是一种娱乐。
真正的享受生活者是不同于广泛兴趣爱好者的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家。
21、关于希望
人生中的任何事都是偶然的,但是人生中任何事又都是必然的。
希望如同命运,就如同将命运的符号反过来一样。
人生如同命运,人生是希望。对命运似的存在着的人,活着就是怀揣着希望。
活在希望里的人常常很年轻,不,是意味着生命本身在本质上的年轻。
真的希望来自绝望。
在绝望中无法放弃自我,在希望中无法拥有自我,这是近代主观性人们的明显特征。
正如斯宾诺莎所说,所有的限定都是否定,只有真正理解放弃的人才可能有真的希望,什么都不想放弃的人不可能拥有真的希望。
创作形成就是放弃。
22、关于旅行
解脱也是漂泊,脱离也是漂泊,这里面存在旅途的感伤。
出发点不是旅行,抵达点也不是旅行。旅行是不断前进的过程。
旅行的本质上是冥想性的,在旅途中我们常常是旁观者。
日常交往的人是怎样的人,通过一段旅程你就能看个一清二楚。人各有各的旅程,在旅行中真自由的人,在人生中也是真自由的人。人生其实就是一场旅行。

二、读书与人生
1、我的读书经历
(少有人有三木清先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深度和阅读数量)(为了一位作家学习一门语言,就如为了解决一些物理问题去发明或去学习某方面的数学一样吧。)
新京,伪满时期日本对长春的称呼。
他说自己来自太平洋对岸,想到同一个太平洋的海水也冲刷着日本的海岸,就深刻感受到世界是一体的。
一日里=3.9公里
想要攻读哲学,必须读原著。(所以必须学习德语、英语,甚至丹麦语)
在国外生活的三年,是我一生中读书最多的时期,三年间我也没怎么去旅行。
李凯尔特教授的著作我全部读过···
我们能够把那些年轻的教授当做家庭教师一起学习,完全是拜通过膨胀所赐,德国人的不幸成为我们留学生的幸福。
大城市是令人孤独的地方,如果像寻求孤独的话,那就到大城市的正中央去。
这个写作计划我几乎是逢人便说,仿佛要把我的笛卡尔计划贴在书店的招贴栏里广而告之···

2、如何读书
最重要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能终日不被打扰而读书的古人令人羡慕。
学生应该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一个人可以享受读书的乐趣。
和其他事情一样,读书也需要勇气。
首先是要读书,然后自然会产生适合读书的心情。
所谓“稳重的大学生”,大抵都拥有读书的习惯。
不要滥读很多书,而是要反复地读一本书。(有的好书我是买两次,过几年再读一次,比较两次的读书笔记。)
智者害怕只读一本书的人。人必须多读书。读书的必要性,就在于要避免成为只读一本书的人,换言之就是不要成为一个单面人。
希望专家多读书,是为了令其具备作为普通人的教养,避免陷入专家的片面性的弊端。
重要的书必须尽量用外语阅读原著。
读书必须自主地,有发现地去读。正确的阅读是根据自己的见解去阅读。
不论是为了收益还是为了批判,或是为了享受,慢读都是很重要的。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05

2024

忙着出国的前“野生”课代表邵纪铭,看到小站上薛雨轩同学偷拍的这张背影[?],通过和ChatGPT描述了一些关键词,然后生成了下面的小诗。然后,我又建议根据由这张图片生成的诗再反向生成图······

在校园的静谧中,
他独自漫步,
白衬衫映着阳光,
如同过往的岁月,
在他心中轻轻流淌。

树影斑驳,
似时光的碎片,
每一步,
都踏在过去的记忆里。

也许刚刚,
他在课堂上传道授业,
学生们目光炯炯,
而现在,
他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
感受着自然的呼吸。

前方的路,
像未解的方程,
充满未知,
但他步伐坚定,
带着对未来的期许,
继续向前。

每一片叶子,
每一缕阳光,
都是他心中的诗行,
在这片宁静中,
他与世界轻声对话,
期待着下一堂课的铃声响起。

人工智能对表象的识别已经挺可以了,小诗读起来是明显超预期的,特别“树影斑驳,似时光的碎片,每一步,都踏在过去的记忆里”一段有点惊艳。不过单从最后一句看,它离人的内心还是有一段距离呢。“铃声响起之前,破碎的心再次愈合···”

03

深入了解物理世界的"规则",《图解中学物理》日本牛顿出版社
物理是探索隐藏在自然界中的“规律”的学问。今天,人类正在利用自己发现的“规律”向茫茫太空发射探测器,让汽车在世界各地飞驰,并用智能手机交换着各种信息。如果认为“物理太难”而对其敬而远之的话,那你就会错过了解能够改变我们生活“规律”的机会,那是多么可惜啊!(对毫无好奇心,只进化到动物摄取食物的那类,这段话谈不上有说服力。你得说,学好物理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有高薪可以吃好穿好住好······还可能光宗耀祖。)
向上投出的球不会飞向遥远的宇宙而会落回地面,这是因为球被地球“拽着”的缘故。月亮围绕地球运转也是同样的道理。(现在觉得这是多么简单的道理,但当初学的时候的艰涩的阴影还在。)

1、力与运动


在宇宙空间里,一旦开始运动,就停不下来!
NANA1977年发射的太空探测器“旅行者”仍然在惯性定律的作用下航行,继续向太阳系之外挺近(惯性飞行)。
惯性定律是意大利的Galileo和法国的Descartes在同一时期提出的(伽利略首先发现的)。颠覆了人类2000年来一直坚信不疑的“常识”---Aristotle无力则静。
不过伽利略认为,“如果没有外力作用的话,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圆周运动”。笛卡尔给出更准确的结论,“如果没有外力作用的话,运动的物体将保持直线运动”。
正因为有外力作用于汽车,汽车才能加速行驶和转弯。(而匀直或静止是不需要的,如果也没有摩擦和引力的话。)
(牛顿第二定律是)能预知未来运动趋势的基本定律。
在失重的宇宙中,如何测量体重?宇航员坐到压缩的弹簧上,如果知道弹簧产生的力与运动员的加速度就可以计算其质量。(可以用简谐振动的周期来算呢?T=2\pi\sqrt{\frac{m}{k}}
跳伞的时候,地球也在被跳伞的人拽着。60Kg的人下降了1000米,地球上升不到氢原子核直径的十万分之一。

如果没有万有引力月亮大概会根据惯性定律沿直线飞出去,而实际上月亮被地球紧紧吸引着,就像链球被运动员抓在手里旋转而不会飞离一样。
与惯性定律的路径相比,月球在不断“坠向”地球。高速运动的月球在不断向地球“坠落”的同时,与地球的距离却几乎保持不变。(向心加速度的一种推导方法可以解释这个。[?])

1920年美国发明家Goddard提出利用火箭开展月球之旅的可能性,遭到《纽约时报》的严厉批评,被认为根本不可能。当时普遍认为“只要不向后推动空气,飞行器就不会向前飞行”。(离子发动机)(也不能总是批评那个“亩产万斤粮”的报纸,话说曾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的开尔文勋爵就坚信比空气密度大的“飞机”不能飞起来。)
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小柴昌骏曾在一所中学担任过讲师,据说他在这所学校里曾提到过一个问题:“如果没有摩擦力,将会发生什么?”这个问题设想的答案是:“白纸”。如果没有摩擦力的话,铅笔会在纸上滑动而无法写下文字。

物体缓慢运动时,空气阻力与运动速度大致成正比,物体快速运动时,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也就是说,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快,空气阻力越大。如果没有空气阻力,雨滴会一直加速下落,临近地面的速度甚至高达每小时200千米。(现在小的雨滴不超过1.6km/h)
牛顿力学标志着现代物理学的出现。在哈雷的一再劝说(资助)下,1687年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法国物理学家库仑于1785年在《电力定律》提出库伦定律。)
白色光是无数色光聚集而成的光。(折射是分散开,就如人找到自我一样吧。)


不用很大的劲也能投出时速200千米的棒球。
地球自转使赤道表面的速率为1700km/h(0.463km/s)(爱因斯坦的相对性原理否定了“绝对参考系”(绝对空间)。 任何物理学实验都无法区分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一切物理学规律在惯性系中等价。 爱因斯坦把相对性原理推广到一切参考系,指出物理定律在一切参考系中都具有相同的数学形式,这就是相对性原理。

即使速率(speed 标量)没有增大或减小,速度的方向(行进方向)发生变化,也叫作加速运动。也就是说,加速运动时指速度(velocity 矢量)发生变化的一切运动。

(伽利略的假想实验)将重物和轻物系在一起下落会如何?(自相矛盾)
(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发现了“自由落体”(自由落体不自由,就如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自由学习是在家长、老师的要求和监督下进行的。)
在伽利略之前,人们一直持有的是亚里士多德的看法,认为天上世界和地上世界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当时流行的天动说,认为天体的基本运动是以地球为中心的圆周运动,而地球上的物体,其本性是要回归到地球的中心(自然运动)。也就是说,(伽利略之前)当时根本就没有地球吸引物体的重力的概念
即使没有重力,乒乓球和炮弹也有差别。
“重量”是会因场所不同而改变的一个量。同一物体在地球上和月球上不同,空间站上,任何物体的重量都会为零。重量是作用在物体上的重力的大小。(是不是说示重呢)
“质量”则是表示“让一个物体运动起来的难度(加速难度)”的一个量。


(1586年,荷兰的斯蒂文在《静力学基础》一书中最早提出力的分解与合成原理)
产生摩擦力的原因主要是彼此接触的两个物体表面上原子相互间存在着作用力,而且同接触面的凸凹不平也有关系,不过,摩擦力的机制十分复杂,现在还没有完全搞清楚。
观测位置不同,可以有惯性力,也可以没有惯性力。(-ma)
地球是靠万有引力将大量尘埃聚集起来形成的。
离心力和万有引力的合力才是地球表面上物体所受的重力。除赤道和两极,物体下落的方向并不是指向地心,而是指向稍微偏离中心的某个位置。

点光源的发光强度也是符合平方反比定律的。小电珠发出的光想象为是从电珠发出的无数光线。(场线,这是万有引力同光的类似之处。)(引力场线和灯泡发出的光束有的一比)
抛出的球在它被抛出的一瞬间就开始了“下落”。月球的运动在万有引力的影响下时时刻刻都在改变行进的方向。实际的轨迹时时刻刻都要低于没有万有引力时的直线路径,也就是说,月球总在“下落”。
空间站内部并非没有万有引力。圆周运动也是一种加速运动。(前面也提到,这个说法很好。)

空间站内“无重力状态”,也许叫做“无重量状态”更好一些。
椭圆运动是比圆周运动更自然的天体运动。圆形轨道下落的幅度与地面下降的幅度相等。物体的速度无论稍微慢一点还是稍微快一点,物体下落的幅度和地面下降的幅度保持一致的平衡都会被打破,结果,物体运动的轨道变成椭圆。
棒球手感受到来自棒球的一种“动势”的撞击,棒球的速度决定了运动的动势,质量也是决定运动的动势的一个重要因素。(类比电动势,运动势是一个不错的概念。)在物理学中衡量运动动势大小的量叫做“动量”。

用力学术语来说,能量可以说是“能够产生力,使物体运动的潜在能力”。能量是“能够做功的潜在能力”。
(就如上图,向量差的形象描绘,生活中的杠杆的图示,下图也很清晰、准确。)(很佩服地喜欢日本的教参资料)

接近光速的速度加法运算:v=\frac{v_1+v_2}{1+\frac{v_1v_2}{c^2}}

2、气体与热
吸盘之所以能吸附在墙上,是因为被分子“摁着”的缘故。
如果分子和原子在某一温度下完全停止运动(?从量子力学角度也不是完全静止,那样的话位置就能确定了),从严格意义上说是“变成无法再降低能量的状态”。
研究认为,宇宙诞生之初,大爆炸时,宇宙的温度超过普朗克温度,我们已知的物理定律就会失效。这个普朗克温度1.4\times10^{32}K就是温度的上限。


1712年英国技术人员托马斯·纽科门首次研制成可供实用的蒸汽机。1769年技术人员詹姆斯·瓦特成功制造出效率更高的蒸汽机,从而开启了蒸汽机时代。
在通常情况下,把水加热为水蒸气后,体积会增大1700多倍。
波义耳也曾致力于永动机的研制,他设计了一款利用毛细现象的“波义耳永动机”(下图),永动机不能(持续)转动的原因[?]。

永动机是能够独立运转并源源不断地对外做功的设备,虽然地球在太阳的重力作用下一直围绕着宇宙空间运转,但地球并没有施加某种力让物体运转。

用汽车周围温度为20℃的空气加热让沸点15℃的液体沸腾产生蒸汽带动活塞。要想让蒸汽机再次做功,必须把蒸汽冷却为液体,因此,就需要温度低于液体15℃的空气。但汽车周围并没有这么低温度的空气。也就是说,这款汽车并没有地方可以散热。如果用冰箱这类的装置,就需要使用电等能量。
归根到底,上图这类汽车蒸汽机不能恢复到最初的状态而反复做功。
“热量可以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但不能自发地反向移动。”“即使能量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但其总量保持不变。”
“在众多的物理学领域中,热力学是最强大的理论。”“尽管不能破坏热力学定律,但可以巧妙地回避。”

3、波
救护车的警笛与宇宙膨胀之间令人意外的共同点
声源移动时,波长也将改变。
光在水中发生折射事因为光速变慢的缘故。


波长越长越容易发生衍射,但更准确的说法是,是否容易发生衍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缝隙的宽度,以及障碍物与波长的比例。波长较短的光穿过与其波长相应的极小的缝隙时,也会大幅度地衍射。
声音还包括不是疏密波的振动,钢柱中能传播一种叫做s波的声音。
电磁波是一种能够激发电子振动的波。
红外线是分子在振动或旋转时产生的;可见光、紫外线和X射线是原子中的电子从上轨道落入下轨道时产生的;γ射线则是原子核从兴奋状态(激发态)返回到稳定状态时产生的。所有这些情形都伴随有带电荷粒子的运动,因而能够发出电磁波。
光在非金属物体表面上反射所产生的反射光大部分是振动方向平行于反射表面(物体表面)的偏振光。水面上的反射光,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不是原来的入射光。水分子吸收了入射光之后,在瞬间又再发光。反射光其实是无数水分子重新“再出发”的光。水分子中的电子在吸收了入射光之后,发生振荡,振荡电子再出发的事与其振荡方向相一致的偏振光。
振荡的电子发出的光总是沿着垂直于振荡方向的横方向进行的最多,而没有沿着纵向方向进行的光。电场和磁场总是交替地产生,振荡电流发出的电磁波,总是沿着垂直于电流振荡的横向方向进行的最多。就类似于浮在水面的小球上下振动而产生沿水面方向的水面波。

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垂直时,反射光是100%偏振光,满足此条件的入射角叫布儒斯特角。(tan\theta=n,入射光与水面夹角36°)
在地下传播的地震波分为Primary wave(初波),是纵波;Secondary wave(二次波)6.5km/s,是横波,比P波传播慢3.5km/s。
(穿越逆境,抵达繁星。)
任何复杂的波都客户以分解为许多“简洁波形”。
波之间的“碰撞”与物体之间的“碰撞”有很大的不同。(光和波一样,传播上具有独立性。)
多亏了反射,我们才能看到物体。

为什么电车的声音在晚上听得很清楚?
声波也具有像是光一样的折射现象(太阳光从外太空斜射入大气层,会像下偏折)。
白天,地面在太阳的照射下温度升高,贴近地面的空气也被地面加热变暖.由于声音在越热的空气中 传播速度越快,这样一来,声音就会向上传传播,所以声音在白天不容易传到远处。与此相反,进入夜晚后,高空的空气温度比地面空气温度高,这样一来,声音在高空中的传播速度就会变快,与白天相反,会向地面弯曲,结果,声音就很容易传到远处,我们也就能听到白天听不到的声音。

在宇宙空间无法看到通过眼前的光。天空为何是蓝色?晚霞为何是红色?

光的波长越短,越窑易受到空气分子的散射。这就意味着,太阳光中的紫色光和蓝色光窑易受到散射,当我们朝天窑的某个方向望去时,就会有比较多的蓝色或紫色光来到我们的眼睛。我们的眼睛对蓝色光比紫色光更敏感,所以天空看起来是蓝色的.

当出现晚霞时,太阳西沉正位于地平线附近的方向。这时,太阳光必须在大气层里通过更快的距离才 能够到达我们的眼睛。在太阳光进入大气层以后,由于蓝色光的波长比较短,容易被空气分子散射,其中的蓝色光在远处早早地就被散射衰黯掉了,在到这我们眼睛的太阳光中已经几乎没有什么蓝色光,我们看见的自然便是红色。

激光也是由驻波产生的。激光是由许多波长完全一致的光叠加而成的光。

4、电与磁
电与磁是非常相像的“兄弟”(没见到哪个双胞胎起名带电和磁的)
因电子移动受阻而产生热。沿着导线流动的电子与导线内的原子发生碰撞,其行进受到阻碍。这时,原子会振动,即产生热。电子的动能转化为热能。Joule heat.导线温度升高后,原子振动的更加剧烈,电子更容易撞击,即电阻更大。


电流以环形流动的话,则生成“磁铁的种子”。
超导电磁铁,即便关闭电源,线圈也能保持强大的磁场。
在日本,东部地区是50Hz,西部地区则是60Hz。东京使用了德国的发电机,打吧啧使用了美国的发电机。(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
(电介质是能够被电极化的绝缘体。在静电场中,电介质内部可以存在电场,这是电介质与导体的基本区别。)物质保存电的能力称为“介电常数”,介电常数\varepsilon越高,意味着物质越容易存储电。
物质产生磁的能力称为磁导率\mu,铁等容易变成磁铁的物质具有很强的磁导率。
c=\frac{1}{\sqrt{\mu_0\varepsilon_0}}(真空的磁导率和真空的介电常数乘积不)

5、原子和光
如果光只是波,那就应该看不到稍远处的烛光。(光波随距离稀疏过快。)一个光子所携带的能量并不会随着光渐行渐远而减弱,而是保持不变。


电子在原子中有固定“住所”,如果认为“电子也具有波的性质”,就能够完美解释。

太阳中发生核聚变反应,质量之和大概减少了0.7%···爱因斯坦在1905年的相对论中提到E=mc^2
核裂变式核能发电的基础,反应后总质量大概减少0.08%

光(电磁波)就像一个个的“能量包”。
微观世界是由波支配的。

1934年,汤川秀树预言了把原子核结合在一起的力,就是“核力”。(短程力)

(快中子)(B班童鞋班服上是元素周期表上的元素,没有人选比结合能最大也是最稳定的Fe)

物理学的历史也是“力的统一”历史。艾萨克·牛顿17世纪创建的万有引力定律把作用于天体的力和地上的力统一起来了;詹姆斯·麦克斯韦在19世纪创立了电磁学,指明电力和磁力可以作为“电磁力”统一处理。


万物产生自“弦线”和波动?超弦理论把相对论和量子论整合到一起。
(物理教材的比较阅读完成了一些)
·[?](日本)图解中学物理
·[?](日本)浜島清利:热·电磁·原子
·[?](日本)浜島清利:力学·波动
·[?](日本)跟着物理学家学物理
·[?](台湾)物理教材比较阅读(翰林)5
·[?](台湾)物理教材比较阅读(泰宇)4
·[?](台湾)物理教材比较阅读(三民)3
·[?](台湾)物理教材比较阅读(龙腾)2
·[?](台湾)物理教材比较阅读(南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