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2024

忙着出国的前“野生”课代表邵纪铭,看到小站上薛雨轩同学偷拍的这张背影[?],通过和ChatGPT描述了一些关键词,然后生成了下面的小诗。然后,我又建议根据由这张图片生成的诗再反向生成图······

在校园的静谧中,
他独自漫步,
白衬衫映着阳光,
如同过往的岁月,
在他心中轻轻流淌。

树影斑驳,
似时光的碎片,
每一步,
都踏在过去的记忆里。

也许刚刚,
他在课堂上传道授业,
学生们目光炯炯,
而现在,
他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
感受着自然的呼吸。

前方的路,
像未解的方程,
充满未知,
但他步伐坚定,
带着对未来的期许,
继续向前。

每一片叶子,
每一缕阳光,
都是他心中的诗行,
在这片宁静中,
他与世界轻声对话,
期待着下一堂课的铃声响起。

人工智能对表象的识别已经挺可以了,小诗读起来是明显超预期的,特别“树影斑驳,似时光的碎片,每一步,都踏在过去的记忆里”一段有点惊艳。不过单从最后一句看,它离人的内心还是有一段距离呢。“铃声响起之前,破碎的心再次愈合···”

03

深入了解物理世界的"规则",《图解中学物理》日本牛顿出版社
物理是探索隐藏在自然界中的“规律”的学问。今天,人类正在利用自己发现的“规律”向茫茫太空发射探测器,让汽车在世界各地飞驰,并用智能手机交换着各种信息。如果认为“物理太难”而对其敬而远之的话,那你就会错过了解能够改变我们生活“规律”的机会,那是多么可惜啊!(对毫无好奇心,只进化到动物摄取食物的那类,这段话谈不上有说服力。你得说,学好物理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有高薪可以吃好穿好住好······还可能光宗耀祖。)
向上投出的球不会飞向遥远的宇宙而会落回地面,这是因为球被地球“拽着”的缘故。月亮围绕地球运转也是同样的道理。(现在觉得这是多么简单的道理,但当初学的时候的艰涩的阴影还在。)

1、力与运动


在宇宙空间里,一旦开始运动,就停不下来!
NANA1977年发射的太空探测器“旅行者”仍然在惯性定律的作用下航行,继续向太阳系之外挺近(惯性飞行)。
惯性定律是意大利的Galileo和法国的Descartes在同一时期提出的(伽利略首先发现的)。颠覆了人类2000年来一直坚信不疑的“常识”---Aristotle无力则静。
不过伽利略认为,“如果没有外力作用的话,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圆周运动”。笛卡尔给出更准确的结论,“如果没有外力作用的话,运动的物体将保持直线运动”。
正因为有外力作用于汽车,汽车才能加速行驶和转弯。(而匀直或静止是不需要的,如果也没有摩擦和引力的话。)
(牛顿第二定律是)能预知未来运动趋势的基本定律。
在失重的宇宙中,如何测量体重?宇航员坐到压缩的弹簧上,如果知道弹簧产生的力与运动员的加速度就可以计算其质量。(可以用简谐振动的周期来算呢?T=2\pi\sqrt{\frac{m}{k}}
跳伞的时候,地球也在被跳伞的人拽着。60Kg的人下降了1000米,地球上升不到氢原子核直径的十万分之一。

如果没有万有引力月亮大概会根据惯性定律沿直线飞出去,而实际上月亮被地球紧紧吸引着,就像链球被运动员抓在手里旋转而不会飞离一样。
与惯性定律的路径相比,月球在不断“坠向”地球。高速运动的月球在不断向地球“坠落”的同时,与地球的距离却几乎保持不变。(向心加速度的一种推导方法可以解释这个。[?])

1920年美国发明家Goddard提出利用火箭开展月球之旅的可能性,遭到《纽约时报》的严厉批评,被认为根本不可能。当时普遍认为“只要不向后推动空气,飞行器就不会向前飞行”。(离子发动机)(也不能总是批评那个“亩产万斤粮”的报纸,话说曾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的开尔文勋爵就坚信比空气密度大的“飞机”不能飞起来。)
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小柴昌骏曾在一所中学担任过讲师,据说他在这所学校里曾提到过一个问题:“如果没有摩擦力,将会发生什么?”这个问题设想的答案是:“白纸”。如果没有摩擦力的话,铅笔会在纸上滑动而无法写下文字。

物体缓慢运动时,空气阻力与运动速度大致成正比,物体快速运动时,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也就是说,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快,空气阻力越大。如果没有空气阻力,雨滴会一直加速下落,临近地面的速度甚至高达每小时200千米。(现在小的雨滴不超过1.6km/h)
牛顿力学标志着现代物理学的出现。在哈雷的一再劝说(资助)下,1687年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法国物理学家库仑于1785年在《电力定律》提出库伦定律。)
白色光是无数色光聚集而成的光。(折射是分散开,就如人找到自我一样吧。)


不用很大的劲也能投出时速200千米的棒球。
地球自转使赤道表面的速率为1700km/h(0.463km/s)(爱因斯坦的相对性原理否定了“绝对参考系”(绝对空间)。 任何物理学实验都无法区分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一切物理学规律在惯性系中等价。 爱因斯坦把相对性原理推广到一切参考系,指出物理定律在一切参考系中都具有相同的数学形式,这就是相对性原理。

即使速率(speed 标量)没有增大或减小,速度的方向(行进方向)发生变化,也叫作加速运动。也就是说,加速运动时指速度(velocity 矢量)发生变化的一切运动。

(伽利略的假想实验)将重物和轻物系在一起下落会如何?(自相矛盾)
(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发现了“自由落体”(自由落体不自由,就如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自由学习是在家长、老师的要求和监督下进行的。)
在伽利略之前,人们一直持有的是亚里士多德的看法,认为天上世界和地上世界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当时流行的天动说,认为天体的基本运动是以地球为中心的圆周运动,而地球上的物体,其本性是要回归到地球的中心(自然运动)。也就是说,(伽利略之前)当时根本就没有地球吸引物体的重力的概念
即使没有重力,乒乓球和炮弹也有差别。
“重量”是会因场所不同而改变的一个量。同一物体在地球上和月球上不同,空间站上,任何物体的重量都会为零。重量是作用在物体上的重力的大小。(是不是说示重呢)
“质量”则是表示“让一个物体运动起来的难度(加速难度)”的一个量。


(1586年,荷兰的斯蒂文在《静力学基础》一书中最早提出力的分解与合成原理)
产生摩擦力的原因主要是彼此接触的两个物体表面上原子相互间存在着作用力,而且同接触面的凸凹不平也有关系,不过,摩擦力的机制十分复杂,现在还没有完全搞清楚。
观测位置不同,可以有惯性力,也可以没有惯性力。(-ma)
地球是靠万有引力将大量尘埃聚集起来形成的。
离心力和万有引力的合力才是地球表面上物体所受的重力。除赤道和两极,物体下落的方向并不是指向地心,而是指向稍微偏离中心的某个位置。

点光源的发光强度也是符合平方反比定律的。小电珠发出的光想象为是从电珠发出的无数光线。(场线,这是万有引力同光的类似之处。)(引力场线和灯泡发出的光束有的一比)
抛出的球在它被抛出的一瞬间就开始了“下落”。月球的运动在万有引力的影响下时时刻刻都在改变行进的方向。实际的轨迹时时刻刻都要低于没有万有引力时的直线路径,也就是说,月球总在“下落”。
空间站内部并非没有万有引力。圆周运动也是一种加速运动。(前面也提到,这个说法很好。)

空间站内“无重力状态”,也许叫做“无重量状态”更好一些。
椭圆运动是比圆周运动更自然的天体运动。圆形轨道下落的幅度与地面下降的幅度相等。物体的速度无论稍微慢一点还是稍微快一点,物体下落的幅度和地面下降的幅度保持一致的平衡都会被打破,结果,物体运动的轨道变成椭圆。
棒球手感受到来自棒球的一种“动势”的撞击,棒球的速度决定了运动的动势,质量也是决定运动的动势的一个重要因素。(类比电动势,运动势是一个不错的概念。)在物理学中衡量运动动势大小的量叫做“动量”。

用力学术语来说,能量可以说是“能够产生力,使物体运动的潜在能力”。能量是“能够做功的潜在能力”。
(就如上图,向量差的形象描绘,生活中的杠杆的图示,下图也很清晰、准确。)(很佩服地喜欢日本的教参资料)

接近光速的速度加法运算:v=\frac{v_1+v_2}{1+\frac{v_1v_2}{c^2}}

2、气体与热
吸盘之所以能吸附在墙上,是因为被分子“摁着”的缘故。
如果分子和原子在某一温度下完全停止运动(?从量子力学角度也不是完全静止,那样的话位置就能确定了),从严格意义上说是“变成无法再降低能量的状态”。
研究认为,宇宙诞生之初,大爆炸时,宇宙的温度超过普朗克温度,我们已知的物理定律就会失效。这个普朗克温度1.4\times10^{32}K就是温度的上限。


1712年英国技术人员托马斯·纽科门首次研制成可供实用的蒸汽机。1769年技术人员詹姆斯·瓦特成功制造出效率更高的蒸汽机,从而开启了蒸汽机时代。
在通常情况下,把水加热为水蒸气后,体积会增大1700多倍。
波义耳也曾致力于永动机的研制,他设计了一款利用毛细现象的“波义耳永动机”(下图),永动机不能(持续)转动的原因[?]。

永动机是能够独立运转并源源不断地对外做功的设备,虽然地球在太阳的重力作用下一直围绕着宇宙空间运转,但地球并没有施加某种力让物体运转。

用汽车周围温度为20℃的空气加热让沸点15℃的液体沸腾产生蒸汽带动活塞。要想让蒸汽机再次做功,必须把蒸汽冷却为液体,因此,就需要温度低于液体15℃的空气。但汽车周围并没有这么低温度的空气。也就是说,这款汽车并没有地方可以散热。如果用冰箱这类的装置,就需要使用电等能量。
归根到底,上图这类汽车蒸汽机不能恢复到最初的状态而反复做功。
“热量可以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但不能自发地反向移动。”“即使能量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但其总量保持不变。”
“在众多的物理学领域中,热力学是最强大的理论。”“尽管不能破坏热力学定律,但可以巧妙地回避。”

3、波
救护车的警笛与宇宙膨胀之间令人意外的共同点
声源移动时,波长也将改变。
光在水中发生折射事因为光速变慢的缘故。


波长越长越容易发生衍射,但更准确的说法是,是否容易发生衍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缝隙的宽度,以及障碍物与波长的比例。波长较短的光穿过与其波长相应的极小的缝隙时,也会大幅度地衍射。
声音还包括不是疏密波的振动,钢柱中能传播一种叫做s波的声音。
电磁波是一种能够激发电子振动的波。
红外线是分子在振动或旋转时产生的;可见光、紫外线和X射线是原子中的电子从上轨道落入下轨道时产生的;γ射线则是原子核从兴奋状态(激发态)返回到稳定状态时产生的。所有这些情形都伴随有带电荷粒子的运动,因而能够发出电磁波。
光在非金属物体表面上反射所产生的反射光大部分是振动方向平行于反射表面(物体表面)的偏振光。水面上的反射光,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不是原来的入射光。水分子吸收了入射光之后,在瞬间又再发光。反射光其实是无数水分子重新“再出发”的光。水分子中的电子在吸收了入射光之后,发生振荡,振荡电子再出发的事与其振荡方向相一致的偏振光。
振荡的电子发出的光总是沿着垂直于振荡方向的横方向进行的最多,而没有沿着纵向方向进行的光。电场和磁场总是交替地产生,振荡电流发出的电磁波,总是沿着垂直于电流振荡的横向方向进行的最多。就类似于浮在水面的小球上下振动而产生沿水面方向的水面波。

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垂直时,反射光是100%偏振光,满足此条件的入射角叫布儒斯特角。(tan\theta=n,入射光与水面夹角36°)
在地下传播的地震波分为Primary wave(初波),是纵波;Secondary wave(二次波)6.5km/s,是横波,比P波传播慢3.5km/s。
(穿越逆境,抵达繁星。)
任何复杂的波都客户以分解为许多“简洁波形”。
波之间的“碰撞”与物体之间的“碰撞”有很大的不同。(光和波一样,传播上具有独立性。)
多亏了反射,我们才能看到物体。

为什么电车的声音在晚上听得很清楚?
声波也具有像是光一样的折射现象(太阳光从外太空斜射入大气层,会像下偏折)。
白天,地面在太阳的照射下温度升高,贴近地面的空气也被地面加热变暖.由于声音在越热的空气中 传播速度越快,这样一来,声音就会向上传传播,所以声音在白天不容易传到远处。与此相反,进入夜晚后,高空的空气温度比地面空气温度高,这样一来,声音在高空中的传播速度就会变快,与白天相反,会向地面弯曲,结果,声音就很容易传到远处,我们也就能听到白天听不到的声音。

在宇宙空间无法看到通过眼前的光。天空为何是蓝色?晚霞为何是红色?

光的波长越短,越窑易受到空气分子的散射。这就意味着,太阳光中的紫色光和蓝色光窑易受到散射,当我们朝天窑的某个方向望去时,就会有比较多的蓝色或紫色光来到我们的眼睛。我们的眼睛对蓝色光比紫色光更敏感,所以天空看起来是蓝色的.

当出现晚霞时,太阳西沉正位于地平线附近的方向。这时,太阳光必须在大气层里通过更快的距离才 能够到达我们的眼睛。在太阳光进入大气层以后,由于蓝色光的波长比较短,容易被空气分子散射,其中的蓝色光在远处早早地就被散射衰黯掉了,在到这我们眼睛的太阳光中已经几乎没有什么蓝色光,我们看见的自然便是红色。

激光也是由驻波产生的。激光是由许多波长完全一致的光叠加而成的光。

4、电与磁
电与磁是非常相像的“兄弟”(没见到哪个双胞胎起名带电和磁的)
因电子移动受阻而产生热。沿着导线流动的电子与导线内的原子发生碰撞,其行进受到阻碍。这时,原子会振动,即产生热。电子的动能转化为热能。Joule heat.导线温度升高后,原子振动的更加剧烈,电子更容易撞击,即电阻更大。


电流以环形流动的话,则生成“磁铁的种子”。
超导电磁铁,即便关闭电源,线圈也能保持强大的磁场。
在日本,东部地区是50Hz,西部地区则是60Hz。东京使用了德国的发电机,打吧啧使用了美国的发电机。(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
(电介质是能够被电极化的绝缘体。在静电场中,电介质内部可以存在电场,这是电介质与导体的基本区别。)物质保存电的能力称为“介电常数”,介电常数\varepsilon越高,意味着物质越容易存储电。
物质产生磁的能力称为磁导率\mu,铁等容易变成磁铁的物质具有很强的磁导率。
c=\frac{1}{\sqrt{\mu_0\varepsilon_0}}(真空的磁导率和真空的介电常数乘积不)

5、原子和光
如果光只是波,那就应该看不到稍远处的烛光。(光波随距离稀疏过快。)一个光子所携带的能量并不会随着光渐行渐远而减弱,而是保持不变。


电子在原子中有固定“住所”,如果认为“电子也具有波的性质”,就能够完美解释。

太阳中发生核聚变反应,质量之和大概减少了0.7%···爱因斯坦在1905年的相对论中提到E=mc^2
核裂变式核能发电的基础,反应后总质量大概减少0.08%

光(电磁波)就像一个个的“能量包”。
微观世界是由波支配的。

1934年,汤川秀树预言了把原子核结合在一起的力,就是“核力”。(短程力)

(快中子)(B班童鞋班服上是元素周期表上的元素,没有人选比结合能最大也是最稳定的Fe)

物理学的历史也是“力的统一”历史。艾萨克·牛顿17世纪创建的万有引力定律把作用于天体的力和地上的力统一起来了;詹姆斯·麦克斯韦在19世纪创立了电磁学,指明电力和磁力可以作为“电磁力”统一处理。


万物产生自“弦线”和波动?超弦理论把相对论和量子论整合到一起。
(物理教材的比较阅读完成了一些)
·[?](日本)图解中学物理
·[?](日本)浜島清利:热·电磁·原子
·[?](日本)浜島清利:力学·波动
·[?](日本)跟着物理学家学物理
·[?](台湾)物理教材比较阅读(翰林)5
·[?](台湾)物理教材比较阅读(泰宇)4
·[?](台湾)物理教材比较阅读(三民)3
·[?](台湾)物理教材比较阅读(龙腾)2
·[?](台湾)物理教材比较阅读(南一)1

01

2024

2024

纪全老师前日说要办个学生摄影展,邀我捧场,说有一张我的背影挺帅;今天大课间,宋同学等特地过来,说摄影展上有一张我的照片,还说现在很热···下午Luca也发来现场照片···宸赫还约我课间去拍画中人···
很多年前午间大课堂,我还真分享过自己随手拍的东西,“好摄之秋”[?]···
2024

就如纪全老师选修课作品展的主题“时光的切片”那样,感谢G2301薛雨轩同学让那偶然的一瞬凝固,并让那片刻拥有了“不蒸发的生命力”。这背影定能唤起我51岁的不少美好回忆:)还说好了影展后那副照片归我,我回赠求师得周边···

30

《不懂心理学就别谈工作与人生》和田秀树 https://ameblo.jp/wadahideki
(读过和田秀树的两本书,这本还是没有再版的旧书,就如进了一个常去的饭店,点了一道没吃过的菜,是不如以前鉴定过的好。)
前言
大脑科学与精神生物学都是对大脑硬件的研究,而心理学是研究大脑软件的一门学问。
连续14年,全日本每年自杀人数都超过3万(2013)
心理学也是一种假设。心理学是以结果来验证假设的学问。
导论
人们最常用的心理测试是智力测试。
心理学是处理大脑软件的学问。
与其说临床心理学是猜测对方心理的学问,不如说它是根据对方的言行来逐步了解对方心理的学问。
当实验心理学大致能适用70%-80%的人时,会形成“人类心理存在这样的法则”的理论。
我们通过心理学的实验证明了“人们有时会做出合理的判断,但不可能永远做出合理的判断”这个事实,也就是“限定合理性”。
一、提高干劲所需的心理学知识
希望法则、充实法则、关系法则
告诉对方“这么做的话就能做到”并加以演示,以简单明了的方式传达出去,就能让对方产生“自己也能做到”的感觉,从而干劲十足。
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become 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和being 想要保持何种状态
通过平衡地运用become目标和being目标就有可能提高干劲。
毕马龙效应

二、建立职场人际关系所需的心理知识
1+1+1=5
人们会顺势得出一些看上去非常勇敢的结论。然而,如果分别单独与他们交谈,就会发现没有任何一个人持有上述想法。
千万要当心群体心理促使大家得出危险的结论。
三、成功进行市场营销所需的心理学知识
同辈压力
即使正常人也多多少少有精神病方面的倾向。
乔布斯不主张“提供顾客所需的商品”的方法。
四、在谈判和营销中取胜所需的心理学知识
锁定选项范围有助于营销。
共鸣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象对方的心理。
镜映就是自己变成镜子来映射对方的心理。
理想化是让自己成为对方理想的存在,另对方产生安全感。
双胞胎是让对方知道彼此站在相同的立场上,以令对方安心的方法。
你能否试着与怯场症同行呢?!
五、做出正确判断和决策所需的心理学知识
比起额外收获1万日元所感受到的喜悦,更多人对失去1万日元所感受到的打击更加强烈。
人们遭受到损失时会比平时遭受多达两倍的打击。
即便我们认为今后没有改善的希望,只要考虑到至今为止所花费的成本费用,就会无法做出放弃的决定。
人们往往会在过去投资所付出的代价的基础上,思考和判断今后的方案。“沉没成本
人们往往有过高评价概率偏低的事物的心理。人类不会原原本本接受概率的数值,所以我们有必要要注意这一点。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认为明确区分黑白的两分思维是由于无法承受认知复杂而导致的精神上的不成熟。(二极管)模棱两可的灰色会曾增强这类人不安的情绪,所以他们一定要以黑白分明做个了结。
乔布斯是一位有着极端两分思维的人,他认为点子如果不是“最棒的点子”就是“垃圾”;人如果不是“最优秀的人才”就是“废物”。
乔布斯认为大部分人既是“垃圾”也是“废物”。
以看到的某个现象为基础判断整体的思考方式叫做“过分规则化”。
人类都不想接受不利于自己的信息。
客观地看待自己叫“元认知”,元认知是了解自己的认知模式,在此基础上客观审视自己的认知是否受到了外界的影响。
六、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心理学知识
今天我们需要的是记忆力以外的知识。我们需要的不再是“知道什么”的能力,而是“能否为解决问题而制定方案”的能力。
一亿总中流
七、用心理学充实人生
在建立人际关系方面,共鸣方法是基本的。
相比发表客观言论,不如与对方产生共鸣。如果突然发表客观的言论,只会令对方生气或伤心。
人们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即便他人对自己说了一番正确的言论,往往也无法接受。
从心理学上来说,要增强人际关系,比起一同悲伤,我们更应该与他人一同分享喜悦。
和田秀树总结了适合70%-80%的小学生的方法---早晨学习比较好。
投射性认同。
如果自己喜欢上对方,对方喜欢上自己的可能性也会随之提高。
我们要摒弃一厢情愿的“心灵相通”的幻想,重视与对方交流。偶尔的“表达爱意”是非常重要的。
社交恐惧症SAO
即便有一胜九败的风险,只要和一胜的价值达,那么就能赚取利益。

27

2024
伦理、政治和民主的维度 格特·比斯塔

在欧陆传统和英美传统的教育学之间穿行 赵康
比斯塔批判性地论证,过分专注于对教育结果的测量,实际上无形中置换了对教育目的的问题的讨论。在此背景下,什么会构成好的教育这样的问题很难再被探讨和争论,这实际上年是真正有损于教育质量的。
深度论述“教育之弱”是使教育得以可能的条件这一论点。
比斯塔常常表现出超然的神态,流露出随时陷入思考的神情。

致谢
书籍总是定位于特定情境并且与具体的事件和经验相关联。
what is education for what is good education and what is educationally desirable.
序言
论教育的目的问题
人们宁愿用教育过程中的有效性和效率这样技术的、管理的问题来取代好教育这样的规范性问题。
人们往往在没有弄明白采取一定立场意味着什么之前,就已经选好自己的立场了。
我的目标是探索用更准确的方式强调“好教育”这个问题可能意味着什么。
我把好教育问题的边缘化与我所称的教育的学习化现象联系起来,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意识到了关于教育的话语被只谈论学习的话语取代的趋势。
(春游取消,窗户变成了透明的墙,桥上装上了塑料网)
一、教育为了什么
重视我们测量的还是测量我们重视的?
有时候看起来并不高效的教育实践实际上可能比那些预先设定目标的“高效”过程更值得追求,因为它更可能向学生提供机会来探索他们自己的思考方式、做事方式和存在方式。
教育的用词向学习的话语转换。

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平等通过教育实现再生产,因此,资本主义社会首先要做的事是为了特定人群的既得利益维持不变,而不是就教育可能是什么或称为什么展开讨论,使情况更复杂的是那些处于不利地位的人也经常倾向于支持现状,他们这样做的根源在于期待有朝一日也能获得目前特权阶层享有的好处。

即使高等教育普及了,但是好大学和一般大学所具有的表示性差别还会通过改头换面的方式再生产既存的不平等。
学习概念的显著增加和教育概念的相应衰退···体现为频繁使用的词汇是学习者而不是学生或学童,体现为成人教育转变成成人学习,终身教育转变成终身学习。
教师成了为学习者自己努力获得、使用与最终创造知识而存在的陪伴者、促进者、监督者、支持者和引导者。
“教师应该促进学生的学习”,如果对学生应该学什么和为什么学不附带详细说明,实际上等于什么都没说。

二、科学和民主之间的循证教育
好教育的问题已经被有关教育的技术和管理问题替代,这些问题聚焦于教育过程的效率和有效性,而不是放在教育过程应该带来什么上。
学生不是需要诊治的疾病,同样地,教学不是治疗行为。
教育不是身体互动的过程,而是符号的或符号中介的互动过程。
如果教学对学生产生影响,也是因为学生在阐释所学内容并努力赋予其意义而已。只有通过阐释过程教育才有可能发生。
教育是一个开放的、递归的系统,这一事实表明正是教育技术不可能性使得教育成为可能。

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影响学校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学生的家庭环境,尤其是在他们生命中的起初几年。

教育是一种道德实践而不是技术或工艺实践。
对教育专业者来说最重要的问题不是他们行动的有效性,而是伴随他们行动而来的学习机会所具有的教育价值。由此循证实践中“什么有效”这样的安排对于教育来说至少是不充分的和错位的,因为教育中的判断不仅关切什么事可能的,而是关切什么是值得的。

习惯不是行为模式,而是行为倾向。(我们的教育不缺手段,而是缺少教育目的引领和发现。)
我们基本上是通过试错的过程来获得习惯的,或者用更理论化的语言来表达,通过实验法。在根本意义上,实验法是我们能够学会东西的唯一途径,我们学习,因为我们行动并且承担相应的结果。
智慧行动和盲目的试错的差异在于是否有思考或反思的干预,即是否有符号的运作。
杜威写道,“任何科学研究的结论都不能立即被转换成教育艺术的规则。”
杜威宣称我们不仅应该就方法进行实验,而且应该就目的和对问题的解释进行实验。
一个民主社会里的教育目的不是给定的,而是一个需要持续讨论和长久深思的话题。研究只能指出什么长期以来有效,而不是什么现在或将来有效。
(秋色的粉笔)
我论证了教育不能被理解为一种干预或治疗,因为教育实践是非因果性的和规范的,同时也因为教育中方法和目的是内部关联的。这意味着教育专业者需要对教育的价值作出判断。
从民主的观点看,仅仅强调什么是有效的是不够的。

三、问责和责任之间的教育
问责制怎么从一个带有真正民主潜力的概念,变成一套窒息教育实践以及把价值规范性问题简约为程序的概念。正如循证实践的观念给教育的民主管理带来威胁一样,问责制的管理方法侵蚀了教育者为自己的行动和活动负责的机会,更明确地说是阻碍他们对自己的行动和活动所应该产生的结果负责。
如果因考试高分而奖励学校,它们就会更加努力地吸引积极性高的家长和有能力的孩子,并且尽力把学困生拒之门外,最终,这导致一种情况出现,不再是学校能为学生做什么,而是学生能为学校做什么。(所谓的重点中学甚至重点大学,何不就是好学生的聚集和学困生的排挤,不,是对困难家庭的排斥)
公学的成功得益于其学生和家长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的“质量”。
问责关系变成了形式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最空洞的、被滥用了十几年的“质量”一词,被限定在过程和程序上,而脱离了内容和目的。

教师和教育机构被拖拽进一种境地,那就是必须迎合顾客,满足顾客的需要。所以,这两者很难用自己的专业去判断什么违逆了消费者的“需求”。类似地,家长和学生也被拖拽进顾客的境地,即他么越来越难以信赖教育工作者和教育机构的专业性。

问责文化对“临近”的可能性产生了严重的威胁。问责的技术---管理方法根本不能与以问责为中心的方法和解。

四、中断教学法
教育应该总是对人类自由感兴趣,这就是我坚持认为主体化维度在教育中尤其重要的深层原因。
康德把启蒙定义为“人类摆脱自我招致的不成熟”,并且把不成熟定义为“不经过别人引导就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在教育上,康德思想最重要的部分在于他声称,“自由思考的倾向只能通过教育来实现。”“人类是唯一必须接受教育的动物”,“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人本主义必须被谴责···因为它不够人道。
自已不应该被裂解为意愿的一种现象,也就是说做我们选择的任何事情的额自由,而是应该被视为“创造从未存在之物的自由”。作为独立自主和作为事物之始的自由之间有细微差别,这对结果有深远的影响。其主要的意蕴是,自由不是内心感受或个人经验,而必须是一种公共现象,一种政治现象。
自由只存在于行动中,这意味着人类是自由的,只要其行动。
中断教育法就是一种针对“正常”秩序进行中断并使其尽可能保持开放的教育。
五、杜威之后的民主与教育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 )

六、教育、民主与包容的问题
教育有一个简单而重要的任务,即创造民主之人和由此创造一个民主社会。(就如教育很重要,必然好的一面,当然有很坏的一面。有民主的教育,必然有专制的教育。)
亚里士多德将民主表述为,全体公民统治每一个人,而每一个人反过来又统治全体公民。

后记
现如今,充斥着关于学习的讨论,却很少论及学习是为了什么。(就如现今,都要考高分,都要考好大学,却很少想到这样的目的,以及未来干什么)
终身学习观念中的学习也是如此,其自身无目的因而基本上也是无意义的额,与即没有区分学习是什么和学习为什么。
教育是一个“复合性”概念---它不是一个“事件”,不是但单维度的努力,而是涉及好几个不同的、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不兼容的角色或功能。

我们不应把自由看做那种随心所欲的主权自由,相反地,我提出了一个关于自由的“困难”观念,这个观念指出,我的行动自由---将自己的开端带入这个世界的自由---同时总是关系着他人主动行动、将他们的开端带入这个世界的自由,因此我们作为自己行动的“唯一主人”的不可能性,正是我们的开端能够进入这个世界的条件。

我们不仅是我们自己开端的主体,而且受制于他人如何对待这些开端。
作为和成为一个主体是完全地关心性的,也是绝对伦理的和绝对政治的。
教师从不打算让学生一直依赖于他们的输入和努力,而总是以学生的独立和解放为取向···因此教育自身承载着自由的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