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qiusir:平静是上帝的爱抚,喧嚣在叩打地狱之门。


@qiusir:朝鲜的这面镜子不仅清晰地反射出社会主义社会的现在,同时也折射出它过去和未来。
@qiusir:时间如变短的粉笔一样不可逆,也如痕迹一样可以被擦拭。在教室的黑板上,错误的可以擦了重来,而正确的也不是要保留永久。那“变化是不变”的人生何不就是重复写画的板书呢。

@qiusir:教师工作的意义被社会无限放大,时间久了,还真有不少自己是别人命运的主宰,而言行举止上自然也就当仁不让了。但有谁的命运需要你去担负,你又能肩负起谁的命运呢。

@qiusir:理想的作用是否一直被夸大?至少我很怀疑教育理想这档子事。时下教育的一大问题就是孩童原本自然的成长就常被些“新怀美梦”的大人所左右,而被冠以崇高和伟大的背后无非只是个人的卑微,但幼小的肩膀不该背负大人的企图...

@qiusir:既然大家都拉上窗帘,我还需要吗?不,我也拉上!
@qiusir:曾庆幸在唯物和唯心之间我们唯物...而物的事实真的就那么重要吗?比如月亮并不发光的事实并不防碍我们寄托何种乡思,想必上帝存在与否的事实也并不也防碍那虔诚的信徒吧。

@qiusir:一般上课前的礼仪是,老师说“上课,同学们好!”学生则齐声回应“老师好!”某日童心发作,来了句“同学们不好!”学生回应“老师不好!”自觉不妥,又改口“同学们好!”而学生还是回应“老师不好!!”唉...

@qiusir:多年前,校学生会的学生去教学处复印些传抵制日货的传单,临了发现复印机就是日货。当有学生建议把它砸了,教历史的小干事回了句“等你将来研制出更好的吧”,现在想起来还是耐人寻味。

@qiusir:我是以校为家了,可是家里的钥匙开不了单位的门。
@qiusir:在属于所有人的节日里,你会收到很多的祝福,发送的人未必知道你是谁,但一定会让你知道TA是谁;在属于你自己的节日里,你却只能收到很少的祝福,未必知道发送的是谁,但TA一定是知道你是谁...这个世上是有一些人要你知道TA,但也总有几个人需要你知道TA知道你。

@qiusir: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朱小蔓在给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的信中的“永新主席老弟”让人感慨良多,或许“小蔓所长大姨”如此称谓仅仅是因为姓氏的问题。而“新教育”是“辛教育”还是“鑫教育”?是创“新教育”还是朱永“新教育”?教育科学不是中医,教育理想不是宗教。

@qiusir:http://t.sina.com.cn/qiusir
@qiusir:http://t.qq.com/qiusir

27

最近在整理一些资料,不经意看到以前教师节收到的信笺,也算是TO长颈鹿同学
的一个补充。不知这丫头怎么把以前的文本给删除了:(



17

2006年9月18日的小文,现在想来,时间或许是药...


看看早上报纸的头条,听听上午校会上的宣誓…不用问,又到九一八了,到了晚上,又要听到那警笛长鸣了。尽管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人们足够多选择的权利,或许是还不够发达的缘故,还是有很多的文字是不得不看的,很多的声音是不得不听的…有朋友说相对特殊的日子希望看到我的文字,面对如此的嘈杂也就不在乎我这一点噪声了。

对于过去,我们常常感受到忘却的恐惧,也一直承受违背初衷的自责。不管什么借口,我们都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我们是健忘的,即便是在大的爱与恨面前。

爱是高山,再高的山都可以被时间翻越;恨是沟壑,再宽的沟壑也可以被时间填平。人生路上难免路遇高山和深壑,但对于前进中的人来说,从来不会停在山下滔滔不绝地赞美,也不会站在沟壑前喋喋不休地指责,因为行走的人时常要饮用着时间长河里的忘情的水。

面对被模糊了的近代的历史,我们常说痛定思痛,而于很多人,不痛何以思痛?更何况人常常是痛定不思痛呢,而历史上少有不会重演的悲剧。当我们不能看清历史的真相,不能剖析表象背后的根因,即便是所谓的痛定思痛也无非是人云亦云、无病呻吟罢了。森林里,狼的行为是不应该被一致谴责的,而羊的遭遇也不会博得所有的同情,而地球何尝不是一座大大的森林呢,那里何时不演绎着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呢。

现实生活中,过于近视或是远视都是不好的,但不管视力多么好,却有着一颗不诚实的心就不是正确与错误的讨论了。被诟病的应试教育的危害绝对不仅仅是对思维的僵化,同样也对下一代的道德的扭曲,而所有的这一切相信并不是先天的遗传…

是与非,爱与恨,喝一口时间长河里忘情的水。

16

高中部今晚在小剧场举行了高三励志大会,老师们给高三的学生们打打气...


作为教师,我并不相信成功有什么通用的捷径,我自己也没有预见未来的本领。
但作为长辈,我很确信,竭尽全力的攀登,即便是失败也会八面威风。

无论是作为教师还是作为长辈,我一直都相信,蜗牛的毅力总能丰满隐形翅膀的羽翼。

2011,属于会飞的你!!(唉,一着急,据说口误成2001了...尴尬:()

10

@qiusir:好心把剩的食物顺手放那,那流浪猫竟一直从停车场尾随到电梯里...心里酸酸的
@qiusir:只是一丝怜悯的流露却换得依附终生的托付。你是那遇上流浪猫的善人还是本就是那只流浪的猫呢?!

@qiusir:把凡人当圣人苛求,平凡被装点成伟大;把活人当死人祭奠,赞美成了缅怀...不见烟花绽放,只听鞭炮齐鸣,教师节怎么就成了清明节。
@qiusir:清明节点爆竹,按活人的喜好缅怀先人;教师节点蜡烛,照先人的标准祭奠活人。


@qiusir:平日里对学生严格要求,最后还不是对自己的苛求;整天把学生的前途大任压在心头,到头来忘了对自己的责任。严以律己,也要宽容自己;对学生负责,也要对自己负责...作为教师,快乐,你应该拥,快乐,你必须拥有...教师节送给姥师们。

@qiusir:看看社会上那些所谓的节日,劳动节、儿童节、妇女节、重阳节、护士节…或许节日本来就是安抚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这点教师节也算是名至实归:)

@qiusir:对不“卫生”行为的“唾弃”本就是“肮脏”的行为。
@问地曰:面对不卫生,还是做卫生的事,:)
@qiusir:是人模狗样还是狗模人样涅?
@qiusir:土匪有两种,没执照的和有执照的;流氓也有两种,没文化的和很文化的。有的警察是入错了行,有的教授怎么都是流氓。

@qiusir:天空很大,可我只要一张舒服的床,和安度的时光。

@qiusir:对于孩子来说,天资禀赋和出生环境都是上帝的眷顾。天资决定人,而环境改变人,至于教育只是在已有的天资和环境基础上尽点人力了。
@qiusir:基础教育阶段,更感性的宣泄非教师之本分,更理性的探究又非教师之所能。而能让理性的感性一点、让感性的理性一些,才是教师分内所能之事。
@qiusir:讲台如舞台,师者如舞者。和传播的内容和技巧相比,表象所承载的那份心底的热爱才是感染力的源泉,这也是技术所无法取代的的。

@qiusir:每个人都是“天才”,但多不可直用,需要后天的教化除去“二”的成分才能成为“人才”;不过对那些禀赋稳定的“天才”只需“一”的调整也可成为“大才”...

@qiusir:能入选少年班的绝非一般的聪慧,而某少男竟自称“废物”?好奇问之。答其由父母未利用部分合成,而聪慧之根本是其父母未开发部分太多故...原来废物竟也如此解释。

@qiusir:早早到了棋盘山的秀湖边,参加什么摇滚音乐节,为的是看看崔健和李健。
@qiusir:跳猴、痴人、夜叉、崔键...这些很会唱的怎么反倒不擅长说了,都跟“痛苦信仰”似的,不过不管主流与否,强烈感受到他们对自己音乐的单纯热爱。忽然感觉时下最单纯的人不在学校里教书,也不在实验室里搞研究,原来都在搞摇滚乐。

@qiusir:痴人乐队不吃人,好像是叫《春天》的一首很好听;夜叉乐队很重金属,亏得乐队成员都是男的;张楚怎么很李健,没唱《姐姐》?唯一遗憾;崔健很有社会责任感觉;香港是个神奇的地方,要不怎么培育出叶世荣等人来呢...

@qiusir:“阳光和灯光同时照着我的身体 要么我选择孤独要么我选择堕落 蓝色的天空给了我无限的理性 看起来却象是忍受 只有无限的感觉才能给我无穷的力量 爸爸我就是一个春天的花朵 正好长在一个春天里 因为我的骨头是蓝色”现在想起昨晚那首《蓝色骨头》竟还热泪盈眶。

@qiusir:正体会崔健那“在运动中想事儿是越想越起劲儿”,咯噔一下突然停电了,害得差一点从跑步机上摔下来,这分明是要爷命呢。
@qiusir:常常生活在细节中,也常常因细小而失大。
@qiusir:个小脾气大,心软骨头硬。
@qiusir:很易被感动,很难被说服。

@qiusir:教研像是制药,试着把理从繁杂的事例中分离出来;而教学更像做饭,把已有的理再融合到具体的事例中。强壮身体必须多吃饭,但有病了可离不开药呀。
@qiusir:好的餐馆不仅提供丰富的美食,还配备洁雅的卫生间,而课堂何不就是间餐馆呢。如果小孩子只知道进食是无知的话,那教师一位的灌输则是在犯罪了。凡是单向的总会失衡,教与学也一样。
@qiusir:M生值周,无聊时信手给自己写了一封表扬信,“今表扬世界级天才…”,过瘾后随手丢弃,不巧被S主任发现,“干脆叫宇宙级天才算了…”M生辩解道,“此乃无心之过”;继续教育,继续辩解,“实属一时兴起”;再教育,见势不妙,妥协道,“我已后悔不已”。

@qiusir:前日,几名少年班毕业的学生回来看我,国外证券公司的、微软实习的,国内还有百度的...记得当初班级成绩不理想的一孩子随父母移民,现在在国外著名大学都快毕业了...常见名人分享自己孩子成功的经验,岂不知那首先是家长的成功先。

@qiusir:http://t.sina.com.cn/qiusir
@qiusir:http://t.qq.com/qius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