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10

@qiusir:一堂课的设计该是延展关联的多线索、多层面构成的多维动态的超立体。关于力的合成和分解解析:向量、纯量;平行四边形定则(rule、law、theorem?)、三角形/多边形定则、正交分解;线、面、体(空间向量、平行六面体);向量的求和、作差、积;力向量和速度向量以及位移向量的关联…

@qiusir:真理如你:你立体,你也动态,你成长,你也衰老,你逝去,你也驻留...明天去天津耀华中学参加个教学活动,抽空去看看那海河...


@令狐小聪:邱先生让课堂满生机、思辩、哲理、真诚。
@qiusir:主任过奖了,课后留下更多是遗憾。图片模糊了点,不过多少也留个念想。
@qiusir:前日已从津门返沈,除海河两岸繁华胜景,尤念耀华中学之“尚勤尚朴惟忠惟诚”。所谓“忠诚”当是忠于己心,诚待他人。而日后吾当谨记勤思、朴行、忠己、诚人!

@qiusir:我推荐汪峰的《春天里》...学僧说,“上了年纪的都喜欢。” 我听得眼睫毛都秃了。
@qiusir:生活本就是生命的外延,而于生命我们只有存在的感激,总不至于受点委屈就跟个怨妇似的。至于正在遭受的苦难,风雨也总会过去,更何况我们向来是健忘的。相反,大凡能被回忆起来的,何不就是那些苦化来的快乐呢。

@qiusir:学习上的问题多是问题本身的问题,生活中的问题往往是不知何为问题的问题。学校里我帮学生找出问题,社会上谁又是我的老师呢?
@qiusir:前日安排已保送清华的大博同学为A班准备一堂应对自主招生考试的习题课,今天一起商讨他初选的一些题目,不少经典!他还有一周多的时间筹备...

@qiusir:常遇到这样的小题目,问漂浮在水里的冰融化后水面高度如何变化呢?纯冰、含木快的冰、裹着石块的冰、冰里有酒、冰里有油等和纯水、盐水等的不同组合会有不同的结果。此类的题目可以通过总质量不变,容器底受压力不变的思路来求解,相信“石头也会融化”就容易多了。北极冰川融化对海平面有多大影响呢?

@qiusir:检索冰山浮出出个“萨提亚冰山理论”:“自我”像一座冰山,更大部分的内在世界不为所见;不快乐的根源可能是因为儿时未被满足的期待;“希望”是“改变”最重要的成分,而内在的改变还是可能的;我们只能改变过去发生的那些事件对我们的影响;欣赏并接受“过去”可以增加我们管理“现在”的能力...

@qiusir:手头一本日本九四年出版的“教科事典”,单图片之精美、准确和系统就非我朝今日能为...忽有对“鬼子”称谓的感慨,“鬼”亦有敏慧之意,而“子”何不是对有学问人的敬称呢。

@qiusir:当发觉越来越多的学生痴迷于网络和游戏,甚至有对电子终端过分地依赖,我越发认同他们将是被信息过载毒害的一代。而教育信息技术的出发点似乎不该是如何应用,而是从如何戒防开始。

@qiusir:不是早过了那以物易物的年代了吗,为什么随处可见以牺牲身体换取身体、以丧失尊严换取尊严的呢。
@qiusir:立冬?我也习惯了在天寒地冻中畅想那芳草萋萋,而终点何不是起点呢。
@qiusir:冷漠和热爱都是距离,一个远离一个亲历,而真爱远在深处。
@qiusir:以前学生发来短信:“又看见你了~呵呵,在体育馆...qiusir,你老了~(不要太在意了,但是是实话~)”唉,苍老的何止是外表,内心一片苍凉。

@qiusir:极地轨道同步卫星从地球上看是移动的,但每天差不多在固定的时间经过同一地区两次,每隔12小时左右就可以获得一次全球的气象资料。比同步卫星接近地面,拍摄的图像的分辨率较高。

@qiusir:作为基层,有时很疑惑为什么有的人只会向别人提出要求呢,是天赋的权力吗?难道这也是那个呐喊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年代?唉,其实一直就是那个时代。

@qiusir:昨天在小剧场听清华大学顾学雍教授“玩中学”的主题讲座,第一次听说CDIO: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引导学生主动、 实践、和关联的方式学习(工程)。

@qiusir:精神激励精神,物质也激励精神。我们在培育孩童时已经知道磨砺外也需褒扬,可为什么一提到精神却总离不开承受苦难的奉献呢?精神如孩童,也需要饼干和糖水...

@qiusir:以前就知道“国立武汉大学”的校名很牛,“学大汉武立国”!此次天津之行方知“海南中学”竟然是“学中南海”,无语了。似乎今天是海南中学八十五周年校庆,顺贺!
@qiusir:“伟人和凡人不就差一个字吗?”“也是呀,不过一共才两个字。”
@qiusir:情感的纠结或许只有"cut the knot"一种解法吧;生活的舞台上谁是那大导演的呢?

@qiusir:面对“sygajj.gov.com”这个样“官商勾结”的域名错误原本是要禀告的,可发现沈阳市交通警察支队网站留的电邮地址竟是“webmaster@www.sygajj.gov.cn ”,道路要通畅,网路也要通畅呀...


@qiusir:http://t.sina.com.cn/qiusir
@qiusir:http://t.qq.com/qiusir

27

@qiusir:路的尽头不是夕阳,而是道口。
@qiusir:理想?不等坠落,人生的路已经把你引向它处。


@qiusir:每周早会都要聆听学生慷慨激昂的演讲,不经意也好奇那些社会的大道理怎么会那么自然地从这些乳臭未干的孩子口中流出呢。或许作为旁观者才醒悟到人要实说自己能做到的话,做好自己本分的工作,至于其他都是意外吧。

@qiusir:“牛牛”是我以前少年班的学生,课堂上提问最多,也最基础。高考后安心在沈阳读一个一般的大学,据说专业还不错。每当假期都特地回学校看望老师们...近日博客留言说是去多伦多大学读研了,很为他高兴,这已经比不少更伶俐、当初去了更好大学的走得远了,当然“牛牛”还在潜行。

@qiusir:那背诵百家姓孩子所展示的何不就是在重复大脑体操的一个动作呢...正如贵国的体操运动不仅仅是偏离了运动精神,甚至在违背道德。唉,又如何想象那孩子的境遇呢。
@qiusir:土壤的肥沃并不意味着可以直接耕出粮食,而谷堆里种子的萌发,一定是要其他的种子霉腐的,可谓“一将功成万骨枯”。

@qiusir:很多正经的事何不是从扯淡开始,而那些貌似正经的才是真的扯淡。信息技术之于教育,还是先扯淡吧,要不也是白扯淡。扯淡的土壤很肥沃吆。

@qiusir:急着把一件很时髦的扯淡的东东教给学生是要冒很大风险的,除了让学生也学会扯淡外,真的很难说还有什么别的作用了。除非你的学生天生不会扯淡,或是早已厌烦了扯淡,我更相信后者的可能性。

@qiusir:尽管我们越发意识到对事物的评判需要的不仅仅是硬币的两面,但这同样还是片面的。事实不仅是多维的,事实也是活的,一样会成长、衰老甚至死去。不过人除了能从平面认知立体,还能从过去感知现在和臆测未来。

@qiusir:以前,教育信息技术很大程度上还是社会信息化的推动者,可眼下,我看教育信息技术倒是被越发信息化了的社会推而不动了呢。
@qiusir:中国的教育状况多少年都没变,而中国社会的信息化程度却日新月异,那“教育信息技术”到底是站到哪一边呢?还是一半变另一半不变?
@qiusir:八班学生的名字很有趣,有“李响”有“李论”还有“魏来”,难怪班长是“华伋”呢。

@qiusir:我很小的时候就认同一句话,“穷人在想哭的时候总是笑着的。” //@任伊芳:看您一天天都那么高兴,原来也有无奈的时候啊。

@qiusir:以前在少年班,总共不到二十人让讲台上的觉得没气氛;到了高中部,不大的教室里五十人又有点压迫感;上午去了趟理科部,在三十来人的教室里上课感觉不错。

@qiusir:错过了此时也就错过了今生,不过人是可以活着就去投胎的。
@qiusir:常识是毒药?!那怎么一直当营养吞服呢?让我感冒的那坏天气又是在替谁背负呢?

@qiusir:原本一直怀疑“我们的民族是勤劳和勇敢”的说法,当看那机动车道上奋不顾身的行人,看那人行道上蜗行不惰的机动车,我马上纠正了原先的偏见。

@qiusir:一堂课的设计该是延展关联的多线索、多层面构成的多维动态的超立体。关于力的合成和分解解析:向量、纯量;平行四边形定则(rule、law、theorem?)、三角形/多边形定则、正交分解;线、面、体(空间向量、平行六面体);向量的求和、作差、积;力向量和速度向量以及位移向量的关联...
@qiusir:和课堂上传授知识的完备和充实相比,学生思考和表达的安全感氛围的营造才是教师首要考虑和完成的,这也才能最大发挥出师生的能动性,而开放的认知过程才能获得开放的知识。

@qiusir:http://t.sina.com.cn/qiusir
@qiusir:http://t.qq.com/qiusir

18

@qiusir:我有一双翅膀,也只用来眺望晚霞下的夕阳。
@qiusir:昨日还是蓬勃的少年,今晨就已满头华发。不是你变得太快,而是我的夜太长。

@qiusir:既然数学对理解自然科学、信息科学及工程学具有中心的重要地位,因而我们再次强调需要把数学与这些学科以综合的方式去教。在物理等学科中,大多数具体概念都可以用两种相互补充的方法-实验的和数学的-来处理。综合的方法表明,一个现象的数学描述具有阐明和加强的效果。《美国2061计划》

@qiusir:一直疑惑物理上矢量(vector)为何不和数学的向量在称谓上也看齐呢?如果说是文化特色,那胡适的莫可破(atom)还不是早被原子替代。相比标量(scalar)的称谓,我更喜欢台湾用的纯量,而想起以往密度(density)称比重、势能(potential energy)叫位能...回头看还是老一辈更和蔼一些。

@qiusir:不经意见学生的桌布写有“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的诗句,也更好奇起仓央嘉措这位六世达赖喇嘛来。
@qiusir:如果把仓央嘉措的那句“不负如来不负卿”改成“宁负如来不负卿”会怎样呢?想必一个没有信奉的人谁人又肯信服它呢。

@qiusir:物理上,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而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按此逻辑,师生间的影响力也该是相互的,师生的角色也是双向的。即老师是学生的老师、学生是老师的学生,同时老师是学生的学生、学生是老师的老师。和父子的滞后性相比,师生作用还具有瞬时性。

@qiusir:学的问题不是问题,问题连着问题才是问题;教的正确并非正确,正确接着正确才是正确。
@qiusir:对生命的感慨,不仅是你得到了什么和得到了多少的那份豪情,更是被时光冲刷后你还保留着什么和保留多少的那点初衷。

@qiusir:世界上的一大罪行,就是孩子越来越蠢……并非他们不播种,而是他们很少为收获而播种;并非他们不侍奉,而是他们心中无上帝可侍奉;并非他们不死亡,而是他们像迷途的羔羊那样死亡。(Vachel Lindsay)
@qiusir:有时候,你的井挖得越深,你的天反而越开阔。而我们对井底之蛙的嘲讽多是忽略了水存在的因素。

@qiusir:不偷生也不寄生,但为何躲在众生快乐的角落,而我的快乐也只在孤独。

@qiusir:回办公室的路上拾起一片落叶,好奇地端详其堪称完美对称的外形,竟有研究其叶脉曲线方程的冲动。看那还深绿的叶片,再看那涨得红红的叶脉,无奈天灾跑赢了天机,情何以堪。

@qiusir:今天有学生和我报告,“qiusir,昨天看到你了,上衣很好看,我和你打招呼,我妈还问那是你们班的同学吗?”正当我窃喜呢,她又说,“不过你的鞋和我姥爷的一样…”

@qiusir:正确可以接近真相,而错误可以接近正确。平日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已有逻辑推断出的即便是错误,不仅无害,而且有益,甚至珍贵。因为如此的错误只需在漏洞上的丁点修补即是正确了,而真正无意的是那些连错误都不是的机械的正确的重复了。

@qiusir:反观我们树立远大理想的教育,似乎只关注学员向前的方向和加油的执着,而如此的教导又是在为谁负责呢。//@问地曰:有时需要加加油,有时需要休息休息……

@qiusir:如果说秋日里大片的金黄能带给人丰硕的喜感,而那一小片绿草周围的枯黄却让人顿生悲伤。就如我宁愿见满头的银发也不愿意看两鬓的斑白。

@qiusir:车行路上,我们要把控好手里的方向盘,而人生世上,我们是否也能握好心里的那方向盘呢。既然世间道路千回百转,我们心路的历程又怎能只是一味加速向前呢。

@qiusir:短暂的假期过后,发现办公桌上植株的叶上竟出现了些小洞,经仔细侦查发现潜伏在茎上的特务,断然对它实施了“脚刑”。
@qiusir:风景和画的分别是画布的尺寸,而被叶障目时已见森林了。

@qiusir:电影在开播前,院方有必要也有义务提醒观众手机静音,勿喧哗,勿蹬蹋前排座椅...一句话,不要影响他人观看!

@qiusir:天窗上虽不见了前日的满月,不过一天的疲惫加上一点小烧,伴随着轻缓的旋律,竟也让我内牛满面,那并不是悲伤,而我向来是用充眶的泪水赞美生活。

@qiusir:偶尔要网络查询下自己的违章纪录,可咱沈阳那网站,架构和内容就不说啥了,单就那“sygajj.gov.cn”就让人费神,想必是“沈阳公安警察”的拼音缩写吧?可网站明明是“沈阳交警信息网”呀。更夸张的是banner上公然写着“sygajj.gov.com”,要知道gov是政府缩写,而com可是代表商业组织呀...

@qiusir:http://t.sina.com.cn/qiusir
@qiusir:http://t.qq.com/qiusir

18

@qiusir:拿神童说事,又不能接受一个孩子谈理性,随便扣低情商的帽子;说父母可怜,却忽略培育的乐趣和内心的荣耀。相比以前“其次吗我就不知道了”,乐见孩子理性的进步,而父母的付出总是有所回报,只是先别用世俗去衡量。还有的是要习惯那些把自己面临的问题用来指责别人的人...

数年前的一些关联:
·"其次吗我就不知道了"
·"年龄比较小的神仙"

14

《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与《剑雨》两部电影的风格似乎更是徐克和吴宇森两位导演个性的彰显,相比徐克的粗犷,我更喜欢吴宇森的细腻。《剑雨》中多次重复的那句“我愿化身石桥,受五百年风吹,受五百年日晒,受五百年雨打,但求少女从桥上走过”堪称经典。也让人想起席慕容那句“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说到情诗,近日从朋友那“见于不见”和学生书桌上的“不负如来不负卿”,让我了解到“世间最美的情郎”仓央嘉措-六世达赖喇嘛。找些来读,分明就是在读经,或许诗就是禅。比如“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即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该怎么办?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

那一刻,
我升起风马,
不为祈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天,
闭目在经殿香雾中,
蓦然听见,你诵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瞬,
我飘然成仙,
不为求长生,只愿保佑你平安的笑颜。
Continue 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