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qiusir:挂满敏感瓷的高墙前正纠结于是做一个“目田的人”呢,还是做一条“自由的犬”,忽然发现那没了“自由的人”不就成了“目田的犬”了吗。
@qiusir:长城啊高,长城啊长,一边是向往,一边是家乡。等那瓷的墙变成篱笆等那犬儿卸去装,等那目田发出芽就是我梦乡...

@qiusir:诺贝尔奖颁奖历史上还没有谁比爱因斯坦获奖更曲折也更富戏剧性。从1909年起陆续被提名,在1922年才获得补发1921年的物理学奖,不过获奖理由既不是1905年的狭义相对论,也不是1915年的广义相对论,而是用光量子解释了赫兹的光电效应现象,后得到密立根有力的实验支持,炸药奖才授予了最应该得到它的人。


@qiusir:Why blog?blog是需要,和摄取一样,排泄也是需要;Blog what?blog生活,玻璃窗里扯淡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人微言轻?微的人过微博的生活,又何必言重呢。
@郭芙蓉啊郭芙蓉:我是小人物,谁都是小人物,微自己的博,最仓促最小的舞台,最饱满最大的心情。管你看客多伟大,帐号是我的
@qiusir:思想从被接受到被表达,从正确引用到更在意自己的感受,不能不说是一种进化。
@你会喜欢的:微的力量 合则强
@qiusir:微的真正的强不是合力的强,而是多样性的强。

@qiusir:《Blood and Bone》里Bone回应黑老大那句“ I am the punishment of God. If you had not committed great sins, God would not have sent a punishment like me upon you”酷撼!不过这真是成吉思汗的话吗?不会是蒙古铁骑踏出来的吧。

@qiusir:“Couple bumps here and there,nothing bad."喜欢《万夫莫敌》里的这句台词,生活中总有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也总能继续。如果我们也拍一部体育题材的励志电影,会以谁为蓝本呢?

@qiusir:完全是冲着丹泽尔·华盛顿才看《John Q》的。影片前半部写实得像部纪录片,后来才体会到那《迫在眉睫》的译名,而过于完美的结局即便被精心编排也终成虚幻。不仅是父爱,影片在暴露医保等社会问题时也引发不少道德上的思考。最后还是那自恋的新闻主持才带来转机,开放才有希望也是观影后的最深体会了。

@qiusir:原本很有实力的小闯数学竞赛发挥并不理想,最近将就个南开的实验班,也好,也省下时间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题目了。把我的台式电脑暂借,也提供我的题目:求作凸面镜上的反射点C,使过定点A的光线经反射后过另一定点B。

@qiusir:情人节也好,情人劫也吧,倒让我想起对磁铁N极和S极的感慨:世界上最难的事情不是把本不该在一起的东西撮合,世界上最难的事情是把本该在一起的东西分开。与电的类比让我们相信磁单极子的存在,而感性上还是希望该有一种相处永远无法分开。

@qiusir:没上过山没下过乡,也没赶上大炼钢。还真看不懂那无视自己基本的权力却能成群结队学雷锋、浩浩荡荡去照相的,很怀疑。

@武卿:我看现在很多人都挺好为人师,纷纷在博客微博上以情感、心理、人生导师面目出现。同学们,别把时间浪费在这些人身上,走自己的路,让跟头告诉我们吧。
@qiusir:跟头武卿?路不平也未必直,还是感谢那些修路的和指路的人吧。

@qiusir:每每看到漂亮的石头,不是把它捡回家,而是存放在记忆里。久而久之,童年的河滩上也就不见了黑的泥,不见了细的沙。
@qiusir:这年总算是要过去了。连续加班很辛苦,犒劳一下,不经意竟克服了对麻酱的恐惧,味道不错:

@qiusir:硕鼠当街比猫欢,也只好重贴那旧年画。
@qiusir:"你知道一面逃难一面如何教书?有一位化学老师就直接把公式用粉笔写在他的黑色大衣背后,让学生一面看着他背影一面记诵,晚上把大衣上的公式擦掉,再记另外一个,白天让学生记诵..."齊邦媛《巨流河》

@qiusir:中午在体育馆练习定点投篮,一改对投失次数的在意,而改为只对投中的计数,主动训练的意识和成效多少都有点提高呢。

@qiusir: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而如此宿命的表述总让非龙凤者悲观,教育的意义又在哪呢?以前在超常部开数理选修课,某学生用画板Control M+L快捷淘气举动...那不经意发现给我很大启发。不管红色的多边形初始多么凸凹,只要进行中点迭代,总会趋近椭圆,可谓修成正果。而教育的必要和不厌其凡的意义在此。
@qiusir:不厌其凡的应试教育就如这线性的迭代,总能磨没了那棱角,而修成的正果也只是果的形;尊重个性的非线性迭代才能开出缤纷的花,有了缤纷的花才有芳香的果。

@qiusir:流水上听歌,循环播放那一首呢,还是随便听听...
@qiusir:凡事,己不可为而心向往之,己可为之而己不为,终可随心而为,奈何齿松味淡矣。凡事,可无心不可等。

@qiusir:古时传下来的多是诗词,现如今却多是因一首歌让一首诗传诵,因一部电影让一首歌传唱。如果说人们对多功能电子产品的偏爱是出于对“富信息”消费的需求,那未来我们又会消费怎样的产品呢。

@qiusir:即便能在纸上很熟练地进行着乘除法的运算,更多还不是活在那加减法的世界;当只是开始认识分形的奥妙,日后的成长也就注定要长久地线性迭代了。

@qiusir:近来热闹的全民打拐,怎么看怎么像是商场里的促销热购,不过这次打折的不是商品,而是那正义的标签。当然促销的最大的获益者还是那叫卖的商家。
@qiusir:我们的社会主义惯常把原本谋生的工作冠都以崇高的美名,如此可以堂皇地按需享用那甘愿的付出,当然这并不是大众的共产主义。问题是那清贫的奉献往往也掩饰不住对荣誉的企图,剩名就比剩饭靠谱吗?也是,我们的社会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呢。

@qiusir:想来是该谢谢那把我从水中解救出的船,不过在开赴下一站的路上,我也只有甲板上的片刻休闲了。

@qiusir:http://t.sina.com.cn/qiusir
@qiusir:http://t.qq.com/qiusir

11

@qiusir:回归到线性的工作,继续那迭代的生活。混沌的心呼出分形的轮廓,神马飘过...

@qiusir:某人急着出门,强忍着多听老妈唠叨了两句。楼下刚发动汽车,见眼前几米处落下大石。此有惊无险不感谢老妈的唠叨反而对着车上的挂件作揖,难道这就是信仰吗?见扯宗教大旗作为虎皮,还真不明白什么是妖言惑众了!
@qiusir:贵国要是民选,天后加仙姑必是救世主:)

@qiusir:现在的社会总能超出我的想象,是社会发展得太快?或许过去的我一直活在那设定的幻象。
@qiusir:为什么硬币的另一面竟让我如此错愕?那最初越是被渲染成天使的,如今就越像是魔鬼了。

@qiusir:比喻是描绘事物的修辞,于理科更是阐明道理的方法。美国学者乔纳森•卡勒(Jonathan D.Culler)给出如此定义:“比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而作为认知方式的比喻也如力的作用互为本体和喻体,这样想来比喻可以比喻师生关系,那相似的深入,那奇异的发展。

@qiusir:茂盛的网路上搜索更容易迷失自我。有时搜索的是陈述,有时搜索的是人际,而越发体会真的优质资源一定是附加了自我的创造,这样说来搜索的关键是自我,或就是老师所说的走出独特的人生吧。
@qiusir:搜索或许只是拉开了窗帘。打开窗才呼吸到新鲜,而也只有走出门才能真的领略了。
@打工婆:那只是入門學習而已,有些深度學習靠的是實踐和思考。

@qiusir:都说萝卜就酒越喝越有,咱这可是各色脆萝卜就着各色醇酒...

@qiusir:大年初四,三好街上有摆地摊的了。很好奇地摆弄着各色多功能的山寨手机,更让人诧异超低价也让我理解了奔驰125年的那口号:“The Best or Nothing”...

@qiusir:“一本正经地扯淡”和“扯淡扯出一本正经来”不仅是中美电影风格的不同,更是中美教育本质的不同。那些无视大学教育“扯淡”的窘境却陶醉于基础教育“一本正经”的憧憬中,是对“一本正经的扯淡”从头到尾都是扯淡的事实的麻痹。

@qiusir:我看 黄小琥 没那么简单!

@qiusir:某日,我提醒课堂上不专心的学生,“接下来谁再说话谁就是傻子...”这时有个学生举手,我说“说”!只见他不怀好意地指了指我。
@qiusir:等以后的你 再看 如今的你 眼里的大人们勾心斗角,或如 现在的你 在看 过去的你 记忆中孩童们的单纯可爱,人纯洁的评判并非绝对的事实,而取决于复杂的参照。

@qiusir:篮球场上的扎克·埃夫隆最先让我想到的是足球场上的内德维德(海报上有),不是因为帅,是因为太帅!抛开老套的时光倒流与爱情转机的题材不论,《重返17岁》至少让我们明白年轻也老成(17-AGAIN)的父母才是最理想的老师。现实中,今天何尝不是昨天的补救,而明天是今天的再一次机会呢,NY-AGAIN...

@qiusir:他人即地狱,道德是牢房。

@qiusir:当真的活在一直期盼着的明天,却发现更习惯的还是昨天,于是我把今天撕扯成两半,一半放到嘴里,一半留在心里。

@qiusir:电影《Road to Perdition》无论从色调、取景还是剧情都让人倍感压抑,汤姆•汉克斯也惯用平静演绎波澜。从《毁灭之路》的译名能大体猜到结局,好在编剧并没有残忍到让小迈克尔成为杀人犯,给毁灭之路的尽头留下一线希望,而废墟上的苗寄托了观众更多的祝愿,那也是压抑之后的释然。

@qiusir:年是我们的原罪吗?要不过年的我们怎么如此放纵;年是我们的救赎吗?要不过年的我们又怎么如此折磨。

@qiusir:ILoveSketch?ILoveSketchPad?ILove3DSketchPad?ILove3DGeometerSketchPad!

@qiusir:读初中就住校,每周回家前都会把同学剩的干粮偷偷藏在书包里,那狗会早早迎在村口,远远的奔来,前腿搭在你肩膀晃着头。她陪我劳作、陪我看夕阳...我上大学了,她失踪了。后来一直不敢再养狗,她让我只能交到很少的朋友。现在的办公桌上就摆着一尊红木的狗雕-我的八公。
@qiusir:当孙子的不招人待见,狗儿子可吃香着呢:)还真相信过人无贵贱之分,可眼下看贱人是和狗比出的身价呀。话说@沈阳晚报唐葵阳:一万鑫业主逃过大火喜极而泣,“万幸,我逃出来没忘了怀里的狗儿子!”

@qiusir:较前两日路上的车多了不少,是去踏春吗?更多是奔赴丈母娘家吃春饼吧。青年大街畅通,只是万鑫门前的左转信号还没恢复。别看咱救火的能力不匝地,美容的技术还是可以滴,相信下个立春咱沈阳的这张脸还是那么威武~

@qiusir:有时我们分不清是伤心还是开心流泪,《遗愿清单》就是一部让你流着不明眼泪看完的电影。尼克尔森和弗里曼饰演角色的巨大反差给人以很强的冲击,更带来终极的思考。“生命就像流水,流向同样的大河...”寻思着是让自己有能力还是等着碰运气,这广告倒也提醒遗愿离不开朋友。

@qiusir:冯小刚越来越张艺谋了,在姜文没有冯小刚前,我先喜欢他吧。

@qiusir:浮华要靠光来装点,但只要过火神马都是灰。万磊的万鑫不再万焱万淼,浮华过后只剩灰灰灰...

@qiusir:三好街吃饭,雾,顺道去看看万鑫。很多路口封闭,泊车步行。围观的人不少,围观的消防车更多。万鑫威武,最高的消防云梯也就像个竹竿子。也就是北风吧,受损的主要是南面的那栋,万豪完好。

@qiusir:枪、炮震耳、烟、花四起,埃及闹革命,我们过除夕。
@qiusir:老虎要归山,山在日历上;兔儿来撞树,树在荧屏里:)

@qiusir:是静待今天重复着昨天,还是尽力让今天改变明天?年三十的今天(2月2日)也是北美地区的“土拨鼠日”,在家安静地看了《偷天情缘》(直译《土拨鼠日》),一部能“让我看见上帝”的老电影。对春天不再只是向往,也把闹钟调到六点,“让今天暂时停止”,让每一天都是“圣烛节”,直到配得上那个季节。

@qiusir:故乡无时不在召唤,心也一直在奔赴那年的路上。
@qiusir:鞭炮轰鸣礼花绽放,冷不丁还真有点错乱。年嘛,无非是一起颠倒黑白。
@qiusir:异军兔起,奋发兔强!

@qiusir:晚上碰巧帮一家经常光顾的小店写了个放假通告。没好意思留照, 不过红纸、墨香还是让我想起小时候帮村里写对联的陈年来,等打不动球了就捡起这个爱好来。

@qiusir:为宅居的新年假期贮备了不少食物,更拷贝了几部经典的电影,甚至打算在看《土拨鼠日》中迎接我的“土拨鼠日”...兔年的新春于我来说更像是过鼠年呢。
@qiusir:年前高三补习的最后一天,下午咱也放假了。

@qiusir:http://t.sina.com.cn/qiusir
@qiusir:http://t.qq.com/qiusir

05

@qiusir:《The Guardian》变身《海防最前线》该是出于商业的考虑。神话了的英雄主义太过遥远,感触最深的还是凯文将签好的离婚协议交给妻子的那段:救援落水的夫妻,丈夫出于生存本能把妻子往下拽,“这让我用了很长时间才意识到,其实那个人就是我”。沉迷自我必求生!Never Let Go-

音频片段:需要 Adobe Flash Player(9 或以上版本)播放音频片段。 点击这里下载最新版本。您需要开启浏览器的 JavaScript 支持。


Never Let Go/不要松手 《The Guardian》片尾曲 (Bryan Adams)

can you lay your life down so a stranger can live
你会为了一个陌生人而献出生命么
can you take what you need, but take less than you give
你能做到付出大于回报么
could you close every day without the glory and fame
你能放弃名利享乐过每天么
could you hold you head high when no one knows your name
当没人知道你名字的时候,你还会趾高气扬么
that''s how legends are made - at least that''s what they say
传奇的人物就是这样产生的--至少他们是这么说的
we say goodbye - but never let go
我们说再见----但别松手
we live we die - cbecause cuz you can''t save every soul
我们会生,我们会死---因为你不可能拯救每个灵魂
gotta take every chance to
抓住没一次机会
show that you''re the kinda of man who
will never look back - never look down
向世界宣誓,你不是那种放不开,自信不起来人!
and never let go
别松手
can you lose everything you ever had planned
你会放弃那个追寻已久的梦想么
can you sit down again and play another hand
你会再次坐下来,再作一曲么
could you risk everything for the chance of being alone
你会孤注一掷忍受寂寞孤独么
under pressure find the grace - or would you come undone
在郁闷时找找乐子--或者放松放松
that''s how legends are made - at least that''s what they say
传奇的人物就是这样产生的--至少他们是这么说的

31

@Lemontea的咖啡:一有志之士曰:明年一定努力要个“小兔崽子”!
@qiusir: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小兔崽子”吗?兔年呀快点来吧,大小兔子...

@qiusir: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快乐成了我的昙花。
@qiusir:悲的是幼年苦,哀的是老不会享福。
@qiusir:时光,上苍赋予的最好礼物,偶尔被挥霍,一直在贱卖。
@qiusir:不能安享黑夜也就不能有振作的天明,可$#%*&,白天怎么这么长。
@qiusir:白天可以不拉开窗户,但晚上一定是要打开显示器的,这个世界乱套得很奇妙。

@qiusir:期末了,身体也变得异常脆弱,每每会因为工作环境温度等小的变故引发感冒,或许也是一种本能反抗。担心前年的大意让小的感冒发展成肺炎的悲剧重演,这次谨遵医嘱。

@qiusir:和应用软件相比,每个人更像是个操作系统。而基础的教育首要关注的应该是他的稳定性和兼容性,即身体的健康和精神的包容,而不是过早地收缩到某项专长里。时下孩子的自由也仅停留在身体的膨胀...

@qiusir:象牙塔里我挑剔着偶尔透过的寒风,就固执地把那理想的灯放到冰天雪地里期待着奇迹。深夜里渴望着光明,天明了我却睁不开了眼睛。

@qiusir:对莲花之出淤泥而不染的赞美不仅是对淤泥的不公,更是对现实的误导。想来所谓高贵的品行不一样也是根植在那现实甚至貌似龌龊的想法之上吗?不知道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但一定是先有黑才有白了。

@qiusir:任公之“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战”,日战日新。鄙人之“他之我与吾之我搏”,愈搏愈靡。非我之不能,而吾非能我也。
@qiusir:张东荪问梁启超:人活到现世,匆匆起路,是走向未来呢,还是走向历史?任公回答:问得好!且存疑吧。历史是活的。推荐徐刚的《梁启超传》。

@qiusir:如果说“无知”包治百病,“天真”倒也能健养身心。那忽视人的情感、成长的本土性和连续性等,转而迷信显示器上的神马明星的倡议,则是兼得。难得。

@qiusir:生活中的有些问题就像青春痘,是时候了也就出现了,出现了不要硬挤,有时等待不仅是态度,更是方法。
@qiusir:面向中小学生的课程更强调的是学生参与的过程,而不仅仅是认知的结果。广播、电视甚至电脑对基础教育的影响远不如最初的畅想,除了封闭的课件让学生仅仅是旁观者外,更重要的原因是缺乏师生人情的沟通...

@qiusir:为人师长者见学生脸上的青春痘,应是从年龄上体谅、从饮食上调理先,如若强行去挤按,留下那长久不去的疤痕也常是一生的芥蒂,也就有了那“一日为师终生是敌”的缘由。或当他日,长大的学生也会按捺不住鲁莽的善意,心里的疤痕才能退却。

@qiusir:“打人不打脸,打脸不打眼。”“因为有眼镜?”

@qiusir:理综模考是两个小时三百分,理、化、生三科合一起的题量可想而知。有学生诉苦说,刚开考半个小时就想大号了,更担心答不完,就一直忍到交卷铃响...不过是次模拟,唉。值班,唉!

@qiusir:本次五校联考(实验出的物理卷太恶搞了),学校首次尝试网上阅卷。老师对着屏幕评分和平日里手批的感觉很不同,眼睛对于计算的结果以及关键步骤的呈现更敏感了...

@qiusir:说到此次五校联考可恶的物理试题,有学生说志愿当城管,把省实验给动迁了。
@qiusir:高三家长会ing。重点大学录取人数的饼就在那,我学生发挥得好是不是占了别人的机会呢?特别是让那不适合的考上了...说是挺崇高的一件事怎么一掂量就冷酷了呢。

@qiusir:都说好事成双,就选了两盒礼品装的金华火腿。结账时一样的物件竟扫出两个差别很大的价格,小主管来了、去了、又来了,就高不就低。什么每家玛没价码的,爷不要了...

@qiusir:当众对老公说心里的话和当众对着国旗流泪$#@*&%
@qiusir:孤单男人装纯女,寂寞女子充猛男。孤单寂寞颠覆还原的你呀~

@qiusir:http://t.sina.com.cn/qiusir
@qiusir:http://t.qq.com/qiusir

19

@qiusir:白天明显变长了~每天可以迎着太阳上下班了,有时还特意绕一下。但当中午太阳中天,我倒跑去体育馆躲着了,看来是把太阳当朋友了。
@qiusir:纠的不都是结。


@qiusir:现在那被唤作禽兽的顶多算是个家禽家畜,而和山禽野兽相比,“禽兽不如”反倒更贴切,当然,对那不下蛋也不产奶该是“禽兽不如”的另外表达了。
@就喘吁吁了怎么着吧:应该叫离兽(禽的上面还有个人 不如的话 就连人都没有)

@qiusir:“无我”之愚昧一旦被唤醒,必然要经历“唯我”之野蛮,之后才有“共我”之文明。如果文明的到来是愚昧多久需野蛮多久的平衡,那就长眠下去吧...

@qiusir:既然还不能过上太阳照着被窝的生活,那就尽量让她照着心窝吧。天黑了,也是我梦想升起的时候了。
@qiusir:Book的键盘进水,Air的屏幕黑边,我的CPU短路...还好,新浪认证了我。
@qiusir:最是无情小闹钟~
@qiusir:篮球场上总能目睹坤哥的风采,尤其三步上篮潇洒飘逸,更有“杨式舞步”的美誉。不过“舞步”的“舞”也是一二三四五的五。哈哈

@qiusir:“皮裤套棉裤,必定有缘故。不是棉裤薄,就是皮裤没有毛。”上午阅卷,小莉分享了这句有趣的俗语。
@qiusir: “冰山一角”的现实教训并没有让人只选择悲观,相反,即便丁点人性善的星光浮露也会让人很自然地相信接下来会是更大的好意和善报。星火可以燎原,苦海深且无边...

@qiusir:人“浮”于世,冰成于水,木本于性,而于铁质,则需从“心”开始,也唯有铁质方能兼济沧生。
@qiusir: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晚上静静地看了《冬天的骨头(Winter's Bone)》,十七岁的女孩成了家庭的顶梁柱,阴暗的天气、困顿的家境、冷漠的人情...还好那浮露的丁点人性的星火让我们相信隐藏着更大的好意和善报。

@qiusir:正当捧着热的咖啡试着回忆那“一颗热土豆是一张温馨的床”的满足时,不想惊动了“撑得半死的理智”,只看到热气里的未来却看不到过去...
@qiusir:单就品相,仿制品未必输给真品,加之工艺的先进等优势也都无法扭转市场价值上巨大反差的事实...传奇的东西才传世,不要和古董比身价~

@qiusir:八十年前,日本的军队毁坏了中国的民房,八十年后,日本的公司规划了中国的城市。这个世界更加平坦了呢还是更加虚拟了。评“沈阳大浑南规划日本鹿岛建设方案胜出”。

@qiusir:这怎么可能是一个还在修行的小丫头@扎西拉姆多多 写的呢,传世的情诗就该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写。但那叫张麻子的土匪并没有长麻子,人家本叫张牧之。 //@新周刊:更正:诗作:《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作者:扎西拉姆·多多。

@qiusir:“网络2.0”的蓬勃让我们关联到“开放自我才能丰富自我和实现自我”的道理,那所谓“教育2.0”该不是单指教学设备的更新,而是对“自我2.0”的升级,想来如此的过程就是“生活2.0”了吧。可问题是“思想2.0”、和“行为1.0”的脉冲在“社会beta”版中又会有怎样的运行后果呢...

@qiusir:看到某段文字是一种偶然,而能发自内心的喜欢,则是特定阶段的感受与特定状态的心情的机缘。
@qiusir:“一些韩国人有诉不完的冤屈,他们在马路上摔了个跟头,会把三年前宠物狗在马路上夭折的眼泪重流一遍。”@环球时报 上关于矫情的这段话很给力。

@夏天铭记:观念由来已久!不做给别人看怎么会有门面、脸面、门当户对。。。想活出自己,最后你会发现你还是在有意无意的作秀
@qiusir:锐!这成了角的不过是想演自己罢了。很多时候人是要为自己演出的。

@雾满拦江:朝鲜杂志上说:9岁的小女孩俞香林,父母都不在家的时候,突然起火了,她不顾个人安危,冲入火中,抢救出伟大领袖的画像,自己却牺牲了……
@qiusir:小香林抢出的不单是画像,或是父母的命;小香林牺牲了自己,或是换来了父母的未来。

@qiusir:以前常看邹景平老师的文字,受教很多。真开心她也来这,想来不需要翻墙吧。关注数字学习,关注台湾@打工婆

@qiusir:http://t.sina.com.cn/qiusir
@qiusir:http://t.qq.com/qius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