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06


为未知教为未来学
简记我在东北育才的二十年
邱发文(东北育才学校首席教师、沈阳市名师、沈阳市首届十佳型教师)
借《东北育才报》第100期“我的育才之路”约稿,顺便梳理了一下自己在东北育才学校20年(1996-2016)的工作和心得。东北育才学校与我的骄傲并不仅仅是因为她是全国知名的重点中学......

1996年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至今,在东北育才学校工作已20整年。就如生活乏味时偶尔会有“为什么而活”的困惑一样,做教师久了,脑海里难免会闪过“为什么而教”的疑问,想必学生也会有“为什么而学”的彷徨吧。

小时候的梦想无非是“出人头地”,可一考虑到学费还是补报了师范,很惭愧,我从教的初衷只是为了省钱。在“为生活而教”的基础上,也慢慢有了“为兴趣而教”的乐趣,当然也少不了“为分数而教”的无奈。不过很庆幸,在东北育才这块教育的沃土上,付出“教”的努力也会“学”到很多,和学生探求未知的过程中也发现了未知的自己。

学生时只是遵从师长努力做一名好学生,初为人师才有自我意识的觉醒,工作中也就更注重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唤醒。作为物理教师先后任教超常班、特长班和创新班等,也教过六年制和常态班,教学成效显著也深得学生信任。信奉教育的力量来自彼此的真实,也就注重开放、探究的课堂氛围的营造。提出“五物教学法”,引导学生把错误看成是正确认知的一次机会(A Question A Chance!)。“以学教学”和“表扬为师”同样是我的教学策略,比如最近示范课讲弹性碰撞用到“王聪(同学)方法”,不仅是原型启发,更是对学生自我价值的认同和引导。《韩非子》里“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或许可以理解成一名优秀的教师善于发掘和发扬学生的才智。

教师学习方式的转变才有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开放、创新和前沿的东北育才学校为老师提供了很多学习和展示的机会。记得入职不久就得到桑新民教授推荐,有机会给北师大研修班里的教师展示,也正是这次初级教师给高级教师培训的经历开始让我深切体会到教是很好的学(To teach is to learn twice. Joseph Joubert),“己立立人,己达达人”,以后“教且学”的我也尽量让学生“学且教”。“人只有一次机会”,我的很多工作由此展开。

1997年率先在数学特长班开设“动态数理”选修课,带领冯伟等同学对蝴蝶定理的系列推广在国内外产生很大反响(cut-the-knot.org),也构造了不少PWW(Proof Without Words)范例,激发学生对知识“再创造”。GSP(The Geometer’s Sketchpad)设计者尼克(Nick Jackiw)非常喜欢我对几何画板“点石成金的金手指”的评价,还和美国同行介绍了我的工作,国内一时也有“南陶北邱”之说。以后我整合了梅里尔(M. David Merrill)的首要教学原理,把“温故创新、原型启发、亲历探究和概括迁移”的选修课模式迁移到常规教学。

“初以为求学乃求师,后以为求学乃求知,现以为求学乃求己,而所谓知识者,无非是知己识己而已。”上述觉悟基于人本主义的觉醒和教学一体的践行,或如克里希那穆提“真理属于个人的了悟”、王阳明“行知并进自求自得”。而原本“求师必得”的“求师得”也就有了“以己为师自求自得”的升华。

2000年创建求师得教育实验室(qsir.org), 其中“动态与创造社区”的“画板联盟”一度成为两岸三地最具影响力的画板讨论区,甚至还参与到张景中院士“超级画板”(Z+Z)的推广,外地出差偶有遇到致谢的板友。前不久(2016.4)张院士慨允作求师得教育实验室的名誉顾问,还先后三次为我们题字、题词。

弗里德曼在2006年版的《世界是平的》一书中写道,“子女受教育的方式也许比受教育内容的多少更重要。”《上海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有“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满足学生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提到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学习型社会……

2014年和高中部李海妹等老师开始利用假期开展数位学习活动,在全国中学率先有组织的进行MOOC学习。老师和学生一起学、学生和老师一起教(WE to ME and ME to WE),“求师得数位学习(qiutopia)”跨越了理念和实践的鸿沟,实现了专业的学科教学知识与鲜明的教育个性的现实整合,今年还和沈阳市教育局、教育研究院合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更有上海、安徽和吉林等地学生参与在线选修。在学校等各方支持下,“求师得”已经发展成师生协作的数位学习型组织,探索新教育,尝试在教的内容和学的方式上进行实践性的有效推进。“让助学发热让自学发光”,2017年寒假活动热招中~

很喜欢E·Schelling的一句话,“真正的教育导致不平等的出现:个性的不平等、成功的不平等、才赋的极度不平等。因为不平等而非中庸、个体优越性而非标准化才是衡量世界进步的尺度。”为人师尊重学生个性,帮学生走出“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怪圈去发现自己和塑造自己;为人师不忘本心,尽量避免“教死书、死教书和教书死”的循环,教师个性的光彩本就是很好的教学示范。

和理想相比,现实显然不完美,但确有突破过往的真实,所谓的希望何尝不是悲观土壤滋长出的乐观呢。长期致力于“计算机与数理综合探究课的整合及和创造力培养”的研究,发表多篇论文,也多次获得国家级、省市级论文一等奖。曾作为“计算机与物理学课程整合”课题负责人和教育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北京部)总课题组的核心成员,多次在省内外报告分享和示范交流。这些也都是作为教师教的过程发现的未知的自己。

工作之余,常以独特的视角和感性的文字分享奇妙的图形和教育的思索,青年教师时(98.11)“六个一”演讲 “我喜欢的格言”曾入选《语文教材全解》,最近(2016.9)高三励志大会“夜空中你是自己最亮的星”的发言在学生和家长中产生很大反响,出版“很散的文集”《求师得·拾年》也颇受好评。

一旦你决定好职业,你必须全心投入工作之中,你必须热爱自己的工作,千万不要有怨言,你必须穷尽一生磨练技能,这就是成功的秘诀,也是让别人敬重的关键。

全球最年长的三星大厨小野二郎的这段话送给刚工作二十年的自己。当教师越久认知的半径越大,要面对的无知也就越多。回到“为何而教”的疑问,我想我是“为未知而教”,为未知的知识,为未知的你我。学习无需彷徨,我们更应一起“为未来而学”。

这里特别感谢遇到的每一位学生,是他们给予我一起成长的机会。


·附《东北育才报》第100期PDF

十一 22


求师得数位学习2016结业分享会暨求师得数位学习2周年
东北育才浑南校区科学高中部报告厅2016.11.7 12:30

求师得数位学习2016结业分享会发言


各位热心的来宾、诸位勤勉的同学们,大家午安。

很荣幸有机会和大家就“求师得数位学习2016”的主题进行交流,“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的理念不会自动转化为“让助学发热、让自学发光”的行为,但求师得数位学习活动实现了专业的学科教学知识与鲜明的教育个性的现实整合。

一、为未知而教
关于组织数位学习活动的动机,我想是为未知而教。在过去的4个假期20周的数位学习活动中,近三百人参与,一百多人次获得慕课证书,助教团队24小时在线答疑,慢慢有外校学生参与其中……这些是最初的未知。

求师得是一个很好的网络学习交流平台,在它“以己为师自求自得”的理念中,我感受到了在学校“卓然独立,越而胜己”校训的熏陶下一样的“独立”精神。求师得每周发布课程,学生在网络平台上下载自学,不懂提问助教或分享在群里大家一起讨论,使我们在暑期、在家就能体验到良好的学习氛围,并通过自学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使自己的想法发光发亮。….或许这门课程对于高考没有直接的帮助,但正所谓“无用之用方为大用”,这类课程对学生精神上的熏陶和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将在日后的学习生活逐渐体现出它的意义,对学生能有长期的积极的影响。-@胡程皓(2014上海十佳少先队员,先就读华东师大二附中,入选英才计划)

一名上海的学生从沈阳的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母校的精神。沈阳的老师受到上海学生的启发,以两千多年前庄子“无用之用是为大用”的视角审视工作的意义。这是“为未知而教”的奇妙经历。
我们为未知而教,也是为未知的自己而教。

二、为未来而学
组织数位学习活动的两年来,偶有不虞之誉常有求全之毁,最坦白的质疑是“这能提高成绩吗?”午餐会上卢同学的话给出很好的回答。

求师得充实了我的假期,它提供了一种像国外自由化学习的一种方式,更像是一种兴趣投资。学习不仅是为了功利的现在,更是为了自由的未来。—@卢建璋

求师得数位学习帮学员完成人生第一门自学课、修完第一门全英课、制作了第一个视频、构造了第一个动态数理模型。这些是在为未来的自己做准备。东北育才学校的目标就是成为为每个孩子准备好未来的理想学校。

无论是在助教总群里,还是自己建的小讨论组里,我都看到过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同学激烈地讨论作业中的问题。他们完全不像跨越时区、跨越山河素未谋面的样子。正是网络和求师得这样神奇的平台,使世界都好似只是一伸手的距离。—@胡楚衿

“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并非教师的宿命,我们教师也在为自己的未来而学。

三、让助学发热
过去强调老师要俯下身来和学生平等交流,信息社会这似乎要反过来了,至少我们是鼓励学生站直了和老师一起前行。多年前流行过“每个孩子都是科学家”的口号,我至今表示怀疑,但以我的经历,我更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天生的教育家”。

求师得的最大魅力不是两门课程本身,而是它传递的“以己为师自求自得”的理念。这里助教和学员的界限模糊,每个人的想法都会在分享中得到创新,在WE to ME 的平台上实现ME to WE。—@张逸譞

数位学习里的教更是学的一部分,助教证书并非是教师资格证,是通过帮助别人也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证明。当然助学过程中也是一种人格的塑造,我们让学习更有温度。很高兴看到有学生在大学申请的表格里填写了求师得助教的经历。

2016年暑假我们还破天荒让学生来开课,学生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也参与传授,甚至参与教学设计,视频答疑等举措为今后开拓了新思路。五周的老师经历让赵希竹同学体会到老师的工作无非是帮助学生发现自我也提高自我。

四、让自学发光
教是有限的传递,学是无限探索的可能。张俊华教授曾有这样的一个问题,什么是真正的学习?…… 答案是自学!想自学、会自学、自学成习惯。我们倡导“让学习发光”就是帮助学员自学成习惯,自学发光,照亮自己也温暖他人。

这个假期动态数理课程学员中少儿部同学占了一大半,无论是他们的参与度,热情还是完成作业的情况都让我着实佩服。常见学弟学妹们连续数小时探索问题,思考附加题到深夜直到问题解决,圆满完成作业。我想,无论作什么,只要有这种探索的热情和毅力,没有攻不克的难关。而且看到学员们积极完成附加题实在是excited!。—@赵希竹

学习或许是一个人的事,但教育是一群人的事。求师得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不是一两门课程,而是倡导一种方法,也是推行一种教育价值,在更多人算计眼前的得失,我们能抽空一起做点没用的事也还不错。

感谢领导们一直的支持,感谢同学们的热情参与,感谢助教团队的热心和创意。感谢教师团队高中部李海妹老师、理科部郭莹老师、超常部姜平和纪璇等老师的长期付出。

对未知有好奇,让学习有温度,我们一起努力。
I am with qiutopia, We are qiutopia.

谢谢

“让助学发热让自学发光”是教育行为,不是教育口号。我们的学生顾问和学生助教也不是摆设,除了在线答疑也还有文章分享的工作。



今年的证书更多了,涉及到的学校也更多了,除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超常部、理科部、双语高中和北校区学生外,获得证书的还有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上海敬业中学、长春东北师大附中、广东东莞光明中学、复旦大学201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沈阳市第5中学、沈阳市第27中学、沈阳市第20中学等...

附求师得数位学习2016午餐会部分同学发言节选
求师得充实了我的假期,它提供了一种像国外自由化学习的一种方式,更像是一种兴趣投资。学习不仅是为了功利的现在,更是为了自由的未来。—@卢建璋

无论是在助教总群里,还是自己建的小讨论组里,我都看到过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同学激烈地讨论作业中的问题。他们完全不像跨越时区、跨越山河素未谋面的样子。正是网络和求师得这样神奇的平台,使世界都好似只是一伸手的距离。—@胡楚衿

求师得的最大魅力不是两门课程本身,而是它传递的“以己为师”的理念。这里助教和学员的界限模糊,每个人的想法都会在分享中得到创新,在WE to ME 的平台上实现WE to ME。—@张逸譞

我最深的印象是“让助学发热,让自学发光”。之前从没有参加过这样(像样)的学习小组,上过的网课也都是老师讲课学生单方面接受的模式。当我发现视频教程的老师大多是我同年级的助教时,给我带来很大的触动。—@纪名轩

One who lets others learn what he learns does learn how to learn.—@崔舒洋

这是我学的第一个全英的课程,很有挑战性,Laura还给我满满的鼓励和建议~下次也很想尝试一下当Mac版数字讲述的助教。—@黄赞霏
我很喜欢当助教的过程,尤其是别人问我我刚好有能力解答的时候。—@吴佳真

求师得不仅从课堂内容上,还从教学理念上,授课方式上,团队氛围上都深深吸引着我,让人主动地为它付出,我喜欢这个组织。动态数理开课前可以帮助录制几何画板基础功能的助教视频,—@闫冠宇

为期五周的学习让我不仅掌握了制作数字故事的技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的拖延症状况—@刘瀚博

五个月的时间里,更令人激动的并不是一个正确的结果,而是思维的交锋。不同的人看待相同的问题总会有不同的角度,正确要有正确的思路,同样,错误也要有错误的理由。证书并非一切,敢去挑战先前的形式,就是对能力的最好证明。—@吴俊宇

我完成人生中自己做的第一个视频,人生中完成的第一门自学课程。它让我爱上了英语,更爱上了口语。它让我产生了一个梦想,就像安妮·弗兰克一样简短但有力:我要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车熙嘉

暑假前被任命为学生讲师受宠若惊又极为忐忑,还从没听过由中学生主讲的网课。经过一个假期和吴俊宇同学一起查收作业,答疑反馈,我才发现,名为讲师开课,实为一个帮助同学发现自我,也提升自我的过程。—@赵希竹

·吴佳真:记求师得数位学习2016结业分享会
·科技五中:慕课来袭,你准备好接招了吗?
·qiutopia微信公众平台报道
·东北育才官网报道“求师得”召开2016结业分享会...
·东北育才高中部报道求师得数位学习2016结业分享会

这个假期动态数理课程学员中少儿部同学占了一大半,无论是他们的参与度,热情还是完成作业的情况都让我着实佩服。常见学弟学妹们连续数小时探索问题,思考附加题到深夜直到问题解决,圆满完成作业。我想,无论作什么,只要有这种探索的热情和毅力,没有攻不克的难关。而且看到学员们积极完成附加题实在是excited!。—@赵希竹

动态数理第二周的作业难度就变大了,仅仅靠文字类的攻略并不能独立完成。下载了赵希竹同学的视频才得以完成了五周的作业。建议以后先录制一个小视频介绍作业中关键操作和步骤。—@孙九阳


求师得教育实验室名誉顾问张景中院士,顾问台湾鄒景平先生



感谢超常部的慷慨赞助和全情参与、感谢科学高中部场地支持和保障、感谢高中部礼仪团专业、有序的服务、感谢五中、双语高中、27中等领导、家长和同学的参会、感谢摄影校办高望老师、感谢摄像张皞老师、感谢摄影闫冠宇同学、感谢主持胡楚衿、孟繁多同学、感谢王淑玮、纪名轩同学名单核对录入、感谢Laura老师的学生们(吴佳真、王丹琦、闫冠宇、孟繁多、谌好等同学)主动制作燃情的“We are qiutopia”数字故事(选曲、歌词、录音、采编等都是自主完成)、感谢热情参与的每一位......

十一 22

吴佳真同学报道(2016.11.17)


每年假期学习课程结束后,都会有这样的一场大会——老师和学员聚在一起,一起分享感受,一起见证求师得的成长。

出席求师得数位学习2016结业分享会的领导有沈阳市教育局基础教育二处王敬涛处长、沈阳市教育研究院黄艳副院长、高中教育教学中心金秀梅主任、沈阳市第五中学副校长梁君祥,东北育才学校常务副校长刘宇(受高琛校长委托)、高中部孙永河副校长、超常部葛丽萍主任、科学高中部张军主任和双语高中廖永富主任等,他们亲临大会并为学员颁发证书。

在这里,我们见证了求师得的发展。两年、四个学期、20周,从原来成立学习小组到现在100多人的团队;从原来只有高中部同学,到现在聚集来自育才各个学部,各所学校,各个城市的学员。从老师授课到学生教师组成全球24小时在线的助教答疑小组。无论是辐射广度,还是课程形式,求师得都有了一个新的飞跃。


去年高琛校长参加求师得数位学习2015结业分享会,今年因为临时有事委托常务副校长刘宇参会

在这里,我们见证了每一个人的成长。主持人与我们分享了他们的学习经历,讲述成长,讲述每一次勇敢的尝试,讲述过程中的美好与不易。在这里,每一个人都有所收获,他们是知识的汲取者,是知识的传承者;在这里,每一个人也都有所付出,他们也各自为求师得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真正实现了me to we ,we to me的教·学的融合。在谈起他们的学习感受时,有人感受到母校的卓然独立,越而胜己;有人说“这里让功利的学习,变成了自由的未来。”;还有人说“这里让她意识到天空只是一伸手的距离”。

qiusir和我们分享了他的收获与感动,收获于团队的扩大,感动于每一位同学的成长。‘以己为师,自求自得’的理念真正地映射到课程中的每个环节。也实现了2016年的口号‘让助学发热,让自学发光’。他举重若轻的一句话“抽空做点没有用的事”让人印象深刻。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就这样,不带一点功利追求,认真的只做一件事,才应该是学习最初最真实的样子。这样的课程在于培养能力,在将来的学习中也必能体现其意义。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写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qiusir的演讲里,我们感受到的是老师们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真正地教育,真心的付出;我们感受到的是这里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同学真诚交流互帮互助的精神。

接下来是颁奖仪式,在很燃的音乐中,学员们依次上台领奖。他们面带微笑,满足而自豪,因为这是对他们努力的肯定,更是对他们能力的肯定。

最后,王敬涛处长也向我们讲述了他与互联网教学的渊源,分析了这样一个线上平台在教学模式上的突破,表达了对这种活动的支持。结尾时他说,他更愿以这样的身份介绍自己---I’m wangjingtao. I’m with qiutopia.


沈阳市教育局基础教育二处王敬涛处长充分肯定了求师得数位学习的工作,并提到获得数位学习(在线选修)证书的同时,即获得沈阳市高中阶段两个选修学分......

沈阳市教育局基础教育二处王敬涛处长和东北育才学校常务副校长刘宇为学生主讲赵希竹、吴俊宇同学颁发证书


东北育才学校超常部葛丽萍主任和教育研究院金秀梅主任以及学生主讲和姜平、纪璇老师一同为超常部的学员们颁发证书


沈阳市教育研究院黄艳副院长和东北育才学校孙永河副校长为高中部学员颁发证书


东北育才学校常务副校长刘宇在翻看理科部吴俊宇同学获得的慕课证书

东北育才学校常务副校长刘宇、科学高中部张军主任和郭莹老师为理科部学员颁发证书

沈阳市教育局基础教育二处王敬涛处长、沈阳市第五中学副校长梁君祥和双语高中廖永富主任等为5中、27中、双语高中和北校区学员颁发证书


会场花絮,开会前两位主持人(胡楚衿、孟繁多)在对词,后面李海妹老师和学生在安排不同学校学部的座次...

求师得教师团队正好去上海考察、学习,李海妹、郭莹和姜平三位老师特地去为上海的三位学员送证书~并带去有东北育才学校高琛校长亲笔签名的助教邀请信。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求师得为我们创造了这样一个平台,这样一个模式,它给予学员足够的自由,足够的空间。它给学生一种技能,使他可以独立生活,以己为师,自求自得。这里聚集深入探究的学生,可以针对一个问题分析探讨甚至争论。这里记录着每一个人的成长,每一次勇敢的尝试。在即将到来的寒假,我们将开始新一轮的先修课,也希望在这两门课程中看到你们的身影。

What are you waiting for?

邱发文:一起做点没用的事~
科技五中:慕课来袭,你准备好接招了吗?

十一 02

《共产党宣言》有句话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社会主义的教育当然不能忽略教师个体的发展。


@qiusir:当你留意到树干的遭遇就不会轻视树冠的倾斜。多少有点偏见源于无知的意思⋯⋯

最近从《物理教学》组编的文集中看到南京师大附中周久璘老师的文章《重要的是,让学生喜欢物理课》
当学生真正喜欢物理课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被激发、学习主动性真正被调动和学习的主体性真正得到体现的三个“真正”的前提下,物理教学的填空必然是晴朗的。
让学生真正喜欢物理课,物理教师的课堂还应该做到“四有”,有新意、有美感、有品位和有韵味。
而一堂有韵味的课,通常有一下几种课堂表现:独具匠心的教学情境,耐人寻味的教学悬念,信手拈来的教学手段,旁征博引的教学论述和赏心悦目的教学旅程。

浙江省义乌中学的吴加澎老师的《中学物理教师的PCK》
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教育理念并不能自发地转变为教学行为。这里涉及到两个转化,教育理念学科化和教育理念个性化。而能充当桥梁的是兼具观念特征和实践特征的PCK(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学科教学知识)。20世纪八十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家L·舒尔曼提出。PCK是有关教师如何针对特定学科主题和学生的不同兴趣和能力,将学科知识组织、调整和呈现,以进行有效教学的知识。或者,PCK是教师特有的转化智能,即将学科知识转化成教学知识,再通过课堂教学,使教学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PCK是教师专业知识中最核心的知识,发展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

美国学者P·L·格罗斯曼将学科教学知识的内涵解析为四部分
学科的知识:学科中最核心、最基本的知识;学科的思想、方法、精神和态度;对学生今后学习和发展最有价值的知识。
课程的知识:知道某一知识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上位知识和下位知识的联系;所学知识与儿童生活、经验的联系。
学生的知识:了解不同学生的认知基础、认知方式和差异;知道哪些知识容易理解哪些容易混淆;学生常见的错误是什么,如何帮助学生辨析和纠正。
教学的知识: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采取合适表征内容的教学手段和策略的知识。

很多案例可以说明,决定教学优劣的主要原因,往往不是教师学科知识的多少,也不是一般教学法知识的多少,二十取决于教师所拥有的特殊的专业知识,即学科教学知识的多少。“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如果给学生的水是学科知识,那么教师拥有的水主要是学科教学知识,就是说教师不仅有深刻的学科知识,而且还要有宽广的学科教学知识,有效的课堂正是两者有机融合的结果。

我们关注物理知识的文化取向,其实就是关注学生的发展,充分发挥物理知识的育人价值。著名物理学家陈佳洱院士说过,“物理学不只是图标和数据,它能带给你很多更珍贵的东西: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人生的哲学和人生的道路。”

著名的法国科学家庞加莱曾说过,“物理学是由一系列的事实、公式和法则建立起来的,就像房子是用砖砌成的一样,但是,如果把一系列事实、公式和法则看成物理学,那就如把一堆砖看成房子一样。”

著名教育家杜威早就指出,“尽管科学家和教师都掌握学科知识,但二者的学科知识是不一样的,教师必须把学科知识心理化,以便让学生能够理解。”

大道至简:课堂形态回归本真;大智若愚:教师思维还原稚化;大成若缺:教学时空留有余地

十一 01

@qiusir:上午三节课、中午午餐会明天六节!趁太阳落山赶紧散个步,虽然银杏树上一片叶子都不剩了,这小红果还能挺一阵子的⋯⋯


@qiusir:假装在春天⋯⋯

@qiusir:晚秋的绿和早春的绿的不同,就如落日的红和初阳的红的不同,一是告别的壮美一是希望的渲染⋯⋯
@qiusir:都说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而天下秋此叶不落⋯⋯
@qiusir:#东北育才# 装着满脑子的动量、机械能啥的散个步⋯⋯

@qiusir:出来打印证书样张顺道看看那颗树⋯⋯
@qiusir:找机会混进蓝钻里瞧瞧⋯⋯
@qiusir:越忙越得锻炼,越累越得散步哈⋯⋯

@qiusir:多彩秋色十月天~
@qiusir:秋天是不是开了一树的花就是树下落了一地的花瓣⋯⋯

@qiusir:黄金伞下一过胜过黄金宝座一座~

@qiusir:变道,选了一条更拥堵的路⋯⋯
@qiusir:天上的云乌遮不住地上的灯笼红。When they go high, we go low...
@qiusir:都说秋水寒,一眼残荷一支秋风路过就已是冻彻骨了⋯⋯
@qiusir:都说兵败如山倒,秋风一过荷塘那是摧枯拉朽,看了心酸。(以前似乎写过有过萧条就有多繁茂的句子)

@qiusir:#东北育才# 不知哪来的红围脖大妈使劲晃树⋯⋯
@qiusir:宿舍楼前拍的这丝棉木假种皮总被当成花⋯⋯

@qiusir:宿舍楼前拍的这丝棉木假种皮总被当成花⋯⋯
@qiusir:#东北育才# 深秋的丝棉木怎么都拍不够⋯⋯

@qiusir:我有三头六臂,看我七十二变⋯⋯
@qiusir:有人选择垂钓,我选择看垂钓。可话说回来,现实生活中很难说我们有的选择⋯⋯
@qiusir:浑河夕照,第一次觉得这水有丝滑的观感⋯⋯

@qiusir:秋老虎应该改称秋老龙吧,能火能水的⋯⋯
@qiusir:又到育才杏黄时~

@qiusir:奉天烟草旁边是考王教育⋯⋯
@qiusir:心理老师搞的这微笑校园活动,到我课代表这成了贴你一脸纸,下课跑过来让我替他报仇⋯⋯老实说这笑脸贴纸能再难看点不?!
@qiusir:先有诸多无用之处方得有所建树之大用哈⋯⋯

@qiusir:银杏叶刚开始变黄,丝棉木假种皮的已经很红了,可惜今年被工人咔嚓了不少⋯⋯
@qiusir:(笑傲江湖节目里)小刚说很了解丹丹,很多时候丹丹夜里是独醉的⋯⋯喜剧的忧伤⋯⋯黄景行的舞蹈跳出了别人眼泪⋯⋯周云鹏一家子够呛了⋯⋯没看到郭刚五行缺爹的徒弟的节目⋯⋯
@qiusir:#东北育才# 咱高三三楼办公室的外景还不错哈~

@qiusir:俺上中学时一年也就一套军服,总怕裤子不知道哪个地方破了,以至走到都很谨慎⋯⋯甚至穿过妹妹旁开的裤子,上厕所都等没人了去⋯⋯
@qiusir:留意过学生的鞋子,大多阿迪耐克,最近似乎流行安德玛啥的。他们该不会去看《小鞋子》这样的伊朗电影,更谈不上能泪面⋯⋯
@qiusir:今天课堂上讲“完全非弹性碰撞”,不经意想起小时候玩黄泥巴的游戏,没想到有童鞋说他妈妈小时候也玩过。现在的孩纸很难理解玩泥炮的乐趣⋯⋯

@qiusir:很突然:2017年高考理综物理中选修3-5由选考变成必考!有关选考模块,考生从3-3和3-4二选一,内容和范围不变 ⋯⋯
@zxy_phy:要完整还差个角动量
@qiusir:“太极剑、LFMPurity、T9Maifu……这些征战多年的老将在WESG的赛场上成为了育才小黄的手下败将⋯⋯”[?]总想分点奖金一直没得逞。

@qiusir:求师得2016数位学习午餐会采购等餐的过程中,看到一颗让我很有感触的一棵树,如果说“无用之用是为大用”,那有时候“不幸之幸是为万幸”。当你留意到树干的遭遇就不会轻视树冠的倾斜。多少有点偏见源于无知的意思⋯⋯
@qiusir:拖延了的午餐会也算是求师得数位学习2016结业分享会的筹备会,最后成了学员代表、助教代表和老师们的恳谈会。有被奉为大神也有自嘲底层人民的学生在一起,大家都很认真和坦诚地交流假期学习经验和分享学习体会,超越课程本身的内容和形式,同学们主动承担也建言献计⋯⋯午间安排的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