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05

pre:一直很好奇自己时常冒出的复古思潮。或许自己是一只生活在温度不断升高的热水中的青蛙。如果已经适应了环境的变化,就不会敏感了。相反会更加清晰的审视着过去。也如同人群中领跑的人已经不太关心前面的终点,更多的注意力是在身后。[自己的人群对于技术的确少有关注!]

知识的理解具有阶段性,内涵之一是理解阶段的低级到高级的阶段性,另外一层意思是不同阶段的/主要是年龄阶段,也有不同心情等/对知识的理解不同, 不同的阶段也理解不同的知识。
只有到了一定年龄,应该是有一定的生活阅历/经验,在此基础上的知识学习往往更有针对性。

而我们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增加学生的经验。相反如果我们仅仅是封闭学生于狭小的教室中,学生有的经验仅仅是纸上谈兵,这样的一个重要的损失是当学生离开了课堂,到社会中接受知识的障碍。而这样的行为一直在继续的原因是学生/家长/社会的关注焦点是重要的教室内的考试。这样做的确有效。因为这样的经验越多,理解的越深刻,应对的时候更自如。

对于没有其他选择的孩子,这样仍然是最好的。因为没有办法进入重点大学就没有办法进入一定的阶层的孩子来说,未来社会的长远才是“纸上谈兵”。如果我们要控诉,除了是制度,还是制度。

不过我们要可怜的绝对不是这样孩子,所谓的牺牲品,而是有条件避开这些却仍然“无知地作着牺牲”的人!

常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教学上更应该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至少两者是并列的。

补充:以前曾经探讨过兴趣的定义。学习者同样有受到鼓励的渴望,而初试成功的美好甜美会鼓励他不断探索前行。如同当每个人的固有频率和外在的某个频率相同时会发生共振一样。
“毕生的发展既取决于天性,也取决于教养。”“经验决定了人实现潜能的方式。”
可以说天性决定了其固有频率,而经验可以调整频率,增加其与外界共振的可能。如果这样的共振是主流的,有积极意义的,这就是所谓的成功。
同样的逻辑,我们也可以思考一下创新的意义。或许是它可以更换自身的频率使贴近生活/自身的固有频率。而开展多种教学活动的目的是提供更多的机会,更多的可能。

On this day..

2 Responses to “行万里路的教育意义”

  1. johnny Says:

    觉得考试是应该的,不应该说考试制度不好。制度上不好的就是考试成绩公布的办法,我觉得大学里的考试是最没压力的,不是学习放松什么的,而是考试成绩只会是我自己知道,而且我也喜欢上了考试,来检测自己,可以想到以前,考试成绩被公布,要排名次,被大家看到。人长大了注意到隐私问题,其实对于小孩,也要尊重隐私,觉得这样才是真正的减负,负担不是学业负担,学生更多的负担来自与自己的‘面子’父母的‘面子,业的负担是被‘面子’这个负担压出来的,其实注意保护隐私问题,学业其实就没那么大压力了,也有更多时间开展其他的教学活动了。来实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 qiusir Says:

    考试是反馈方式的一种,本身没有错。
    但能够反馈的方式有很多,而我们仅仅用这一种,这应该是一种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