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03
期末了,很多的工作都赶到一块了,不过忙里偷闲的感觉的确不错,少有的一个懒觉,都九点了。抱着本本在床上blogging同样另人惬意:)blogging基本上成了自己的习惯,我喜欢。
论坛上又有网友受到了单位的不公而有跳槽的冲动,自己的心情很复杂。仔细想起来,同事中已经有很多这样的事情,而且眼下的新环境都还不错。不过都是地理历史等在学校不受重视的“小学科”的老师,而且个个计算机的水平高。而近来论坛上网友出现的情况却有所不同,他们在学校教的科目是数学,物理,而且大都有高三毕业班的经历,年富力强,个个是教师群体中计算机网络的佼佼者。
回忆以前自己的感受,总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在学校里电脑网络水平高的老师容易感受到不公?为什么他们容易跳槽?
我想有两方面的因素,
一个是这样的老师一方面是自己的兴趣使其这方面的额外投入较多,同时也为学校电脑网络应用方面的整体工作作了很多;过早的接受了一些新鲜的教育思想,自然对现状的不满。
而另外一方面,眼下的学校/学校领导更为重视的是学校的整体常规,学校的升学率等非常现实的东西,而这些老师所从事的工作又很难一般性的获得认可。新东西总有滞后性。
两方面的不同步自然会有冲突。
“我有高飞的梦想,但我是松树,松树的成长怎么能够离开培育它的土壤。感谢我的亲朋我的同事我的领导我的学校我的学生?我爱这里,这是我的家。”
这是以前用来安抚自己跳动心思的一句话。我们都希望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土壤。
不要理想化看待自己的工作,要不很容易有从一个火坑跳到另外一个火坑的宿命。大多数情况都有“水土不服”。
准确估计现实。
7月 3rd, 2004 at 14:10
忙到网站看看,原来是巫老师。
这两天我一直在反思一个问题,我当初为什么要出来。要跳糟的不是勇者就是懦夫。
7月 3rd, 2004 at 21:14
自己还是初高中的时候,觉得地理,历史,政治也是‘小学科’自己都没好好重视过,这些背背的科目,只是到了考试了,才去重视,高一的时候,一个学期没听政治,在期末考试的,居然半天就背出了整本书,下午就现炒现卖的考试了,还考了个政治全班第2,后来上课就越加看小差了,有时政治历史这样的课都被用来看物理化学这样的‘主课’了。
后来时间久了,经历的事情多了,觉得年轻的一辈,关心中国地理,历史,政治的人少了。他们都想出国,他们对外国的历史了解的比中国的多,他们对外国的历史了解的比中国多。他们知道的外国的诗人比中国的多,要不是语文还是高考的科目,我相信,语文一定也是‘小学科’了。
素质教育是对教育的改革,不知道是否能再改革,保护本土的文化呢?中国越来越国际化,或许那天遇到一个外国人要向他介绍中国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自己是对自己祖国这么的不了解,真的不知道算不算教育和学习上的悲哀。
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班主任说:来学校读书主要是要学习科学和文化,要学习就要先学认字。她是我的第一个语文老师,她就是这样开始给我们上的第一次语文课。
现在想来,自己真失败,所谓科学知识是没学多少,当不了搞研究的人,对文化才发现,真的也是了解的那么少。有时问自己,到底学到了多少?
随便发发言的,似乎和主题没什么关系,表见怪呀qiusir
7月 4th, 2004 at 07:34
不是仅仅因为“电脑好”,更多的是要追求另外一种生存的价值。尽管我非常爱我的家乡和我最初的选择,但是它给我的都是伤害,它使我感到了痛苦,我面对它的时候也无能为力了,我选择了逃跑,是懦夫也好,是勇敢者也罢,总之我不得不逃跑,为了我和我的妻子、女儿,还有父母,也为了我自己不羁的心。
7月 4th, 2004 at 16:51
想跳槽的人多了,大凡对现实不满的人都想跳槽!不满可以分为两类:
1、对社会的回报(待遇)不满,感觉自己的付出与得到不成正比;
2、对自己的工作环境不满,感觉不能充分或者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潜力,让自己感受到工作与生活的乐趣。
我不知道人们跳槽的原因是前者的多,还是后者的多。不过,总以为大部分的人是平凡的人(我还没看出自己有什么不平凡的气质,呵),而平凡的人对社会(工作)的要求其实是较容易满足的:待遇只要达到一定的高度,就不会再追求过多,而是追求工作环境的融洽,这种融洽的标志是自我得到足够的发展与认同!可惜,现实是这点很难做到,尽管做到并不难!很多“领导者”常将“营造一个拴心留人的环境”挂在嘴边,却很少去真正实践,大部分直到有人提出“跳槽”时才突然想起“拴心留人”的方法来:谈话、恐吓、扣档案、踢皮球...至此,心伤已足够,正如覆水难收,即使“留”下来,也只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了!
“电脑好”的教师容易跳槽,一方面标明社会对“技术”的盲目追求与认同,而忽视技术背后的人文层面的审视与尊重;另一方面,也标明社会领导层整体素质的低下:缺乏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技能与知识!
士为知已者守槽!呵呵...
6月 17th, 2007 at 02:25
我就是上文中提到的巫老师,现在我在江苏教育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与齐老师一样,我认为更多的是要追求另外一种生存的价值,在这里我体会到数学更美好的境界,当你把一篇作者的文章改到自己满意为止时,此时的兴奋不亚于当初解决了一个几何画板难题.如果说有什么不足,那就是画板碰的时间越来越少,但对数学的理性思考确越来越多.欢迎各位网友来南京玩!
6月 17th, 2007 at 02:34
我的email:wuping773@163.com,欢迎来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