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晚成》Late Bloomers Rich Karlgaard
监考时看这本书,书名被同事看到让我很尴尬。另,从事了十多年超常教育,如今钟爱“大器晚成”,几个意思。
后面两章读的很过瘾,这本书的笔记也是从后往前来的。
“人类的一个惊人特质就在于我们很容积倍周围人的情感、思想和作为所左右。”“就像及时照进人类真理的一束光。”“生命并非一场赛跑,而是一段旅程。”
引言
21世纪初的社会是如此急功近利,似乎在策划一场阴谋,让我们为这一切感到羞愧。我们也是这场阴谋的共犯。
就算你拿着一把枪逼我,我可能也还是无法专心听课。
所谓的教育体系只能评估人的一小部分技能,它关闭了一个人进行探索、获得鼓励和发掘潜力的路径,并没有向这些人开启成功的大门,因为它根本就看不到这些人的存在。大器晚成者没有什么必要为之投入全新的意志、坚定的决心、更多的训练和助学贷款,重返和少年有成者一样的传送带。(物理题目中常见的模型哈哈哈)
一、急于求成的社会焦虑
神童典范、外向者典范
我们社会对少年有成者痴迷的现象的确对大部分人(以不同方式和节奏实现发展的人)产生有害的影响。(操场上跑步的过程对这点有具体的体会。)(很多人是脱离了当下的教育体系才开始真正的自我教育和发展的)(最近有同行心梗有学生坠···还真是个危险的职业环境)
青少年抑郁的逐代增长现象与他们的人生目标从内在转向外在有关。
社交媒体在贩卖焦虑
二、残酷的智力评估谬论
盖茨坐在椅子上发言时就左摇右晃。
我十分钦佩他们非凡的才智,职业道德和远大格局。但他们凌驾于众生之上的现象,又不免让人陷入深思。
“光荣的谬论”:这些测试分数实际上是教育、家庭背景、英语熟练程度以及其他一切相关或无关因素合成的产物。所谓天生的智力的假设根本不成立。
科南特尤其确信IQ测试对美国国防来说至关重要。
“一项指标若成为既定的目标,该目标的追求者就可能不惜一切代价来强化这一指标,进而导致该指标丧失其原本具有的信息价值。”
事实上,我们的教育制度很大程度上是根据工业体系的规定来运行的,持续走向更广泛的标准化和衡量方式,公然提倡句哟功利性的理工科课程,使用铃声来区分上下课时间的物理同步方法---这个体系中的孩子们就好像在泰勒设计的装配线上流动的福特T型汽车一样。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涉及神经、心理和情感方面的发展。这意味着我们都会以不同的节奏吸收、整合和运用知识。有些人会在刚刚接触到一些事物的时候,就开始运用知识。而其他人,尤其是大器晚成者则必须在完整接触相关内容后才能运用知识。(想起驾校的经历,认同,也理解一些学生的不适应,至少我对于驾校的粗暴应试的方式是格格不入的。)
强迫教师讲解只能强化在标准化考试中进行衡量的内容,会比更具有分析性的资料,阻碍学生们的学习。这还会贬低教师这个职业的价值,就像泰勒的理会贬低工厂技工的价值一样。将教育简化成一个备考的过程会危害课程的质量,贬损教师授课的技艺。它会掏空教育过程中的人性。
我们对分数、等级和可量化的少年成就的痴迷,其实都起源一个用力过猛的好意。我们并没有采纳承认人有多钟天赋的精英政治,而是将一个不断收窄的IQ/SAT寡头政治奉为圭臬。
三、尊重人才成长的节奏
人在25岁才开始成熟。(林栖期[?])
尚未开启执行能力的年轻人,究竟算不算真正的成年人?
up-and-out向上敲出
成就较高的人士在其大脑突触持续扩增的时期都享受过较长的休整期。
四、大器晚成者的六个优势
斯坦福大学校园有一个角落被称为Ugly,其貌不扬算不上是大学图书馆,我们通常去Ugly自习。
好奇心,对某个领域的激情,以及对完成伟大事业的渴望和自我驱动力。
人们应该将对事物的好奇心视为一种道德上的义务。没有好奇心不单是一种智力上的懒惰,还是一种有意蔑视事实的行为。如果你都不想了解事情的真相,那又怎么能算得上道德之人呢?
好奇心是一种在我们一生中能够持续生成并且日益完善的多巴胺刺激物。
我们幼稚的好奇心,之后就会转变成一种价值巨大的天赋,唤醒我们实现成就的能力。
调节情绪的能力就是成年人相对年轻人的优势。
自我泡仔Ugly杂志堆阅读《体育画报》的那个时期,这种兴趣在当时对我有害无益,它导致我不务正业,学分当然也因此受到影响;直到十年后,我草拟稿这段在杂志堆中“虚度光阴”的记忆中提取出宝贵的见解,它才终于呈现出了价值。
智慧就是平衡。如果你乐于向他人奉献一切,那么你是活不下去的。当然,如果人人都自私自利,人类就该灭绝了。
五、树立积极的自我意识
最具渗透性和最为危险的社会压力来自大众媒体。
我们无法逃离这个深受媒体影响的社会,而社会倡导的标准又会对我们产生直接的影响。
大众媒体要求我们根据电视提供的那个不可实现的完美版本。
不要用你内在的自我和他人的外在形象作比较。
六、放弃也可以重获新生
有目的的放弃是奔向目标的捷径
有时候放手才是正确决定。
“成大事不凭力气而凭毅力。”
(少读书爱思考是一种平常人的常见病。)
始终坚持不放弃有三个尴尬真想①坚韧不屈是一种有限的资源②放弃可能是一种健康的做法③放弃通常可以得到更好的结果。
自控能力包括毅力、决心和坚持不懈等会被耗损。
毅力并不是一种可以精通的技能或者能够培养的习惯,就如过度运动可能导致肌肉受伤,顽强不屈的毅力也可能让让我们疲乏,最终导致崩溃。
毅力是一种相当稀有的宝贵资源。自我损耗意味着可能严重降低人的控制能力。
尽量慢跑,要将速度控制在跑步过程中能够说话交谈的水平。(最近的跑步能力接近这个水平)
人的毅力好比银行账户,我们可以从中提取一定额度的毅力,但不能无限提取。
越早失败越好。
我们真的很不擅长衡量沉没成本。(挣一百和损失一百,后者的痛苦指数高于前面的获得感。)
真正成功的人士都是“明智的放弃者”。(牛逼的不是有几百万,而是损失了几百万能依然弹笑风笙:))
了解何时该放弃那些无效的行动,让你获得一种权利感。
放弃是一种承认真实的自己和内在天赋的宣言,本质上要求我们勇于承担个人责任。它意味着我们认清了自己的局限性和潜力。
放弃是一种力量。
早点败、快点败当成自己的座右铭。
我几乎放弃了所有我不擅长的事情。
我们应该战胜自己内心的沉没成本谬论。
七、克服自我怀疑的魔障
如果管理得当,自我怀疑可以成为一种信息和动力来源。(就如悲观的情绪没有被淘汰一样)
怀疑doubt本意是“摇摆不定,犹豫不决,不确定”。我们的祖先因为怀疑而获得生存。(是否穿越一条波涛汹涌的河流,是否走过刚结冰的湖面,是否跋涉沼泽地···)
我们会将他人的成就归结于一些先天优势来抬举他们,同时又低估自己的天赋和才能。
将成见(学不好数学、没有领导能力等)威胁行为当做一种自我保护的策略。
所有人都难免产生自我怀疑。就像暴露在外面的疤一样一目了然。
“完了,很快大家就会发现,我实际上是个徒有虚名的冒牌货···”
人们在面临压力时,如果能像对待他人那样进行自我对话,其发挥的表现优于使用第一人称进行自我对话。
我们应该以人性化的方式善待自己,这正是自我同情如此独特的原因:我不是一个拥有完美人生的完美之人。
八、告别过去,重塑自我
蟹笼综合征:蟹类总是会拉扯同伴,将那些试图离开陷阱或水桶的成员拖入死局。
(之所以说内向和外向的区分具有欺骗性,是今年情境心理学占了特征心理学的上风。)
在一定程度上,我们集体失去了遗忘过去的能力,这导致我们丧失了重获新生的权利。
容易受照明和声音刺激的孩子成年之后更容易在压力下患上抑郁症、焦虑症且表现羞怯。
低反应性的蒲公英几乎在任何环境下都能成长和开花,适应环境的范围比较广泛;而高反应性的兰花只有在特定环境下才能成长和开花。
(杨树的根深,红杉的根浅但相互交错。)
“承诺是推动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们可以定义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让别人定义我们的生活。让我们一起勇敢地和过去挥手告别。
九、人生是一场马拉松
故事并不仅仅是描述事件发生的经过---它们(故事)有助于决定事情发生的结果。我们给自己讲的故事会影响我们的态度,增强我们的幸福感。
故事可以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如果大器晚成者可以改变自己的故事,就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甚至是人生。
当我们失去根据自由意志采取独立行动的能力,我们就只能逆来顺受,认命服从,放弃抗争。如果我们失去了自主意识,那就修正和改写我们在不断变化的人生故事中的角色。
故事比事实更重要。
彼得三次否认自己认识耶稣···曾经的懦夫变成了罗马教会得以建立的基石···
讲故事是可以使用的一项有利的工具。
“我们就像我们所假装的那样,我们要谨慎自己在假装什么。”
这次解雇成了你最棒的经历之一,它让你获得了解放。
你寻找自己的宿命,但会屈从自己的命运。宿命起源于自身,命运是外部的安排。命运是一种超越个人意志和控制的力量吗,它会从后面推你前进。宿命则是摆在你面前的一道具有吸引力的力量。它就像磁铁一样,让你奔向它的怀抱。我们会依靠自己的命运,我们会奔向自己的宿命。(依仗命运,奔赴宿命。)
各种经历是最好的老师。
决心,或者说坚持先去的能力,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
将精力和决心分配给我们真正热爱的事物。
有一种廉价的信仰只是一种期待明天会更好的简单期望,它对明天的期望只不过是更轻松地挤上通勤交通工具,或者迎来阳光灿烂的周末。这种信仰根本没有什么责任包袱,毅力则取决于一种截然不同且更有责任感的信仰。它离不开我们为自己重塑未来而付出努力的信念。希望明天更好与决定让明天更好。
大器晚成者就像另一种羽毛的鸟类,另一个品种的猫,另一种面料的布。是与当今神童崇拜和成功传送带格格不入。
(对智人最好的描述是,他是会讲故事的动物。)
用了七个半小时,上山下山跑完了80千米。(公里和公尺的名称更好。)
我收获的多数成就,并不是发生在我打算证明什么的时候,而是发生在我进行探索的时候。
我的成长就发生在我进行探索的时候,发生在我迈出前进步伐的时候,发生在我心无旁骛地奔向下一道风景的时候。
好奇心、探索和发现才是我最大的驱动力。我并不太适合走以目标、竞争和获胜为导向的成功路线。
我们未来的故事是用铅笔书写的文字,而不是难以磨灭的石碑铭文。
不幸的失败通常也是难得的突破,困难的结局也是全新的开始。命运的凄凉转折也会是美妙的运气。
我们是大器晚成者。
On this day..
- 新闻的骚动 - 2021
- 教物理学很欢乐也很沉重 - 2018
- 从动物到上帝(Sapiens) - 2017
- STEAL LIKE AN ARTIST - 2014
- ★成禹(Robin Cheng) - 2013
- 完美崩溃 - 2012
- 永恒在刹那间收藏 - 2006
- 力的定义与角色的双向性 - 2004
- EICT在教育战场上的败仗! -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