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From Strength to Strength C.Brooks
相比《中年觉醒》,我更喜欢《重启人生》的译名。
Finding Success, Happiness, and Deep Purpose in the Second Half of Life
引言
尽管这些是我个人所面临的问题,但我决定一社会科学家的身份,把它们当做一个研究项目来研究,就像一个外科医生切除自己的阑尾。(自我修身修心,向内求索。)
奋发向上者的诅咒:那些努力追求成功的人终将发现,自己也会不如可怕的人生下半场。
在这里,没有人同我们竞逐战利品,我们都能成功,都能幸福。(跑步提供给我如此的感受。)
(奋发向上者的诅咒)你从来没有想过宴席会结束,你拒绝改变,并更加努力地工作。
“斯坦定律”认为,如果某件事不能永远持续下去,它就会停止。
与其否认自己在走下坡路,不如让下行本身成为力量的源泉;与其努力避免走下坡路,不如寻找一条新的成功之路来超越他

一、职业下行,比你想象中来得更快
自1882年达尔文去世以来,他的学术地位仍然无人撼动。
“尽管已经拥有一切令我幸福与满足的东西,但我厌倦了这种生活。”
在30 多岁到50多岁之间的某个时间点,都会开始步入职业下行通道。一个人在事业巅峰期所取得的成就越高,在下行期的表现往往越差。
一个人在70岁时做出重大创新的概率和20岁时差不多---约为零。
65岁以上的医生过失率比51岁以下的年轻医生高处50%
(诺奖获得过化学奖和和平奖)莱纳斯·鲍林晚年致力于推广那些时髦的伪科学观念...
“飞高跌痛定律”

二、发展你的第二曲线
现在我已经看不懂自己20年前所写文论中的数学问题了。
fluid intelligence 流体智力:推理、灵活思考以及解决新问题的认知能力。
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 晶体智力:以习得的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
年轻时,你拥有老天爷赏赐的智慧(聪慧);年老时,你拥有后天习得的智慧。
好好活着,到80多岁时,作为历史学家的你还能写出最好的书。
比历史学家更普通的职业,也更多依赖晶体智力,最突出的是教师,他们需要语言技能以及解释海亮信息的天赋。教师这职业长者往往比年轻人更有优势,大学院系里年长的教授,其教学评分往往是最高的。
“希望自己能横着离开办公室,而不是竖着离开。”
“就像燃灯者一样,教师以心传心,用正确的艺术精神照亮人心,指路明道。”

年轻者要跟着这些见多识广,犯过书本上每一个愚蠢错误的年长者学习他们的人生智慧和经验,从而在犯每一个本可避免的错误之前提醒自己不要犯错。
将自己从职业生涯中获得的真知灼见传授给这些有抱负的年轻人。
“巴赫是父亲,我们是孩子。”

三、摆脱渴望成功的瘾(成功?见鬼去吧!《北方五十年》)
她是工作的奴隶。
她跟自己做了一笔交易,用一个活生生的真实自我去交换一个标签符号化的自我。(多少人不不是如此呢,被迫签订某种劳动法规)
“也许我更想要的是成为人上人,而不是幸福。”“也许我更在乎的是快感,而不是幸福。”我突然意识到,

这些选择成为人上人而不要幸福的人是瘾君子

工作狂是我见过的最讨厌、最要命的成瘾症之一。强迫自己或者不能自拔地拼命工作的人。
所有成瘾者的共同特点是,都与那些不值当的东西建立了不健康的关系,比如酗酒、赌博和他人的赞誉
真正令工作狂上瘾的不是工作,而是成功。
“靠成功来找快感的人是不幸福的。”
他们用事业成功消灭了个人生活。
当工具化的主体和工具化的客体是同一个人时,即自我物化。

纳西索斯(nacissus),意为水仙。是古希腊神话中极度自恋的少年,一次打猎归来,在池水中看到了自己俊美的脸,于是爱上了自己的侧影,无法从池塘边离开,最终憔悴而死。纳西索斯死去的地方长出一株水仙花。

纳西索斯爱上的不是自己,而自己在水中的倒影。
在几乎所有的哲学传统中,骄傲都是一种可怕的品性,它会从里到外腐蚀一个人。
“玛纳”梵语中指心灵膨胀,目中无人,以自我为中心,最终陷入无涯苦海。
骄傲是指过度渴望实现自身的卓越,是一种自我折磨。
1851年叔本华写到,“财富就像海水,越喝越渴,名声也是如此。”

四、放下身外之物
西方人认为艺术是从无到有的创造。东方人认为艺术早已存在,艺术家的责任是去发现它。艺术家的工作只是舍弃了哪些不是艺术的部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不应该用“加法”来证明自己的存在,而应该做“减法”,去除那些虚华的装饰,呈现真正的自我,遁此之道,我们才能找到自己的第二条曲线。
他拥有数百位并不熟悉的朋友,他热衷于与他们合影,他竟然在收集人。(生活中真的有如此之人。)
人只有摆脱财富和特权的枷锁,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
极端禁欲的苦行主义和放纵恣意的感性主义都是羁绊。唯有“中道”才是获得解放与通往自由之道。
我们更习惯于竭力避免损失,而不是追求收益。
“厌恶损失”再一次促进了人类进化。
不满足是一种病。
满足感=你所拥有的+你想要的
需求最少的人拥有最多。
人对未知生活的渴望像爬山虎一样生长···无论是谁,只要被这种可悲的、棘手的渴望征服,痛苦就如同雨后的青草一样生长。

五、思考人终有一死
流体智力不可避免地衰退
“怒斥光明的消逝”
只有直面职业下行的真相---这其实也是一种死亡---你才能在第二条曲线上取得进步。
请记住,你这微不足道的小人物,要么隐入尘烟,要么去别的地方待着。
悼词美德
“死亡摧毁人,而死亡的理念则拯救人。”
“难道你没看到,当彻底被世人遗忘时,我连眼睛都不会眨一下吗?”

六、在爱中重建关系
“我想我永远看不到,像一棵树那么优美的诗。”1913,吉尔默
“他要像一棵树栽在溪水旁,按时候结果子,叶子也不枯干。凡他所做的,尽都顺利。”
每棵独立的颤杨都是颤杨巨大根系的一部分。
红杉树可以长到八十多米,根系非常浅,通常只不过两米深,它们可以屹立数百年甚至千年不倒···红杉浅根彼此缠绕在一起,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融为一体,长成了茂密的树林。
红杉本来是单株植物,但随着成熟与成长,它与其他红杉融为一体。
佛教认为“自我”实际上是一种幻象,其实人与人彼此关联,个体生命只不过是更整体生命力的一部分。
无论一个人多么坚强、有为、成功,他以为他一路走来都是独自一人、单打独斗,这其实也是一种误解。
晶体智力曲线是建立在互通互联的人际关系网络基础上的。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决定晚年幸福的重要因素。“幸福就是要去爱,别无他法。”
对健康的影响而言,孤独相当于每天抽15支烟,它比肥胖更糟糕。
“他的孤独深不可测。”

幸福的秘诀不在于爱情,而在于保持爱的状态,后者取决于心理学家所说的“友谊之爱”---爱的基础不是时而汹涌澎湃,时而跌入低谷的激情,而是感情稳定、相互理解和忠贞不渝。

根植于友谊的爱是创造真正幸福的原因。“对那些将配偶视为最好朋友的人来说,婚姻给他带来的幸福感要多得多。”
“一只公鸡竟然伺候这么多老婆,太了不起。”
至少拥有两个朋友与较高的生活满意度、自尊心和较低的抑郁水平相关。
让婚姻城堡全部感情需要,会给婚姻带来很大的压力,让婚姻中的坎坷变得更多。
父母与子女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很重要。(师生何尝不是呢)
亚里士多德指出,存在一种从最低到最高的阶梯式友谊结构。实用型友谊位于阶梯的最底层。在阶梯的最高层,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完美友谊”,它建立在人们希望对方幸福,以及他们对个体之外的至善和美德共同热爱的基础上。
诚实、有同情心和有信仰。
追求内在目标的人过得更幸福。
正是因为割舍不掉这些身外之物,我们才在生活中屡屡遇挫。

七、进入你的林栖期
人在每个阶段活25年。第一个阶段梵行期(学生期),以学习为中心的青少年时期;第二阶段是家住期,成人发展事业、积累财富、经营家庭。
人在这个阶段被金钱、权力、性欲、声望等世俗目标缠身,不断物化,永不满足。
转型可能很痛苦,它是一次蜕变,就像第二次成为成年人。
如果足够勤勉,50岁左右转型就开始了。

林栖期,归隐和进入山林。
最后一站是遁世期。
“当你意识到自我的那一刻,你就知道自己属于自我,你不在属于肉体。”
心境澄明,智慧自生。
徒步(服装店的那位微胖的女士,说一爬山就觉得快乐。)
“我们不需要其他任何东西,活着,呼吸,迈出一步,就已经很美妙了。”“我们行走的速度,也就是上帝之爱行走的速度。”
强制一个人暂时与其俗世野心分离,可以让他的生活更有方寸。
“这是你的路,只有你一个人走。别人可能会和你一起走,但没有人能替你走。”自徒步以后,你就不再是以前的你。

八、化脆弱为力量
(胸口碎大石的实验竟也能联想到这,“弱者道之用”)
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
有缺陷、有朽的、软弱的。
学会示弱
如果你想和某人建立深厚的人际关系,仅凭实力和世俗成功是远远不够的,你还需要坦承自己的弱点。

“热爱自己最不希望发生的事。”

悲伤这种情绪之所以在进化中没有被淘汰,是因为它有助于认知。
悲观的人不太可能自我吹嘘和掩盖负面事实。悲伤甚至还让人们更专注,帮助他们从错误中学习,提高工作效率。
你终于放松下来了。
将软弱完全看成是负面的,这不对。
九、中年转型没那么难
人活着,目的不是安逸,而是抗争。
要成为一名“现代长者”:从固定思维转变为成长型思维,对新事物持开放态度,与团队合作,以及为他人提供建议。
我辞去智库总裁时,就像头露出水面来来那一刻,好像濒临死亡,我有了重生的感觉。这是在与一种生活方式告别,是在为一整套人生经验以及自己了如指掌的人际关系画上句号。
结语
“活着没意思,还不如死了算了。”
我们对金钱、权力、快乐和声望的世俗欲望来自大脑边缘的古老杏仁体。因此,追求快乐和满足是人的本能。有些人很难接受世俗欲望只是一种本能这一现实。他们错误地将本能与幸福联系起来:“既然是本能的需求,那么只要跟着本能走,我一定会得到幸福。”
这是大自然母亲所设计的残酷骗局。她并不在乎你幸不幸福。如果你将生存和幸福混为一谈,你是你的问题,而不是她的问题。

大约在公元400年,伟大的圣奥古斯丁将“用物、爱人、敬畏神”总结为幸福生活的秘密:“去爱,去做你想做的。”
更高的爱,是敬畏。

On this day..

One Response to “重启人生”

  1. 大器晚成⭐️ Says:

    […] 重启人生 四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