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起跑大圈破6公里的小聂告假一天,不会是“香槟”有问题吧。老夫今天中午操场例行5公里,期间三五同学加入,冠棋同学全程伴跑。
回体育馆路上闲聊几句,除了赞赏他的体力好和跑步的动作规范外,也问及最近的学习情况。至少在物理课上,他和小聂和在操场上一样,脑力也有股冲劲的。他说觉得各科都在进步,说未来的二年半全力以赴。就如昨天和我分享他羽毛球教练教的拉伸动作,今天分享了中考前他老师的话。
那话大概的意思是,未来的你们面对的高考像是爬一座高楼,现在的努力就如往里面垫砂石,学的越多,能触及的楼层也就越高···
这样的比喻很形象,这么久了还记得,学生也很好地get到了其中的寓意。
平日里,不是经常把老师比作园丁吗,成才的学生不也称之为栋梁。那单就学生智力的成长,那神经系统的发育,就外形上和树木的枝干根系何其相似呢。知识探究于神经就如土壤之于根系,那不是拥有和堆积的过程,而是从中汲取壮大的营养,以涉足更广、更深的知识以更壮大···
学生的成长就如树木的茁长,不单是地上的枝叶更舒展、更高举,更是地下的根系钻研的更深入···
办公桌上的那块小木板上抄录了比斯塔的一段话,很能类比人的成长和树木的茁壮站立:
教育的作用并不是让学生学习,
而是要在学生的内心唤起一种想要以主体而存在于世界的欲望。
另,下午而行同学推荐了学案上的一道题目,还分享了他的思路。抽空构造了一下,结果还挺奇特。(晾衣架模型,一端固定,另一端水平移动或竖直移动,问晾衣架的轨迹。)(竖直移动轨迹直线,这个常见;等高水平移动的轨迹为圆,这个结果想想也不奇怪,晾衣架一定是在中点位置;要是不等高水平移动轨迹就有点奇怪了,像是水滴···)(问题拓展,如果另一端是在一个圆周上运动,那晾衣架的轨迹···)
同时刘而行同学还在《求师得课堂志》上分享了“安全边界”和“星球重叠”和“星球中空”的问题,对两个气态天体在重叠区域的受力问题印象深刻。
这两天在忙着梳理高考前最后推荐的题目,除了同浚豪交流,20个部分基本完成。上课、答疑也挺忙的,说好了回家好好放松的。另,既然发放过几次求师得奖教金,今年考虑设立一个能主动、科学、持续锻炼的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