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07

read

The Art of Loving Erich Fromm《爱的艺术》弗洛姆著 刘福堂译
人既要学习爱的理论,也要在爱的实践中学习。
弗洛姆认为,爱情不是一种只需投入身心的感情,而是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个性,以此形成一种创造倾向。
前言
唉并不是一种任何人都能够轻易沉迷其中的感情,不管你达到的成熟程度如何。
除了努力积极发展你的全部个性,使之成一种创造性人格倾向外,一切爱的尝试都一定是要失败的。没有爱自己邻人的能力,没有真诚的谦恭、勇气、忠诚、自制,就不能得到满意的个人的爱。
一无所知的人儿也就一无所爱,什么都不做的人儿也就什么都不懂。······设想所有水果与草莓同时成熟的人儿,对葡萄一无所知。帕拉赛萨斯
一、爱是一种艺术吗
爱是一门艺术,它需要知识和努力。
大多数人所谓可爱,不过意味着适于大众的爱慕和性吸引力的融合。
我们的整个文化是以购买的欲望、互利交换的思想为基础的···爱的意识常常只是作为他们自身交换能力范围内的人类商品而已。

二、爱的理论
人类存在的最基本的事实正是他脱离了动物界,超出了本能适应性。
当人类、人类种族和个人诞生时,他被逐出像那些本能一样确定的状态,并进入一种不确定、不连贯和开化状态。
人具有天赋的理性。对不由他的愿望而出生又违背他的意愿而死去这一事实的认识。
没有被爱重新结合的分离意识是羞耻感的来源。同时,它也是有罪感和焦虑的来源。
“谁拯救了一个人的生命,似乎谁就拯救了整个世界;谁毁灭了一个人的生命,似乎谁就毁灭了整个世界。”《塔木德》
人人都是目的而且仅仅是目的,而绝不意味着互为手段。
今日的平等意味着雷同,而不是一致。
男性和女性变得雷同了,而不是平等的相对两极。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鼓吹这种没有个性差别的平等思想,因为这个社会需要人成为原子,个个同一。(释放了另一半的劳动力?)
正像现代大生产要求标准化一样,社会过程要求人们标准化。而这种标准化则被美其名曰为“平等”。
与共生性结合相反,成熟的爱是在保持自己的尊严和个性条件下的结合。爱是人的一种主动的能力,是一种突破使人与人分离的那些屏障的能力。
美德和能力完全是一回事。爱是一种行为,一个人能力的实践,这种行为只能在自由中实现,而决不能作为强迫的结果。
爱主要是给予,而不是接受。这意味着承受剥夺之苦比享受欢乐好。
正是在给予行为中,我体会到自己的强大、富有和能干。这种增强的生命力和潜力的体验使我倍感快乐···我存在的价值正在于给予的行为。慷慨解囊的人才富有。
贫困是如此卑劣,它不仅使穷人遭受痛苦,而且还剥夺了穷人“给予”的乐趣。
爱常常包含着共同的基本要素: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
爱是对所爱对象的生命和成长的积极关心。
爱和努力是不可分的。你爱你为之努力的东西,同样你为你所爱的东西而努力。
尊重意味着没有剥削。
很明显只有我独立了,只有我无须拐杖也无须支配和剥削任何人而立足和前进,尊重他或她才是有可能的。
爱是自由之子,绝不是支配的产物。
在爱的行为中,在奉献我自己的行为中,在洞察另一个人的行为中,我找到了自己,我发现了自己,我发现了我们两个人,我发现了人类。
认识你自己(认识你自己的影响力!Hattie)
正如神秘主义是神学的逻辑产物,心理学的最终归宿是爱。
“···没有夜晚,人类将一无所有,因而,因而也不会有可供白昼消耗的阳光。”
童稚的爱遵循这一原则,“我因被爱而爱”。成熟的爱遵循“我因爱而被爱”这一原则。不成熟的爱宣称,“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父爱是有条件的爱。
通过他自身对爱的能力基础上建立起母性的良心,在自身理智和判断的基础上建立起父性的良心。而且,成熟的人同时用母性的良心和父性的良心去爱,尽管两者似乎相互矛盾。如果他只有父性的良心,便会变得苛刻,不通人情;如果他只有母性的良心,便易于失去判断力,并阻碍他自己及他人的发展。

如果一个人只爱某一个人,对其他同胞漠不关心,那么他的爱就不是真正的爱,而是共生性的依附,或是扩大了的自我主义。

爱指责任感、关怀、尊重和对他人的了解。
对出人头地的需求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之一,它根植于自我意识这一事实,来源于人们并不满足于自己是生物,不能接受自己像是从杯子里抛出的骰子似的任人摆布这一事实。人们需要感到自己是创造者,是一个超出被创造者的被动角色的人。
在性爱中,原本分离的两个人融为一体。在母爱中,原本融为一体的两个人分离了。
只有真正慈爱的女性,只有感到给予比索取更幸福的女性,只有坚定地依靠自己生存的女性,才是一个慈爱的母亲。
慈爱的母亲的责任是承担分离的愿望,并且在分离后继续慈爱。
爱上某人不只是一种强烈感情,还是一种决定,一种判断和一种承诺。
人们认为一旦出现裂痕就应分道扬镳的观点,就如同无论如何都不能接触关系的观点一样错误。
自爱,自然的自我肯定或辩证的自我承认
精神分析学中有关“无私”的症状分析,证明了无私的本质是自私的理论。
加尔文把自爱当成一种瘟疫。
弗洛伊德认为爱是力比多libido(本能)的表现形式。
真正的爱意味着产生爱的能力。
无私的母亲与自私的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没有多大不同。
“无私的”影响常常更坏,因为母亲的这种“无私”蒙骗了孩子,使孩子无法批评她。(无私的老师的影响呢)
艾克哈特:“”如果你爱自己,你也就会像爱自己那样爱每一个人,只要你爱自己多过爱他人,你便不会真正地爱自己。如果你同样地爱所有人---包括自己,你便会把他们当成一个人来爱,这个人既是上帝,也是人。
爱产生的基础在于有分离的体验、希望通过结合来克服分离焦虑的需要。
上帝的名字,我正在变为我将成为的东西,我将成为是我的名字。
我越透彻地认识上帝不是什么,我对上帝的认识就越深刻。
(体育老师监考很痛苦啊;三波检查,书记也来过,还简单问了有缺考的为什么;也就少儿部下来的那个学生一直有窥探别人答题卡的举动,唉;我继续看看书,斜靠在椅子背上。)
“我们踏入这条河流中,又非这条河流中;我们存在又不存在。”
(弱者道之用,反者道之动。)
思维在矛盾中才能感知。”“更巧妙的无知状态,是最富于欺骗性的幻觉诡计。”
“神石虚无之虚无,否定之否定···每一种生物都包含一种否定:它拒绝承认它是它物。
最高实体是无穷的一。
对上帝的爱既不是思维上认识上帝,也不是爱上帝的念头,而是与上帝同一的体验行为。
宗教的最终目的不是正确的信念,而是正确的行为。
犹太教强调的正确的生活方式。
矛盾思想导致宽容和努力自我改造。
对上帝的爱,本质上是一种思想经验。
上帝与我们是一体的。由于了解上帝,我们喜爱我自己;由于爱上帝,我深知上帝。

从起初无助地依附母亲般的神,到顺从地依附父亲般的神,再到成熟阶段,此时上帝不再是一种外在的力量,人们已把正义与爱的原则合并到自己的心里,人与上帝合而为一;最后,发展到人类仅仅是在赋予想象的象征意义上谈到上帝。

在每个人的无意识中都保留了从懦弱不能自助的婴儿开始的所有阶段。

三、当代西方社会的爱及其瓦解
现代社会的人疏远自己,疏远他的同胞,疏远自然。他已经转化成商品,感受到生命成了投资,在现行市场条件下必须获得最大利润的投资,人的关系基本上是异化了的机器人的关系。(这一点在学校似乎更明显。)
机器人不能够爱,它们只能够交换它们的“人格包裹”。
他们结成二人联盟以反抗这个孤独的世界,而这种双倍的个人主义被误以为是爱情和亲密。
设想利用正确的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工业生产问题,而且也可以解决人类的所有问题---相适应。人们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这一基本设想的反面才是真实的。
临床的明显事实表明:把生命献给无节制的性满足的男人和女人并不会得到幸福,而常常忍受严重的精神的冲击或症状的痛苦。
儿子以奴性的方式依附于父亲。
如果一个人尚未达到根植于自身能力的有效发挥的自我认同和自我意识的水平,他就把所爱的人当做偶像崇拜的倾向。
他剥夺了对自己力量的全部意识,在爱人的身上丢失了自己,而不是我找到了自己。
只要爱情对他们是白日作风,他们便能够分享他人的爱;一旦回到他们两个具体的人之间的现实生活中,他们便冷漠了。
只有发自两个人存在的核心的相互交流,两个人都从核心感受到自己的存在,爱才是可能的。
双方从生存的本质感到了自身的存在,他们成为自己,而非逃离自己,并在这个基础上,与对方合一。(忽然想起来,小时候对身高的敏感和现在完全不同,要不是身材矮小,自己一定是一个农民了。而在身体上,自己相对健康,头发浓密,身体的信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感恩之心。)
双方关系的深度以及二人各具的活力和力量,这是爱的果实,能识辨爱。
宗教文化中的人类似一个需要父亲的帮助而又开始在生活中采纳父亲的教导和原则的八岁小孩。当代人却像三岁的儿子,需要父亲时哭喊着向父亲求援,反之,能玩耍就很满意。
除了消费外,没有任何满足。
正如兄弟之爱已被非人格的公平原则取代一样,上帝的爱已转化成遥远的宇宙公司总经理···
四、爱的实践
如果这门艺术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艺徒不去学习它,那么他至多只是个好心而浅薄的涉猎者,而绝不可能成为艺术大师。
你要成为一位艺术大师,就要将整个生命奉献给它,或者至少与它息息相关。任何一个渴望成为这门艺术主人的人,都必须从其生活的每一方面由实现规范、专心、耐心开始做起。
坐姿舒适,闭目,努力看眼前的那块白幕,尽力排除一切有干扰的画面和想法,然后顺从自己的呼吸节奏,不要去想它,也不要憋气,只是自然地跟着它的节奏,并在这样做的时候感到它的存在;进而发现我的存在,我=我自己,作为我能力的中心,作为我的天地的创造者
在与别人的关系中,专心致志首先意味着会听
欲知道耐心是什么,只需看看小孩子学走路就行了。
客观的思考本领是理智,理智背后的情感态度是谦卑。要客观,要使自己理智,就只有采取谦恭的态度才可能做到,只有在人们从孩子般的对大千世界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梦幻中清醒过来以后才能做到。
爱的能力取决于人们从自恋中解脱出来的能力,取决于从母系和氏族的稳固的眷恋中解脱出来的能力,取决于我们在与世界和自身的关系中成长和发展一种创造性倾向的能力。
科学家如何实现新的发现?难道他不断实验,不断收集材料,对有所发现不抱幻想?任何领域真正重要的发现极少是用这种方式获得的。
理性的幻想
理性的信仰来源于建立在自身富有成果的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独立信念,而不管大多数人意见如何。
理性信念并不仅存在于思维和判断,也存在于人际关系中。信念是任何一种深厚友谊和爱情所必不可少的品质。
一个人的本质可以被定义为给人以承诺的能力,信念是人类生存的条件之一。

最重要的条件,是在孩子的生活中给予其重要影响的人物,要相信孩子有这些潜力。这一信心把教育和管制孩子区分开。教育就是帮助孩子实现其潜力。教育的对立面是管制,它建立在缺乏对孩子自身潜力发展的信念基础上,建立在认为只有成年人对孩子灌输合理的东西,抵制那些似乎不合理的东西,他才会是个好孩子的信念基础上。机器人没有盛宁,才没有相信它的必要。

(原本是引出e-ducere潜力的学校教育变本加厉地成了管教所,炼狱可以替代school了。)
理性信仰的基础是创造性,靠我们的信仰活着意味着创造性的生活。
坚持自己的信仰,即使它不为公众所接受,这些都需要信心和勇气。把生活中的苦难、挫折和不幸视为只要克服便会成为强者的一场挑战,而不是视为不应在我们身上发生的惩罚,这也都是要有信心和勇气的。(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

爱是对人类生存问题唯一合情合理的满意的答案。
相信有一种作为社会现象而不仅仅是个别现象的爱的可能性,这正式基于对人的本性的洞察之上的理性的信仰。

*The Course of Love[?]

On this day..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