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给青年诗人的信》 里尔克著 冯至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等双十一有活动的时候多买几本,送给有缘的学生。)
Rainer Maria Rilke 奥地利 德语诗人也用法语写作。出生于布拉格,生活在慕尼黑和柏林,曾旅居意大利等。
冯至,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重印前言
我一向尊敬的 在一个诗的历史上 有重大贡献的诗人
初版译者序
第一次读到这一小册子书信时
觉得字字都好似从自己心里流出来
又流回到自己的心里
感到一种满足,一种兴奋

人们爱把青年比作春,这比喻是正确的。可是彼此的相似点与其说是青年人的晴朗如春阳的明丽,倒不如从另一方面看,青年人的愁苦、青年人的成长,更像那在阴云暗淡的风里、雨里、寒里演变着的春。因为还后者比前者更漫长、沉重而更有意义。

生命无时不需要成长,而外面却不永远是日光和温暖的风。他们要担当许多的寒冷和无情、淡漠和误解。
他告诉我们,人到世上来,是艰难而孤单的。一个个的人在世上好似园里的那些并排的树,枝枝叶叶也许有些呼应吧,但是它们的根,它们盘结在地下摄取营养的根却各不相干,又沉静,又孤单。(能写出前面的两段文字就足以圈粉了。)
1937年5月1日

收信人引言
一个伟大的人、旷百世而一遇的人
说话的地方
小人物必须沉默 1929年6月 卡卜斯

第一封信 巴黎 19030217
我还应该向你说什么呢,我觉得一切都本其自然

我不能评论你的诗艺:因为每个批评的意图都离我太远。
你的诗虽没有自己的特点,但自然暗中也静静地潜伏着向个性发展的趋势。
你向外看,是你现在最不应该做的事。没有人能给你出主意,没有人能够帮你。只有一个唯一的方法:请你走向内心。探索那叫你写的缘由,考察它的根是不是盘在你心的深处;你要坦白承认,万一你写不出,是不是必得因此而死。
你根据这个需要去建造你的生活吧;你的生活直到它最寻常最细琐的时刻,都必须是这个创造冲动的标志和证明。

走向内心,探索你生活发源的深处,在它的发源处您将得到问题的答案,是不是“必须”的创造。
我所愿望于你的比我所能说出的多得多。
静静地严肃地从你的发展中成长起来;没有比向外看和从外面等待回答会更严重滴伤害你的发展了,你要知道,你的问题也许只是你最深的情感在你最微妙的时刻所能回答的。

第二封信 意大利 19030405
在根本处 也正是在那最深奥、最重要的事物上 我们都是无名地孤单

你自然必须知道,你的每封信都永远使我欢喜,可是你要宽恕我的回答,它也许对你没有什么帮组。因为···
(《六篇短篇小说》没找到译本,Laura帮忙带了英译本。)
第三封信 意大利 19030423
像树木似的成熟 不勉强挤牛它的汁液 满怀信心地立在春日的暴风雨中 也不担心后边没有夏天的来到

(《尼尔·律内》)阅读越好像一切都在书中,从生命最轻妙的芬芳到它沉重的果实的厚味。
没有一种体验是过于渺小的,就是很小的事件的开展都像是一个大的命运,并且这命运本身像是一块奇异广大的织物,每条线都被一只无限温柔的手牵引来,排在另一条线旁边,千百条互相持衡。
尽可能少读审美批评的文字---他们多半是一偏之见,已经枯僵在没有生命的硬化中,毫无意义。
艺术品都是源于无穷的寂寞,没有比批评更难望其边际的了。
一切都是时至才能产生。让每个印象与一种情感的萌芽在自身里、在暗中、在不能言说、不知不觉、个人理解所不能达到的地方完成。以深深的谦虚与忍耐去期待一个新的豁然贯通的时刻:这才是艺术地生活,无论是理解或是创造,都一样。

艺术家是:不算,不数。像树木似的成熟,不勉强挤它的汁液,满怀信心地立在春日的暴风雨中,也不担心后边没有夏天来到。夏天终归是会来的。但它只向着忍耐的人们走来;他们在这里,好像永恒总在他们面前,无忧无虑地寂静而广大。我们天天学习,在我所感谢的痛苦中学习:“忍耐”是一切!

真实的命运比起这些暂时的忧郁使人更多地担受痛苦,但也给人以更多的机会走向伟大,更多的勇气走向着永恒。

第四封信 德国 19030716
你是这样年轻 一切都在开始 亲爱的先生 我要尽我的所能请求你 对于你心里一切的疑难 要多多忍耐

···直到今天在风势不定的田野上才闪透出光来;于是我就用这一瞬间的光明来问候你,亲爱的先生。
那些问题与情感在它们的深处自有他们本来的生命,没有人能够给你解答···
对于你心里一切的疑难要多多忍耐,要去爱这些“问题的本身”,像是爱一间锁闭了的房屋,或是一本用别种文字写成的书。现在你不要去追求那些你还不能得到的答案,因为你还不能在生活里体验到它们。一切都要亲身生活。现在你就在这些问题里“生活”吧。
其实一切严肃的事都是很难的,而一切又是严肃的。
亲爱的先生,所以你要爱你的寂寞,负担那它以悠扬的怨诉给你引来的痛苦。你说,那你身边的都通你疏远了,其实这就是你周围扩大的开始。

第五封信 罗马 19031029
我写信除去必须的纸笔外还要用:一些幽静、寂寞和一个不太生疏的时刻。
对于一切改头换面或是毁败了的物品的过分的估价,根本这些物品也不过是另一个时代另一种生活的偶然的残余,这生活已经不是我们的了,而也不应该是我们的。
我要永远尽我的所能诚心地一读再读,好好体验,以多多的愿望和祝福。
第六封信 罗马 19031223
好好地忍耐 不要沮丧 你想,如果春天要来 大地就使它一点点地完成

你在这个节日中比往日更深沉地负担着你的寂寞。
他们情心愿意把寂寞和任何一种庸俗无聊的社交、和与任何一个不相配的人勉强和谐的假象去交换···但也许正是这些时候,寂寞在生长。
我们最需要却只是:寂寞,广大的内心的寂寞。“走向内心”,长时期不遇一人---这我们必须能够做到。
若是真有些炫耀着一种更大的自由的职业,那就不会有职业在它自身内广远而宽阔,和那些从中组成真实生活的伟大事物相通了。只有寂寞的个人,他跟一个“物”一样被放置在深邃的自然规律狭隘吗,当他走向刚破晓的早晨,或是向外望那充满非常事件的夜晚,当他感觉到哪里发生什么事,一切地位便会脱离了他。

好好地忍耐,不要沮丧,你想,如果春天要来,大地就使它一点点地完成,我们所能做的最少量的工作,不会使神的生成比起大地之于春更为艰难。

第七封信 罗马 19040514
寂寞地生存是好的 因为寂寞是艰难的 只要是艰难的事 就使我们更有理由为它工作
(对人很难的事,小草和昆虫却是最自然的事了。)
现在我又把它誊抄给你,因为我以为这很有意义,并且充满新鲜的体验,在别人的笔下又看到自己的作品。
爱,很好;因为爱是艰难的。以人去爱人:这也许是给予我们的最艰难、最重大的事,是最后的实验与考试,是最高的工作,别的工作都不过是为此做的准备。
每个人都为了别人失掉自己,同时也失掉别人,并且失掉许多还要来到的别人,失掉许多广远与可能性···
两个寂寞相互爱护,相区分,相敬重。
第八封信 瑞典 19040812
我们都是寂寞的 人能够自欺 好像并不寂寞 只不过如此而已 但是,那有多么好呢

我们悲哀时越沉静,越忍耐,越坦白,这新的事物也越深、越清晰地走进我们的生命,我们也就更好地保护它。
我们所谓的命运是从我们“人”里出来,并不是从外边向着我们“人”走进。
关于“神”简直就不能拿谈论了。但是对于不可解的事物的恐惧,不仅使个体的生存更为贫乏,并且人与人的关系也因之受到限制,正如从有无限可能的河床里捞出来,放在一块荒芜不毛的岸上。
我们没有理由不信任我们的世界,因为它并不敌对我们。如果它有恐惧,就是我们的恐惧;它有难测的深渊,这深渊是属于我们的;有危险,我们就必须试行去爱这些危险。

我们怎么能忘却那各民族原始时都有过的神话呢,恶龙在最紧急的瞬间变成公主的那段神话;也许我们生活中一切的恶龙都是公主们,她们只是等候着,美丽而勇敢地看一看我们。也许一切恐怖的事物在最深处时无助的,向我们要求救助。

如果你的过程里有一些是病态的,你要想一想,病就是一种方法,有机体用以从生疏的事物中解放出来;所以我们只需让它生病,使它有整个的病发作,因为这才是进步。
你还记得吗,这个生活是怎样从童年里出来,向着“伟大”渴望?我看着,它现在又从这些伟大前进,渴望更伟大的事物。所以艰难的生活永无止境,但因此生长也无止境。
你不要相信,那试行劝慰你的人是无忧无虑地生活在那些有时对你有益的简单而平静的几句话里。他的生活有许多的辛苦与悲哀,他远远地专诚帮助你。不然,他就决不能找到那几句话。
第九封信 瑞典 19041104
让生活自然进展 请你相信 无论如何 生活是合理的
关于另外苦恼着你的一切---我所能说的,还依然是我已经说过的话,还是愿你自己有充分的忍耐去担当,有充分单纯的心去信仰;你将会越来越信任艰难的事物和你在众人中间感到的寂寞。以外就是让生活自然进展。请你相信:无论如何,生活是合理的。
凡是使你集中向上的情感都是纯洁的···凡是在你童年能想到事都是美好的。凡能够使你比你从前最美好的时刻还更丰富的,都是对的。
第十封信 巴黎 19081226
这种寂静必须是广大无边 好容这样的风声风势 得以驰骋
每个真实的生活都比那些虚假的、以艺术为号召的职业跟艺术更为接近,它们炫耀一种近似的艺术,实际上却否定了、损伤了艺术的存在,如整个报章文字、几乎一切的批评界、四分之三号称文学和要号称文学的租聘,都是这样。
附录一
我们应该一生之久,尽可能那样久地去等待,采集真意与精华,最后或许能写出十行好诗。
谁这时没有房屋,就不必建筑;谁这时孤独,就永远孤独。

附录二
冯至谈里尔克
里尔克从他倾心崇拜的大师罗丹那里学会了一件事:工作---工匠般地工作。
情感是我们早已有的,我们需要的是经验。

···他们要开花,开花是灿烂的,可是我们要成熟,这叫做居于幽暗而自己努力。

不显著地活着。
“中国这样大,人口这样多,其中只要有一千个真实努力工作的人,中国就有办法。”---罗素
我们不要让那些变态的繁华区域的形形色色夺取我们的希望,那些不过是海水的泡沫,并接触不到海内的深藏。
“探索那叫你写的缘由,考察它的根是不是盘在你心的深处;你要坦白承认万一你写不出来,是不是必得因此而死去。”
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
一切无常的/只是一个比喻,/不能企及的/这里成为事迹;/不能描述的/这里已经完成;/引渡我们的/是永恒的女性。
人在努力是总不免要走些迷途,但只要他永远自强不息,最后总归从迷途中“得救”。
向寂静的土地说:我流。向急速的流水说,我在。
我们陌生地度过的一天,已决定在将来华为赠品。
像宋代的词人常翻新唐人的诗句填在自己的词里那样,完全是由于内心的同感,不是模仿,也不是抄袭。
没有寂静之感就没有自我,没有人际交流就没有社会。
威尼斯,由一百多个岛屿组成,每座岛屿都有自己的寂静之感,但是水上的桥、楼房上的窗,把这些岛屿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欢腾的整体。

附录三
茨威格在里尔克逝世十周年演讲
在我们的时代,纯粹的诗人是罕见的,但也许更为罕见的事纯粹的诗人存在,一种完整的生活方式。
自甘落寞,不求闻达。那种无法描述的默默不语和轻手轻脚,这为他制造了一种令人无法与之接触的氛围。
他的不可动摇的意志是能有自己私人的生活,成为众人中的一员吗,因为他不要被人观察,而是要观察别人。
他从不激昂慷慨,他从不试图去说服去劝告被人,当他发现,人们听从他听得太多了,他已成了注意力的中心,于是很快他就抽身退了出来。
看到他的安详有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使纠缠着变得克制,使喧闹着变得安静,使张扬者变得谦逊,这真是奇妙极了。
他像动荡的水中的一滴油一样,围着自己创造出一个安静的圈圈,在任何一种环境中他需要某种纯净。
他拥有的一切并不是美的,因为作为一个形式艺术家他无法忍受生活中那种无形式的,混乱的,偶然性的,无秩序的东西。当他用他那修理的圆熟的公正的字体写信时,他不允许有任何改动,任何墨污。
他唯一关心的是他的作品,而不关心他自己的影响,他从不读评论文章,从不使人感到好奇,从不接受采访···看到他 一个五十岁的人谈起一个三十五岁的人就像谈起一个不可企及的大师一样,是令人感动的。

当我们今天在德国说起诗人时,我们还一直想到他,在我们还用目光在遇到他的地方寻找他那可亲的身影时,它正离我们这个时代而去,进入永恒,变成用大理石般的不朽之木雕成的塑像。

On this day..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