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

Jostein Gaarder
伊甸园
...在某个时刻事物必然从无到有...
唯有清晰地意识到有一天她终将死去,她才能体会活在世上是多么美好。这两件事就像硬币的正反两面,被她不断翻来转去,当一面变得更大,更清晰时,另一面也随之变得大而清晰。生与死正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
魔术师的礼帽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哲学家只有一个条件:要有好奇心...
没有一种文化不关心“人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样的问题。
我们就是那只被人从帽子里拉出来的小白兔。哲学家总是试图沿着兔子的细毛往上爬,以便将魔术师看个清楚。
哲学家终其一生都像个孩子一般敏感。
神话
...善与恶之间脆弱的平衡...
Midgard
自然派哲学家
...没有一件事物可以来自空无...
我们所知道的第一位哲学家是泰勒斯Thales
大多数人的意见就像儿戏一般。
假如一位画家只有一种颜料色---例如红色---他便无法画出绿树。但如果他有黄红蓝黑四色,他便可以得出数百种颜色。
安娜萨格拉斯是我们所知道的第一个住在雅典的哲学家,他还说过太阳不是一个神,而是一块红热的石头...并指出月亮自己并不会发光。
德谟克利特斯
...世界上最巧妙的玩具...
德谟克里特斯曾经说过,他对发现新的自然法则比当波斯国王更有兴趣。
他认为灵魂是由一种既圆又平滑的特别的灵魂原子组成。人死时,灵魂原子四处飞散,然后可能变成另一个新灵魂的一部分。
命运
...算命者试图预测某些事实上急不可测的事物...
在戴尔菲神庙的入口处上方那有一行著名的铭文,“了解自己!

苏格拉底
...最聪明的事明白自己无知的人...
安娜萨格拉斯因为宣称太阳知识一块红热的石头而被驱逐出境。
苏格拉底的母亲是一位产婆,苏格拉底也常说他的谈话艺术就像为人接生一样。苏格拉底认为他的工作就是帮助人们“生出”正确的思想,因为真正的知识来自内心,而不是得自别人的传授。
苏格拉底说雅典就像一批驽马,而我就是一只不断叮它,让它具有活力的牛蝇。
西塞罗说,是苏格拉底将哲学从天上召唤下来,使它在各地落地生根,并进入各个家庭,还迫使它审视生命、伦理与善恶。
诡辩学家教人道理,并收取学费,而他们所说的道理或多或少都有吹毛求疵的意味。这样的诡辩学家千百年来不知凡几。我指的是所有的学校教师、那些自以为无所不知而以既有的一丁点知识为满足的人,以及那些自夸博学多闻但实际上一无所知的人。
任何一个问题都可能比一千个答案更具爆炸性。
在雅典,苏格拉底就像是小丑一样。他既不笃定也不漠然。他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而这使他非常难苦恼,因此他成为一个哲学家,一个孜孜不倦追求真理,永不放弃的人。
人们通常不是太过笃定,就是漠不关心。这两种人都是在兔子毛皮深处蠕动的虫子。
“教师和哲学家的不同之处在于老师自认为懂得很多,并且强迫我们吸收。哲学家则是与学生一起寻求答案。”“他既不是目中无人,也不是目中有人,他知识努力追寻真正的智慧。一个真正的小丑和其他纸牌是不大相同的。”

柏拉图
...回归灵魂世界的渴望...
苏格拉底服毒而死时,柏拉图才二十九岁。
柏拉图在距离雅典不远之处的一个树林中创立了一个哲学学校,并以传奇中的希腊英雄ACadenmus为名,因此这个学校被称为学园或学院Acadamy...
哲学家们总是试图避开这类没有永恒价值的人们话题,而努力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永远真、永远善和永远美的事物上。
理性属于头部的能力、意志属于胸部,欲望属于腹部。
亚里士多德
...一位希望澄清我们观念的严谨的逻辑学家...
亚里士多德提倡所谓的“黄金中庸”,人既不能懦弱,也不能太过鲁莽,而要勇敢;既不能吝啬也不能挥霍,而要慷慨...唯有平衡、节制,人才能过着快乐和谐的生活。

希腊文化
...一丝火花...
宇宙就好像是一只被魔术师从帽子里拉出来的大白兔。
犬儒主义的意思变成是对人类真诚的轻蔑不信,暗含对别人的痛苦无动于衷的态度与行为。
“对人类而言,人是神圣的。”这句话自此成为人本主义的口号。

“过去,当我的自我存在时,我感觉不到上帝。如今我感觉到上帝的存在,自我就消失了。”“每一滴水流入海洋后,就成为海洋。同样的,当灵魂终于上升时,则称为上帝。”

所谓无神论就是不相信自己灵魂的神圣与可贵。
“事实上,黑暗本身是不存在的,它只是缺少光线的照射罢了。”
普罗汀就差没把柏拉图说成人类的救星。
耶稣是犹太人,而犹太人属于闪族文化。
对印欧人而言,最重要的感官乃是视觉,而有趣的是,闪族文化中最重要的则是听觉。
歌德曾说过,“不能汲取三千年历史经验的人没有未来可言。
公元529年,教会关闭雅典的柏拉图学园那一年。
中世纪,笼罩欧洲的“一千年的夜晚”。
学校制度是在中世纪建立的。
中世纪的人们又回到了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
古代时期罗马的人口曾一度超过一百万,但到了公元600年,却减少到四万人左右...需要建材时,就从到处可见的废墟中取用...
古希腊文明有一大部分为阿拉伯人所继承,在整个中世纪期间,阿拉伯人在数学、化学、天文与医学等方面都居于领先地位。
一条大河一下子分成三股支流。西边罗马天主教文化,东边的东罗马帝国文化与南边的阿拉伯文化。
Sophia苏非就是智慧的意思。

文艺复兴
...啊!藏在凡俗躯体里的神明子孙哪...
生命本就是悲伤而严肃的。
生命本来就像是悲伤而严肃的。我们来到这个美好的世界里彼此相逢,彼此问候,并结伴同游一段短暂的时间。然后我们就失去了对方,并且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就像是我们突然莫名其妙的来到世上一般。
“马生下来就是马,但人要作为一个人,还需要靠后天慢慢的培养。”
费奇诺Ficino告诉人们,“认识自己,呵,你这藏在凡俗身躯内的神明子孙啊!”(我是上帝不听话的孩子。)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更强调个人主义。
许多人认为上帝也存在于他所创造的事物中。
自从文艺复兴时期以来,人类就不再只是创造物的一部分,而开始干预自然,并按照自己的心意来改造大自然。
马丁路德将圣经译成德文,因此创造了德文的文字。他认为应该让每一个人都读得懂圣经,并从某一个意义上来说,成为自己的教士。
巴罗克时期
...宛如梦中的事物...
巴罗克时期的口头禅之一是“把握今天”,另一句流行的是“不要忘记你将会死亡”。

我们并不只活在我们所属的时代里,我们身上也扛着历史。

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一个在舞台上高谈阔论的可怜演员,无声无息地悄然退下,这只是一个傻子说的故事,说得慷慨激昂,却毫无意义”《麦克白》

在兴建一栋属于自己的新房子以前,他想清除房屋地基上的所有旧瓦砾。
人们每做一件事都有利有弊。善恶好坏就像是一股黑线与一股白线相互交织,有时甚至紧密得无法分开。
斯宾诺莎
...上帝不是一个傀儡戏师傅...
斯宾诺莎是荷兰的犹太人,靠为人磨镜片为生。一个哲学家必须帮助人们用一种新的眼光来看待生命。斯宾诺莎的主要哲学理念之一就是要用永恒的观点来看事物。
斯宾诺莎并不只是说万事万物都属于自然,他认为大自然就是上帝。他说上帝不是一切,一切都在上帝之中。
我们的每一种思绪也都是上帝或自然的思绪,因为万事万物都是一体的。宇宙间只有一个上帝,一个自然或一个实体。
斯宾诺莎认为上帝是每一件事的“内在因”。他不是一个外在因,因为上帝透过自然法则发言,而且只透过这种方式发言。
上帝是透过自然法则来主宰世界。
如果他是苹果树,就不可能有能力长出梨或李子来。

只有在我们能够“自由”发展本身固有能力时,我们才活得像个自由人。但无论如何,我们仍然像那个生长在石器时代莱茵河谷的男孩、那只非洲的狮子或花园里那棵苹果树一样受到内在潜能与外在机会的左右。

洛克
...赤裸、虚空一如教师来到教室前的黑板...
(可那片漆黑的版面上擦拭过多少错误和正确呢,如此循环和重复的正确和错误,也是我们的社会,错误掺杂着正确的重复就是正确,也是荒谬。)
一块煤炭放到火上也可能不会燃烧。(不能否认火,也别无视炭。)
“农妇的到来与饲料两件事必然有某种关联。”“有一天农妇跑来把这只鸡的脖子扭断了。”
春天的芽苞炸裂时确实是痛苦的...”一位欧洲的女诗人说过类似的话。
真实启蒙之于人,如同阳光之于土。
“灵魂渴望乘着爱的翅膀回‘家’,回到理型的世界中,它渴望自肉体的枷锁...”
也许,将人类对于知识的饥渴称为“远离上帝的恩典”,并不是一种很荒谬的说法。
十八世纪前半,欧洲的哲学中心在英国,十八世纪中期,是在法国,十八世纪末,则是在德国。
“学校制度开始于中世纪,而教育学则开始于启蒙时代。”
笛卡尔以来的哲学家们都专注于思考这个问题,他们提出两种最大可能性,一、这世界正如我们感官所认知的那样,二、这世界乃是像我们的理性所体悟到的一般。
康德认为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观念是我们同时透过感官与理性而得到的。不过他认为理性主义者将理性的重要性说得太过火了,而经验主义者则过分强调感官的经验。
康德宣称,不仅心灵会顺应事物的形状,事物也会顺应心灵。他把这个现象称为人类认知问题上的“哥白尼革命”。
康德认为事物本身和我们眼中的事物是不一样的。我们永远无法确知事物本来的面貌。我们所知道的只是我们眼中看到的事物。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我们在每一次经验之前都可以预知我们的心灵将如何认知事物。
我们可以说世界一定有一个开始的时刻,但我们也可以说世界无所谓终始。这两种说法同样都有道理,对于人的理性来说,同样都是无法想象的。
如果人类的脑袋简单得足以让我们了解的话,我们还是会愚笨的无法理解它。

因为艺术家创造自己的世界,就像上帝创造这个世界一般。
闲散是天才的理想,懒散是浪漫主义者的美德。
谢林说,自然是肉眼可见的精神,精神则是肉眼看不见的自然...物质乃是沉睡中的智性。
大自然不是一个死的机械,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世界精神。
“我们厌倦了无休无止地与粗糙的物质世界奋战,因此决定选择另外一个方式,企图拥抱无限。我们进入自己的内心,在那里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
大自然就像一株不断伸展枝叶与花瓣的花,也像一个不断吟咏出诗歌的诗人。

黑格尔说,历史就像一条流动的河,河里任何一处河水的流动都受到上游河水的涨落与漩涡的影响。但上游河水的涨落与漩涡又受到观察之处的岩石与河湾的影响。

你不能将任何哲学家或任何思想抽离他们的历史背景。
任何深入研究历史的人都会发现:每一种新思想通常都是前人的旧思想为基础,而一旦有一种新思想被提出来,马上就会出现另一种和它抵触的思想,于是这两种对立的思想之间就会产生一种紧张状态,但这种紧张状态又会因为有人提出另外一种融合了两种思想长处的思想而消除。黑格尔把这个现象称为一种辩证过程。
对的才能留存下来。
波尔就像我们的挪威诗人Vinje一样,是以模棱两可而出名。世间有两种真理,一种是表面的真理,与它相反的说法显然是错误的。但另外一种则是深层的真理,与这样的真理相反的说法却是对的。
没有Hansen这个人,挪威语也一样很好。但他没有挪威语就不行了。因此并不是个人创造了语言,而是语言造就了个人。
如果我能客观地抓住上帝,我就不会相信他了。但正因为我无法如此,所以我必须信他。如果我希望保守我的信心,我必须时时紧握住客观的不确定性,以便让我在七万吋深的海上,仍能保有我的信心。
中世纪的格言,“我信,因为荒谬。
“搜集芭比娃娃已经够糟了,但更糟的是自己就是一个芭比娃娃。”
跳进上帝张开的双臂也许是一件很令人害怕的事,但这却是得到救赎的唯一途径。
马克斯一生最后的三十四年是在伦敦度过的,这段时间达尔文就在伦敦近郊。
恩格斯说达尔文创立了有机物进化的理论,而马克思则创立了人类历史进化的理论。
弗洛伊德最后几年也是在伦敦读过的。他说达尔文的进化论和他自己的精神分析理论对人类以自我为中心的天真无知态度构成了挑衅。
达尔文在当地的小学上学时,他的校长说他总是到处乱跑,把玩东西,(搜集各式各样的甲虫)不知所云,从不做些有用的事。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之物种起源论》
富兰克林指出,如果没有受到大自然的限制,一种植物或动物将会遍布全球。但是由于世上有很多物种,因此这些物种会彼此限制。
地球生物进化的原料就是同一种生物之间不断出现的个体差异,再加上子孙的数量庞大,以致只有一小部分能够存活。而进化的实际驱动力则是竞争中的自然淘汰作用。
也有人宣称,创造一些具有进化能力的生物要比创造一些固定不变的生物更伟大。
当时一位上流社会的女士曾写道,让我们希望这哦不是真的...愈少人谈论它愈好。
生命是一个大型的摸彩活动呢,只有中奖的号码才能被人看见。
精神病患,就是一种太努力把“不愉快”的记忆排除在意识之外的人。
萨特表示,一个东西只是在己,而人类却是为己。因此人的存在并不等于东西的存在。

我们的期待往往使我们妄下定论。哲学的目的之一就是教人们不要妄下定论。
以为自己有一个不变的自我事实是一种不实的认知。你对自我的认知实际上是一长串你同时体验过的单一印象造成的结果。
(感谢马熙格同学,读的这本是当年她送的)

On this day..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