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RN BETTER
Learn Better*《有效学习》伯泽尔Ulrich Boser 著 张海龙译
有效获取知识与技能,学习才有意义。
献给我的父母,是他们激发了我对学习的热爱。(关于学习的热爱,感谢的不是学校的老师,而是家庭生活中的父母)
序言
我父母是移民,在家说德语,导致我学习缓慢。
我和别人学习的速度不一样,我可能需要比其他同学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行。多年以后,我找到了集中注意力的更好的办法,甚至热衷于任何一种可以让人安静下来的方法。直到今天,我还整盒地买耳塞。
我的经历却引发了我的兴趣,进而发展成为一种事业。
1绩效表现组,研究人员告诉他们,只要朝着靶心扔飞镖就行,得分最高的组赢得比赛。
2学习方法组,研究人员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掌握扔飞镖的过程上。这一组学生首先学习如何投掷,掌握几个基本步骤。换句话说,这组学生从以过程为目标逐渐过渡到以结果为目标。
3传统智慧组,控制组。研究人员给他们的指导就是尽量做到最好,也就是说,这一组学生可以采用他们喜欢的任何方式学习投掷飞镖。
学习方法组的成绩远高于另外两组,实际得分差不多是传统智慧组的两倍,而且他们更享受实验过程。
学习是一个过程、一种方法、一套理解事物的体系。学习活动需要集中注意力,需要规划,需要反思。一旦人们懂得如何学习,将会更高效、更深入地掌握所学的专业技能。
“学习”这个词本身是一个非常模糊的表达。
如果学生被表扬努力而不是聪明,那么他学到的会更多。
飞镖试验中的学习方法组在大约一半的练习科目中,都会记录每一次投掷结果,仅仅这样一个举动,就足以提升投掷的结果。
我们已经与计算机形成了共生关系,共存于广泛互联的系统当中,我们与其记住具体信息,还不如记住在哪里找到这些信息。
我们的大脑经常会把信息从大脑神经系统中卸载下来,临时存放在其他地方。
最近的研究指出,如果我们在参观博物馆的时候给一幅画拍了照片,那我们记住这幅画的可能性会降低,因为我们的大脑会认为这幅画已经存放在数字设备上了。(延伸的大脑)
在古登堡印刷机发明以后...
在广泛采用的小学数学课本还是专注于低级思维方式,即只重视死记硬背和理解推导过程。
事实仍然至关重要,知识仍然是学习的坚实基础,记忆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手段,你已经掌握的知识也仍然是你下一步学习知识的最佳参照。我把这些叫做“知识效应”。
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要改变对某一事实或者观念的思维方式。我们所谓的学习,就是指学生一整套的思维方式。
学生的过程可以看做是理解一套游记结合的体系中各个组成部分的过程。
大约十年前,哈佛大学理查德·默南在《新劳动分工》预测,秘书类工作很快就会被计算机取代,工厂的工作也基本都会消失。但他们认为计算机永远不可能会开车。默南在客厅里对我说,其实关于无人驾驶汽车的预测偏差,恰恰证明了他所提出的规律是正确的:技术正以超出大多数人想象的速度改变着世界。
T1了解一个学科关键内容的最佳途径是“根据章节内容进行简短的小测验”。
所谓领导才能,归根到底就是如何帮助他人成长和进步。(这一点某些领导深深误解了自己的职责)
研究结论非常明确地指出,那种“他们最终一定能学会”的论调是完全无效的教学方法。接受传统讲授为主要教学方式的学生,其考试成绩不及格的可能性比接受其他教学方式的学生高50%。一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更直白地告诉我,他认为传统的讲授方式简直就是不道德的。
无可辩驳的证据表明,自测的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学习是一种智力活动,越是积极主动地参与,收获就会越多。
就好比一台机器既需要润滑油也需要燃料,才能运转正常,我们的大脑也一样,既需要理智也需要情感,才能保持高水平的运行。
今天的世界,仅仅变得聪明一些或者掌握大量的事实是远远不够的。学习的目标在于成长为一个高效的学习者,成为一个高效利用21世纪所有工具的人。
一 学以致用
动机是学习活动的终极动力,主动探索和发现事物的价值感及意义是掌握任何一项技能的第一步。同时,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可以帮助我们塑造积极的思维模式,使得学以致用成为可能。
在剑桥大学,甚至还出现了一个乐高专业的教授。
意义不会自动找上门来,而是需要我们积极主动地去发现。
动力=一系列的付出(完成某一任务所需要的努力)+对目标的期待(对自我效能的理解)+价值感(事物的意义)
仅仅告诉人们某些东西很重要是远远不够的。霍利曼教授发现,单纯告诉人们某些事物很重要会引起人们的反感,他们会觉得这是一种威胁或者过度干涉。
人们需要自己发现事物的意义。这一观点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对经历过或者即将经历的事情,学习起来会更有动力。
T2右脑型的人并不更具有学习的动力。
属于一个人自己的意义就像一条河流,力量宏大,曲折蜿蜒,却始终朝着自己那唯一的方向流淌。
每个人都可以用这款游戏(Minecraft)建造一些与自己相关的作品,从而展示自己的独特意义。
建立知识和我们自身的强关联
成就感最重要的来源是事物的意义,人们在生活中,比幸福、利润更重要的是人们希望自己活得有价值。对人生的意义有更高认识水平的人,生活中焦虑更少、身体更健康,对生活也更为满足。
学习微调,即我们要在学习内容和我们自己之间建立更强的关联性。我们首先要明确某项学习内容的长远意义,并借此激发学习的动力。
学习微调是针对所学习的专业技能,深入挖掘其长远意义的有效途径。
学生们宁肯多花三四倍的时间独立自主地创造一些项目来展示他们的知识与技能,也不愿意参加传统考试,因为“他们从前者可以体会到更多的意义、更多的关联性以及更大的自主权。”
把专业知识与技能进行分解是我们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但是为了保持高度专注,也为了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我们需要有一定的选择余地。
“许多人在探究内心深处的愿望时受益匪浅。”探索是一切体系的鼻祖。
我们在寻找事物根源的过程中,引起愉悦感受的多巴胺水平会上升,从而产生愉悦感。
探索发现就像吃饭、睡觉、性与爱一样,是我们脱氧核糖核酸DNA中早就注定了的行为。
动机或者价值感就像理性一样,是一种非常基本的感受。
只有认为“值得去做”才能让深层动机形成完整的闭环,或者说只有“意义”才是某一场景带来的驱动力和个人内在驱动力的界限。
如果无休止地寻找新奇事物,可能会让你完全沉浸在BuzzFeed网站上东游西荡,你也会贬称给一个“还没有学会用火的原始人”。(手指动个不停其实是网络上的懒惰,即便是无趣也被有趣地分享。)
我只有生活在美国时,才觉得自己更像一个德国人,毕竟,我比绝大多数朋友都更加守时。
社交联系对学习活动也是一种激励因素。如果人们缺乏社会归属感,通常也会缺乏学习动力,学习效果也会差一些。更具体说,与好朋友一起去上课的学生,通常比独自上课的学生成绩会好一些。这一现象也解释了为什么做出公开承诺,对人们的行为有那么显著的影响。我们注意到,当人们把准备做的事情告诉朋友后,我们更有可能把这件事情坚持做完。(code of honor 求师得的推介活动可以借鉴好朋友的推介和承诺)
一个学生优秀与否,他身边其他学生的情况发挥了绝大的作用。哈佛大学的巨大成功,和哈佛大学的教授、教材、硬件设施关系不大,反而与那些在哈佛大学的学生关系密切。(这一点,从自身的体验也是这样,仅三十年优才教育...)
学习知识与技能就是为了能够看懂我们的自身经历,并解释我们所处的世界。
把学习当成了一种非接触式的体育运动,即把数据从源头一点一点搬运到大脑里的过程。这是一种填鸭式的学习方式。
其实一个更恰当的比喻是把大脑比作包含了高速公路、城市街道等一套道路系统。这个比喻一方面可以提醒我们,一条简单的小土路是很容易开辟的,铺设小土路知识一个简单重复的过程。学习活动也是这样,基本概念是很容易掌握的。
心理学家斯蒂芬·丘说,不管是否学习某些材料,只要你觉得材料中某一个信息更有意义,那么比起毫无意义的信息来说,你就更可能记住它。
学习是为了发现某种意义,是通过学习活动塑造我们的思维模式。这是这种思路最终使得学以致用成为可能。
越是采用积极主动认知活动的学习方式,产生的学习效果越好,这些方式包括小测验、解释或者表演。
一般人都没有主观恶意,顶多是一些糟糕的决定带来些糟糕的后果。
人们就是通过主动再现已经掌握的内容来学习一项专业技能的。“学习活动就是一项生产活动。”
复述的习惯:如果有人给你一个具体的指令,并让比你用自己的指令复述一遍,那么你总结这个指令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进行知识再次生成的过程,这样你记住这个指令的可能性就会提高。
画重点的方式对学习帮助不大,原因在于划重点并没有充分促使人们以自己的方式再现这些知识。同样,反复阅读效果也很有限,因为它并没有充分激发人们的思维活动。
学习中最有效的办法是那些能够让人更加积极参与的学习活动,比如自测、自我解读。“这是我们大脑的基本工作模式。学习并不是单纯记忆这些知识,而是要领会知识的内涵。”
在课堂上,她经常会让全班回答小测试的题目,或者随机请学生回答问题。多尔蒂还让学生分组,由小组来共同回答一个问题。
心理学家戴维·巴尔纳在随机选择的领域进行了实验,他认为珠算对数学的理解具有深远的影响。“根据目前对数学早期教育的理解,我们甚至敢预测,学生过珠算的学生的高考成绩比其他学生高。”
T3以传统方式学习一篇文章的学生,所习得的知识要少于结合自身来领会文章意义的学生。
随着学习活动是一项思维活动这一观点不断得到证实,我们注意到学校对这一观点的忽视却非常惊人。学生们正在消极阅读。(如果你想学习某些内容,应当采取更多积极的做法,形成与所学内容的互动。)学生们都会在文章末尾段落做一些重点标记。(实际上,自我测试才是更有效的方法。)人们在参加重要会议前,通常会过一遍讲稿要点。(更有效的方式应该是,找一个空房间,实际演练一下准备讲话的内容。)
当积极思考某项专业技能的时候,人们学习这项展业技能时所采用的多种学习手段才能发挥作用。
只要不真正去使用这种语言,你将会发现用这种语言表达会变得很困难。
T4你总能从网络上找到有关事实的内容。
“语言磨蚀就是一套互相连接的节点缓慢脱机的过程。”
寻找学习的意义是高度警觉的活动,是对价值的主动探索。
当我们把专业知识看成开放的领域,思想上会更加用心留意。
人们一般很难完全靠自己苦学就能熟练掌握一项技能的?,尤其在学习的起始阶段。
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两个主要的驱动因素。一个因素是教师督促学生努力完成学业的压力,学业压力,主要涉及教育工作者在何种程度上督促学生们努力学习、升入钻研教学资料。另一个因素是学业支持,主要是指学生在何种程度上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激励。
高效的教师会督促学生积极努力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确保学生通过努力来理解相应的问题,也就是说,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会督促学生积极从事思维活动。于此同时,优秀的教师还会提供激励和支持。他们帮助学生去发现学习内容对学生自身的意义。他们既给予学生自主性,还让学生感到学习与自己紧密相关。
人们应该把教师理解成“认知活动教练”。教师这个称谓的问题在于,人们通常把教师看成一些传递信息的人。这种认识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它让人误以为,学生物理学这样的科目,就是轻而易举地把知识传递给我们那么简单。
不要忘记社交活动对学习活动的作用,社交活动可以照顾到我们学习活动中的情感需求与联系。威曼说,“当从事一项学习活动时,你需要有人来支持你成长。”(qiutopia,为自己的学习掌舵,我们一起加油。)
二 循序渐进
学习活动是一套系统化的过程。
“把你们的脑子装到鸟的脑袋里,这只鸟也只能倒着飞!”(晃动一下头,听到水声)
T5事实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是可以提升学习效果。
学习活动中遇到的社会因素、情绪因素等,恰恰说明人们需要更加有目标导向的学习方法。
收看在线课程时,不播放背景音乐的人比播放背景音乐的人掌握的内容要高出150%。
大多数人还是像电话公司一样,高估了我们的短时记忆能力。多数人还是在一次学习活动中想学得太多,这种挑战最大极限的学习方法容易造成信息超载。
上课使用笔记本电脑的学生,电脑处于离线状态的比处于在线状态的学习效果要好。
使用笔记本电脑的同学还会干扰到他旁边的其他同学。
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宣称,一对一辅导的效果比其他任何形式的教育都要好两倍。(并不认同,同伴的参与让问题更清晰和鲜明,而且适当的竞争会提高认知的效率呢。)
(高三家长会,不管民调如何,对于拜登和川普谁当选还是未知数)
没有一些已有知识,就没法进行一个专业领域的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事实是达到更深层次理解的第一步,我们学习任何新知,都需要相关的背景知识。
我们的大脑会把新知识与旧知识“绑定”起来,利用旧知识帮助理解新知识的含义。
知识的事实部分不仅是思想这台机器进行智力活动的燃料,而且在大脑的架构中是和思维活动混合在一起的。在我们的神经系统中,内容和认识是相互支撑的,“记忆是思想的痕迹”。
无论是学习活动还是专业知识,都是动态的,学习活动不存在舒适区。
当人们准备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他们或者选择自己已经掌握的内容,或者选择过于困难的内容。”
学习活动就是找到最佳的“机会窗口”,也就是学习那些处于我们知识范围边缘位置的内容。我们都需要把学习目标设定得略微超越我们现有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在学习上,我们总需要比以前更努力那么一点点。
专业技能和记忆都不是线性事物,它们更像一张逐渐蔓延的网络,里面有各种连接和汇聚的节点。(多维、网络和动态)
(小朋友们为了看那“什么是真爱”,据说把图书馆里的那本小蓝书给借光了,早知道写本橙书啊。)
能够高效学习的人,都是经常在头脑里问问题的人。
精通某一专业领域不仅在于了解其知识构成和一些具体事情情况的汇总,而且意味着要养成有关这一专业的思维技巧。
“看我的工作就好像看着电冰箱制作冰块一样。”“我大概是个不太有主见的人,像变色龙一样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
T6在学习过程中,元认知(对思考行为的思考)比智力水平更重要。
由于过于想展示与人们直觉相反的发现,作者可能会掩饰一些关键细节。
元认知,心理学家所说的关于思考的思考。
我们尝试理解未知事物的努力还不够,对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又过于自信。问题并非人们左耳进、右耳出,而是没有花时间去探索,也没有迫使自己去理解这些事物。
对学习活动来讲,元认知通常比天生的聪明重要得多。
有能力管理思维过程的学生,成绩远远超过那些智力高超的学生。“元认知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占40%,而智商方面的影响只占25%。”
学习活动也是一种很深层的情绪活动。
没有情绪体验,他们无法进行理性思考;他们失去了连贯推理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活动和思维活动方面,情绪充当了我们的第一道防线,情绪就像门卫一样,会告诉我们是否应该启动后续的分析推理工作。
我们的大脑是我们的心脏的一部分,或者说,我们的身体是我们的大脑的一部分。
手部的动作会帮助大脑思考,会促进大脑思考。
心理学家建议,人们可以在记忆过程中假如辅助配合的动作,这样有利于加深记忆。在正式演讲的过程中,点头致意也会带动你想起要说的致谢语。
自我效能就是对自己的能力的信赖,是一种一定会成功的感觉。
我们越是有信心,就越会专注投入。
具有清晰目标的人比那些只有模糊愿望的人,比如好好工作,学习效果要好得多。
程序员西里洛创造了一个保持自我效能的方法。还是大学生的他发现自己很容易分心,容易被各种事情分散注意力,于是他用一个番茄外观的厨房用计时器,设定十分钟的时间,保证这个时间段不分心。我已经使用番茄时钟很多年了。
T7小测验是提升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
学习活动就是一个充满困难和挣扎的过程,一定会激起人们的不适感觉。“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应当允许孩子感受到这种不舒服,允许孩子面对不知道答案的情形。”“如果学生从来没有机会尝试一下思维上的挣扎过程,那么将来他们在学习活动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产生过度的挫折感。”
“作为一个研究人员,我永远不会给我的孩子直白的答案,而只会给他们提示。”“人们需要凭借自己的力量学习,这才是长远来看提升学习能力的最佳方式。”
对困难的期待是学习活动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自我效能概念的引申,我们需要相信,努力一定会有回报,同时也需要别人相信这一点。正是对全身心投入能带来回报的期待,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认为,学习活动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刻苦努力。这是我自己的生活写照,是我立下的社会契约,我暗下决心要超过班级里所有的人。我告诉我的同学,我是一只笨鸟,我需要通过决不妥协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我的朋友圈也悄悄起了变化,变得更加包容,也更加有趣。
德国有一句谚语,如果你没有聪明的大脑,那么就依靠你强健的肌肉。作为德国后裔,这句谚语对我是有帮助的;日耳曼人的勤勉个性,也为我坚守刻苦努力的信条增加了一层社会含义。
“我不能让别人比我还努力,我一定成为最努力的那个人。”
如果一个人高中阶段的老师相信他能大学顺利毕业的话,他大学顺利毕业的可能性就要大得多。(老师对学生了解?老师不会对不相信不能大学别业的学生道出真实的想法吧。)
当我们懂得越多,我们就越自信。从知识的角度讲,学习就是一个正反馈的过程。我们理解得越深,就越需要开放式的学习活动。
操场上一片欢声笑语,学校就像一座庄严肃穆的殿堂矗立在山顶,那里阳光普照,洒满了一条通向未来的光明之路。
三 精益求精
学习需要积极反馈才能做到有效监控。学习的过程是一个需要付出努力且不断试错的过程,善于调整学习时机,做好情绪管理,始终把关注点放在精通专业技能这一角度上,精益求精指日可待。
一个四十多岁笨手笨脚的中年人,是不太应该再去上篮球课了。
一旦我们搞清楚要学什么和怎么去学,就应该立即进入提高专业水平的阶段。确切说,我们必须进入一个反馈闭环,按照一套结构优化的方法来磨炼我们的专业技能。
很多人所说的练习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练习,因为他们既没有采用专门的练习方法,也没有使用任何一类的学习方法。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单纯地投入大量时间进行练习,与实际取得的学习效果之间没有什么必然联系。
“由于没有清晰地认识到需要提升具体哪项能力,以至学习活动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在训练中,我上篮的次数还没有篮球完全够不着篮板的次数多,练习投球的次数还么有纠正双脚起跳位置的次数多。
“现在,你拥有无限的可能!”
实际上,人们在很多时候并没有关注过自己的表现。监控意味着我们要脱离机械模式。当我们跟踪记录自己的表现时,我们的行为模式也会显得更清楚。
还有一种比监控更为强大的反馈形式,这种形式需要来自外部的某种评价或者纠错行为。我们很难发现自己的错误。我们需要一个旁观者对我们进行有针对性的纠错,并给出来自外部的评价反馈。
高质量的课程体系与高质量的指导老师一样重要,而且,高质量的课程体系通常价格低廉。
专家约翰·哈蒂花费了大量时间研究反馈的价值,他认为反馈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当反馈可以给人们提供新的推理方式,改变人们对某一事物的思考方式时,这样的反馈最有效。“能够有效解决错误解读的反馈意见,就是最强大的反馈意见。”
学习就是要学会思考的方法,学会如何更有效地思考。
既然提高技能要从反馈开始,那么我们注定需要刻苦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免不了会挣扎,毕竟,所谓的反馈就是要发现我们行为中的错误。
坦率讲,世界上不存在不需要付出努力的学习方法。为了学习新技能,我们要准备好不太舒适、精疲力竭、常常有点一筹莫展的感受。专业精通的水准就是迎难而上造就的。训练是“艰苦的工作”。
亚历山大的老师亚里士多德曾说,“学习不是娱乐,它时常伴随着痛苦。”
试图回忆信息内容而不是反复阅读信息内容的人,展现了更高的技能水平。从记忆中提取信息的行为是一项重要的学习活动。“提取练习不断提醒我们、告诉我们,这些内容存放子在记忆哪个位置。一旦经过提取练习,这些知识就更容易被找到。”
我们大脑中完全固化的内容不多。大脑系统不是像铁块而一样处在原始、僵化的固定形态,恰恰相反,它是可以改变的物质,是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自我调整的物质,所,它更像一朵神经聚集而成的云朵,而不是神经组成的水泥块。
除了几项特别的技能以外,我们可以在一生中的任何时候掌握任何技能。(关键期指的是语言?体育?)
当“需求”超过了大脑的“供给”,我们就会构造新的神经结构。
T9教授别人是自己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
犯错误会促使我们深层理解。
天赋在学习中的作用被夸大了。关于天赋的说法有的是虚假内容,还有的只是托词。我们经常会把先天资质与真正对学习有用的后天努力、专注、练习以及学习方法混为一谈。我们仅以孩子般的单纯,寻求对成功最单纯的解释,因此我们始终专注于基础能力的研究。
我们如何学习比我们聪明与否重要得多。健全的学习方法是学业取得成功的最佳指标,元认知等技能和天赋同等重要。
他逐渐认识到学习活动需要犯错,错误对于培养专业技能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而令人迷惑的错误是永恒存在的。“你必须对失败嫉妒宽容,在95%的时间里,你都会在迷惑不解中打转儿。”
《错的价值》一书中,禁止犯错就等于禁止质疑,就会剥夺我们深层理解的机会。错误是深思必备的一部分,犯错,是人类本性的核心内容之一。
如果我们对自己说话的时候带电权威感,那么会更有效。
T10学生希望提高自己的长除法技巧,做一些除法习题,做一些加法习题,然后从头再来一遍。
“如果我现在学习,那么稍后就可以出去玩”。米歇尔解释说,清晰的规则让人们更容易管理自己的情绪。不用依赖情绪也不用多想,人们只需依靠习惯做事情,这样可以节省情绪管理带来的精力消耗。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必须努力做到的事情变得轻松起来”。
T11学习一篇文章的最好方式是,阅读过程中,向自己解释文章的核心意思。
人们需要在赞美的时候,把所称赞额素质和最终的结果联系起来。
“胜利是为那些相信获胜并为之努力的人准备的。很多人都想获胜,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着手准备了呢?结果当然会大不一样。”
(清华北大自主招生的物理测试题,小罗发消息过来说四道大题我讲过三道)
四 格物致知
判断一个学习者水平如何,就是要看他是否主动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是否有新想法。
学习是知识领域的不断深入和拓展
“艺术是可控范围内的意外事件。”
波洛克?(这个要查查看)
学习,尤其是一种丰富形态的学习,是知识的拓展,是专业领域的扩张过程。
本杰明·富兰克林:“与其于事后力挽狂澜,不如事先防患于未然。”
“大多数的聘用决定都是通过直觉做出的。”
(通分母(比如电阻串联)通分子(比如电阻并联)不通分(比如罚篮命中率))
(想起来前几天让学生推导的公式)(电容器里竖直偏移位移和t线性关系...)
视觉回路是大脑中最强大的回路。心理学家里奇·迈耶发现,在纸上画一些东西,我们的理解就会更加丰富充实。
我们还应当记住,学习活动涉及全身心。我们的情绪、感受甚至触摸感知都会对我们的知识祈祷支撑作用。毫不夸张地说,学习活动就是一种运动。人们如果能身体力行地参与一个话题或者一项技能,那么人们的学习效果会更好。可以想象,一个人拥有高度灵活的手指比他的高智商更能预示着良好的数学技能。
T13作者认为学习过程需要很多反馈和挣扎努力。
我们通常太担心自己会失败,以至于不愿意付诸实践。然而,一旦对知识和技能获得一些初步的理解,用心进行过一些练习,我们就需要明确的、专门的方法加以磨炼。
T14学习活动需要犯错。
学习不是旁观。
为了充分掌握一项技能,我们需要深入参与这项技能的实际运用。教授知识也是一种对知识的应用。
回答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为了这个问题准备一堂课。(为了这个问题写一本书。)
费曼无奈地说,“你瞧,这事儿我做不到。”“也可以说,我还没有真正理解这部分知识。”
这似乎很怪异、很讽刺,教别人知识反而是自己深入理解一个课题的方法,甚至还有一堆深入研究这个理念的研究结果。
“保护效应”
作为一种学习方法,教别人需要一些元认知。
需要进行讲授的一组研究对象,与需要就所学内容参加考核的一组研究对象相比,前者领会更多、更深入。
把讲授看成一种学习活动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讲授活动是一种社会行为。讲授是一种有情感因素的事情。当我们进行讲授 的时候,会考虑所讲授内容的价值和意义,也会考虑到投入热情和愉快的经历。
以教为学是我们之前提到的很多成功项目的驱动力。(以前提到以学教学,学教相长...)
他发现通过在网站上回复问题,自己掌握了很多新技术,产生了很多新的理解。“我通过回答问题,学到了不少东西。”“为了学习知识,我会有意识地强迫自己回答一些比以前遇到的难一点的问题。”
不确定性是创新的源泉。
“学习是推理和解释的过程,而不仅仅在于最后一个正确的答案。”
正如一位军事科学教授所说:“我们最该摒弃的就是那种标准答案似的千篇一律的训练方式。”
尽量避免正确答案的专业学习方式。
有效学习需要不确定性。我们需要意识到这种模糊性的存在,因为专业水平取决于我们如何调整对技巧和知识的看法。
T16一个人是否聪明,并不是出生时就确定下来了。(况且,即便是确定下来了,很多成就和聪明的关系不是以为的那么大吧?)
人们应当用“无限扩张”和“极力压缩”的方式理解一个问题。当我们无限扩张一个问题的时候,指的是把问题抽象化,这就可能让问题更容易解决;当我们极力压缩一个问题的时候,就是把问题最大可能地具体化,这可能让我们有完全不同的认识。
正如索耶所说,经过深思熟虑问出的问题,是精细化学习的最大驱动因素。其实几乎每一个重大的发明都是在回答一个基本问题。(谁先落地、苹果下落、光速)
(老赵组织活动,小剧场里,数到1时要求静下来,3、2、1还真的安静了。)
向一群人询问一个问题的解决办法,通常会得到较好的解决方案。多样的群体带来多样的思维模式。种族差异会促使人们对事物进行更多的思考。“当那些看起来与我们完全不同的人在场的时候,我们对他人行为合理性的信任程度会降低。这时候人们会倾向于思考而不是加单地从众。”
T17学习者应该设立各类的目标。
我们必须承认的是,学习活动是在困难的问题上进行的,它需要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判断一个爵士乐艺术家水平如何,就是要看他是否能够主动超出现有边界尝试新东西以及是否有新想法。”
判断一个学习者水平如何,就是要看他是否主动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以及是否有新想法。
五 融会贯通
(本书章节的标题翻译的简洁,想到以前曾设想过也实践过的教学模式...)
T18用于做重点标记的荧光笔不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工具。
人们首先都需要掌握一个专业领域中的各种模型。
高层次思考的能力基础主要就是对事物内在关系的理解能力。“有效学习最终可归结为对事物内在关系的思考。”
“只是记住一堆事实其实没什么用处,想要有效地学习,人们需要理解因果关系,发现其中的异同。”
T19一个小孩子写出3+3=6,家长像看看孩子是否能理解更深一层的加法法则,可以这样提问:你知道其他两个数字加到一起等于6吗?你能解释一下你的答案吗?为什么这是正确的答案?
人们通常会被问题的表面细节分散注意力,“认知的最大障碍”。
通过混合练习,把不同的例子交叉结合,就容易对隐藏在背后的关系产生更充分的理解。
最糟糕的方法就是连续不停地练习同一内容。要像预防瘟疫一样防止这种情形的发生。心理学家纳特·科内尔告诉我,“最好是集中时间进行练习,但是不要重复任何内容。”
T20从文章的某一段落学到新知识的有效方式是做一做与文字内容有关的测试题。
T21应当从学习风格(视觉型、听觉型等)和左右脑主导型调整你的学习方式。
T22年轻学生有时候用手比划一道数学题,这有助于学生理解这个数学问题。
类比是一种强大的学习工具。类比是帮助人们学习的最佳方式。
Bestman
T23学习活动应该在时间上分隔开。
类比可以让思想或者事物的区别更加明显,是一种从相似进而发现相异的学习路径。
这个世界远不是那么泾渭分明,学习活动也不是仅有对错那么简单,学生们需要学会自己做出解读。
过度泛化,就是指仅通过一点点证据得出过于宽泛的结论。过度泛化是一个常见错误,基本上就是把一种类比推论过头了。
T24爸爸表扬了解答了一道数学题的孩子,你一定非常努力。(但会被认为,很努力才解决了这么简单的题目,是不是变相说自己笨呢?关键还是学习的价值观,后天品行胜先天智商。)
在学习活动中,一定是先有内容,才会谈到内容之间的关系。但如果我们没有学到这个知识领域中的思考技术,那实际上我们并没有学有所得。
T25为了学习某一学科,你需要知道这个学科内的各种事实。
解决问题与学习活动类似,是一种方法、一个流程。这个观点最早是由匈牙利裔数学波利亚提出,生于20世纪早期,是那种最重要但又晦涩难懂的欧洲人之一。厚厚的眼镜后面犀利的目光,让波利亚看起来就是个古怪的老学究。他个性确实十分古怪,曾经因为动手打了学生而被学校开除。(哈哈,和人家的差距最小的地方吧,我要努力)
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的波利亚,60多还在斯坦福大学任教,并把他的研究重心转向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一阶段:理解阶段。“你一定要真正理解你的问题---未知的问题是什么?你掌握了哪些数据?”
第二阶段:规划阶段。“发现已有数据与未知问题的关联。”
第三阶段:计划实施阶段。“看看你能否证明你的想法。”
第四阶段:回顾阶段。“从解决方案中学习。”
研究指出,问自己问题的人比不问自己问题的人,可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在紧急情况下要帮助别人,应当首先自己带上氧气面罩。如果自己都无法呼吸,帮助别人就完全不可能了。
波利亚还提到了回顾的价值,即回头看,重新思考一下当时提出的解决方案。
六 温故知新
知识的学习是一个永恒变化的过程。温故而知新,才是推动知识更新迭代的终极法则。(当年日本首相来华访问题词,温故创新)
“如果我有一根魔法棒,我最希望消除掉的是什么呢?”卡尼曼斟酌着自己的话,“过度自信。”
T26学生们可以准确地评价教育工作者的水平。(这一条我觉得在一定的范围内或许对)
过度自信最终会阻碍有效学习。(我曾经的摄影师应该有这个特征)当人们处于过度自信的状态,就停止了学习的过程。在需要更加刻苦钻研的学习方式上,过度自信尤其有害。
让我们来认识学习活动的“第二十二条军规”(这是一条没法违背的军规):我们知道得越多,就越认为自己了解得更多。所以,掌握一点点知识,可不是有点危险那么简单,它实实在在地迷惑了我们。
我们通常都认为自己知道的比实际的要多。我们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我们对自己未知的东西并没有清醒的认识。
一位教授的课程让学生着迷,人们就会认为学生可以从他那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尽管实际情况并不尽然。
“双重诅咒”:如果您不知道自己是否正确,那么也就不知道自己是否错误;如果事情看起来轻而易举,那么学到的内容相对较少,因为如果事情看起来轻而易举,人们就会减少自己付出的努力。
T27右脑型人与左脑型人的学习方式并不是不一样。
盖茨曾说过,“最棘手的客户是你最佳的学习资源。”(对老师来说,最难教的学生似乎并不是这样呢...)
说到学习的反思,我们需要来自外部的检查,毕竟人们都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就像骗子一样,我们有时会相信自己的谎言,尤其在学习方面,我们都自以为比实际懂得多。
“做自测习题会让你迅速成长。”
清晰地识别尚未完全掌握的内容是一种强大的学习方法。(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
T28第一次学习投掷飞镖,要重点关注学习过程。例如记录投掷结果,学习如何正确握飞镖。
T29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应当在他们还没学过的内容和近期学过的内容之间切换,交替学习。
罗杰·克雷格呼吁人们终止那种随意的学习方法...
同样内容在时间上分散开的学习方式效果更好。
“对行动的思考,重于不假思索的行动本身。”
“你学的知识越多,就越需要建立起知识的内在联系,而这样的工作都是需要你有意识地来进行。”
睡眠呈现出很多引人注目的成效。睡眠让人类更完美;多睡一会意味着更高的收入水平;睡眠对减肥还有帮助;当睡眠充足的时候,运动员的爆发力会更好...
如果美国的中学每天上课时间推迟一小时,那么全国的考试成绩将会提升一个级别。换句话说,当学校上课时间推迟60分钟,七年级学生的成绩可以达到八年级的水平。
人们花在回顾与反思知识和技能上的时间远远不够。
白日梦也可以提高人们的认知水平。
平静的感受和深度的学习步调完全一致。
有些大学禁止使用手机,法国甚至在托儿所限制无线网络的使用,还有的组织专门设立安静教室。
“大脑是一个平台,需要我们不断地在上面有条不紊地构造出新的认知。”
T30学生应当学会审视自己思维活动的方法。
T31反复于都并不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
绝大多数实验对象都选择了再练习几遍,但是那些选择“回想一下再做”的成员却取得了更好的学习效果。
人们对行动的偏好最终对人们的学习活动是无益的。
“深度工作。”
无论我怎么努力,本书的个别篇章都会迅速地从现在时变成过去时。
《比你想象的更智能》smarter than you think一书中所说,博客给阅读和写作带来的影响,不亚于古登堡印刷术。
在互联网连接覆盖的教室里,学生的学习成绩通常较低。(想当年自己设想教室里配备联网的电脑的想法现在看来还是幼稚了不少。)
在技术辅助的学习活动中,“少就是多。”学习方法是需要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的。
AT&Tceo史蒂芬森把持续学习看成打字或基本数学运算一样的最低要求,“你需要重新武装自己,这一过程永无止境。”
后记
“任何一种学习的目的,都是把各种信息组合在一起,形成某种特定的含义。”
价值感:如果我们本身不想学,那么是不太可能学会的,也就更谈不上精通了。我们打算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是有价值的,而且必须能发现其中的意义。学习的过程,其实也是赋予某种事物具体意义的过程。
目标:在精通某项技能的初始阶段,专注才是最关键的。我们需要搞清楚我们要学习的究竟是什么,并且设定阶段性目标。
提升:我们需要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打磨技巧,从而提高技能水平。
实践:在实际应用中,要加深对知识与技能实际意义的理解。
融合:我们需要知道这个细节或步骤如何与其他部分互动。
反思: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很容易犯错误或过度自信。
上面这些步骤并于一定总是按顺序发生。
学习活动是一个过程、一套方法、一个体系,它最终将帮助人们更有效地获得专业技能。
每个人都应当是自身学习活动的主导者。
T32人们通常很难分辨他们是否已经真正理解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
报告强调了小测验的价值,讨论了间隔时间进行学习和复习的重要性,倡导更多解释性的提问方式,以及发现不同案例之间内在的联系的价值。
光是题目就让人拗口反感---《优化教学资源,提升学生学习活动水平》(曾几何时也被这样八股...)
“不要仅仅是重复阅读,要消化每一个学习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再现。”“带有目标的学习,以具体目标带动学习能力的提升。”
经常看到学生们使用学满十几个单词的提示卡,“很想过去告诉他们这样做不对,应该是一个卡片上写一个单词。”人们准备演讲的时候,总是反复阅读他们的演讲稿,除非从来没看过这些材料,否则应该放下演讲稿,做做演练效果更好。
认知科学家凯瑟琳·劳森说,“如果把教育领域比作医学领域,如今的教育方法基本上还处于水蛭放血疗法的时代。”
有效的学习方法绝对不仅仅是为了提高考试分数,更优秀的教育成果可能是我们将来唯一的最佳投资选择。
18项学习工具锦囊
学习者的策略
1.找到价值感
学习活动通常就是要让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意义能够以某种形式展现出来。
如果你真的想升入掌握一段文字,那就自己把它表演出来;如果你希望理解一个概念,就用自己的语言把它描述出来。另一个方法就是复述。
2.设立目标
在学习活动初期,保持专注是关键。
具有清晰目标的人比设定“好好工作”这类含糊目标的人,最终取得的结果要好得多。
与其设定一个“学跳华尔兹”这样的目标,不如设定具体的“每周参加一次华尔兹课程”这样清晰的小目标。
只有你稍微跨出舒适区一点点,努力达到你暂时还达不到的水平,学习才能开始。
3.提升知识与技能
回忆篇章内容比简单重复阅读篇章内容的人,学习收获更多。
最好的反馈意见是,既有对结果的判断,也有与正确答案相关的提示。
4.付诸实践
人们通过向自己解释概念、问自己问题,也可以收获良多。当人们向别人解释概念或者技巧的时候,可以起到提升学习效果的作用。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小组配合工作那么有效,因为向同伴解释的时候,自己也在学习。
5.融会贯通
学习不仅是为了掌握一点孤立的细节或者一个步骤,我们需要理解这些细节如何按照一定步骤进行互动。简单说,我们需要掌握专业技术领域底层的体系结构。
6.反思与回顾
学习的过程可以看做是理解一套有机结合的体系中各个组成部分的过程。
家长、教师和职业经理人的策略
7.设定期望值
掌握专业技能需要刻苦努力。
“非常努力,太棒了!”“你做到这些一定很不容易!”
要告诉学习者你的期望,更重要的是以身作则,做出努力奋斗和克服困难的榜样。自己犯了错的时候,告诉自己也告诉别人,这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8.学习活动的时间间隔
人们用一大摞提示卡学习,比用很多小摞的提示卡效果好得多,因为一大摞提示卡会在一段时间后让人们有机会回顾学过的内容。
9.鼓励专注
在你进行演讲的时候,要让你的核心信息非常清晰:听众走神时,要反复强调你的核心信息。
10.鼓励犯错
失败是学习者走向成功的必然阶段。犯错会促进学习,帮助我们记忆得更牢固。
人们需要竭尽全力独自完成学习任务。
11.采用类比
类比是真正的发明之母。约翰内斯·古登堡看到葡萄压榨机以后,发明了印刷机。
12.鼓励回顾与反思
教育政策制定者的策略
13.倡导掌握学习方法
14.教材升级
让学习项目更个性化,与学生个人兴趣更相关,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
15.推动智能技术的应用
16.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情绪因素
17.顺应教育的社会化趋势
18.重新设计学习环境
最后,请允许我对美利坚大学的法律图书馆表示感谢,在那儿我完成了本书大部分内容的写作。
RR@12.25
如果学生被表扬努力而不是聪明,那么他学到的会更多。
学习方法组的成绩远高于绩效表现组和传统智慧组,实际得分差不多是传统智慧组的两倍,而且他们更享受实验过程。
所谓领导才能,归根到底就是如何帮助他人成长和进步。
一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更直白地告诉我,他认为传统的讲授方式简直就是不道德的。
无可辩驳的证据表明,自测的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学习的目标在于成长为一个高效的学习者,成为一个高效利用21世纪所有工具的人。
人们需要自己发现事物的意义。
成就感最重要的来源是事物的意义,人们在生活中,比幸福、利润更重要的是人们希望自己活得有价值。
只有认为“值得去做”才能让深层动机形成完整的闭环,或者说只有“意义”才是某一场景带来的驱动力和个人内在驱动力的界限。
一个学生优秀与否,他身边其他学生的情况发挥了绝大的作用。(所以班级的氛围有多重要)
一般人都没有主观恶意,顶多是一些糟糕的决定带来些糟糕的后果。
人们应该把教师理解成“认知活动教练”。
能够高效学习的人,都是经常在头脑里问问题的人。
元认知(对思考行为的思考)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占40%,而智商方面的影响只占25%。
(很好奇,我是如何变得地学校并无好的期盼这种状态。)(学生太弱)
我逐渐认为,学习活动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刻苦努力。这是我自己的生活写照,是我立下的社会契约,我暗下决心要超过班级里所有的人。我告诉我的同学,我是一只笨鸟,我需要通过决不妥协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单纯地投入大量时间进行练习,与实际取得的学习效果之间没有什么必然联系。“由于没有清晰地认识到需要提升具体哪项能力,以至学习活动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学习活动需要犯错。学习不是旁观。
教授知识也是一种对知识的应用。
以教为学是我们之前提到的很多成功项目的驱动力。
过度泛化,就是指仅通过一点点证据得出过于宽泛的结论。
“如果我有一根魔法棒,我最希望消除掉的是什么呢?”卡尼曼斟酌着自己的话,“过度自信。”
博客给阅读和写作带来的影响,不亚于古登堡印刷术。
“如果把教育领域比作医学领域,如今的教育方法基本上还处于水蛭放血疗法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