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06

本来是想烧个漂亮的花瓶,或许是期望太过完美,以至所有精力都用来勾胎描绘,还没有来得把玩却已支离破碎了,实无回炉勇气,只好从那碎片中想象最初的美。
autumnn.png
冬的不约而至让秋的狂欢仓促结束,沮丧的银杏树下还散落着来不及收起的彩饰。

与表象越接近与真相越远离。或如“灯下黑”?不尽然,不见表象亦不见真相,因本无真相。

一直奢望着有足够安全感的教学氛围以及生活环境,也一直固执地要把幻想实现。偶有成就,偶有挫折,常有感慨。

原来自尊也是一个矛盾体。不自尊多不自立。而壳里的自尊何尝不也常自寻烦恼呢。不恰当的自尊常是认知的羁绊。打开果壳,自尊经历点风雨也才能享受到真的阳光。

“感应”是个奇妙的词,甚至会让人想到特异功能。而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何尝不是某种感应呢(互感)。按物理上学电磁感应的规律来考虑教育感应的话题会有很好的结论。

比如:作为教师,和博学相比,要感应出学生的电流,变化更为重要。这或许就是所谓的节奏吧,甚至可以说“无变化,无教育”。这样看来,教师终生学习的意义不仅仅是丰富知识本身,而是通过自身变化的过程对学生的感应。


从上图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求知欲望下降会激发学生,而且师生相互“吸引”...如此看待,教师该是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工作。以后分工细致了,或许50岁后才有资格当老师呢:)
下午闲来无事,还真鼓起勇气把破碎回炉了,尽管少了原来的热情,好在还能坚持着烧出个完整点的东西:)

静态的观察是认知的前提。如果说那从静态到动态是认知的跨越,那要描述动态则需要飞跃了。认知从距离远近的位移跨越到运动快慢的速度。而加速度的出现不仅是物理学史上认知的飞跃,更是人们对动态描述的突破。而到了电磁学上,类比加速度速度变化率的表述,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核心也是磁通量变化率的问题。

人们对教育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几千年前孔子的层面(如亚里士多德对力的认识),更多的是感性。自然科学的创建是亚里士多德错误观点两千多年后的持续。而教育作为科学来说,社会学的伽利略出现恐怕还要等更长的时间。

应试教育也好,素质教育也罢,评价的方式都要突破简单用数量的评价,而其要强调变化率。所谓发展的观点,无非是类比加速度。教育效应的核心驱动就是通过变化率来感应出能量来的。再说一遍,无变化,无感应,无教育。

P.S.“全国中学超常教育研究协作组第16届年会暨海峡两岸超常教育高峰论坛”在西安市第一中学召开,感谢小梁提供资料下载网址

On this day..

One Response to “无变化,无教育”

  1. 小刀 Says:

    那就一切归于平淡,没有太多的希望,所以也就不会有太多的失望。生活如白开水,平淡,无味却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