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说到稻草,英文中有句谚语,"The straw that broke the camel's back。"最初的说法是"As the last straw breaks the laden camel's back。"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压挎骆驼背的最后一根稻草"。这源于一则寓言,说一个商人让他的骆驼驮了很重的货物,还和同伴炫耀自己的骆驼多能干。同伴提醒骆驼的负重已到了极限,商人不以为然,于是同伴捡起一根稻草往骆驼背上轻轻一放,这匹"能干"的骆驼轰然倒下。

社会学上有个“稻草原理”。说往一匹健壮的马身上放一根稻草,马毫无反应,再添一根稻草马还是没有感觉…一直往马身上加稻草,当最后一根稻草轻轻落到了马身上,健壮的马竟不堪重负摊倒在地。类似的,生物学中也有个什么“蚂蚁效应”,说一群蚂蚁选择了一棵大树安家,它们辛苦劳作,挪移一粒粒沙土,咬去一点点树皮...一天,一阵微风吹来,百年大树轰然倒塌。

这还让我想起以前提到的“谷堆论证”和“秃顶论证”。一颗谷粒不能形成谷堆,再加一颗也不能形成谷堆,如果每次都加一颗谷粒,而每增加的一颗又都不能形成谷堆,那么怎么形成谷堆的呢?掉一根头发不能成为一个秃顶,再掉一根也不能成为秃顶,那么如果每次掉一根,而掉的每根又不能形成一个秃顶,那么何以形成秃顶呢?

单独看一根稻草的分量很轻,但“迭代”后的稻草分量就很重了,这如分形中皇冠是如何炼成的那样,是量变到质变的道理。而能被稻草压跨的也不仅仅是骆驼、驴和马,生活中我们也难免成为那不懂拒绝,也不懂节制的骆驼,我们也犯看起来只是添加一根稻草的无足轻重,实则是添加了那致命稻草的错误。时下的学生何尝不是负重的骆驼,而家长和老师还在轮番添加稻草,也不知道谁能更有幸轮到那最后一根。骆驼的倒下,被谴责的也不该仅仅是那最后的稻草。

有致命的稻草,自然也有救命的稻草,溺水的人抓住一根稻草都觉得能“救命”。传一次海难中就一个人存活了下来,原来他一直觉得自己眼前有一根稻草,一直想去抓到它。也许看见的所谓稻草是幻觉,但就是凭着这点希望,他一直在海上漂,直到获救。这是救命稻草的典故。

面对负重到极限的骆驼,我们不是添加最后一根稻草,而是从骆驼背上一根的一根的拿下稻草,那丁点亮光或许就能救了绝望了的骆驼。一根微不足道的稻草也就成了救命的稻草。对于不稳定系统,小小的稻草就成了决定性的因素,这样看来最后一根稻草的分量很重。高三最后的阶段,这种认识尤为强烈。而能给于绝境中的人以稻草的幻觉,谎言反而成了善意,还能救命。

On this day..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