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10


看《卡尔·威特的教育》的过程就很好奇小卡尔·威特的发展,我想起了匈牙利的波尔加姐妹。但怕影响到看书的态度,看完后才去检索...Karl Witte
很庆幸我没有一开始就去怀有质疑的态度去阅读,即便有所争议,但不妨碍我们思考自己的教育态度和策略是不是就是那对立面。
(作为牧师)下面谈到的一些观点可能与我的教义格格不入,这无疑是不得体的,而且是不合时宜的。但是我决定将我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忠诚地写出来,因为我对当下流行的教育思想不仅表示同情,而且站在与之完全相反的立场上。我认为,这有这样才能显示我对上帝的忠诚。
小卡尔1800年出生(老卡尔52岁),8岁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六国语言,通晓化学、动物学、植物学和物理学;9岁考入莱比锡大学;10岁进入哥廷根大学;13岁出版《三角术》;14岁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孩子最终成为英才还是庸才,不取决于天赋的大小,关键取决于他从出生到五六岁时的教育。
卢梭强调天赋,认为人的命运由其天赋优劣决定,而环境的作用是次要的,与此相反,斐斯泰洛奇则几乎视环境的作用为万能,天赋的差异则显得微不足道。
用严厉甚至牺牲幸福生活的方式来迫使孩子成长,这是一种极端行为。另一种极端行为就是放弃任何努力,听任孩子自然发展。
人如同瓷器,幼儿时期就好比制造瓷器的黏土,施以什么样的教育就会形成什么样的雏形。“幼儿是成人的母本。”
儿童的智力就像曙光,必须要在这一曙光出现的同时开始对其进行教育。
教育至少要从孩子出生的那天起就开始进行。
德国有句谚语,“人的性格取决于食物。”(哈哈,那猪肉真的就别吃了吧)
一切智慧的根源在于记忆。
“想象是人生的皮肉,若没有想象,人生只不过是一堆骨骸。”
学习知识并不是最终目的。学习知识只是手段,让孩子通过学习知识去开发他们的各种能力,培养他们各种能力和素质才是关键。
@qiusir: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卡尔·威特的教育》里有这样一段:有一次,一位父亲骄傲地对我说,“我儿子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有一天,他把妈妈放在碗橱里的菜吃了,还把剩下的抹到猫的嘴巴上。”哈哈,好在还有乔治·华盛顿诚实的故事流传,要不都以为西方的政治家都是骗子呢……

如果一个人小时候想象力得不到发展,那么他不但不能成为诗人、作家、雕刻家、画家,而且也成不了建筑家、科学家、数学家、法家。也许有人认为,数学家和科学家用不着想象力,但这是错误的想法。想象力对于任何人都是必要的。凡是在年幼时充分激发了想象力的人,即使他遭遇不幸,也会有幸福感;即使陷于贫困,也会有快乐感。
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就是不善于想象的人。
“要想小儿安,留得三分饥与寒。”
我总是讲到最有趣的地方就停住,并告诉儿子这个故事在哪本书中,鼓励他去阅读,并在阅读中寻找快乐。
某一本小说,一般人阅读一遍以后就往往不想再看了,但小卡尔却喜欢反复多次听同一个故事。
歌德“为了不失去神给予我们对美的感觉,必须每天听点儿音乐,每天朗诵一点儿诗,每天看点画儿。”
唤起孩子的兴趣,让孩子自己提问。
小卡尔写了一篇《美丽从哪里来》的童话故事:一只小青虫化茧成蝶前后的境遇。
完全强制的知识灌输就像是给树浇水,如果只把水浇到树叶上而不是浇到根部,树木就吸收不到水。
片面发展的人,不可能成为真正幸福的人。
“这个爸爸也不懂。”于是两人就一起翻书,或者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一起把那个问题弄懂。“如果不是你今天你提问,爸爸至今也弄不明白这个问题。”在这样的鼓励下,儿子的问题果然越来越多。
“其实你的答案也有道理,也许是爸爸错了,我们去看看书上怎么说吧。”
对幼儿的神经是否有害,不是取决于他学习用功的程度,而是取决于他是否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
那些孩子之所以在学习上不尽如人意,大多是因为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认为,这应该依赖于父母的培养和引导,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小卡尔学习时,我绝不允许有任何干扰,即使是妻子和女佣人询问事情,我都一概不理,告诉他们卡尔正在学习,现在不行。即便有人来访,我也不会放下对儿子的辅导,我吩咐家人让客人稍等片刻。我这样做就是为了让儿子养成严肃认真、专心致志的学习态度。
这个世界上许多事并不像表现的那么美好。人心复杂,你应该学会辨别好人和坏人。(从我关注的那些天才少年的阅历来讲,少年天才的心智丰盈更为重要当聪明人比当老实人更重要
循规蹈矩的老实人并不一定能够妥善处理好自身与社会的关系,也不一定能与社会的规范相协调。

辨别能力差的孩子,即使学习再用功,阅读的书籍再多,也只是一个储存知识的仓库。
“只要真正看看世上的痛苦和悲惨,谁都会感到寒心。”
我为自己这种不拘小节的性格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感受到的是一个,有足够理性的温和,一直能坚持己见的倔强,关键是非常博学)(时间的贩卖者)
@qiusir:在读《卡尔·威特的教育》,应该是商务印书馆的编辑强塞了崔化钠同志的一段话。“崔永元评价现在的孩子说,他们不懂得宽容,不懂得容人,不懂得宽容必然不会与人打交道,往往患得患失,自我中心,总是在用自己的利益来衡量对方。”也觉得现在的小孩缺点不少,但在包容性上恰恰是有进步的吧……
罗斯福“成功的公式中,最重要的一项是与人相处。”
卢梭强调要教育孩子真诚与人相处,决绝傲慢和虚假。他说,切勿教孩子学会一套虚假的客气话。我不怕爱弥儿说话粗鲁,但是我怕他说话傲慢,我宁可让他在请求别人的时候说“你去做”,而不喜欢他在命令的时候说,“我请求你”。我所重视的不是他使用的措辞,而是他给那些措辞的含意。
我想要的是健康全面的正常人,而非神童。
在对儿子的教育上,与其说我是在智育上下功夫,还不如说我是在德育上下功夫。我不想把儿子变成个智商很高,但情商很低的不通情理的人。每当我看到儿子只沉溺于希腊语、拉丁语或者数学时,我会理科像方法纠正这种倾向。
坚韧不拔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美德。

不能培养孩子辨别能力的学校,只能成为庸人聚集的场所,学校只不过变成一个个贩卖学问的零售店,老师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店员。尽管他们大多数都在尽职尽责地销售教育学、语言学、物理等知识,但从这些授课中,学生丝毫得不到创造力的培养。按这样方法培养的学生,既没有思想,也没有创新精神。
雅典时代的自由教育,造就了希腊文明的伟大;拜占庭时代严格遵循清规戒律,却使希腊文明陷于贫乏。
(想起小时候鸡蛋的事情,很庆幸自己没有得上游手好闲的毛病,但那伤害的代价太大了,现在也还不能完全释然。)
有一次,一位父亲骄傲地对我说,“我儿子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有一天,他把妈妈放在碗橱里的菜吃了,还把剩下的抹到猫的嘴巴上。”(政治家在二百多年前就被黑了呀)
《所罗门》的箴言有“不鞭打孩子,就会惯坏孩子。”
孩子天生就是利己的,这似乎是一种本能。他们对别人要求多,但能替别人着想的却很少,简直就像个小暴君。
服从也是孩子的重要品质。
只有玩具陪伴的童年是可悲的。(呵呵,连玩具都没有的童年算什么呢)
如果不懂得如何与人交往,再聪明的孩子也不可能有所作为。
人际关系原本并没什么不好,只是现在的许多人误解它。我想,只要正确地教导孩子,以合适的方法让孩子对人际关系有正确的认识,一定会对孩子的将来有很大帮助。

理财能力是孩子将来生活和事业上必备的重要能力。
对孩子失败的包容,是帮助孩子战胜失败、迈向成功的关键。
勇气是一个人积极进取的动力。我非常赞同英国人某些培养孩子的做法,他们总是把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放在首位。
一个人的力量再大,也不能把自己提起来。要战胜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强大的自制力就是战胜自己的表现。
情商: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妥善管理情绪的能力;自我激励的能力;了解别人情绪的能力;调节人际关系的能力。
“应该教他们成人后怎样保护自己,教他经受得住命运的打击,教他不要把豪华和贫困看在眼里,教他在必要的时候,在冰岛的冰天雪地里或者马耳他岛的灼热的岩石上也能够生活...问题不在于防他死去,而在于教他如何生活。”
一个孩子说我恨死你了和成人的我恨死你了不能相提并论。
柏拉图,任何坏人之所以变坏,都不是出于本意。(“世上没有坏人,但有很坏的情况。”)

On this day..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