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ended using disruptive innovation to improve schools
Michael B.Horn Heather Staker
(国内翻译的书的封面设计太丑,贴图一般找原版封面)
之前读了霍恩和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的《创新者的课堂》[?]
“在线学习能够强有力地推动教育个性化,更揭示出在线学习对于推广学生自主教育的无限潜力。”
“混合式学习的三大挑战:个性化、平民化和低成本。学生渴望主导学习,主动参与和探索学习资源,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引导自己的知识内容,而老师可以将经历集中在更需要关注的学生身上。”
人们出于不同的目的使用“范式”这个术语,“颠覆式创新”这个词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被无知的人们滥用,为他们想做的任何事来辩护。(改革这个词也有一样的境遇)
在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学习者才是继承未来的人。总是自以为饱学的人通常发现自己完美的知识储备只适用于一个不复存在的世界。---埃里克·霍夫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推荐序
大约每隔中学生都会与一种他们所期望的学习机会失之交臂,但从在线学习中受益。
一些学校想给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却最终只是给教师强加科技的负担;要知道教师已经很忙,他们没时间也并不知道如何根据学生的个人需求改造课堂。
Teach to One
“知识就是力量”(KIPP)项目是美国最大的特许学校网络之一,以“不找借口”的校风闻名,不为学生成绩差找任何借口。
“课时”这一概念出现后,学生才不用担心教师上课不负责任,不用担心学习自控力收到打击。学校此起彼伏的铃声,能很清晰地分开各科教学,使得学习更为简短、独立,从而避免学生陷入知识点深处的复杂逻辑。纽约州年度教师 ---Taylor Gatto
教育者常将学习落后问题称为“瑞士奶酪”问题,因为瑞士奶酪上面小孔密布。在传统工厂模式下,教师面临的挑战是不清楚学生在哪个知识点上产生了疑问。
一、理解
1、什么是混合学习
混合式学习是指任何一种正式的教育课程里,1、学生的学习过程至少有一部分内容是通过在线形式来学习的,一定程度上由学生自己自主控制时间、地点、学习路径或进度。2、学生学习的一部分是在教师督导之下的、非家庭所在的实体教室里进行。3、一种综合性体验。
大量关于学习的研究表明:主动式学习比被动式学习要有效得多。从认知科学上来说,我们了解到学习是一个将信息从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过程。
随时、随地、途径随意、进度随意,学习是不断活动的过程,不受课堂和课表的限制。
2、所有课程都将走向混合吗?
1807年,当第一艘蒸汽机船在哈德逊河上时,它在各方面的表现几乎逗比越洋帆船逊色。
@qiusir:主动创新如主动阅读和主动学习一样...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这永远是混合模式下的混合学习的根本特点。
一个稳健发展的系统中,持续式创新才是明智选择。
蒸汽机动力取代帆船动力走向跨洋航线的情形,社交网站上充斥着的数码照片取代传统胶卷的情形,混合式学习与它们是同样的规律。
学校的教育理念远远没有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因为各地学校的电脑机房已建成数十年,对比这前后数十年的情况,基本的教学设计并未随之升级改版,教与学的过程仍在原地踏步。
颠覆式创新的应用,仍停留在课堂级,尚未上升到学校层面。《创新者的课堂》而非《创新者的学校》正有此意。
二、动员
3、从振臂高呼开始
过去60年,数字化解决方案使得总体经济的劳动力生产率每年提升超过2%,很多人都期待着科技能否提升教学。除了科技,学校别无他选。
《炒得过热,用得太少:课堂中的计算机》
教学科技的支持者和反对者都承认,强大的硬件和软件通常只得到了有限的应用,仅仅是维持而不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成功的混合式学习计划是深思熟虑的结果,通常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的起始点在于找出待解决的问题或者待实现的目标。它们从振臂高呼开始。
1通过个性化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生活质量。2给学生提供平时接触不到的课程或学习机会。3促进学校的财务系统健康运转。4以上三项的结合。
确立SMART目标:Specific明确的、Measurable可衡量的、Assignable可分解的、Realistic可实现的、Time-related有时限的。
对于技术,学校最常犯的错误就是沦陷于技术本身。
4、组织创新
三、设计
5、激励学生的积极性
他拿起一个空碗,解释说:这就是你的大脑。看见它是空的吧?它能够完美地装下那些知识。但是,有些学生到学校来是这样的。他吧碗上下颠倒,然后把水从水罐中倒向碗底,所以水就撞到碗底飞溅到了地上。孩子们尖叫起来,很惊讶教师竟然把那么多水直接倒毛毯上。“一些学生选择逃避学习,这多么让人伤心,因为浪费掉那么多知识。”(杯子空的才有用)
美国每位教师每年贡献了超过1000小时在教学上,这比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多。(大陆的老师光上课时间有的超500小时吧)
跟那些不会把“保持身体健康”放在优先级的人一样,很多学生之所以会在学校中苦苦煎熬或者根本不来上课,是因为教育并不是他们想尝试做的事情。像买奶昔一样,教育是他们可能买来去做想做的事,而非就是那件想做的事。
如果他们的目标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方式使他们做并不是最想做的事,那前面说的那些努力都是白费的。如果这是学校能提供的最好的方式,那么很多学生会采用其他解决方案来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学校的优先级会不断下降。
“如果孩子想要学习,我们不可能阻止他们;如果他们不想学习,我们也不能强迫他们。”已故教育家杰克·弗里默
6、提升教学水平
美军过去倾向于征募身体健康、受过教育并且遵守纪律的人。而如今,大部分美国军队希望征募一些善于交流、求知欲强和善于合作的人。
@qiusir:“导师"(Mentor)一词源于希腊神话,荷马史诗《奥德赛》的主人公奥德修斯(Odysseus)在参加特洛伊战争前,把自己的儿子特勒马科斯(Telemachus)托付给曼陀尔(Mentor),后来雅典娜(Athena)乔装成曼陀尔的样子,鼓励特勒马科斯承担起应承担的责任,他最终找到父亲并一同返乡复仇。“导师”责任的复杂可以从曼陀尔(Mentor)那得到体现,一个Mentor(男)承担着看护的任务,另一个Mentor(女,雅典娜伪装的)承担着指导的责任。“经师易遇,人师难遭。”不知经师是不是可以翻译成Teacher,但“人师”应是Mentor。而为人”导师“谈何容易,需要智慧女神Athena的帮助。
@qiusir:特别要善待男姥师,他的心里可是驻着雅典娜呢……
导师能够“改写一个人的性格”,并且即便是对看似不可能改变的事情,导师也能够使其发生迅速和意想不到的改变。
顾客进理发店是想让理发师帮助自己打造合适的发型和发色,而染发师每天出现在理发店里是由不同原因的。理发师希望通过这个职业来表达自己作为艺术家的存在,而美容美发似乎给他提供了这个机会。专业染发师从众多色彩搭配中为顾客找到完美配色时,感到非常自豪。尽管他们需要考虑顾客对染发的结果是否满意,但是他们依旧可以在这个要求范围内自由发挥。
每项创新要被其他利益相关者成功接受和使用,就必须能够帮助利益相关者完成其所有工作,否则它就无法为任何利益相关者服务。
工作满意度是一种连续变量,一端是非常满意,另一端是非常不满意。令人惊讶的是,员工可以同时既爱又恨他们的工作。
工作中不满意的反面不是工作满意,而是工作不满意的情绪的消失;同样,工作满意的反面不是工作不满意,而是工作满意的情绪的消失。
(同样,对学生关爱的反面不是不关爱,而是关爱的情绪的消失,也就是冷漠吧。)
越来越多正式和非正式的学习渠道使得教师角色分离。在工厂模式中,教师需要为发生在教室中一切负责;在混合式模式中,学生接受来自多方渠道的学习模块。这为教师更加专业化提供了机会,尤其是在学校中,教师是以团队的形式进行教学的。
数字化学习不仅为学生基础在线学习和混合式学习并每天取得进步提供了机会,而且也使得教师从中受益。混合式徐色系的兴起为教师接触到与职业相关的成就感、认可、责任感、成长和其他激励因素提供了更多新的机会。
@qiusir:《混合式学习》里有一条注释,大概意思是:基于超过100万学生的学区和税务记录,哈佛大学开展过一项有高“价值增值”的教师对学生终生影响的研究。平均来说,跟随一个前5%的价值增值教师学习一年,这个孩子的一生累积收入增加8万美元。如果把排在后5%的价值增值教师替换成普通教师,整个班级的学生终身收入大约增长25万美元……
跟随高价值增值的教师学习的学生上大学的可能性较大,青春期怀孕的可能性较小……
多数教育技术公司并不是提供一种产品来帮助教师把现在的工作更加高效地完成,而是在教师已经繁忙的工作上又附加了一项工作。
7、设计虚拟和物理架构
8、模式选择
四、实施
9、创建文化
当您感觉到了文化,你就理解了文化。
“文化是向着共同目标一起工作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频繁地被大家效仿并取得成功,人们甚至不考虑做事情的其他方法。如果一种文化已经形成,人们将自动做需要做的事以取得成功。”---Edgar Schein
如果学生发现,他们在走廊上步行总会被表扬,而在走廊上奔跑总是被训斥,则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文化规范就会形成。并且学生会发现,自我调节他们在走廊上的速度其实并不难。
首先,教孩子们如何做;然后,让他们设定目标。
如果他们感受到同事的祝贺或欣赏,他们的工作会变得更有生产力。庆祝能转变会议的基调和感觉,让它从一个无用的令人心烦意乱的东西变得有价值。
你在工作中没有需要短暂休息或打盹的时候吗?如果你的上司走过来训斥,这样会有助于提高你的工作效率吗?
10、发现自己成功的方式
老鼠和人类的完美计划常常落空。大胆的新计划在执行时往往不符合学生实际。
“人也罢,鼠也罢,最如意的安排也不免常出意外。”
On this day..
- 朝永振一郎的讲演集 - 2019
- 手指动个不停是另一种懒惰 - 2010
- 广东顺德行4 - 2004
- 网络私塾时代会不会出现? -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