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练记忆当是应试第一良方
一日问少年班的学生,甲班和乙班哪个班级好一些?“当然是甲班了!””为什么呢?““因为甲班有‘石丽’!”石丽,很好的名字,很聪明的孩子,还记得她很灵动的签名设计。加油,让石丽变成实力!
平日的理科教学过程多强调理解,明白道理曾一度有别于应试教育的死记硬背,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而今高三的复习过程中,发现不少的学生连基本的常识记忆都无法过关,而没有一定记忆基础的所谓理解也是无从谈起的。再灵活多变的题目也是基于一些最为基本的常识要素,比如物理上的动能定理,很多的题目会涉及,但它似乎有些魔力,在高一学习的过程中,几乎没有人觉得记住有什么困难,而当真的要用起来,甚至到了高三也少有同学能自然地说出它的内容,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
反思中,或许是起初的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理解,而对于理解的前提是一个记忆的问题,再是一个熟练的问题,而所谓理解,无非是关系到记忆实效的问题。理科的教学,或如行为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很多大人会让孩子明白道理,知道为什么,然后再强调行为;而有的家长就是硬性规定,不允许如何如何,该如何如何。如此两种教育方法,从最后行为习惯养成的时效性和稳定性上,真的前者一定优于后者吗?
高三的第一轮复习中,已经开始强调学生的记忆,然后强调熟练程度,最后所有的问题都会划归为理解上,当然必须建立在出题者意图的基础上了。在时间一定,只看结果的应试面前,没有人敢忽视实效性,而理解所决定的记忆稳定性上,少有人会在意,甚至考过后都忘掉还来不及高兴呢。
印象中背诵范文是学习英文的一种好的方法,这里有字词句等,而对物理这样的理科,熟练运算一些经典题目要比单独记忆一些抽象的公式要好。不过对于公式的理解或是一些问题的分析,要尝试用假设的方法,一些特殊极限数据的假设,会让静态的东西动起来,或是死的公式活起来。
强调理解的重要性对理科教育无可厚非,教育原本就是如此。但既然最后要用应试的方式来考核和检验,自然针对性强的方法更为有效。就是说,高三的过程中,首先强调的该是记忆,强调的是熟练,然后才是分析,是在规定范围内的分析。
哎,所有素质努力最后还不都成了应试的奴隶。
On this day..
- 与魔鬼搏斗 - 2022
- 世间最美的情郎 - 2010
- 鲁哥救我 - 2007
- [读书]人的毕生发展 -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