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科学的知识重在理解,社会的道理重在习惯。而善于动脑思考还是博闻强记往往是学生选择文理的重要依据。很多时候学生背诵了一些并不理解的东西,很快也就会忘记,如同不曾发生过,如学生时代背诵的那些“青少年修养”的一些条文。也会发现,很多学生当时理解了的一些道理,但长时间不去践行,又会恢复到了以前的状态了。

文科注重记忆,理科看重理解,但仅仅是单方面的记忆没有理解,或是单方面的理解没有记忆住,都不能算是教育上的成功。教师的工作应该让学生逐渐理解道理的同时,并把它们演化成自己的习惯。

有时我们看到一些过分强调学生记忆的训练,所谓的应试,这显然不是正确的。而也有的过分强调理解和表层的参与,如果没有前者的强化,这些理解了的东西会很快退化到原来的状态的。作为学生来讲,不应该盲目的去记忆,应该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也不应该仅仅满足于自己的理解,同样还要刻意去强化,把理解的道理强化成习惯。

应试教育最大的成功是强化到养成习惯,而素质教育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仅仅是满足于一时的理解,而忽略了,明白正确道理的过程是为了结出养成好的习惯的果实。

On this day..

One Response to “明白道理和养成习惯”

  1. 萍心静憩 Says:

    看到qiusir提到的关于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话题,引起了我的一点思考。

    觉得现在中国教育制度下的孩子有点可怜,学习的程序和时间被弄拧了,基础教育搞太难,义务教育阶段就把孩子们搞得精疲力竭,该玩的时候没玩着,所以一旦脱离苦海,便试图把前十二年的帐都找回来,以解那个时期的各种愤恨,了却各种心愿,满足各种好奇……上网、打麻将、吃吃喝喝……

    我国高等学府严进宽出的的选材方式,让学生在进入真正的学习阶段之前,就不得不在千军万马当中拼个你死我活,又把很多“偏”材拒之门外,而进来的学子门,又未必都接受到了如偿所愿的高等教育。

    如果不是因为大学的严进宽出,不是因为小学到高中阶段教材内容太难,也就不会有什么应试教育的存在了。那么多学习的内容让很多孩子难以理解。这不是孩子的错,而是那些人把这些东西放错了时间。在他们还不能很容易的理解的时候,强迫他们理解,在万万理解不了的情况下,就只能记忆,而且,无论是理解还是记忆,都要他们习惯;(qiusir所教过的,大多数都是属于“天才”或者“疑似天才”的类型,所以可能对我说的孩子的“理解困难”感受不太深)

    如果中国的高等学府能让所有想接受高等教育的人都宽进严出,那样应该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让他们会更加珍惜自己的大学时光,很多人的童年也会因此变得更加快乐一点吧,我想;

    如果昂贵的学费不再成为很多优秀人才的障碍,应该会有更多人能学有所成,尽管谈不到什么报效祖国,服务社会,起码也会改变很多人的人生;

    大学越来越缺失了社会责任感,越来越变成了一种盈利性的单位,没有了大学应有的风度,我认为,这是现在教育制度的最大失败和缺失。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关于“清华大学与哈佛大学的区别”,有一点最大的不同就是,清华的收入大多来自学生的学费,而哈佛则是来自毕业生的捐助。这就是目光和目的的最大差别,清华尚且如此,其它学府又何如?

    在这样一个我称之为“万恶的教育制度”下,作为一个基础教育工作者,自己也要被迫参与到谋杀孩子们童年快乐的行径当中,很悲哀,很自责,也很无奈……

    可能跟qiusir所想所讲的有点跑题,只是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算是回个口水贴吧,qiusir别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