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校报的高望老师选了这张申书铭同学(滑铁卢大学)2013年教师节课间拍的照片...
有学生手机里拍了报纸让我看,更有学生这期报纸当了物理练习册的书皮。也有同学说现在比那时候帅:)
修改稿...“常教常新”看来应该改成“常校常新”了~

1996年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至今,在东北育才学校工作已20整年,先后任教超常班、六年制、特长班、常态班和创新班等。就如生活乏味时偶尔会有“为何而活”的困惑一样,做教师久了,脑海里难免会闪过“为何而教”的疑问,想必学生也会有“为何而学”的彷徨吧。

说来惭愧,选择师范的初衷只是考虑到学费,在“为生活而教”的基础上慢慢才有了“为兴趣而教”的乐趣,自然也少不了“为分数而教”的无奈。很庆幸在东北育才这块教育的沃土上,付出“教”的努力也会“学”到很多,和学生探求未知的过程中也发现了未知的自己,而东北育才学校于我的骄傲不仅仅是因为她是全国知名的重点中学。

一、觉己觉人
中学时只是遵从师长努力做一名好学生,大学时有勤工俭学和专业课程的双重压力,更多是应对,自我意识在初为人师时始有机会觉醒。觉己觉人,正是因为自身的经历,教学中更注重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唤醒。我理解的“以人为本”不是学生以教师为本,也不单是教师以学生为本,人本的教育是师生个性的保持和彼此的尊重。

信奉教育的力量来自彼此的真实,注重有安全感的、开放的、探究的课堂氛围营造。当班主任的班训是“我自信、我拼搏、我成功”。作为物理教师提出“五物教学法”(无、雾、误、悟、物),以发展的眼光细化认知过程,引导学生把错误看成是正确认知的一次机会(A Question A Chance!)。“以学教学”不仅是原型启发,“表扬为师”更是对学生自我价值的认同和引导。《韩非子》里“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或许可以理解成一名优秀的教师同样善于发掘和发扬学生的才智。

二、且教且学
只有教师学习方式的转变才有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开放、创新和前沿的东北育才学校也为老师提供学习和展示的机会。入职不久就得到原北师大未来教育中心主任桑新民教授的推荐,有机会给研修班里的教师展示电脑课件,也正是这个初级教师给高级教师培训的经历让我深切体会到教是很好的学(To teach is to learn twice. Joseph Joubert)。以后“且教且学”的我通过学提升教的能力,也尽量提供机会让学生“且学且教”,通过教提高学的效率。“人只有一次机会”,我以后很多的工作由那次培训展开。

1997年在全国率先开设“动态数理”选修课,带领冯伟等同学对蝴蝶定理的系列推广在国内外产生很大反响(cut-the-knot.org论文引用),也构造了不少PWW(Proof Without Words)范例,激发学生对知识“再创造”。GSP(The Geometer’s Sketchpad)设计者尼克(Nick Jackiw)非常喜欢我对几何画板“点石成金的金手指”的评价,还和美国同行介绍了我的工作,国内一时曾有“南陶北邱”之说。以后我整合了梅里尔(M. David Merrill)的首要教学原理,把“温故创新、原型启发、亲历探究和概括迁移”的选修课模式迁移到常规教学。

三、自求自得
2000年创建求师得教育实验室(qsir.org), 其中“动态与创造社区”的“画板联盟”一度成为两岸三地最具影响力的画板讨论区,张景中院士作为名誉顾问先后三次为求师得题字、题词。关于“什么是真正的学习”,很喜欢华东师大张俊华教授的答案,“自学!想自学、会自学、自学成习惯”。也如克里希那穆提“真理属于个人的了悟”、王阳明“行知并进自求自得”。 基于自我意识的觉醒和教学一体的践行,原本“求师必得”的“求师得”也就有了“以己为师自求自得”的升华。

和理想相比,现实显然不完美,但确有突破过往的真实。就如芒格说“宏观是我们必须接受的 微观才是我们能有所作为的。”教师个性的光彩本就是很好的教学示范。工作以来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多次获得国家级、省市级论文一等奖。多次在省内外报告分享,多次参与教师培训和送教下乡活动等。工作之余,常以独特的视角和感性的文字分享奇妙的图形和教育的思索,“我喜欢的格言”曾入选《语文教材全解》,出版“很散的文集”《求师得·拾年》广受欢迎……

四、无用之用
2014年和高中部李海妹等老师开始利用假期开展数位学习活动,在全国中学率先有组织进行慕课先修。老师和学生一起学、学生和老师一起教(WE to ME and ME to WE),学生助教还参与到学习内容的选择、设计、助教答疑、作业反馈等环节。“让助学发热让自学发光”,求师得数位学习(qiutopia)跨越了理念和实践的鸿沟,实现了专业的学科教学知识与鲜明的教育个性的现实整合,2016年和沈阳市教育局、教育研究院合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更有上海、江苏、安徽和吉林等地学生参与在线选修。2017年寒假活动已顺利完成,这已是求师得数位学习活动开展的第五个假期了,我们也帮助越来越多学生实现了“带着慕课证书上大学”的目标。应试有其必要性,但远非教育的全部。愿这个已让数百人受益的公益项目能如上海学员在分享文章中提到庄子的“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写道,“子女受教育的方式也许比受教育内容的多少更重要。”《上海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有“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满足学生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提到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学习型社会……

五、知己识己
很喜欢E·Schelling的一句话,“真正的教育导致不平等的出现:个性的不平等、成功的不平等、才赋的极度不平等。因为不平等而非中庸、个体优越性而非标准化才是衡量世界进步的尺度。”我以前也有这样的感悟,“初以为求学乃求师,后以为求学乃求知,现以为求学乃求己,而所谓知识者,无非是知己识己而已。” 当教师越久认知的半径越大,要面对的无知也就越多。回到“为何而教”、“为何而学”的疑问,我想我是“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为未知的知识,为未知的你我。

“一旦你决定好职业,你必须全心投入工作之中,你必须热爱自己的工作,千万不要有怨言,你必须穷尽一生磨练技能,这就是成功的秘诀,也是让别人敬重的关键。” 耄耋之年的三星大厨小野二郎的这段话送给刚工作二十年的自己。在这里也特别感谢遇到的每一位学生,感谢他们给予我一起成长的机会。


·附《东北育才报》第100期PDF
·简记我在东北育才的二十年
·动力学复习题板书存档
·东北育才超常教育二十年(无意中看到这个...)

On this day..

One Response to “为未知教 为未来学”

  1. qiusir Says:

    一路攀爬翻越,不觉中,身后已是最高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