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课题报告
师生协作的假期数位学习实践研究
东北育才 邱发文


互联网已经将全球连接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地球村,每个人都不再仅仅局限在一己所处的时空之中。从甲骨文到网络电子书,社会分享知识的方式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传统教育在信息化大潮的冲击之下,必将甚至已经在教的方式和学的内容上发生变化。

一、问题的提出
2015年10月《中国远程教育杂志》上张有明的一篇文章中提到,“北京大学在未来五年之内,要求每一个在校学生有一门以上的课程是通过在线的方式完成;所有的课程都会有一个在线的版本;同时要引进一些海外优质的大学课程……”很荣幸我在中学的工作和这还有一点关联,教育信息化也一直是我工作的兴趣点。
(一)研究的意义
1.传统学校教育和信息社会脱节
应试教育一直被诟病,也一直大行其道。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学校教学内容的陈旧和教师教学方式的保守等方面都和这个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脱节。时下网络学习的资源和在线学习模式都已经很完备,但学生缺乏学习意识,也没有为数位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原本是“数字原住民”的学生在数位学习上却起步很晚。
2.网络学习缺乏现实的指导和引领
和大量的网络学习资源以及异彩纷呈的网络学习模式相比,在现实生活中(学校、班级和家庭),相比游戏玩伴,学生在数为学习方面,身边能提供帮助的人很少,即便是学生有学习的意愿和行动,也往往因为缺乏现实的指导和引领而使得小问题被放大而半途而废,慕课的完成率不足10%就是一个例子。
3.关注学生假期的学习
可汗学院创始人、互联时代教育思想家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在《互联时代的教育革命》一书中提到,在导致教育低效且不符合社会需要的种种的想法和习惯中,危害最大的一个就是农耕社会遗留的“暑假”。在长假期中,学生学习的进度被搁置、知识的连贯性被打破、好容易积累的阶段性学习成果付之东流。教师的工作不仅在课堂,也不近局限在学校,利用假期组织学习活动是常规教育的延续,也是教师的责任之所在。
4.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列举了学生应具备和适应终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所需必备的品格和关键的能力,其中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社会责任和国际理解等都是可以通过数为学习发展和建立起来的。
5.引领兄弟学校开展在线选修课的需求
无论是电脑、网络等硬件设施还是师资、招生等软件方面,享有资源优势的同时,每一所重点中学对当地的教育也有一定的示范和引领的责任。我们积极开展在线选修也是响应了沈阳市教育信息化的号召,争取为智慧城市的智慧教育建设尽一份力。
(二)相关的研究
在教育全球化和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基于“开放共享”理念的“开放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OER)是全球教育发展的趋势。
1.国外研究概况
2001年4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校长查尔斯韦斯特(Charles Vest) 在《时代》杂志上宣布正式启动开放式课程(MIT Open Course Ware, MIT OCW)项目。2002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巴黎召开了题为“开放式课程对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的影响”的论坛,首次提出“开放教育资源(OER)的概念。2007年9月,20位来自世界各地从事不同职业持不同观点的人士在南非开普敦签署了《开普敦开放教育宣言》:我们正处于教与学的全球性变革之巅。地球上的每个人都能获取人类所有知识,每个人都能对人类知识的汇集做出贡献。从慕课元年(2012年)开始,Khan Academy、Coursera和Edx等迅速发展在线课程。TED(Technology,Entertainment,Design)等视频公开课也为公众所熟知。
2.国内研究概况
2010年11月,网易推出“全球名校视频公开课项目”,用户可以在线免费观看来自国内外的公开课课程。2011年10月,教育部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实施的基础上,决定开展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工作。2013年5月清华北大加入Edx,2013年6月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通过“爱课程”向大众免费开放。清华大学为主的学堂在线的课程资源已经很丰富,目前也有和中学接轨的CAP课程正在开展。国内中学如珠溪中学等也有自发开展的小范围内的网络学习。
(三)概念的界定
关于“数位学习”的称谓缘起2000年美国教育技术高层论坛提出Digital Learning即“数位学习”的计划。相比“数字学习”或是“数码学习”的翻译,我们采用了台湾教授“数位”的翻译,也是e-Learning(e化的学习方式),凡采用e化的工具进行教与学的就是广义的数位学习。数位学习的媒介是数字化和互联网络的,淡化教和学的界限,学习内容的选取体现教师个性化教和学生个性化学,师生共同学习、研究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四)本研究的创新点
1.目前的数位学习活动的开展主要是针对员工培训和大学在线课程,而我们针对在校的高中生(初三直升、超常部二三年级)以及有兴趣的一线教师。和一般的师生协作相比,我们设有学生助教、甚至有学生顾问,学生从学习伙伴到研究合作伙伴。而教师要和学生一同学习并努力获得证书,让教师的学也成为教的一部分。
2.国内如珠溪中学等的慕课活动更类似自发的读书会,我们数位学习的内容是和传统教育有所衔接的,《数字讲述》和英语作文、视频制作关联,《动态数理》与基础数学和普通物理的关联。和一般的数位学习相比,我们走虚务实,发挥网络优势的同时不忘面对面沟通的优势,比如有定期的午餐会、总结会等。
4.和一般的慕课相比,我们的活动更接近私慕课(SPOC)。我们选取生活中最为常用的信息工具(微博、公众号、QQ群、百度云等),学生上手容易,并不需要特殊平台,甚至可以说并无平台也随处是平台,让技术隐身和倡导学习生活化是我们的宗旨。

二、研究的依据与原则
(一)理论依据
1.社会互赖理论:小组是一个动态整体,成员之间的互赖关系是可以改变的。
2.接触理论:人际间的合作能提高小组的向心力及友谊。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罗杰斯认为同伴教学是促进学习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4.建构主义学习论:个体是在与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积极建构、改组自己的认知结构而进行学习的,学习涉及到学习者之间的相互效仿、协助和激发等。
(二)政策依据
1.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教育信息化工作坚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
2.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致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提出“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和“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等方针;
3.2016年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强调以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4.2015年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沈阳市智慧城市总体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明确提到推广智慧教育体系。
(三)实践基础
1.数位学习环境的形成
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网络、校园网络、因特网等设施;经数字化处理的多样化、可全球共享的学习材料和学习对象;向学习者展现的学习界面,实现网上教与学活动的软件系统;学习者进行知识构建、创造实践、解决问题的学习工具。这些数为学习的要件经过政府多年投入基本得到满足。
2.促进混合学习和追求深度学习
地平线报告(2014 基础教育)提到中期趋势是增强开放教育资源关注度,促进混合学习。各国政府在推动教育资源开放方面大有作为。深度学习指以创新方式向学生传递丰富的核心学习内容,鼓励他们在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与技能。
3.我的教育信息化背景
东北育才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曾走在全国前列,我工作的20年里经历了从CAI到WEB2.0等阶段。97年带领学生借助数学软件发现了广义蝴蝶定理算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张景中院士的超级画板也曾在求师得画板论坛开设专区;我已经写了十多年的博客,出版了自己的博客文集,践行了Blog是个很好的自我管理和认知系统,感受到一个相对开放的体系更有助于认知建构,即知识的成长性。有了前面的积累才有后来求师得教育实验室的师生协作数位协作型组织的建设的可能。
4.在线课程的编写和引进
《动态数理》在东北育才学校有近20年开课经验,深受学生的欢迎,实现了跨学科探究,增强学生数学思维和空间思维的同时,为学生数学物理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数字故事讲述》是由求师得团队引入休斯顿大学体系(University of Houston System)的精品课程,已得到课程团队授权,不单是一门课程,完成学习之后可以带着经验和自信去学习更多的国外优质课程。
(四)研究的原则
1.开放包容原则:参与活动的教师和学生以及选课的开放性,相关的作业形式、提交和互评的开放性,以及师生在线交流和资源分享的开放性。同时考虑到数位学习活动开展初期的各种突发情况的可能,有缓冲机制的设置,对一些如假期出行和作业提交时间矛盾等小问题采取包容性的原则。
2.简单实用原则:现有的网络工具和学习资源已经非常丰富,在平台的搭建、工具的选取等方面坚持实用和简单的原则,弃用小众的工具和繁琐的平台,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化了的工具入手,尽量降低应用的时间成本。
3.自主协作原则:自主主要体现在学习内容的选取和学习时间的把控,协作是网络上教和学是彼此必要的组成部分,把帮助他人看成是更好的学习过程。

三、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基于扎实的专业背景、完整和丰富的教学实践,通过开设“动态数理”选修课和开展“数字讲述”的“慕课先修”等活动,一门“钻研深”,一门“见识广”。也致力MOOC在中学生和教师群体中的推广,并尝试从教与学的方式和内容上进行实践性的有效推进,希望能在有一定的范围内起到示范作用。
(二)研究内容
1.通过实践研究,本课题试图能形成一套方便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并发扬师生协作在假期开展数位学习的成套解决方案,有效地成为传统在校学习的补充和延续。
2.通过实践研究,本课题尝试借助信息技术重建学习,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上进行实践性推进,发扬个性化学习风尚发掘学生兴趣,让学习复位让学习发光。
3.通过实践研究,让学生更多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尝试为自己的学习掌舵。学生为自己负责也尝试着为团队负责。让更多的学生能完成“带着慕课证书上大学”的目标,也希望更多教师能通过数位学习发展和分享个人特长,实现个性化的教。
4.通过实践研究,关注学生社团发展也注重教师学术团体的建设,尝试构建新型的师生协作师生关系,创建师生协作的数位学习型组织。

四、研究的对象、方法及过程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中学生(高一、高二、东北育才初三直升和少年班二三年级学生)和部分有兴趣的学科教师,已经从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和科学高中部和少儿部,慢慢扩大到沈阳市第五中学和沈阳市第二十中学部分学生参加,期待更多学校参加。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研究《地平线报告》等最新文献,解读《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等国家和政府文件,阅读《二十一世界的教育》等相关书籍。
2.案例分析法: 对国外的教育信息化的范例研究和分析,了解国内学校有关慕课和大学先修等相关活动的尝试,并从中找出可以借鉴和发展的路径。
3.行动研究法:发挥教学一线的优势,利用好东北育才学校特殊的学生资源,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和对比分析。我们把实践操作摆在第一位。
4.经验总结法:除了教师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总结,也调动学员现身说法,充分的交流和多角度的理解也是活动的意义所在。
(三)研究过程
1.网络课程的选取、引进、编写和推荐。范围从国内外慕课到在校选修课。
2.数位学习在线微课程编写、校对和再丰富,对数位学习实践阶段总结。
3.在丰富实践的基础上细化和规范化数位教材,进行数位学习开展的细则研究。
4.形成数位学习的评价方案和完善评价方案。
5.各个阶段之间要有不同层面的交流会、总结会,每一学期期中召开午餐会,师生一起进行回顾和经验总结。

五、研究的实施
(一)课程推介
课程推介的形式以报告会和网页推送为主(寒假三天四校推介),授课教师(学长参与)具体介绍课程内容、学习方式,并展示潜在的学习成果,使学员们认识到学习这两门课程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技术、思维和视野上的提升,更伴随着自我认知能力和深度学习能力的大大增强,以及团队合作协作、人际交往能力的进步。
(二)课程推送
数字故事讲述和动态数理课程同步开课,为时五周。课程资料(视频,文本)存储在百度云网盘,通过链接分享百度云网盘文件,并在求师得微信公众号和网站同步发布。学员需要关注求师得微信公众号接收每周课程内容发布和作业反馈,并申请百度云账号用来存储课程资料和提交作业。
(三)作业提交
1.注册百度云:访问http://pan.baidu.com,通过邮箱或手机注册百度云账户;
2.新建文件夹:登录百度云,在网盘上建立你所选课程的专属文件夹(养成数码资料分类的好习惯),比如“数字讲述”,或“动态数理”;
3.上传作业:按时完成作业。文件命名规则是"学校"+"年级"+"姓名"+“课程名称”+“作业周数”,例如"东北育才理科部高二3班王翰麒数字故事week1.doc",及时保存在自己的电脑里。检查无误,从电脑上传到自己百度网盘的课程文件夹内。(少儿部同学作业文件名可参照“东北育才超常部28-1张鑾翔动态数理week1.gsp”)
4.提交作业:选定你要提交的作业(已经上传)点击“分享”,“发给好友”,“添加好友”,输入“qiutopia@qq.com”,左下角输入“验证码”,点击“分享”就可以提交作业了。(以后提交作业可以直接从好友栏里分享了,对提交大文件作业更显便捷。结课时可以通过分享已经修改好的专属文件夹来提交。)
(五)攻略发布
学员以自主学习为主,也可以通过参与讨论得到更多的帮助和支持。课程团队建设多种互动的学习渠道,也针对有一定难度或经常出现的典型问题,发布课程攻略和指导。课程攻略由学生助教编写,从学生的角度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将部分优秀学员也将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感受以文本的形式发布在微信公众号,学员们既能得到学长们的攻略指导,也能从同伴身上获得更多的启发和共鸣。优秀学生的学也是教师教的一部分。
(六)反馈总结
1.课程周反馈
两门课程的开设以周为单位,每周推送课程内容后,学员有一周时间学习和提交作业。授课教师和学生助教根据学员的学习情况分别对作业提交情况、作业质量、作业问题、学习技巧和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细致反馈,并抽选优秀作业展示和讲评。学员既能清楚认识自己的学习优势和问题,也能够根据反馈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积极有效的改变,促进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2.结课大总结
求师得数位学习在每周反馈的基础上还对活动的整体进展、活动发展的新趋势、学习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学员的成绩和未来展望等多方面进行最终总结。总结认真反思,全面到位,为每一期活动画下圆满句号的同时,也为以后活动的开展积累丰富的经验,让活动紧随时代的脚步,愈发成熟和高效。

六、研究成果
(一)实践成果
求师得数位学习经过三个假期的实践活动,参与学生200余人,涉及东北育才教育集团高中学段7个部门和沈阳市5中、11中和20中学,初步形成了一套利用假期开展数位学习的程序方法,也为今后的深入实践打下基础。求师得数位学习实现了几个跨越,跨学科(英语、数学、物理等)跨学年(初中、高一、高二等)跨学部(高中部、理科部、超常部等)跨校区(浑南高中、东关模范、北校直升、育才双语、育才实验和育才外国语等)跨学校(沈阳市第5中学、沈阳市第20中学、沈阳市第11中学),以后还会跨城市。关键是跨越师生角色的界定,老师和学生一起学,学生和老师一起教,让老师的学成为教的影响,让优秀学生的学成为教的组成。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分享学习上的进步,用学习的行动影响到身边的人。
(二)认识成果
通过GSP和GeoGebra等动态数学软件的使用,方便知识理解和构建动态的图景,更容易激发学生内在的好奇也提供便捷的探索工具;博客、云、微信公共账号等开放系统的组合和完善让成长性知识平台的搭建更容易。数位学习实现的是动态认知,除数理知识的动态呈现、复合型学习的开展和生成生长性知识的获得外,师生关系也是动态,就如数位学习证书上的logo(me to we we to me)设计的初衷,镜像的个体和群体彼此依存和彰显彼此。
(三)成果形式
多学科、多学段师生参与的师生协作的数位学习型组织求师得教育实验室初具规模;参与数位学习的师生先后获得国内外大学慕课证书近百张;全球5700人选修的数字故事讲述课程的6个范例中,2个出自暑期数位学习成员(连续三期都有范例入选),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融入世界的大课堂;动态数理方面的论文在2015年第20届亚洲数学与技术大会(ATCM)作为分会场论文研讨;假期慕课先修活动接受了果壳网MOOC学院的专访,扩大影响和交流范围,未来教育专家桑新民教师给予很高评价;张景中院士欣然接受担任实验室的名誉顾问。实践活动获得沈阳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和教育研究院的肯定,并在暑假尝试更大范围的推广,实现从东北育才学校的数位学习证书到沈阳市教育研究院认证的跨越。
(四)存在问题
1.网络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交流用语有明显的语境的不同,教师基本上是现实生活中严肃的延续,略显刻板;而学生习惯使用网络用语,语境上并无对教师特殊的尊重的体现。当师生真的对等时老师的不适应感更强烈,这需要师生相互适应、调整和必要的用语规范,以便更高效沟通。
2.虽然在尝试从学分上认可网络选修成绩,目前数位学习在传统应试语境下还难有立足之地。曾有大学的自招考虑到慕课证书,当如数位学习成绩能被更多大学自主招生等认可的话才能引发实质性的推动。

参考文献
[1]焦建利,王萍. 慕课: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学习革命[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5
[2]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2014,2015
[3]萨尔曼·可汗,《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时代的教育革命》,浙江人民出版社
[4]L·阿克夫和D·格林伯格,《翻转式学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黄谨,《合作学习理论介绍》
[6]宁炜,《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与自检》


关注求师得数位学习(qiutopia),带着慕课证书上大学~为自己的学习掌舵,我们一起加油~


东北育才教育集团
沈阳市第5中学、沈阳市第11中学、沈阳市第20中学
......
沈阳市教育局基础教育二处
沈阳市教育研究院

On this day..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