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Alfred Adler 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 我读的这版是 友谊出版社出版 曹晚红
译者序
阿德勒认为,由于身体缺陷或其他原因引发的自卑,有可能摧毁一个人,使人自甘堕落或发生精神病,但另一方面,也有可能使人发愤图强,力求振作,以补偿自己的弱点。(罗斯福,尼采,其实佝偻病的阿德勒也是吧)
自卑感并不是变态的象征,而是个人在追求优越地位时的一种正常的发展过程。
一、生活的意义
我们一直是以自己赋予现实的意义来感受现实,我们所感受的不是现实本身,而是现实被我们所赋予的意义,或者说是我们的感受是我们自己对现实的解释。
每一种个体自认为绝对正确的生活意义可能多少都含有错误的成分在里头,没有人拥有绝对正确的生活意义;但同时我们也会发现,无论是哪一种生活的意义,只要有人持有这种态度,它也对不会是完全错误的。
@qiusir:《美国工厂》里一段话很真实,我们生活在一个很大的星球,很大,有时很分裂,但 we are one!
人生的三大事实:
1、我们人类居住在这贫瘠星球的表面上,(目前)我们没有办法脱离地球表面去讨生活。
2、我们自己并不是人类种族的唯一成员,我们四周还有其他人,只要我们活着,就必然要和他们发生联系。
3、人类有两种性别,个体和人类集体生命的存续都必须依赖这一事实。
个体的人为了自己的幸福,同时也为了人类的福利,所采取的最重要的步骤就是和别人发生联系。假如我和?你将自己孤立,我们必将自取灭亡。
属于私人的意义是完全没有意义的,意义只有在和他人交往时才有存在的可能。
奉献是生活的真正意义。
对于不是以合作和奉献作为生活意义的人,我们所下的最后结论是:“你是没有用的。没有人需要你,请你走开!”
意义不是由环境决定的,而我们则以我们赋予环境的意义决定了我们自己。
合作也是我们拥有的防止神经病倾向发展的唯一保障。
二、心灵与肉体
感情是可以随需要而呼之即来或挥之即去的。
器官缺陷是一种能使人向前迈进的刺激。
只要心灵找出了克服困难的正确方法,有缺陷的器官即能成为重大利益的来源。
我们决不能只治疗一种病症或一种单独的表现;我们必须在整个生活的式样中,在心灵解释其经验的方式中,在它赋予生活的意义中,在它为答复由身体和环境接受的印象而做的动作中,找出其错误所在。
三、自卑感和优越感
当我们能懂得自杀必定是一种责备或报复时,我们便能了解在自杀中对优越感的争取。死者一定会把他死亡的责任归之于某一个人。自杀者仿佛在说:“我是所有人类中最温柔的、最仁慈的人,而你却这么残忍地对待我!”
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变态,他们是人类地位之所以增进的原因。
生活的意义是在生命开始的四五年间确定的;确定的方法不是经由精确的数学计算,而是在黑暗中摸索,像瞎子摸象般对整体不了解,只凭感觉捕捉到一点暗示后,即做出了自己的解释。
优越感的目标也同样是在摸索和测绘中固定下来的,它是生活的奋斗,是动态的趋向,而不是绘于航海图上的一个静止的点。
一个人愈健康、愈接近正常,当他的努力在某一特殊方向收到阻挠时,他愈能另外找寻新的门路。只有精神病患者才会认为他的目标的具体表现是:“我必须如此,否则我便无路可走了。”
人类对价值和成功的所有判断,最后总是以合作为基础的,这是作为人类最伟大的共同之处。我们对行为、理想、目标、行动和性格特征的各种要求,都是它们应该有助于人类的合作。
四、早期的记忆
记忆绝不是偶然的,人们只会记忆那些对他的处境极其重要的事件。
一个人的记忆是他随身携带的,能使他想起自己本身的各种限度和环境的意义的载体。
@qiusir:看到一句话很有趣,不握着剑没法保护你,可握着剑又不能拥抱你。生活就是这样...
五、梦
人们经常相信左右是互相对立的,男女、冷热、光暗、强弱也是相互对立的。但是,从科学的立场看,它们不是相互对立的事物,而是同一件东西的变异。
梦是想要要出问题解决方法的企图,它们显露出个人勇气的丧失。
假如我们在梦里不用隐喻和符号,而坦率地说出自己的意愿,我们便无法回避开常识。
六、家庭的影响
父亲和母亲都不应在家中占有太突出的地位。
认为对孩子的兴趣是一种低下工作的女人,绝对无法学会要给予孩子一个好的开始所需要的技巧、关心、了解和同情。
作为父亲,他必须证明他自己对妻子、对儿子,以及对社会都是一个好伙伴。
“等你爸爸回来教训你!”(当妈的这样的话)等于暗示,把父亲当做最后的权威以及生活中的实力人物。也破坏了父子之间的关系,让孩子们怕父亲,而不觉得他是可亲近的朋友。
最好先了解孩子希望知道什么,并只回答他们正在思考的问题,而不要从我们自己的角度强迫他们接受我们认为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事情。
不管我们为我们的子孙做些什么事,其实我们都是为整个社会而做的。我们无法脱离这种和同类之间的联系。
假如一丛树木种植在一起,事实上它们每一株都各占有不同的情境。如果其中有一株因为能够照到更多的阳光,拥有更肥沃的突然个,它一定会长得比较快,但它的发展也会影响到其他各株幼苗的成长。(父母和老师应该尽量避免对天资优越的孩子的偏爱)
懒惰是野心再加上勇气丧失所得出的结果,野心高得使人看不出有实现的希望时,自然会令人心灰意冷。
七、学校的影响

当孩子开始上学时,他们对竞争的准备比对合作的准备更为充分。在他们的学校生活中,对竞争的训练也一直持续不断。对孩子而言,这是一种不幸。假如他们击败了别的孩子,遥遥领先,他的不幸并不见得比屈居人后而万念俱灰的孩子少。在这两种情况下,他都会变得只对自己感兴趣。他的目标将不会是奉献和施予,而是夺取能供自己享用之物。

一个孩子未来发展的限度是绝对无法预测的。智商只能够用来帮我们认清一个孩子的困难,让我们找出克服它们的方法。(译者似乎用了太多我们?)
在教育中引起最大困扰的,并不是儿童本身的各种限制,而是他认为他具有的各种限制。
他们最常犯的错误是相信他们再也无法进步了。
在教育中所犯的各种错误中,相信遗传会限制孩子们的发展是最糟糕的一种。
从事教育的人胶乳?能够把性格和智力的发展全部归之为遗传,那么我实在看不出在他的职业中还能希望完成些什么东西。
认为性格中有遗传成分的信念只能称为迷信而已。
即使我们发现,有许多家庭一连几代都产生出天赋较高的人才,我们也不能认为这是遗传的结果。我们宁可假设:这个家庭中某个成员的成功,刺激了其他人奋发向上,而且家庭的传统也使得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继承了先人的志趣。
比方说,当我们发现大化学家李比希是药房老板的儿子时,我们也不必想象他在化学方面的能力是得自遗传。我们只知道,他的环境允许他发挥自己的兴趣,在其他孩子对化学仍然无所知的年龄...
八、青春期
@qiusir: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实际收货是我们的重心。这几天,求师得发出去几百张数位学习证书,更重要的是,我们也免费提供了几百个汉堡...
九、犯罪及预防
人类彼此之间的差异其实并没有这么明显。
罪行是懦夫模仿英雄行径的表现。他们在追求着一种自己构想出来的个人优越感目标,他们还以为自己是英雄,但其实这又是一种错误的统觉表,也是缺少常识的表现。
尽管罪犯所受的教养和训练各不相同,但他们却都没学会合作之道。(第一次觉得学生学会合作这么有意义)
假如我们能使罪犯对人类的幸福产生兴趣,假如我们能使他们对其他人感兴趣,那么就不会有任何问题了。
个体心理学为我们在这片黑暗大陆上投下了一片曙光,我们因此可以看得比较清楚。在5岁左右,儿童的心灵就成为一个整体,他人格的许多线脉都聚会在一起了。

教孩子合作就像教他们地理课一样,因为它是一种真理,真理必然是可以传授的。不管是成人还是儿童,假如他没有充分准备就去参加地理科目考试,他必然会遭到失败。同样的,不管是成人还是儿童,假如没有充分准备,就到一个需要合作的情境去接受考验,那么他也会一败涂地。(回想起刚入职的几年,似乎从同事的只言片语中感受到自己和世俗的格格不入...)
他发展出一种毫无价值的优越感来隐藏起他的自卑情结。他一直在想象自己是多么勇敢,多么出类拔萃。但是,我们能够把一个生活战线上的逃兵称为英雄吗?罪犯其实是生活在他的迷梦里,他根本不知现实为何物,他必须尽力使自己不要面对现实,否则他就只能放弃他的犯罪生涯。
在我们的文化里,大部分人在他们的困难超过某一限度之后,合作能力就荡然无存了。
我们在现代文化中享受的各种成果,都是许多人奉献出自己力量的结果。假如个人不合作,对别人不感兴趣,而且也不想对团体有所贡献,他们的生活必然是一片荒芜,他们身后也不会留下一丝痕迹。
十、职业
束缚人类的三条系带构成了人类的三个问题:第一个就是职业问题,第二个是与他人相处及合作问题,第三个是两性关系问题。这三个问题不能分开解决,要解决任何一个问题都依赖于其余两个问题的顺利解决。
以尽母亲天职而对人类生活有所贡献的妇女,也像其他人一样,在人类的分工制度中占有崇高的地位。

有些孩子在16岁结束高中学业之时,对自己未来的职业仍然拿不定主意。他们经常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但是对以后的生活却一点主意也没有。如果详加注意,我们会发现这些孩子大多野心勃勃,不过却不肯真正与人合作。他们没有找到他们在分工制度中应该走的道路,也无法及时找到实现其野心的具体方法。因此,早一点问孩子们希望从事哪一种职业是很好有好处的。

只有对人类的共同福利有贡献的个人,人们才称之为天才。我们无法想象身后对人类没有留下丝毫利益的天才究竟是什么样子。艺术都是全体人类精诚合作的结晶,伟大的天才也提高了我们的整体文化会准。
荷马在他的史诗中只提到三种色彩,而用这三种色彩来描述所有颜色的区别。
现在我们之所以能够用和谐的音调代替原始人单调的声乐,都是音乐家们所赐,他们润泽了我们的心灵,并且叫我们如何训练我们的听觉功能。是谁增加了我们心灵的深度,让我们谈吐幽雅(优雅?),思想深邃?那时诗人。他们润饰了我们的语言,使之更富于弹性,并适用于生活的各种用途。天才是人类中最善于合作的人,这应该是没什么问题。在他们行为和态度的某些方面,我们或许看不出其合作的能力,但是我们却能从其生命的整个历程中体会到他们是多么善于合作。
他们在儿童时期就开始刻苦训练。他们磨练着他们的理性,从而使自己能够接触并了解世界上的各种问题。从这种早期的训练,我们可以断言,他们的成就和他们的天才是他们自己创造出来的(翻译者用了太多我们和他们?),而不是遗传或上苍的赐予。他们努力奋斗,使得后事能分享其余荫。
十一、人及其同伴
@qiusir:今天(2019\09\26)才理解点学会合作的意义。读老外的经典著作总不会失望...
人类最古老的努力之一,是和其同类缔结交谊。(交谊?我开始对译者表示怀疑了)
婚姻并不是私人的事情,而是全体人类在心灵上和精神上都必须参与的共同事务。
站在我的观点,任何人类的努力,只要是以合作为最高目标的,我都完全赞同。争执、批评和贬抑对方都是不必要的。我们还不知道什么是绝对真理,因此,通往合作的最终目标也许有许多不同的途径。
要治疗疯子是一种艺术,而且是一种相当困难的艺术。我们必须设法赢得病人的合作,这一点只有极具耐心以及抱持最仁慈和最友善的态度才能做到。(为什么当老师会常有挫败感了哈哈)
我连续对她说了8天话,她却一个字也不回答。我继续和她说话,30天之后,她才开始以含糊不清的语言作答。我对她很友善,她也因此收到了鼓励。
如果每个人都以正确的途径担负起他的工作,他在改进世界的事业中便已经尽到了自己的责任。担负起他的工作,意思就是要以合作的方式担负起解决生活中三个问题的责任。我们对一个人的所有要求,以及我们能够给予他的最高荣誉,就是他必须身为良好的工作者,所有其他人的朋友,爱情与婚姻中的真正伴侣。一言以蔽之,他必须证明他是人类的一个良好的同伴。
十二、爱情与婚姻
爱情与婚姻都是合作的一面,这种合作不仅是为了两个人的幸福,而且也是为了人类的利益。
在我们现代的文化里,人们经常都没有做好合作合作的准备。我们的教育都太注重个人的成功,都太强调要考虑我们能够从生活中获得什么,而不是我们能付出什么。


@qiusir:最近也是野了。不满足浑河边骑骑单车拍拍蝴蝶看看晚霞,瘪着肚子驱车几百公里跑浑江那边捡了块石头回家哈哈。填饱肚子不忘整理读书笔记~~~

P.S.年末温习
意义只有在和他人交往时才有存在的可能。奉献是生活的真正意义。
(回想起小时候听到矬或矮的字眼都会脸红,现在想起来如果自己高大那也只会在农村种地了)只要心灵找出了克服困难的正确方法,有缺陷的器官即能成为重大利益的来源。
懒惰是野心再加上勇气丧失所得出的结果,野心高得使人看不出有实现的希望时,自然会令人心灰意冷。
(工作中多要求彼此合作,而)当孩子开始上学时,他们对竞争的准备比对合作的准备更为充分。在他们的学校生活中,对竞争的训练也一直持续不断。对孩子而言,这是一种不幸。假如他们击败了别的孩子,遥遥领先,他的不幸并不见得比屈居人后而万念俱灰的孩子少。
这个家庭中某个成员的成功,刺激了其他人奋发向上,而且家庭的传统也使得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继承了先人的志趣。(即便用了黑体字,我在这方面有成见,也忘记了看过这样的结论。)(出身无关家庭基因,但兴趣的培育和发展有赖于环境。)
天才是人类中最善于合作的人,这应该是没什么问题。在他们行为和态度的某些方面,我们或许看不出其合作的能力,但是我们却能从其生命的整个历程中体会到他们是多么善于合作。
人类最古老的努力之一,是和其同类缔结交谊。

17

2020-04-28鉴于浑河北岸已经有了盛京龙柳1号、2号、3号……参照热力学定律的命名规则,把比热力学第1定律、第2定律更为基础的热平衡定律命名为第0定律,那这棵更贵气的就叫“盛京龙柳0号”了…… ​​​​

2020-04

浑河边的那棵树......
Continue reading »

11

to qiusir

早上来办公室,看办公桌上摆着张贺卡,原以为是某个班委应付差事写的教师节客套话,或是我的某个课代表的小马屁,看了下竟然是彩色的,不过没有落款,应该是位听课很认真的学生...
不长的文字用了不少课上的梗,至少我自己读起来很实诚,也沉甸甸的,让师妹扫描了存留,和有些学生的遇见是为人师的运气~~~
原来是她!那位“吾心似诗思念成洋”~~~

04

2019-09

作图上瘾,中午没去食堂就为了这个李萨如图的九九表。振动叠加的动态过程很流畅,等有机会遇到更适合的软件或能有更巧妙的构造方法,没准可以搞个3D的...
2019-09

2019-09

2019-09

昨晚构造的是8*8,今天没课,在办公室构造了9*9,赶在篮球开赛前,回家用台式机重新截图...
2019-09

Continue reading »

03

The Crowd:A 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
Gustave Le Bon


@qiusir:早就知道这本书,也仅限于“乌合之众”的书名,读了一遍,发现自己元不知道这本书,甚至连书名也不理解了,大概是身在此众中吧...
@qiusir:1895年电子还没有被J.J.Thomson发现,Le Bon已经发表了群体心理学的开山之作。

我所做的研究、付出的努力,只考虑方法,各种意见、教条、理论对我是没有影响的。
有一位杰出的思想家---阿尔维耶拉,他在最近的一本著作中说过,他不属于当代任何学派,有时候他就发现,他和这些学派的各种理论都是不同的。我希望这部新的著作也适用于这样的理论。
社会组织是复杂的,让它们突然发生某种变革,我们的智力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对重大变革的热衷,才是一个民族的致命威胁。不管这种变革在理论上多么出色,只有它能够立刻改变一个民族的气质,才可以说它是有用的。但是,拥有这种力量的,也只有时间。

从绝对真理的角度看,一个圆或者一个立方体,都是由确定的公式,加上严格的定义?,从而形成不变的几何形状。可是如果从印象的角度看,这些几何图形,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却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变化。再者,如果从透视的方面看,这些几何又有了变化,立方体可以变成方形,再换个方向,又会变成圆形。(长方形、正六边形...不知道圆?)而圆形则可以变成椭圆,也可以变成直线。这些形状都是虚幻的,但是,考虑这些虚幻的,反而比它真正的几何形状有意义,因为只有这些虚幻的形状,才是我们能看到的,能用照相机记录的,能够通过绘画描述下来的。所以这样看来,不真实的东西比真实的东西包含额真理要多得多。
思想确实是从一个独立的头脑中产生的,但也是基于群体的禀赋。
在我们的所有行为中,无意识作用很大,而理性却没有什么作用。无意识起着作用,但是以一种人不知道的力量方式。

引言 群体的时代
真正的历史上的大动荡,其实不是那些让我们吃惊的宏大暴烈的事情。思想、观念和信仰的变化,是造成文明变革的重要因素。
群体是不善于推理的,但却是急于采取行动的。
科学承诺我们的是真理,至少是我们智力上能够把握的一些知识,而且,科学从来没有承诺给我们和平和幸福。科学不关心我们的情感,也不关心我们的哀怨。我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想方设法和科学仪器生活,因为它所摧毁的幻觉,是没有力量可以恢复的。

创造文明、领导文明的,从来都不是群体,而是少数的知识贵族。群体有的只是强大的破坏力,他们的统治永远都是一个野蛮阶段。
当文明的结构动摇即将解体时,让它灭亡的总会是群众。只有这个时候,群众的使命才是清晰的。
只有对群体心理有基本的理解,我们才能理解法律和制度对群体基本没什么作用,也就能理解群体是不会坚持自己的意见,除非是别人强加给他们的。
对人们行为动机的破译,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就像确定某种植物或者矿物的属性一样。
今天,我们所接触到的,只是一片几乎没有被开垦过的土地的表层。

第一卷 群体的心理
一 群体的普遍特征和群体思维
处在群体中,他们的自觉性、个性消失了。
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曾经说过,在形成一个群体的所有人群中,并不存在这些人群的总和以及平均值。
@qiusir:意识本来无关紧要的,却非要让自己表现出关键的作用,这应该是个体大脑的自保导致群体智力的丧失吧。
我们大多数的日常行为,都是我们无法观察到的一些隐藏的动机所造成的结果。
群体中可以累加的一般只有愚蠢而不是天生的智慧。如果我们将整个世界看成一个群体,那整个世界并不会比伏尔泰更高明,相反,伏尔泰可以说比整个世界更聪明。(我们是不是可以大声喊出,“我比整个世界都要聪明”呢?)
无意识人格的强势,有意识人格的消失,通过暗示和相互传染的作用,人的思想和感情会向着一个共同的方向发展,并且立刻将这种暗示的观念转化为行动。这个人便不再是他自己,他变成了自己的意志受别人控制的玩偶。
智力上,群体总是会比孤立的个人低,但是从感情上和群体激起的行动上看,群体的表现会比个人更好。

二 群体的感情和道德观
群体是所有刺激因素的奴隶。
群体根本不会提前做一些计划,他们能够先后被不同的情感激发,甚至是完全矛盾的情感,但是他们又总会被当前的因素刺激、影响。他们就像一些树叶,会被风暴卷起,想着四面八法、每个方向飞舞,但是他们又都会有一个最终的归宿,就是落在大地。
任何地方的群体都有一些女人气,但凡是可以赢得他们信赖的人,其命运很容易发生很大的变化。但这种女人气的做法,不啻于在悬崖边上散步...
在一个群体中,不可能的事是不可能存在的。
史学著作只能是纯粹想象的产物。他们是对观察有错误的事实所作出的一宗无根据的记述,同时混杂着一些对思考结果的解释。(一竿子打翻一艘人哈哈哈)
真正可以打动群体心灵的,往往是神话中的英雄,并不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英雄。
群体表现出来的感情多种多样,非常简单,异常夸张。
在群体里面,那些无能的人、傻瓜、心怀嫉妒与怨恨的人,就会摆脱自己那种负面的感觉,不再感觉自己是个无能的人,反而会感觉到一种巨大的力量,但是这种力量却是极其短暂并且残忍。
革命本能在群体中起着主导作用,那我们就理解错了,我们是误解了群体的心理,我们上当了,因为占主导作用的,不过是他们的暴力倾向。
群体像原始人那样,有着很强的保守本能,他们多变,只是反映在表面的一些事情...群体掌握权力是在那些伟大发明和工业出现之后。

三 群体的观念、推理和想象力
群体所能接受的观念,必须是简单明了,所以,一种观念想要变得通俗易懂,就必须经过一番深刻的改造。
一种观念的产生,不管它刚出现时有多么高深和伟大的成分,不管它多么伟大,仅仅是因为它进入了群体这一个理由,处在群体低下智力的范围,并对群体产生影响,就让这种观念的伟大成分丧失殆尽。

对于缺乏推理能力的,比如说群体,由于推理能力的缺乏,他们的想象力就变得强大并且非常活跃,甚至异常敏锐。简单的一个人、很小的一件事,都可以在他们的头脑中唤起栩栩如生的形象。
那些虚幻的因素对人们的影响一点都不比现实小,对于两者的心理倾向,人们基本上不会做任何区分。
要想掌握统治民众的艺术,就必须先掌握影响民众想象力的方法艺术,这才是正确有效的方法。

四 群体信仰的宗教形式
群体对观念只有两种态度,要么全盘接受,要么全部拒绝。

第二卷 群体的意见与信念
一 群体的意见和信念的间接成因
时间是一切问题的解药(时间是一杯忘情水[?])
旧传统只是被暂时消灭了。随后,这些旧传统又恢复了昔日的影响。
时间对于社会问题,是最有力的因素中的一个,就像时间对于生物问题一样。时间能够真正创造唯一,也能够真正地毁灭唯一。
群体的信念和意见都是由时间堆切起来的,也可以说,时间为群体的信念和意见的成长提供了必要的土壤和养分。
一种观念能够出现在一个时代,却不能出现在另一个时代...
“我们找不到任何一种统治形式,是能够在一夜之间就顺利建立起来的。我们需要数百年的时间才可以打造出政治和社会组织这样的产物...”
一个民族并不具备能够真正改变其制度的能力。
能够决定各民族命运的,不是他们的政府,而是他们的性格。

有这样一种观念,认为教育能够大大地改变人们,而且一定会改变人们,甚至能够让人们变得平等,这是当代主要观念首当其中的一个。这种观念一直被重复着,从来没有间断过,仅仅是被不断重复这个事实,就早已让它成为最坚固的民主信条。

教育是不会使人变得更有道德的,同样也不会使人变得更幸福,这些是与教育无关的。同时,教育也不会改变人的本能,更不会改变他与生俱来的热情。但是通过教育,只要有一点不良的引导,那么它所造成的影响,害处将远远地大于教育带来的好处。

但是众多的老师中,只有经验这位良师,才会在最后指出我们的错误。
想要取得成功,依靠的是经验,是判断力,是开拓进取的精神,然而这几种必要的因素,却是教科书不能交给我们的。

二 群体意见的直接成因
泰纳曾说过,雅各宾党人但是利用了“自由”和“博爱”这种流行说法,才得以建立起“能够和达荷美相媲美的暴政,和宗教法庭相同功能的审判台,以及和古墨西哥类似的人类大屠杀。”
同样是“民主”这个词,在拉丁民族就是指个人意志和自主权要从属于国家,国家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其他民族中,其所有的意义却是个人意志可以超常发展,而国家要对此服从。
我们还是将理性这个问题交给哲人吧,不要在强烈坚持让理性插手人类的统治了。一切文明存在的主要动力想来不是理性,也可以说,尽管理性是存在的,但文明的动力始终是各种情感,这些情感包含有尊严、自我牺牲、宗教信仰、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对于荣誉的热爱。

三 群体领袖及其说服方式
只要有生物聚集在一起,那么不管这些生物是人还是动物,他们总会有一个统领,并且让自己一直处于被统领的统治下。
而我们现在所说的的领袖,其实并不是思想家,而是一些实干家,他们没有聪敏的头脑,也不能深思熟虑。恰好,想成为领袖,也不可能具有这种品质,因为这些会让他们变得犹豫不决。对于那些有精神问题的,处于疯狂边缘的人,变成这种人物反而更容易一些。不管这些人所追求的目标有多么荒谬,但是他们却有着坚定的信念,这就使得他们丧失了任何的理性思维,那些理性思维对他们再有额没有一点儿影响。
信仰可以移山填海额力量
占据群体灵魂上风的,并不是他们对自由的渴望,而是他们自己甘愿成为奴才的欲望。他们是如此愿意服从,所以不管是谁出现了,只要声称是他们的主人,他们的本能就会让自己臣服于这个人。
断言法、重复法和传染性

四 群体信念和意见的变化范围
一切事物,如果与民族的普遍信念相违背,那么它们是不会长久的,叛逆的支流不久就会回归主流。
一种文明,如果使得群众占据了上风,那么它离消亡也就不远了。如果非要找一些事去延缓它的毁灭,那就只剩群众极其不稳定的意见了,还有群众对所有普遍信仰所表现出的麻木不仁。

第三类 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
一 群体的分类
异质性群体 同质性群体
我们已经了解到,智力在群体中起不到任何作用的,群体基本上完全处于无意识情绪的支配之下。
二 所谓的犯罪群体
三 刑事案件的陪审团
一两个有势力的人物存在的话,就足够让陪审团的人愿意跟着他们的思路走。
四 选民群体
一切的集体,不管其成员智力水平如何,即使(?)全部患有智力低下症。40个院士的投票结果与40个卖水人的投票结果相比,并不会有什么高明之处。
五 议会
一个新文明诞生了,它包含着各种制度、艺术和信念。追求自己的理想,是这个民族经历的过程,在这其中,它会得到一些素质,这是它建立伟大功绩所必需的。我们不用对此怀疑,在有的时候,它依然是乌合之众,它的特征变化不定,但是在这背后,会形成一个稳定的种族禀性,这个禀性就决定了一个民族变化的范围很小,机遇的作用也被在被支配着。
古老的理想一旦消失,种族的才华也就消失了。
一个民族的生命循环,就是在追求理想中,从野蛮到文明,然后,理想就没有了优势,便会走向衰落,然后死亡。


不同版本或遗漏的补遗
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
一切宗教或政治信條的創立者之所以能夠站住腳,皆因為他們成功地激起了群眾想入非非的感情,他們使群眾在崇拜和服從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幸福,隨時準備為自己的偶像赴湯蹈火。
名望的特點就是阻止我們看到事物本來的面目,讓我們的判斷力徹底麻木。
對歷史而言,個人命運可能隱藏在很小的一個小數點裏,但對個人而言,卻是百分之一百的人生。
誇大其辭、言之鑿鑿、不斷重複,絕對不以說理的方式證明任何事情——這些都是公眾集會上的演說家慣用的論說技巧。(断言、重复和传染性?)
我們始終有一種錯覺,以為我們的感情源自於我們自己的內心。
群體只會幹兩種事——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
在與理性永恆的衝突中,感情從未失過手。
在集體心理中,個人的智力差異削弱了,個性也消失了。
倘若没有传统,就不可能有民族的气质,也不可能有文明的存在。因此,自从人类存在以来,他们所关心的两件事就是:一、建立传统;二、当它所带来的好处用尽时,就努力摧毁之。没有传统,就没有文明;没有对传统的缓慢淘汰,就没有进步。
群体中的个人是沙中之沙,风可以随意搅动他们。
数量,即是正义。
群众没有真正渴求过真理,面对那些不合口味的证据,他们会充耳不闻…凡是能向他们提供幻觉的,都可以很容易地成为他们的主人;凡是让他们幻灭的,都会成为他们的牺牲品。

P.S.年末温习
对重大变革的热衷,才是一个民族的致命威胁。(天天把改革挂嘴边的……)
不真实的东西比真实的东西包含额真理要多得多。(一致性更明显?)
在我们的所有行为中,无意识作用很大,而理性却没有什么作用。群体是不善于推理的,但却是急于采取行动的。
在與理性永恆的衝突中,感情從未失過手。(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对图景的建立是类似纳入到认知情感的方式)
群体中可以累加的一般只有愚蠢而不是天生的智慧。
如果我们将整个世界看成一个群体,那整个世界并不会比伏尔泰更高明,相反,伏尔泰可以说比整个世界更聪明。
群体表现出来的感情多种多样,非常简单,异常夸张。(朝永在游记里提到看电影的那些社会主义群众痛哭流涕...)

时间是一切问题的解药。(多年前有网友问我对九一八的态度,“时间里流淌着忘情的水[?]”)(戴森说,让仇恨与不满没完没了,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慢性病,而赦免是唯一的医治良方。)
一个民族并不具备能够真正改变其制度的能力。能够决定各民族命运的,不是他们的政府,而是他们的性格。(什么样的人们选择了什么样的政府)
誇大其辭、言之鑿鑿、不斷重複,絕對不以說理的方式證明任何事情——這些都是公眾集會上的演說家慣用的論說技巧。(断言、重复和传染性?公开演讲的策略哈哈)
群體只會幹兩種事——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