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
透镜和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比如眼镜、相机等,放大镜很多时候还充当着物理的启蒙。凸透镜和凹透镜不仅在形状上的互补,在成像特征上也存在某种契合。“更换不同的透镜看问题、调整不同的距离看问题”,这些话不仅是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辨,背后更有几何光学的定量关系,如果仅停留在初中那些结论的记忆是不够的...

学生主持 张书宁 1543855293,东北育才学校超常部29-2学生
学生主持 赵希竹 1277246569,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高二1班学生
学生主持 张艺川 2508281592,东北育才学校超常部29-2学生

...
六、作业内容
1、2D的透镜成像,作业文件需要完成下面三个方面探索。【基础(必做)】
A、演示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基本是验证初中学到的,但需要定量验证 1/u+1/v=1/f。
B、尝试研究凹透镜成像规律。
提示:如果光路都是用直线构造(可以无视初中强调的实线虚线),移动物体位置(透镜左右两侧),无需单独构造凹透镜了,试试看,相信你能感受到凸透镜和凹透镜成像在几何上的连续性...
2、3D的透镜成像,作业文件需要完成下面两个方面的探索。【提高(必做)】
A、立体视图下的透镜成像系统,能重复出2D中的规律。
B、探究凸透镜和凹透镜成像的通用关系式。
提示:建议通过坐标替代距离,也可以按照传统的的办法,实像虚像、实焦点虚焦点分正负...这个可是本周最主要的作业,如果能在你的3D成像系统中重复出前面2D的探究作业,作业1基本可以无视了。

​​
3、球面镜成像【开放(选做)】很遗憾很少看到学生在这部分有具体的工作...
提示:同样用直线代替球面镜,特殊光线以及成像规律和透镜都很相似...
4、透镜曲线变换【开放(选做)】
建议:物体在圆(椭圆、抛物线...)上运动,像点的轨迹是...如果在抛物面、双曲面、椭球面、球面上选取一个点,跟踪像点的轨迹...
​​

·赵希竹 透镜成像作业指导短视频
·求师得数位学习2017寒假W2反馈
七、作业提交
1、每周作业要用一个文件提交,Geogebra的多个文件放到一个文件夹里打包压缩后提交。几何画板(尽量不用)是可以在一个文件中添加多个文档页面(文件->文档选项-> 增加页),每个页面完成一个题目。如果也是多个文件同样需要放到一个文件夹打包压缩后提交。
2、文件名命名使用"学校"+"年级"+"班级"+"姓名"+"动态数理"+"week2"来命名。例如"东北育才高中部高二二班张逸譞动态数理week2.gsp"
3、请于2月4日中午12:00之前提交


求师得
让助学发热 让自学发光

qsir.org{qiutopia: learn and let learn}
东北育才学校
......
沈阳市教育局基础教育二处
沈阳市教育研究院

26

​​
Stay Calm and Break Free
​​
崔舒洋{David} 超常教育实验部27(1)班学生,求师得数位学习荣誉成员

One who lets others learn what he learns does learn how to learn. ––@DavidCsy

进入高三,学习任务日益繁重。然而忙里偷闲也是必须的哈~ 这段时间一点一点地把英剧《神探夏洛克》第四季看完了,感慨于这部神剧虐人的等待与精湛的剪辑水平之余,莫娘五年前出场的英文曲也在我的脑海里无法释怀。我不如就把这首曲子当作这次的题目好咯~

其实,我们每时每刻都在Break Free:尝试自己从未尝试的新领域,打破过去的固有观念来探索新路径,将新想法付诸实践,敢于和尘封的历史较劲等等。经历过每个Break Free的过程,我们也都在一步一步地成长着……

一、从教学理念开始Break Free
说到教学理念的转变,我们首先要思考这样的问题:什么是教?什么是学?谁是老师?谁是学生?为此我特意在百度上搜索了一下教育的定义:“以知识为工具教会他人思考的过程,思考如何利用自身所拥有的创造更高的社会财富,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老师和学生的界限似乎就不那么明显了。正如我所说,让别人学到自己学到的东西的人学会了如何学习。

以每一位参与求师得数位学习的童鞋为例,第一次参加的过程以“学”为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探索未知,学得习得。而完成一次学习之后,我们便会发现,自己的角色在悄然之间发生着转变。我们逐渐从学习者变成了传授者。这也正是求师得“We to Me & Me to We”理念的充分体现。我们把自己学习到的东西传授给后来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学习到很多新的东西,发现很多过去没有发现的东西,进而提升自己,充实自己,超越自己。

在担任数字讲述助教期间,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学员掌握软件使用的技巧,我自己也开始尝试之前不曾触碰的软件功能,进而制作出了更强大的效果。动态数理课程也是如此,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讲义中存在的小瑕疵,并整理汇总给其他同学分享等等。这些都是自我的提升。Break Free应当从教学理念开始,从转变教与学的角色开始。

二、从教学方式着手Break Free
回望21世纪开始的这几年,科技的不断进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都让人们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憧憬。自然地,教育也找到了自己的契合点——互联网。

想想看,在十年之前的我们眼中,教育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坐在教室里,老师讲一句,学生记一句。学生们背着装满教材的书包去学校,再背着装满作业的书包回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现在看,我们认为的教育又是什么样子的?或许你会说,不还是这个样子嘛~ 从减负政策到高考改革,政策一变再变,学生学习压力大的事实却雷打不动。的确,一个政策的落实需要很长很长的周期,短时间内我们难以看到成效。不过,也有令人欣慰的现象。

其一,互联网教育正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势头遍及神州大地,从在线互联网课程的开设到地方学校的全面推广,我看到了未来教育自由化的趋势。
互联网慕课平台如雨后春笋般降落,优质课程层出不穷。尽管仍然存在着连接速度慢、部分课程需要付费、提交作业不方便等诸多不便,但我相信这些问题都不会阻碍慕课发展的大趋势。
此外,国内的很多教育机构也看到了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前景,纷纷加入其中。尽管他们提供的课程更多地是与国内的初高中升学任务接轨,但这仍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更有些开放的学校将互联网教育搬入课堂,将作业、测评、讲评全部网络化,在网络上开设特色课程供学生选修,我很看好这样的尝试,我也期待这样的尝试在未来某一天能够遍布全国。

其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并认可互联网教育。
作为互联网教育的受益者,我十分支持互联网教育,也十分看好互联网教育的发展。从功利层面讲,升学要求的互联网教育让学生不必出户便可听到名师的课程,课后借助于互联网题库得天独厚的全面的优势与大数据的计算,可以精准解决学生的知识盲点。现在这样的平台上加盟的老师数目也十分可观,充分展现了互联网教育的认可度。从发展层面讲,接触更多、更新、更广的互联网教育内容有助于完善一个人,成就一个人。

我们必须要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对于21世纪的孩子甚至学生来说,他们的天性更趋向于玩。看看10后吧,一出生便被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包围。我相信一定有喜欢学习的童鞋,然而发自真心喜欢学习的可能并不是那么多,我们更多地是在现今教育体制的要求下进行较为被动的学习。互联网是一片崭新的世界,学生对它总是有着更浓厚的兴趣。如何有效地利用互联网使之成为教育的有力助推剂,是摆在21世纪教育行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其实关于互联网教育的争议不过两点:一是这东西到底靠不靠谱,二是学生会不会受其影响。我们总是看到学校禁止携带手机去学校,这是为什么呢?根本原因在于现阶段的互联网教育资源不足,现有资源也无法充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玩手机已然成为影响学习的一大重要因素。然而若能很好地利用它,手机非但不会对我们的学习造成影响,还会带来无穷的益处。这也正是我们所设想的,在不远的未来,学习是无时无刻的,学习是触手可及的。拿起手机,吸引我们眼球的将不再是明星的花边新闻,也不是游戏的宝箱金币,而是那一本本精心设计的探究式教材,指引着我们一步步按照自己的兴趣与想法定义未来的文明发展。我想,到那时,我们的教育才算是步入正轨了吧。

三、从教学内容切入Break Free
教育应该讲些什么?解析几何?牛顿第二定律?海水运动?嗯,这些东西一定要讲,而且必须要讲好。这是固定的教学目标,至少在现阶段的教育体制下是这样的。

那你可能会问了,还要讲些什么东西?
还要讲一些能够启迪心灵,充分发挥学生潜力,激发学生创造力的东西。
掌握了基本知识,能够让一个人拥有基本的是非观念与理性和感性的思维。而在此基础上的发展目标则不是这些“新课标”能够满足的。这些教育除外的教育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与发挥的空间。
动态数理,今年寒假还推出了全新的一系列课程,从几何画板的基础尝试到GeoGebra的代数化初探,为我们提供全新的视角与开拓点。
数字讲述,自由度非常高的课程,从选题到制作全部自主完成,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用心讲述属于自己的一个小故事。
到这里,又要有人问了:这东西有用吗?
嗯,似乎没什么用,如果从升学目标上看。
当然,如果一个中学的眼里全是升学目标,似乎也没有什么意思了吧~
到现在我依然记得华师大二附中的胡学长说过的一句话:“无用之事方为大用。”同样记得qiusir在去年的结业分享会上所说的话:“一起做点没用的事~”

请始终记住,别让升学目标禁锢了自己探索的步伐。
请始终记住,别让条条框框浇灭了自己思维的火花。
请始终记住,别让非言非语模糊了自己前进的方向。

回忆加入求师得的一点一滴,其实充实之外最多的是感动。因为某些不可描述的原因,少儿部似乎总是比其他学部慢半拍~ 虽不是第一期加入的学员,但可以想见,第一期先修组的艰辛起步(向第一期成员致敬)。或许我们谁都不会想到,当初那个小团队,逐渐发展成为现在这个堪称“跨国”的团队(向助教团队致敬),惊喜之外更多的是充实。每一期课程都有助教与学员在助教群内答疑,同时也遇到了太多太多的大神:理科学霸、视频剪辑大神、留学大神、数理大神等等。他们给予了我们一点一滴的帮助,在这里也有着许多精彩的碰撞与思维的火花。

全球范例、展示推介、视频讲解、学生主持……在这里,Me to We的精神已经得到了非常充分的诠释。一年半的三期课程开拓了我的视野,让我变得更加成熟,变得更加自信。忘不了各位在午餐会上的精彩发言,更忘不了大家在结业分享会上拿到证书的惊喜笑容……
加入求师得,我发现自己的改变也在悄然进行着:拖延症得到了缓解,不再有粗心大意的毛病,找到互联网与学习的新平衡……
通过求师得,我收获的不只是得到结业证书的喜悦,还有给同学们解答疑难,陪伴学员度过漫长日夜,自己以及和学员赶deadline的彷徨与焦急,还有,我们一起给自己加的油~:)

东北育才学校的小伙伴们,感谢你们:虽身处不同的校区,但我们的心始终连结在一起。感谢超常部的小伙伴们,你们的付出与支持让我们的集体变得更加完美;感谢科学高中部和高中部的学长们,你们的积极参与和热心答疑让我们不再彷徨失措,让我们成长得更加完美;感谢双语校区、外国语校区和初中部的小伙伴们,有你们的参与让育才园的光芒更加闪耀...

外校的朋友们,感谢你们:复旦大学、东北师大附中、华师大二附中、上海敬业中学、江苏仪征中学、东莞光明中学、安徽六安一中、沈阳五中、十一中、二十中、三十八中、二十七中……你们的加入让求师得的团队更加壮大~

2016,我们满载而归,蓄力前行;2017,我们精彩启程,扬帆远航~

·Qiutopia and Me


16有你·我们17
求师得
让助学发热 让自学发光

qsir.org{qiutopia: learn and let learn}
东北育才学校
......
沈阳市教育局基础教育二处
沈阳市教育研究院

21

​​
本周课程的主要作业是构造求师得教育实验室的“蝴蝶图标”。你需要掌握“Geogebra”或“几何画板”的基本操作,以及熟悉平行、垂直、定比分点、平移、线段、圆弧等概念...看似复杂的构图无非是几个黄金分割点的连接,而看似简单的构造还是需要你的耐心。

学长主持 王禹程 760282719,复旦大学201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学生主持 张蕴檬 71159266 ,东北育才学校超常部29-2学生

...
六、作业内容
1、线段等分的GLaD构造或吴培分割(视频里有图)【基础(必做)】
2、广义蝴蝶定理(视频里冯伟构造的那两个同心圆出两对翅膀的那个,或从蝴蝶图谱上找一种拓展的蝴蝶定理构造验证)(两边线段长度倒数和相等)【基础(必做)】
3、用黄金分割构造蝴蝶图标(可以创意设计颜色填充或是通过其他软件进行效果处理)【提高(必做)】
4、提交自己的创意作品(关于蝴蝶定理可以自行猜想验证,还可以拓展到球面上…也可以构造自己喜欢的图标或数学结论的探索)【开放(选做)】
第一周你提交的作业文件夹中至少完成前三个,也欢迎文件夹内附有你本人的照片优秀范例展示用~预祝大家能够顺利完成假期的课程!

​​
七、作业提交
1、每周作业要用一个文件提交,Geogebra的多个文件放到一个文件夹里打包压缩后提交。几何画板是可以在一个文件中添加多个文档页面(文件->文档选项-> 增加页),每个页面完成一个题目。如果也是多个文件同样需要放到一个文件夹打包压缩后提交。
2、文件名命名使用"学校"+"年级"+"班级"+"姓名"+"动态数理"+"week1"来命名。例如"东北育才高中部高二二班张逸譞动态数理week1.gsp"
3、请于1月28日中午12:00之前提交
update:
·孙楚博、闫冠宇等 GGB&GSP基础入门FAQ
·求师得数位学习2017寒假W1反馈

求师得
让助学发热 让自学发光

qsir.org{qiutopia: learn and let learn}
东北育才学校
......
沈阳市教育局基础教育二处
沈阳市教育研究院

19

​​

Week1 1月22日---1月28日 Week2 1月29日-- -2月4日 Week3 2月5日---- 2月11日 Week4 2月12日---2月18日 Week5 2月19日---2月25日

2017寒假助教-动态数理助教
求师得助教群534306659
动态数理助教
王禹程760282719、赵希竹1277246569、胡楚衿1710068079、张逸譞1357884837、胡程皓964905346 、龚钱哲1364322637 、闫冠宇623085859 、孙楚博2294738717、卢建璋1145108234、张听海307958871、王淑玮1042188310、张艺川2508281592、张书宁1543855293、张蕴檬71159266、庄淏109847009、陈禹池819236748、黄祎铎 2369924038、孙铭鹤499016257、 郑凯航 1525320367、刘家良1978813745、林楚乔 1589680135...

数字讲述助教
张鸿业 1097649136、康书宁 121103000、孟繁多 931858398、王丹琦2748325835、吴佳真 2997429213、郭哲名 1726288953、黄赞霏 1172245610、 李修平 1615938092、李昌翰 59366392、谢心安1670194737、李红烛20215797849、关思琦3127987359、吴子龙920029027、许景惠 1842702739...



让助学发热 让自学发光
qsir.org{qiutopia: learn and let learn}
东北育才教育集团
......
沈阳市教育局基础教育二处
沈阳市教育研究院

15

​​
《七堂极简物理课》卡洛·罗韦利 理论物理学家 圈量子引力理论开创者之一
读过老子、李白、曹雪芹和毛泽东的作品。“中西方的差异远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巨大,两者之间相似之处却远比我想象的多。”

第一课 最美的理论
少年时代的爱因斯坦曾读过一年无所事事的时光。很可惜,现在很多青少年的父母经常会忘记这样一个道理:一个没有“浪费”过时间的人终将一事无成。
...1905年他向当时最负盛名的科学期刊《物理学年鉴》投寄了三篇文章(第一篇指出原子的存在,第二篇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第三篇他提出了第一个相对论),任何一篇都足以让他获得诺贝尔奖。
能否修正一下伟大的物理学之父牛顿那著名的“万有引力”理论,让它不再与新生的相对论水火不容?为此他陷入了深思,并花了十年的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在这十年里,他疯狂研究,反复尝试,不断犯错,陷入混沌。他发表过错误的论文,有过各种灵光乍现的想法也曾误入歧途。1915年他发表了一篇论文,给出了完美的解答。伟大的苏联物理学家列夫·朗道称之为“最美的理论”。

因为没有学校课业的打扰,学生在假期里往往能更专注地学习。
...牛顿的那个承载物体运动的“空间”与“引力场”是同一个东西。空间不再是一种有别于物质的东西,二十构成世界的“物质”之一,一种可以波动、弯曲、变形的实体。我们不再身处一个看不见的坚硬框架里,而更像是深陷在一个巨大的容易变形的软体动物中。太阳光会使其周围的空间发生弯曲...
1919年太阳会使光线偏折被测量。(后来)离太阳近的地方时间会过得比较快,而在低的地方离地球近的地方时间过得比较慢,这一预测也得到证实。

爱因斯坦的理论为我们描述了一个绚丽多彩而又令人惊奇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发生爆炸的宇宙,有坍塌成无底深洞的空间,有在某个行星附近放慢速度的时间,有像大海杨波一般无边无际延展的星际空间...

第二课 量子
20世纪物理学量大支柱,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他们之间有着天壤之别。量子力学正好诞生于1900年,它几乎引领了一个世纪的密集思考。
“在我看来,如果我们假设光的能量在空间中的分布是不连续的,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有关黑体辐射、紫外线产生的阴极射线,以及其他有关光的发射和转化的现象。依据这个假设,点光源发射出的一束光的能量,并不会再越来越广的空间中连续分布,二十由有限数目的能量量子组成,它们在空间中点状分布,作为能量发射和吸收的最小单元,能量量子是不可再分的。”简单清晰,这事量子理论诞生的真正宣言。如果普朗克是量子理论之父的话,爱因斯坦是这一理论茁壮成长的养育者。
就像天下所有的孩子一样,量子理论长大以后就走上了自己的道路,后来爱因斯坦也不再承认这个孩子。
爱因斯坦“在我看来”,达尔文“我认为”,法拉第在自己的著作中第一次介绍电磁场这个具有革命意义的概念时,提及自己“犹豫不决”。

波尔位于哥本哈根的研究所里,聚集着20世纪最具天赋的年轻科学家。1925年量子理论的方程终于出现了,取代了整个牛顿力学,很难想象有什么比这更伟大的成就了。率先为这一理论列出方程的是德国天才维尔纳·海森堡,他想象电子并非一直存在,只有和其他东西相互作用时才会存在。量子力学中没有一样东西拥有确定的未知,除非它撞上别的东西,更糟糕的是从一处到另一处的飞跃大多是随机的,只能计算出现的概率...
爱因斯坦一方面提名海森堡参选诺贝尔奖,承认其探究到世界某些最本质的东西,另一方面,只要一有机会就会抱怨,这实在太不合理了。哥本哈根那帮意气风发的年轻科学家非常沮丧,为什么偏偏是爱因斯坦反对他们呢?这位精神之父,教导我们时间不是普适的,空间是可以弯曲的,但现在又说世界不可能如此荒诞离奇。

爱因斯坦去世的时候,他最强劲的对手波尔表达了敬仰之情,感人至深。几年后波尔去世的时候,有人拍下他书房黑板的照片,黑板上画着爱因斯坦思想实验的南哥“充满光子的盒子”。指导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在挑战自己,仍然想要指导得更多。直到最后一刻,他仍未停止怀疑。

第三课 宇宙的构造
在实验、测量、计算和严格的推到之前,科学首先是视觉活动。科学思想得益于以新的方式“看”事物的能力。
图略
这个布满星系、富有弹性的浩瀚宇宙是大约150亿年前由一个极热极密的小星云演化而来的。宇宙诞生的时候就像一个小球大爆炸之后一直膨胀到它现在的规模。

第四课 粒子
我们身边的所有物体都是由电子、夸克、光子和胶子组成,粒子物理所说的“基本粒子”。夸克之所以能够在质子和中子里黏在一起,是因为一种物理学家们称作胶子(gluons)的粒子
天空和大地上存在着超出我们的哲学或物理学想象的东西,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就在不久之前,我们还在怀疑无线电波和中微子的存在,尽管它们充满了宇宙。

屈指可数的几种基本粒子,不断地在存在和不存在之间振动、起伏,充斥在似乎一无所有的空间中。它们就像宇宙字母表里的字母,以无穷无尽的组合,讲述星系、繁星、阳光、山川、森林、天地,以及节日里孩子脸上的笑容和星光璀璨的夜空的漫长历史。(我们以有限的既定的文字和旋律模拟、感受、传递和赞美这些无限的随机......)

第五课 空间的粒子
(Rabbi 犹太人中一个特别的阶层,老师和智者的象征)
大自然就像一位年长的拉比,有两个人跑去找他解决争端。听了第一个人的话,拉比说“你说的有道理。”第二个人坚持为自己辩解。拉比听完对他说:“你说的也有道理。”拉比夫人在另外一个房间听到他们的谈话,大声说道:“但是他们两个不会都有道理吧?”长老认真思考了一下,点点头说:“你也很有道理。”

第六课 概率、实践和黑洞的热
1906年玻尔兹曼自缢身亡,没有等到自己的理论被全世界认可的那一天。
米凯莱从这个奇怪的世界离开了,比我先走一步,但这没什么。像我们这样相信物理的人都知道,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分别只不过是持久而顽固的幻觉。
“看不清的比看得清的更广阔。”

尾声 我们
我们曾经以为自己居住的星球位于宇宙中心,但事实远非如此。我们曾经以为自己是动植物家族之外的独特物种,后来却发现我们同周围所有生物由共同的祖先繁衍而来,我们与蝴蝶和落叶松有着共同的祖先。我们就像独生子一样,在长大的过程中逐渐懂得,世界并非像我们小时候以为的那样,只围着我们转。我们必须接受自己只是万事万物中的一员这个事实,参照他者来认识自己。

斯宾诺莎早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与我们身体内部发生的复杂过程相比,我们的自我认知和印象实在是太粗糙了,正因如此,我们才感觉自己拥有真切的自由。

@qiusir:我脚得幸福是掏空之后的运气,睡很饱、吃很暖,阳光里偶遇一首歌,一本书,阳光、你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