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The illiterate of 21st century will not be those who cannot read and write,but those who cannot learn,unlearn, and relearn.---Alvin Toffler

“求师得数位学习2016”寒假课程已经开课一周(1/5)了,提交作业的同学不仅包括东北育才外国语学校、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科学高中部、超常实验部和双语学校,我们还很高兴看到有沈阳市第5中学和沈阳市第20中学的同学们也参与到假期的数位学习活动中来。

无用之用,是为大用。有用是立即的,无用是未来的契机。
邹景平,求师得数位学习台湾专家顾问

有了从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寒暑假的多次数位学习活动的实践,积累了可贵的经验,也为我们这新一轮的假期数位先修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今年求师得数位学习团队再接再厉......

除了四天五校的密集推介活动和扩充教师团队,本学期更充分发挥学生助教的作用,推广郭莹老师在科学高中部的点对点的实效经验,成立了求师得数位学习助教QQ群。其中,科学高中部的助教群实施值班制度,每天一名助教负责,全天候在线答疑。高中部和少儿部的助教也实行点对点,做到有问必答、实时解决,不仅让新学员找到互动的学习社区,帮老师减轻了负担,助教学员也能从转换角色中获得更深层次的学习经验。

数位讲述/李海妹{Laura}
“数字讲述”第一周作业要求用文字描述你将要创作的数字故事,其中包括:故事的分类,初始题目,目标观众,故事的教育理念或教育目的,可以怎样应用在教室或非正式的学习环境,希望目标观众看完数字故事后学到什么主要内容或主题。

及时提交作业的有沈阳市第五中学马溙泽、张楚,张浩漪,刘佰鑫,徐英姿;沈阳市第20中学吴思慧;东北育才学校超常实验部崔舒洋,郭哲名,王梓豪;科学高中部刘隆邦,马晓苏,周信良,吴俊宇,赵亚霆,许广力,白雪,韩佳林,董进,李虹竹,程室谕,许源,闫桐嘉,许容嘉,谢心安,徐佳铭,关思琦,武洲印,崔淞源;高中部王丹琦,闫北辰,张子誉,于诗澄,吴佳真,魏天文,王雪彤,赵越楠,张逸譞,沈冠霖,马紫宸,肖天一,赵翔宇,范熙来,孟繁多,李天泽,邓佳蕊;双语学校李采薇,陈彦冰,李昀霏,王涵竹;育才外国语袁佳萌等。

作业情况
1、沈阳市第五中学马溙泽上交作业最早,收到反馈后积极修改并最终定稿。
2. 以上同学中大部分已经将第一周作业同时提交到Coursera网站,并获得15%的成绩,没有提交的同学也一定要提交后面几周的作业,同样有可能拿到证书。

存在问题
对作业要求我们在第一周课程资料中给了具体提示,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 没有写出一段文字,而是一问一答形式。内容要求有遗漏,有的同学没指出目标观众,以及看完故事之后学到什么内容。有的同学把具体的故事内容也罗列出来,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2. 不能保证语言使用的正确性。本课程是英文课程,上交作业,录制音频都需要使用英语,语言错误尽量避免,尤其不能出现低级错误。
3. 回答问题时没有出现关键词。Coursera第一周作业是自动生成分数,所以在回答问题时一定要使用问题中的关键词,如“preliminary title", "target audience"等。每个问题用一个完整的句子回答,不要用单个词汇。

几点建议
1. 仔细阅读每周课程资料,之后如果还有疑问再到助教群求助,要先给自己自学的机会。
2. 语言能力的提高 a 阅读原版书籍永远是最好最直接的方法。 b 某些句子不会说,登陆有道词典,参考原声例句和权威例句(不要参考双语例句)。 c. 每周的阅读材料也能够提高语言能力。 d. 提高搜商。自己的数字故事属于哪一类内容,登陆www.bing.com搜索关键词,选择英文搜索后就会找到很多英文文章,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选择性模仿,改写,为我所用。
3. 作业提交之前要自检,结合老师的反馈后再修改。

特别提示
1、请各位同学一定认真阅读每周的课程资料,按照要求提交作业。
2、第二周作业文字量较大,请同学们尽量提前着手,先交先批改,提交太晚会影响下周的录音。
3、第一周作业没有及时提交到Coursera网站的同学不要放弃,请仍然提交后几周的作业,有很大的机会拿到证书。
4、一定要加入助教群(534306659),享受一对一在线答疑。

数字讲述第二周课程
Digital Storytelling Week 2

动态数理/纪璇{Miss J}
本周作业大家上交非常及时,格式也非常准确。导数的环节是我们故意设计的,其实大家可能不明白这个功能的具体内涵,但是不阻碍大家对技术的理解和运用。

但是也有粗心的同学没有注意到第三题其实有定义域的限制,所谓两种方法实际上是定义域的表现手法的不同,一者可以用属性调整,也可以在函数上做点手脚,在助教的努力下大多数人都做出来了,其实利用好我们的助教是你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及时提交作业的有:辛俊毅,闫冠宇,赵翔宇,庄淏,王科翔,卢弘韬,高瑀希,张书宁,崔家瑞,范熙来,卜秋实,王子豪,张逸譞,关思琦,吴俊宇,王梓豪,张艺川,张云迪,陈佳一,李保霖,赵越楠,贾双悦,陈禹池,王思博,魏天文,孟嵩皓,李享哲,兰雍祺。

东北育才超常教育实验部29届张蕴檬同学挑战GeoGebra,以前从没有人用GeoGebra完全成功过,加油啊!(相关问题可以和沈冠霖助教1215129057交流)
另外美工也是我们作业的一部分,比如注意不要把图画得太大,适当用点有颜色的背景什么的,感觉会好一些,比如东北育才高中部高一一班闫冠宇的作品,大家都可以试试啊!

作业情况
感谢同学们能按时提交了作业。如果你错过了本周的作业可以在第二周补交,只要作业合格,并不会影响你获得求师得数位学习证书。
大家起步都做得非常不错,这里就不单独点名表扬了!大家都要加油。

特别提醒
动态数理特别提醒大家要利用好我们的学生助教(当然我们也要求助教能更出色的完成作业),他们都很有实力,要利用好这个渠道,借助他们的力量你会更好。另外要注意构图,不要只是把内容表现出来,形式也一样重要的。

动态数理第二周课程
动态数理W2神奇的梯子
动态数理微课程WEEK2 学习指导PDF文档
动态数理微课(I)Week2 (4764)

When you learn, teach. When you get, give. - Maya Angelou
To teach is to learn twice. -Joseph Joubert

动态数理助教
孟子立879171075、徐铭泽591298627、谢卓庭174048773 、陈佳一949974985、张逸譞1357884837、胡楚衿1710068079、魏天文 494019440、沈冠霖1215129057、王淑玮1042188310、于萌470388543、崔航2020468972...
求师得助教群534306659
数字讲述助教
康书宁121103000、邓佳蕊1716980854、蔡希隆2508418876、孟嵩皓 993946100、 闫北辰 915735732、李皓然1530231079、李书桥 1145776837、李孟翰 1150113438、张雨萌2765560409、邢孝南 870878248、王堃宇 993827074、刘殊辰365781699、田展铭1220219614、徐逸宁1013957153...
求师得助教群534306659

求师得数位学习2016寒假第一周作业提交截止日期2月5号12:00

东北育才教育集团
沈阳市第5中学\沈阳市第11中学\沈阳市第20中学\......
沈阳市教育局基础教育二处
沈阳市教育研究院


为自己的学习掌舵,我们一起加油~

23


求师得数位学习顾问
求师得数位学习常年顾问:邹景平(台湾专家)
求师得数位学习资深顾问:张鸿业(美国留学)
求师得数位学习特约顾问:张静宁(中国科大)

求师得数位学习教师助教
东北育才学校超常部纪璇老师、东北育才学校双语学校彭志刚老师、东北育才外国语学校葛梅芳老师......

动态数理助教
孟子立879171075、徐铭泽591298627、谢卓庭174048773 、陈佳一949974985、张逸譞1357884837、胡楚衿1710068079、魏天文 494019440、沈冠霖1215129057、王淑玮1042188310、于萌470388543、崔航2020468972...求师得助教教研组534306659

数字讲述助教
邓佳蕊1716980854、蔡希隆2508418876、康书宁121103000、孟嵩皓 993946100、 闫北辰 915735732、李皓然1530231079、李书桥 1145776837、李孟翰 1150113438、张雨萌2765560409、邢孝南 870878248、王堃宇 993827074、刘殊辰365781699、田展铭1220219614、徐逸宁1013957153...求师得助教教研组534306659

有老师的耐心辅导和优秀的学长一起成长,是不是有点心动,拿出你的行动来,加入我们的课程~

数字讲述第一周课程
Digital Storytelling Week 1

该课程(数位讲述)于2016年1月18日在Coursera网站上第三次开课,大家可以在Coursera网站注册正式学习。如果能够在1月25日1:59PM前在网站成功提交第一周作业,并完成其他作业,就有可能在课程结束时获得休斯顿大学体系颁发的课程证书。(第一周作业提交请打开公众号页面最下方菜单中的“慕课”内容)
第一周作业已经有多名同学提交并获得满分。沈阳市第5中学高一六班马溙泽同学最先提交!
如果同学们对第一次数位学习不太熟悉,也可以按假期先修指定时间提交作业,等到2016年9月份Coursera第四次正式开课再提交作业并获得证书,请大家根据自身情况决定。

动态数理第一周课程
动态数理W1几何画板入门
动态数理微课程WEEK1 学习指导PDF文档
动态数理微课(I)Week1 (4296)
关于几何画板5.06最强中文版(20140809)的下载,可以通过网络寻求帮助~

东北育才教育集团
沈阳市第5中学
沈阳市第11中学
沈阳市第20中学
......
沈阳市教育局基础教育二处
沈阳市教育研究院

22

"知行合一"求师得数位学习校际推介


写在前面
求师得数位学习2016年寒假课程即将在1月23日正式开始。为了能够让更多的同学感受数字学习的魅力,求师得数位组的老师们在最近一周开始了忙碌的推介活动。育才外国语学校,育才双语学校,沈阳市第11中学,沈阳市第5中学,沈阳市第20中学都留下了我们的身影。

无论是育才外国语的阶梯教室,还是双语学校的国际报告厅,11中学的数字化数学教室,5中的体育馆,20中学的礼堂,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同学们真挚和好奇的眼神,更体会到老师们的肯定和鼓励。看到同学们认真记录,频频点头,听到同行表达参与的渴望,零下20度的寒冬和饥饿奔波根本不算什么。


其实,每个人无论主动或被动都需要学习,既然数字时代早已为我们提供了便捷的技术,我们所需要的只是那一点点动心,一点点尝试。

2016求师得数位学习寒假先修启幕......

特别感谢育才外国语学校高金辉校长,育才双语学校郜琳红主任,沈阳市第11中学周丹副校长,沈阳市第5中学梁君祥副校长,沈阳市第20中学孙吉泰副校长的大力支持。特别感谢市教育局基教2处敬涛处长和安凯老师,感谢教育研究院黄艳丽副院长的一直支持。

先期准备

1、课程资料将以周为单位定期通过百度网盘分享。同学们需登录http://pan.baidu.com(如果没有账号就注册一个),熟悉具体操作。当然你一定在自己电脑上备份。
2、作业提交
方法一:请将文件用百度网盘分享给百度用户名为“qiutopia@qq.com”的账户(点“分享”,然后点“发给好友”,然后点“添加好友”)
方法二:也可以将作业发送至qiutopia@qq.com
3、关注求师得数位学习小组微信公众账号(qiutopia),或访问www.qsir.org,接收了解最新信息。
·课程简介看这里[?]
·慕课证书墙[?]
特别提醒
数位讲述课程于2016年1月18日在Coursera网站上第三次开课,大家可以在Coursera网站注册正式学习。如果能够在1月25日1:59PM前在网站成功提交第一周作业,并完成其他作业,就有可能在课程结束时获得休斯顿大学体系颁发的课程证书。(第一周作业提交请打开公众号页面最下方菜单中的“慕课”内容)

如果同学们对第一次数位学习不太熟悉,也可以按假期先修指定时间提交作业,等到2016年9月份Coursera第四次正式开课再提交作业并获得证书,请大家根据自身情况决定。
......

09

教师的个人发展与团队的共同进步
李海妹 Lauralee 2016.01.08

求师得动态数理主持人姜平老师演讲pdf
姜平:我的教育技术之路 (6629)
求师得教育实验室站长邱发文讲稿

2015年1月8日求师得数位小组在沈阳市教育研究院的教育创意大讲堂与沈阳市的部分校长和老师进行了交流,发言顺序为姜平,李海妹,邱发文。这篇讲稿从元旦开始准备,几次修改定稿。我是从数字故事起家的,那就给大家讲个故事吧。(后来发现姜老师也要讲故事,吓我一跳,不过还好大家的风格和内容并不冲突,三个人有序衔接,角度多样)。


感谢沈阳市教育研究院给我们这个机会和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交流。我是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的英语教师李海妹,也是求师得数位学习小组的召集人。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主要内容是教师的个人成长和团队的共同进步。

大概是2013年吧,当时关于高考改革英语退出高考的呼声很高,得知这种说法之后我内心非常恐慌,这有可能意味着工作的变动。我个人很在意内心的平静,心情不好什么事都做不好。所以当我心情不好时我都会坐下来分析,原因是什么,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如果发生了应该怎样应对,(巧合的是,在我后来读书的过程中发现实际上这种分析方式是商业上的一种管理策略,叫做事前验尸(pre-mortem),领导者想象一下自己的产品失败了,那么带领大家分析失败的原因有哪些,是否能找出解决方法。)经过分析之后得出来的结论是最多下岗没工作,但我还是很喜欢教师这个职业的,那么怎么才能让自己成为不可或缺的人物呢?首先我得有资本,我得成为名师,我得成为领头人,那大家每天都在上课备课批作业,课余时间是不是可以做点什么提升一下自己的业务水平呢?迷惘之际我看到了TED演讲中英国教育家Ken Robinson的演讲,他的演讲很有启发性,于是我找来他的著作,一口气读了两本,并分享给我的同事邱老师。书中很多观点邱老师非常认可,建议我读书的同时做书摘,这样既方便日后查询也可以与他人分享,于是就有了我人生中第一本英文书摘。

除了读书之外,我发现了译言网,国内最大的翻译网站,很多英文爱好者进行义务翻译工作,于是尝试翻译了几篇之后开始做大量的英文翻译,并且得到了很多网友的好评。其实这两件事并不能给我带来直接的好处,但至少自我感觉很充实,拓展了自己的能力,让我有了一点安全感。后来,翻译了大概两个月之后,有人通过译言网找到我,邀请我加入一个可穿戴设备网站做翻译工作,可穿戴设备就是智能手环,智能手表这类产品。当时这个网站处于创业阶段,我成为了创始成员之一,翻译了许多篇很专业的可穿戴设备类的文章。当时也觉得自己很牛的,都打入IT领域了,万一哪天网站上市我还可以去敲钟呢。

很快到了2014年暑假,邱老师介绍我认识了台湾的邹景平教授,得知邹老师60岁高龄已经获得13张MOOC证书我很受鼓舞,于是承诺尽早拿到第一张MOOC证书,经过一个暑假的学习,拿到了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learn to teach online的证书。9月份开学,coursera网站上正好有一门课digital storytelling开课,数字故事讲述,自己用英文写剧本,配音,制作视频数字故事。我觉得这门课既有技术又有英文的应用,于是邀请邱老师一起学习,这就开始了我们真正的合作。刚才播放的视频中,英文剧本是我翻译的,配音也由我来指导,后来我们两人都满分拿到证书后,又合作了一次the tree,合作过程邱老师对我的能力非常认可,看到了我的潜力,(其实现在看来,我在译言网和可穿戴网站的翻译经历为我们的学科合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事情的发展总是要有人推动的。2014年9月开学后,邱老师推荐我给学生做讲座,我觉得Mooc学习这么有趣又有意义,应该向学生推广一下。讲座后就有学生开始自学网络课程并很快拿到了证书,而我也在短短的两个月内做了数次讲座,对我个人能力有了很大提升。然而,这仅仅是开始。邱老师说我们不能停留于推广,我们要带着学生学,于是在寒假期间我们找了10名高一高二的同学成立了假期先修小组,带领学生学习数字故事讲述课程。寒假期间学生也是很忙碌的,但这些学生在补课写作业之余每周抽出2小时左右的时间看我们用微信公众号发布的课程视频,每周通过百度云提交一次作业。5周时间结束后,所有同学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也经历了一次数位学习,我们也为以后开展活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假期这么忙碌,其实开学后应该休息调整一下,但对于我来说,2015年3-7月份这个学期却进入了一个全新模式。上课备课之余,看书,数位学习。2015年共获得9张课程证书,读英文原版书21本。读书的灵感来源于扎克伯格2015年的新年决心。他决心2015年两周一本书,我制定的计划是每月一本,并把这个决心公布给同事和学生,这是我2015年1月初的微博,这是2015年12月31日的。书摘一共4部。

2015年7月暑期来临之际求师得数位学习小组在育才集团高中学段各学部开始暑期课程推介,进一步扩大活动参与的范围,并且推出第二门课程,动态数理。这门有着20年开课经验的选修课,在经历了老师数位学习,老师推荐带领学生一起数位学习之后,我们又进一步将自己最精华的课程在这个数字时代上线试水,让学生用全新的方式既能学学到国外大学的优秀课程,也能学到常规课堂上学不到的精品校本课程。这个时期还有个插曲,姜老师和邱老师将自己20年选修课的精华写成论文,准备向ATCM亚洲数学与技术大会投稿,于是邱老师找到我做翻译工作。如果是以前,我肯定会拒绝,因为从来没翻译过这么专业的文章。后来一想,我怎么也做过IT创业公司的核心团队成员,虽然没坚持到上市,但能力肯定还是有的。另外,我相信邱老师的眼光,我相信他们20年坚持的意义。于是经历了几个不眠之夜,我这个文科生把充斥着大均匀斜方截半立方体一类专有名词的两篇数学论文翻译成功并投稿。

暑期来临,育才集团七个部门近百名学生参加假期先修,参与第一期活动的学员在这一次充当了学生助教的角色,亲身经历了学习过程中的身份转变。并在8月末成功与coursera网站对接,网站的数字故事讲述正式开课,学生拿到了国外大学的证书和育才集团的证书,并举行了育才集团的结业典礼。这时,我们从最初的一个校区10名学员参加,发展到7个校区85名学员,73人获得求师得颁发的证书,48名师生获得MOOC证书。全球5700人参加的课程中6个范例,有两个出自我们暑期学员,越来越多的学生和老师开始融入世界的大课堂。 伴随着我们活动的成功,姜老师和邱老师的论文也得以全文发表,并受邀参加在乐山举办的亚洲数学与技术大会,我作为翻译有幸一同前往。虽然是数学与技术大会,但在听过中科院院士的报告后,我被他们的激情和对学科的热爱所感染,热爱与年龄无关,激情也不局限于某一专业,看到50多岁的华裔教授在站在那里眉飞色舞热情满满的演讲,我知道这就是我的目标,我也要像他那样把我的理念,我的坚持传递给同行,传递给学生。


下面是我做的一张图,从求师得数位小组活动的角度看,我们从老师主动数位学习,到号召组织指导学生一起学,同时带动身边的同事,并进一步扩大到整个育才集团。从我个人发展的角度看,这就是一个寻找方向的过程。一年的时间方向已经找到。

反思有以下几点:
1.学习习惯的养成。在我读的这本书里,关于习惯是这么写的: 习惯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大脑一直在寻找可以省力的方式。这个过程是一个由三步组成的循环。Cue(提示)——→Routine(惯例)——→Reward(回报)。看到提示之后,我们就会进入到自动行为模式,模式结束后得到回报和奖励,加强我们对再次得到奖励的渴求,于是造成下一次看到提示时,更自然地进入自主行为模式,这样习惯就形成了。养成读书的习惯,把书放在办公桌上,这就是一个很明显的提示,然后要用一些方法使自己的回报感增强。比如,看书做书摘,或者上课时跟学生分享一些书里有趣的内容,或者像现在这样用书中的内容为我服务,然后看完一本书在朋友圈晒一本,慢慢的回报感越来越强,读书的习惯也就养成了。拿到一张MOOC证书后,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推动着我去学下一门课,当学习和读书成为常态,一切知识逐渐内化,同时也收获了内心的踏实和平静。
power of habit
2.专业态度的养成。每个人应该都是有两个模式吧,生活模式和专业模式。平时或动或静,这由性格决定。但进入专业模式必须够认真,够投入,够积极。学的越多,懂的越多,就积累了更多专业素养,也就能够随时切换到专业模式。

3.开放的态度。这里我说的开放的态度,指的是对学习,对新事物有开放的态度。很多人都看TED演讲,并为之激励。但大多数人只停留在看的阶段。如果一个人的理念感染了你,说明你们有共鸣,那么为什么不进一步去搜一搜这个人有什么论文,有什么著作呢。写作的过程很复杂,首先整理自己的思路和多年的积累,还要遵循一定的结构充分表达,所以说每一本书每本著作都是倾注了作者巨大的心血的,喜欢这个人就应该去找他的书看,我们不仅仅局限在观点的认同,更应该有深层次的解读和交流。所以当我们开始学习,开始读书,也就养成了对学习主动和开放的态度,同时为自己打开了许多扇门。

4.团队合作。刚才这张图是我的个人和小组的发展历程。我特意将邱老师的建议和主张标注为黄色,多么清晰。 这就是我喜欢反思的原因。我得知道这一切都是怎么来的,谁帮助了我,谁给了我鼓励,以后应该怎么做。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一个人的想法局限,站在优秀的人身边,他的视野就是你的视野,他的高度就是你的高度。与优秀的人同行,提升速度快,进步幅度大。怎样才能被优秀的人认可呢?总得先做点什么让他们认可才行,所以不如读书,不如学习吧。


那么,就像我最初说的那样,我是带着下岗的恐慌和迷惘开始学习的,虽然最初没有确定的方向,但至少方式是对的,与其杞人忧天,不如做点事提升自己,能力慢慢提升之后,与优秀的人同行,机会越来越多,自己的主动加上别人的推动,前进的脚步就停不下来了。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团队合作才是最佳出路。

谢谢大家。

巧合的是,我的高中班主任现在沈阳市第11中学的周丹校长也参加了这次会议。
mmexport1452316936541

08

|Turning Learning Right Side up, Putting Education Back on Track
|谈教师的个人发展和师生协作的数位学习型组织的构建
|沈阳市教育研究院培训楼4楼报告厅

求师得动态数理主持人姜平老师演讲pdf
姜平:我的教育技术之路 (6629)
求师得数位学习召集人李海妹老师演讲

早在2013年暑期全国大中型城市教育技术应用大会上[?]有幸结识了符泰民院长;而有关此次报告的沟通大概是半年前,漏接穆道欣书记电话时我在电影院,打回去时他在厨房;过去1年来教育局王敬涛处长和黄艳副院长对求师得数位学习的推动给予了最直接的支持;这几天赵海千主任和王欣老师也很耐心帮我们落实了报告会的细节......


很感谢大家能来参会。“听正确的废话”和“走庄重的过场”似乎成了对教研会的成见,今天来的也未必情愿,我们在学校里忙着期末的复习,天天五校联考试题的很难有大块时间准备报告,不过我还是相信坦诚的表达会让有效的沟通发生。

我敢于在这里提出所有教育最重要、最有用的规则吗?这不是节约时间,而是挥霍时间。---Rousseau

有人说天才是有点二的人才,我们的团队是“以表扬为职业”的 “二表人才”,相互表扬也自我表扬。教超常儿童的姜平老师横跨初高中,精通多种数学软件;原本在大学任教的李海妹老师热心教育、酷爱读书并学以致用。他们都在学校满工作量的情况下还以极大的热情进行教育创新,提高自己也帮助他人。

接下来该自我表扬了:
年幼而孤,吃百家饭,读破旧书,上北师大,读物理系,从事优才教育......
关二代邱发文者邱发才。关是山海关的关也是关心的关,本以为是发财的才,后来意识到是人才的才。
“读文章三五篇得一两句
 教学生七八届渡六拾年 无事稍酒”,3512786049的顺序大体反映我的教师生活。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为教育正轨,让学习复位”。为免于“自不量力”的成见,有必要先解释一下。
首先这只是本学期我读完的几本书中收获最大的一本的书名直译。杨彩霞把阿克夫和格林伯格的书翻译为《翻转式学习,21世纪学习的革命》或许有出版社销售的考虑(后面不少的观点与其说是从本书得到启发,不如说找到共鸣)。教育有其连续性,最多是不可导,革命一说过于惊悚,也好奇平日里热衷喊革命口号的是否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前不久去乐山开会,幸会台湾清华大学的全任重教授,当我们抱怨GeoGebra等软件少有汉语的说明书,他说他学生也这样抱怨,不过有学生却说“我们就是编写说明书的”。全教授说“说明书本来就是应用者来写,不是开发者的事。”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书本来就是我们来教的,如何教书也是我们自己的事,我们对教育的热情不该局限于对那些从不教书的人喊出的革命口号激动。

台湾清华大学全任重教授在给姜平吃小灶。想当初我们上5楼下5楼上5楼只为追全教授的讲座
作为一线教师,勤奋和踏实更为本色,虽然我们主动找寻工作意义也分享收获的乐趣,但并无改变世界的雄心。这略显夸张的标题语境是“为我的教育正轨,让我的学习复位”,综合着理解这也很合今天报告会的主题,“教师的个人发展和师生协作的数位学习型组织的构建”。

我今天的发言共有五个部分:
1需要重塑的教育价值观、2教师首先是被尊重的学习者、3信息技术加速“学习复位”、4数位学习为“教育正轨”、5师生协作的数位学习型组织

一、需要重塑的教育价值观
“总使一个国家变成人间地狱的东西,恰恰是人们试图将其变成天堂的竭力。”我不懂政治,但觉得德国诗人荷尔德林(F.H lderlin)这话很适合某些问题学生的家长和老师看看。当今的教育我们是有太多的不作为还是侵扰得太多?(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大人对孩子创作的各种指责......)


在我看来,教育是把学生灵魂中已存在的东西引导出来......放进一些那儿本来没有的东西......我不称其为教育。我称之为侵扰。Muriel Spark(穆里尔·斯帕克 英國文學家)

最近看到一则“美国科技公司钟爱印度籍CEO”的报道,谷歌、微软、百事可乐、万事达卡等CEO都是印度籍,这让我很是好奇。阿克夫在书中提到,印度宪法中使用14种语言,但没有一种语言中有“教”这个字,而是有“学”。印度有民间传说,教导孩子时若不考虑其本能,结果就会使孩子像关在笼子里的鹦鹉,忘记了自己的语言,只能不断重复主人教给它说的那些话。而苏格拉底创造的教育一词(Education的词源拉丁动词“educere”)本意是“领出来”和“唤起” 的意思。古希腊哲学家所关注教育的意义是唤起每个人内在潜能的终身过程与现在的教育现状差距很大。阿克夫(Russell Ackoff)直言:正是教师的自我中心主义观念,使他们认为自己能施教。只要我们拥有这种傲慢,我们将永远不会理解教育的实质。“人在学习时,不是因为他被人施教,而是因为他自己在学习。”


“学术能力强的儿童常常不会发现自己其他的优势,学术能力弱的儿童可能具备其他潜在的潜能,而这些儿童都接受了全部的教育,却不曾了解自己真正的才能,于是有了很多人在摆脱了教育经历的阴影之后才能获得成功。这就难怪教育是一个在社会上被亵渎了的词语。”从前面Laura提到的Ken Robinson这话中不难理解教师这一职业何以顶着光环却被妖魔化了。生活中常见小有成就的人对学童时的调皮津津乐道。这也是为什么我要先谈谈需要被重建的教育价值观。

喊很多年的教育以人为本依然妄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知道这是无知还是野蛮?虽然现在的教育还没有看到更多有效的行动,甚至是深入的反思。但三聚氰胺、地沟油等事件让人们更关注食品健康,也更愿意花高价吃天然健康食品。“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的广告很是深入人心。想到我们教育价值观的重塑或许就是要从餐饮开始,这让我很是乐观。

二、教师首先是被尊重的学习者
“Work like you don't need the money, love like you've never been hurt, and dance like no one is watching.” 用Teach替代美国棒球明星Satchel Paige名言里的Work\Love\Dance,我们不难体会当下教书的不易,这是份需要掂量薪水的工作、是常被伤害的善意和不经意被监视的表演。教师在课堂上大谈博爱和勇气的时候却从没有想过自己?教育以人为本,是以人的本真为本,这里也包括教师的个性。现实中见多了对大树的滥砍滥伐者大谈爱护树苗的精分。

时下教师职业的风险不仅仅是要在独生子女面前控制情绪,教师的职业风险更在于长久呆在认知的舒适区内,被大纲约束成了最偏科的学生。“教育中,没有什么事情能比死气沉沉的事实积累起来的那么多的无知更令人震惊了。” 曾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Henry Brooks Adams的话也是提醒,教师同样是应试教育的直接受害者。搏命的应试环境让教师不会学新、不会破旧、不会再学习。本身作为文化的传承者却更有成为文盲的危机。当很多人摆脱了教育等到了自己的成功,教师却只能一直处在这样循环中,教死书、死教书和教书死。

"The illiterate of 21st century will not be those who cannot read and write,but those who cannot learn,unlearn, and relearn"(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是那些不能读写的人,而是那些不能学新、破旧、创新的人。)---Alvin Toffler

新学年第一课我问学生为什么要尊重老师?传授!再问为什么要尊重父母?生养!难道尊重仅仅是因为给予了吗?反过来看,父母的生养并不是因为你的完美,教师的传授也不是因为你的优秀。或如父母未必要一定有权有钱一样,我们是不是对教师在学术和情操上有太苛求了?我们教育学生爱护身边一草一木,作为学生社会环境的一部分的教师被尊重还需要什么前提么?


尊重教师不仅仅是社会伦理的问题。古语“亲师信道”让我们把尊重上升到认知的一部分。也经常听人说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关于师生关系我有个物理的双星模型:queSTion是师生Students and Teacher的运行中心(双星模型...)queSTion问题是师生的共同寻找!教学的过程中不是教师以学生为中心,也不是学生以教师为中心,是彼此以问题为中心!教和学是相互的作用,引发学生的学才是教,触动教师的教才是真正的学。

当学生看到自己所尊重和爱戴的人沉浸在给他们带来极大满足的活动中时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并试图仿效他们。作为最有成效的激励者,教师的学习不仅是从教师自身考虑,也是教学的需要。

三、信息技术加速“学习复位”
从教近二十年,视线几乎没有离开过教育信息技术。翻看2004年广东顺德一次会上我发言的题目“坚持才能改变”,十二年过去了,自问我还在坚持自问我改变了吗?

1913年,托马斯·爱迪生(Thomas·Edison)宣布“不久将在学校中废除书本......有可能利用电影来教授人类知识的每一个分支。在未来10年里,我们的学校机构将会得到彻底改造。”100年过去了,从广播、电影、电视对学校教育的影响我们不难预见电脑和网络对教育的预想和实际,他们更多是改变生活。其实对学校教育影响明显的反倒是那小小的计算器。

iPhone热卖之前,苹果公司很重视教育的市场,比如曾经有ACOT(明日苹果教室)项目,我印象比较深的是苹果的教育理念“人只有一次机会”。回顾对我影响最大的老师是桑新民教授,是他给了我那一次机会。介绍我几何画板并给了我教的机会,让我在最具有学习热情的时候意识教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后来发现法国文人儒贝尔(Joseph Joubert)的名言“To teach is to learn twice”感同身受。


我个人最重要的文章是1997年发表的《动态开放环境下数理探究及创造力培养》。巧合的是斯洛塔等人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开始了WISE(Free Web-based Inquiry Science Environment)项目。
后来我搭建了“动态与创造论坛”汇集了国内很多顶尖的板友,多种原因导致我停掉论坛。前不久收到张景中院士的邮件还提到这件事:…...《求师得》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这个网站(论坛)的消失是我国数学教育技术领域的一大损失。由于各种原因,总有些优秀的东西被淘汰。

我最值得骄傲的教育成就不是学生物理满分,不是课代表考了状元,不是带的班级平均分第一,是蝴蝶定理的推广。发现蝴蝶、创造蝴蝶、解放蝴蝶…这是高于世界著名数学教育家、荷兰院士费赖登塔尔(Freudenthal)(他倡导:现实、数学化和再创造)“再创造”的学习过程,是真正意义的再创造。


“既然数学对理解自然科学等具有中心重要地位,因而我们再次强调需要把数学与这些学科以综合的方式去教。在物理等学科中,大多数具体概念都可以用两种相互补充的方法-实验的和数学的-来处理。综合的方法表明,一个现象的数学描述具有阐明和加强的效果。”1985年启动2061计划(哈雷彗星在2061年会再次光临地球)上的这句话几乎是动态数理综合课程开始的最初缘由。知识本没有界限,有了laura等人的加入,们尝试更大跨度学科的合作。

这个号称“终极的科学计划”(中国科协的2049计划)另一段话是我们最近推行常规课堂教学的引导。“学生需要对微分和积分足够熟练和有经验,以便能够把科学定律以更为普遍的微分形式表达出来......学生越早懂得为什么可以从这些方程有力地描述基本物理事实,就越早地除去一大部分笼罩着科学的神秘色彩,因而使他们感到学习科学更轻松。”用软件(app)用更强大的数学工具解决更一般的物理问题。信息技术对世界的平坦化或如有了很好的交通工具方便畅游世界一样。

2004年前后开始接触到Merrill的首要教学原理,先是尝试着用到选修课,后来部分引入到常规课堂,再后来有了“古今中外”的迁移。在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中心的前提下:通过挑战“激”活“旧”知识是“古”、通过原型“启”发“新”知识是“今”、通过探究“用”脑“中”知识是“中”、通过共享“整”合“外”部知识是“外”。


教是有限的传递,学有无限的可能,让学习复位。The best way to learn anything is to discover it by yourself. (George Polya)One of the best ways to lean anything is to teach yourself.(Giles Sutherland Rich)The best way to learn is to teach, the best way to teach is to keep learning.(Frank Oppenheimer)
我很赞同这三重境界,想起曾和年轻老师分享过“不会,一教就会了”的经验,“自己发现、教自己和自己教学”是我眼里的认知的三个内循环。

让静止的理解动起来也是一种静态,借助信息技术从数据的变化中寻找不变才是动态,多维动态是包括认知的内容和过程。作为学习者的教师自我学习方式的改变才有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学习复位的课堂才是翻转的课堂。

四、数位学习为“教育正轨”
真正的教育导致不平等的出现:个性的不平等、成功的不平等、才赋/天才的极度不平等。因为不平等而非中庸、个体优越性而非标准化才是衡量世界进步的尺度。E·Schelling (E·谢林)

选修课上相对开放的环境里,你会发现有的学生很轻松完成有的学生要一学期的工作。数位学习放大了学生的差异,但可以通过选择的多样性实现异彩纷呈的真正公平。
想来如果不是在被落后的学习观的束缚,那些还固守着旧有的教师恐怕连给学生当学生的资格都不具备。这甚至让我想起那幅只有狮子不知道它可以轻易扑倒驯兽员的漫画。

欧美教育界有几句很流行的话:前代的教育是先生教学生,现代的教育是学生教先生。这话初听得觉奇怪,其实大有道理,是教训式的教授法和启发式的教授法不同的解说,是新教育的精神所在。用现在的话来说是,“教师不再是舞台上的圣人而是场边的向导”(Guide on the side not sage on the stage)。陈独秀1921年的话让我们发现改变教育要比建立一个新国家要困难。

一方面,生活在工业社会的我们用农业社会的方法教育学生,却告诉他们现在是信息社会。这让我想起杜威的一句话,“还在‘完全’用昨天的方式教育今天的孩子,就等于剥夺了他们的明天。” 另一方面,如我的书中有这样一段:(P188)网络上的“勤”就是多动一下手指,想知道什么就会知道更多;网络上的“懒”就是手指动个不停,即便是无趣也被有趣地分享。信息技术未必帮我们解决了旧的问题,但一定是让我们面对了新的问题。如余秋雨提到的拥有信息业被信息占有那样,今天多少人被手机占有。

1862年12月1日(在签署解放黑奴宣言之前的一个月),林肯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谈到:“寂静过去的教条已不适应暴烈的当下。形势的确困难重重,而我们必须顺势而起。由于我们的问题是新问题,我们必须以新的方法思考和行动。”

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写道“子女受教育的方式也许比受教育内容的多少更重要...... ”《上海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有“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满足学生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当下教师有在数字土著面前沦为数字难民的危机,当然数位学习也是一次为教育正轨的机会。

2012年被称为慕课元年,MOOC一度被称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领域最伟大的革新。我们2014暑期开始慕课先修,并聘请了台湾鄒景平老师作为顾问,她还特别为我们题写了慕课歌。

从2014年寒假最初高中部1个校区9名先修组成员,到2015年暑期东北育才学校高中学段7个校区85名同学参与,73人获得求师得数位学习证书,初步统计有48张慕课证书。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融入世界的大课堂。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分享学习上的进步,用学习的行动影响到身边的人。


这次乐山出差看到香港浸会大学张爱军博士团队有开展M3(MICRO-MATH-MOOC) 数学英才慕课计划,林群院士的评价是“思想创新、观念创新、方法创新和技术创新”,从签名是2015.10.15,2015年暑假姜平老师也已经通过“qiutopia”微信公共账号开展“动态数理I”的微课程,林院士的那些话也可以看成是对我的团队的鼓励。尽管我们最近在推广慕课学习,但更愿意说我们倡导的是数位学习。

The Next Generation of Distance Education Unconstrained Learning
What is FutureLearn? (https://www.futurelearn.com)
Learn (anything) online for free(自由学习。不受限的学习 0边际成本和自由选择的内容)
CLearn step-by-step(刻意训练,有计划的deadline)
Learn from the experts(师出名门)
Learn from each other(学教相长)

五、师生协作的数位学习型组织
前面就提到教育的发展如人的成长具有连续性,求师得数位学习组的组建和课程开发开设不是突发灵感的创意,大概如种子的萌发是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只是相比十二年前的论坛“合作中学习合作,发展中共同发展”放眼全国,虽然我们聘请了台湾台湾鄒景平、美国的张鸿业等同学作为顾问,我们教育的活动更关注身边。


我们通过开展多场推介会、午餐会、培训会和数不清的小组会主动进行教育教学的探索实践,丘托邦,我们的教育理想国。

很多事不是按照书上来做的,而是从书中找到了共鸣。我的的教育过程大概如阿克夫书中提到的接受理想教育环境应该包含以下特征:
1学习是通过自我激励和自我调节进行的。
主动去学习渴望学习的东西、有选择自由、学会为自己负责。
2给予所有兴趣同样的地位。
不存在科目等级之分。(包括老师选择教授自己喜欢教授的东西)
3学习者的产出通过自我评估得到评判,这一观念包括具有寻求外部反馈的自由。
学生会欣然接受其他同学的正面或负面反馈,并据此进行自我提高。
4根据共同兴趣组建学习小组。
首先要确保不同年龄的学习者被分在一个小组里,就像在学习和玩耍时经常出现的情形那样,这也会带来不同年龄这一起学习所产生的益处。
5不对学习者和施教者进行人为的区分。(学生助教和教师学生)
所有的人都能学习,所有的人都可以施教,学与教要依据具体的环境而定。
6学习社区的所有成员都充分参与活动的制定。

我们从十几岁学生发现定理,到十几岁主动去国外网站学得慕课证书,前者有运气的成分,后者更接近常规的教育(东北育才学校的优才教育的社会意义之一是通过特殊认识到一般,数位学习扩大差异,但并无门槛,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公平体现)。“为教育正轨,让学习复位”在我们这不是冲动的表达,而是践行的描述。当技术让认知世界更加平坦,个性化的学习将成为个体终生的主题。据说习总书记多提提到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知行合一的“知”,不是“知道”,而是“良知”,是每个人内心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我们的丘托邦qiutopia就是用小老师自身的践行这先天对教育的那点热爱,重新塑造学习价值观和职业的自豪感。


整理照片,发现ACTM2015会场上捕捉到的这个瞬间,两位老先生(张景中院士和童增祥教授)践行着波利亚的名言让人感慨。伟大的梦想未必能实现,却可以影响到人。就如没有人曾触及到北极星,但很多人由此可以找到正确的路。这是坚持梦想的意义。我的教育理想远没有他们的浩瀚高远,但我们可以根据天上的星星来找到我们很现实的理想的方向。

最后,再次强调一下我演讲的题目,“为学习正轨,让学习复位”,用信息技术加速学习复位,通过数位学习的让教育回归尊重差异的正轨。


这也是证书上的logo: me to we 和 we to me的设计,有同事开玩笑说是视力表,不过设计的初衷是体现镜像的个体和群体彼此依存和彰显彼此。我们的团队更是在营造一种Scenius(天才场)。

谢谢


李海妹老师和她过去一年读的英文原著......

姜平老师在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