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qiusir: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有那么一群孩纸被一个叫学校的地方释放了。有人说,迫不及待去狂欢的你,也逃离了天堂。也有人说,过往的时光只在梦里,横穿地狱写下你的篇章。


@qiusir:高考助考记事
[6月6日 21:30]@qiusir:“信自己娜才美,高考看你行!”明天到三好街的91中高考助考,祝愿孩纸们也美梦成真...
[6月6日 22:57]@sujie6596:我在91考
[6月6日 22:59]@qiusir:睡吧
[6月6日 23:11]@qiusir:要是睡不着就晚睡一会

[6月7日 06:55]@qiusir:不阴不晴,不急不徐,如我如你的天气,祝好!
[6月7日 07:40]@qiusir:门口已有很多考生和家长了,交警还没有封路,车只好就近停在一垃圾筒旁,不一会就有两老人来扫货了,这和高考一样是国情。
[6月7日 08:06]@Lemontea的咖啡:大叔,你今儿不能开车,得给高考让路,跑步去!
[6月7日 08:18]@qiusir:拉个条幅很拉风,考生家长伤不起啊
[6月7日 08:21]@qiusir:学生路续进场了,杨同学竟献飞吻
[6月7日 11:06]@qiusir:九十九中接学生。我学生大都在那呢
[6月7日 11:07]@qiusir:水上鱼港集合
[6月7日 14:28]@qiusir:分明是家长应烤
[6月7日 14:31]@qiusir:门口太拥挤
[6月7日 16:25]@qiusir:辽宁的高考作文题惯常摆乌龙,很好奇今年怎么传出来个高晓松酒驾呢?考生证实时蜡苹果的故事!比较而言,个人更喜欢天津的作文,可问题是文科生不懂光学仪器、理科上写的语文老师看不懂,这可咋办呢

[6月8日 08:27]@qiusir:第二天稀雨凉风
[6月8日 08:41]@qiusir:拥抱击掌,有外校老师短衣酷助考
[6月8日 08:43]@qiusir:冷啊
[6月8日 12:37]@qiusir:理综似乎不难
[6月8日 12:38]@qiusir:惊闻外班有忘涂理综卡的?126分呀!
[6月8日 12:58]@qiusir:鲁美旁小书屋二楼淘得《启功论书法》一本,宣纸、线装还打折…
[6月8日 14:04]@qiusir:这回真下了
[6月8日 14:56]@qiusir:经历了洗礼,大家围坐来杯热饮
[6月8日 19:27]@qiusir:一场阵雨洗礼过后的空气格外清新,如果将来不是从事演艺事业的话,估计以后少有人能享受到家长和老师们如此隆重的夹道欢迎。鲜花、拥抱,摄影、录像,不止是孩纸们解放了...

[6月8日 19:45]@qiusir:我和学生解放了!!!刚看了理宗试题,物理部分不少类同题练过

@qiusir:即便是在非常重点中学,学生做过很多遍的题还会错,老师讲过很多遍的题还会错,学生错过很多遍的题也还会错。应试面前,学生能做的是比做过很多遍再多做一遍,老师能做的是比讲过很多遍再多讲一遍,如此这般,学生才能比错过很多遍少错一遍。
@qiusir:2011年辽宁高考理科综合物理部分浅析:http://t.cn/aKfIUd

@qiusir:高考估分工作基本结束,孩纸们成绩大都了得;横贯大沈阳办台湾游的手续,丢三落四很坑爹;新加坡留学的佳宝、白侠和展侠来会母校了,咖啡、巧克力和文件夹都很贴心...

@qiusir:散步,缘遇藏传佛教在浑河边为阿秋法王住世办祈祷仪式,不好提早走开,也站在鱼箱边跟众信徒诵读了好多遍的经文,特别是唱经的那曲调,一度在想自己的追悼会或许可以有这样的安排。放生了说是有七十万尾,仪式结束该回家了,有人上前很礼貌地问,“师兄,晚上的活动参加吗?”这个...

@qiusir:常去一家高压锅焖牛肉的小店,收银台前貌相憨厚的小伙子后头不断征询餐桌那候着的衣着朴素的女友,一句“亲爱的,你还喝点什么”竟然唤起我要替人埋单的愿望,穷人都有的冲动...

@qiusir:左手忙着绿皮白糯米裹着大红枣沾着绵白糖,右手忙着接发问候的短讯,粽之很甜蜜也很开心,这就是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的回报吧。

@王久辛:我的“教育改革路线图”[?],必须改革高考试题以考死知识为主的愚蠢方法。把高考试题内容先~改成: 考思维考素养考想象考能力考见识考品质等等,让死记硬背彻底没市场,让孩子们从学习做人开始学习文化知识。
@qiusir:近年来高考题侧重考查思维和想象力等方面的素养或许是您未见识的;而死记硬背早已无法应付高考;教育的问题岂止是高考的问题,更不在什么贩卖教辅和办辅导班的所谓专家身上。倒是建议您把“我的教育改革路线图”改成“我的政治改革路线图”,或许更靠谱些...
@qiusir:美籍的是孩子,移民的是孩子,我们的?是孩纸!奢谈什么想象力、创造力和勇气的,多是没有坦陈先是靠忍耐力存活下来的吧,这才是常识。

@qiusir:高考估分结束后,神奇小子就说要送我礼物,当然是他的物理笔记了。今天一早建桥同学就把自己整理的两本资料送来,当然也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对学弟学妹们有所帮助。

@qiusir:http://weibo.com/qiusir
@qiusir:http://t.qq.com/qiusir

11

原本安排了一整天的休整,可还是大清早就起来梳理了,还协助发布些招生咨询,如此自觉之行为该是怎样的热情和觉悟呀,我的自我膨胀发作了。我那徒弟怎么说的来...


非阅卷教师极少有机会看到学生所答试卷,不过通过学生估分时的反馈,并结合高三复习过程的体会,还是觉得有必要梳理一下,未必对后来者有效,至少对自己是一个交代。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之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与江西卷同,试卷扫描版),物理部分浅析:(如果感兴趣,可以先做做一遍再对照原题分享)

物理部分整体偏易,但不少有意或无意的因素让得分率并非甚高...
一、选择题
14、关于地磁场的安培环形电流假说一题,考生应知晓地理上的上北下南的方向规则,以及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的物理常识,而有些见识广的学生,反而要克服题中给出的方向是电流方向,而不是以前成题中电子的运动方向。
原本该情景的题目在初中竞赛中出现过,本是问如果地球的磁场是由地球带电产生的,问地球带何种电荷?(负电)

15、一匀速运动的物体某时刻开始受到一恒力作用后的动能变化情况,对于“一直增大”和“先减小至零再逐渐增大”的两个选项,一般同学该没有疑惑,而“先逐渐减小至某一非零的最小值再逐渐增大”的选项,如果考生能够回忆起平时关于电场或是电场和重力场复合情况下的一些题目,自然也就明了。当然更简单的模型就是斜上抛了!

16、本是很俗套的蹦极题目,上升前,重力势能一直减小,弹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这些都是很常规的结论,包括系统机械能守恒也很简单,不过有考生不熟悉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共同具有的,故对“运动员、地球和蹦极绳”中的地球产生困惑,最终放弃选择。

这里还有一点疑惑,15和16两个选择的答案都是三个选项,不知出题者是否故意而为之?一位很出色的学生甚至刻意放弃了一个选项...

17、这道理想变压器的题目当属本卷所有选择题目中非常简单的了,只需要套用简单的匝数比与电压正比与电流反比就可以,还有一点就是知道交流电压表和交流电流表以及交流原件铭牌上的参数都是有效值。

18、尽管描述的是电磁轨道炮的工作原理,题目的核心不过是安培力外加动能定理,至于通电导线的磁场本不在考纲范围内,但题中括号内给出可以视为匀强磁场的提示来规避,而对一些相对优秀的学生来说,如果忽视题目开始是描述的“弹体可以在两平行轨道之间自由滑动”,则会引入重力的因素考量,除了复杂化问题外,也会丢掉分数。本以为应该描述成光滑水平轨道,出题者或许考虑弹体很少水平发射的缘故吧。

试卷中有几个地方,出题者本意是简化问题,但采取的委婉表达方式多不被考生所注意和领会,常造成因小失大,还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尤其是中等偏上一些的学生。

19、对于同步卫星的题目,尽管题目给出了月球轨道半径和周期的参数,以及地球半径的数据,本意是要考生通过开普勒第三定律来推到同步卫星的轨道高度。而实际情况是,对于同步卫星,稍微留意一点的考生应该能想起平时的练习中演算过的,同步卫星离地面高度5.6R,甚至干脆就记住了36000Km的数据,会很快计算出电磁波信号往返一次的时间。当然光速300000Km/s的常数是默认的。如此看来,一些常规的结论还是通过自己推导达到熟记为好。

20、电场力作用下的曲线运动的问题该是老生常谈了,不过从估分情况看,总还是有疏漏的孩纸。如此题目的设置非常像逻辑电路里的与门(and),题目中强调了负电荷,从a到c运动,而且强调质点的速度是递减的。由曲线运动需要向心力,负电排除C,速度递减排除B,而有学生以为没有强调是匀强电场,总觉得A也可以,而忘记在b点处还需要法向的力。更有同学用笔划线不直,A图中本是切线给画到内侧了...典型的100-1=0的题目,悲剧年年有,年年各不同,有木有啊!

21、最后的选择题通常是电磁感应的,而且相对要难一些,而此题为牛顿运动定律的题目,还是个单选题目。只要对坐标中t变换成F,时间足够长F就会足够大,而M1的加速度应该是常数,至于M2的加速度要比两物体相对静止时的斜率大些...

纵观选择部分,就我的学生来讲,没有哪一道题目应该丢分。当然了,失误如物理上的误差一样,不可避免,只能尽力降低风险。

二、实验题
22、初看电路图,还以为能有个半偏法的实验呢,而实际上这等效替代法的应用相比要简单得多。从参考答案上看,文字叙述尽量用仪器的符号为好。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都没有提到什么偶然误差的问题。

23、用光电门测量运动时间的匀变速运动的题目,第一个空可以从平均速度为始末速度平均值的角度(这个更容易得出后面所画图像斜率的物理含义),也可以直接套用运动学的推到公式。(这知识点和第一个计算题有重合的部分,而相比电磁感应的知识点却空缺)至于后面的画图基本是个体力活,当心斜率二倍和加速度的关系,而保留有效数字两位和小数点后两位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三、计算题
24、第一道计算题回避了去年复杂的数据计算,改用符号和倍数替代,难度不大,知识点和实验题目23的填空有重叠。不过最后的表述“求甲乙两车各自在这两段时间间隔那走过的总路程之比”,很典型的理科生陈述方式,尽管逻辑清楚,还是然有些考生费解到误解。

25、作为压轴题目,此题的繁琐性超出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偏转知识的难度,尽管答案详细,相信批阅组还是能够根据考生不同参数的设定,给出其他分步得分的参考。

四、选修题
我学生绝大多数选修3-5,其他不分懒得看了,也不建议考生选择多个再挑选。
35、填空是考察光电效应的知识,注意表达式的通分外,几无难度。但计算的部分问题很大,一句“将弹簧压缩到不能再压缩”让不少习惯了瞬时碰撞的考生无所适从,尽管后面还给出“以至于B、C可视为一个整体”的提示,还是有考生不为所动,简单问题复杂化了。出题者本意该是简化难度,不想无意击中考生思维的定势的要害,不少人损失很大。

选修第一次给出填空题;选修的选择题评分标准也很特别,“6分。选对一个给3分,选对两个给4分,选对三个给6分;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0分”,这是不是强调了选择要选三个呢?当然选项也增加到五个了。

高考所谓考察能力,无非是核心知识的知晓和理解,但即便是非常重点的中学,即便是非常聪明的学生,即便是非常英明的...也会有:
学生做过很多遍的题还会错,老师讲过很多遍的题还会错,学生错过很多遍的题也还会错。应试面前,学生能做的是比做过很多遍再多做一遍,老师能做的是比讲过很多遍再多讲一遍,如此这般,学生才能比错过很多遍少错一遍。

10

blog.wolfram.com


What’s in the Logo? That Which We Call a Rhombic Hexecontahedron

05

@qiusir:“萨特说人除了自我塑造之外什么都不是,作为教师,我在想除了你们我还是什么?同学们,好好去生活,也把我也带走吧。”下午保送的学生在为毕业典礼采录,我如是说。


@qiusir:“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话据说是列宁的夫人克鲁普斯卡娅说的。我想需要解释的是,时下教师的光辉无非是阳光下手捧气泡的斑斓,不管你是否笑纳那不切实际的赞美,都要担负那泡沫破灭后的骂名。也不知道当下有哪门子职业算得上光辉...

@qiusir:高三的学生前日已正式离校,不过这两天多数还是陆续回学校自习,也有教师留守答疑。明后两天学生也可以自愿参加学校安排的高考模拟,提前走一遍高考的程序,感受下考场的氛围...

@qiusir:理论和事实相比,我们更愿意相信谁?比如握着很多张彩票的眼睁睁看着只有一张彩票的去领奖,然后接受那成功者扔掉多余彩票的建议。这本是相信运气也可以复制。

@qiusir:但凡期许之处,必有修剪。时下的园丁与其说是培育栋梁,更莫如说是人造那景观,整齐划一了先。谈个性?要不是品系名贵的话,也只有祈祷被忽略了...

@qiusir:上完本学期的最后一堂物理课,和高三的学生做了个简短的告别;也完成了游泳馆的处女航,还和游友们切磋了几轮,累...

@qiusir:误入教学楼的小麻雀一中午的凄厉鸣叫,让我很痛苦地体验了余音绕梁。穹顶上的它无视下面打开的窗,只是一味地从一个横梁飞向另一个横梁。遇险时鸟往上飞就如人往外跑,这也是世界观的不同吧...

@qiusir:值班。带我的理综课代表小胖和他的朋友来教工食堂改善下。谈到不远的假期,小胖同学的朋友的目标很明确:争取是提升智商到三位数,努力降低体重到两位数。当然了,他体重的单位是公斤…

@qiusir:我活在两个世界里,一个开放,一个封闭。开放的世界里,我给予、我索取;封闭的世界里,我只给予。时间或可换取物质,尊严只能给予。

@qiusir:不要怪我虚度了你恩赐的光,我只是把它们珍藏。傍晚时的奉还,为的也只是看你告别前霎那的辉煌...

@qiusir:河风吹起的不是波纹,水鸟荡起的不是涟漪,那分明是被唤醒了的沙滩上曾经的脚印,起伏、重叠。多年以后,河边散步的你是否能从这滚滚的流水中读出此时我的心迹?

@qiusir:http://weibo.com/qiusir
@qiusir:http://t.qq.com/qiusir

03

网路上[?]看到有关我年轻时所教学生的信息,其中有我了解的,也有我不了解的,还是相信笔者是亲身采访了的;孩子们都毕业很多年了,有印象的,没印象的,也不怎么联络了...岁月的痕迹一定要刻在脸上吗?
"
从于彬彬身上,可以挖掘很多天才儿童的共同点:少时调皮,因为天才儿童需要在小朋友圈子里带头出很多捣乱的鬼点子;一直属于不安定分子,后来上小学了,他也常被罚站;战胜成人,他很小就热衷下棋,好几次竟然赢了父母的同事,被父母“批评不给大人面子”。

不过尽管调皮,于彬彬很小就有让大人们拍手称赞的“绝活”。他的强项是“背诵天气预报的城市顺序”,好几十座城市,他看几遍就能一字不差地背出来,在父母所在的单位里传为佳话。

跳级是常态
于彬彬7岁上小学,四年级毕业直接跳到中学,这个全称为“超常教育实验班”的考试选拔可谓“惨烈”:最开始有1000多个未满12岁的小朋友报名,第一轮考数学和语文,剩120人;第二轮考数学,剩60人;第三轮先上12次课,包括数学、语文、英语和物理,初中内容,现学现考,之后剩30人;第四轮试读半年又考试,剩下不到一半,最后毕业时就14个人了。最后两年,于彬彬一直拿班级第一。这样光辉的经历实在让人有些惊讶,但事实上,“跳级”几乎是每个天才儿童教育历程的一个特征。

从中学起,于彬彬早上7点上课,晚上熬夜做功课,有时晚至凌晨2点。前一年半学习初中内容,后一年半是高中内容,最后一年复习考试,直接参加高考。班级里的14个同学,于彬彬和另一个同学考入清华大学,5个保送浙江大学,还有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吉林大学等,基本都不错。

14岁,在普通人还处于初中阶段的年龄,于彬彬就已经成为了一个名牌大学的学生了。作为01级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年龄最小的学生,他刚入学就成了话题人物,很多人跑来看他,有时还难免被室友们取笑。“他们会开玩笑说‘少儿不宜’,好像就没我什么事了。”于彬彬难为情地说。

疯狂网游弥补缺失童年
由于童年时光异常短暂,网络游戏成为于彬彬上大学后的最爱。拿他的话说,“算是对童年生活的一种补偿”。但是现在觉得“得不偿失”,“没对未来做什么筹划和准备啊,年龄上领先,命运上落后了。”同样的97级中科大少年班的陈云霁也曾一度迷恋网游,他的话有一定代表性:“毕竟年龄小,上大学后父母一下子不在身边,自己的意志力和修养也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结果疯狂玩了几年。”

2005年,于彬彬18岁从清华大学毕业后,也选择了和绝大多数天才儿童一样的道路——继续深造。他现在在中科院硕博连读,还有两年半毕业。读研后,于彬彬交了第一个女朋友,比自己大3岁。事实上,姐弟恋对于天才儿童而言并不罕见,能罩得住比自己大的女朋友是一种能力,天才儿童不平凡的生活经历注定让他们比同龄人来得更成熟。

对于毕业后的去向,于彬彬坦言还没想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有足够的收入养家糊口,还有一些好朋友,工作别太辛苦,有时间顾家就可以了。”这是他的生活目标,并没有多大野心,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一个挺“安于现状”的人。而“天才儿童”这个身份在他眼里也不过是“早读了几年书”而已。“一直也没骄傲过,要说骄傲那也是我父母的事情。我早就知道年轻几岁其实也没什么,有时候我还会抱怨少了许多童年乐趣。”

采访中,能时刻感受到于彬彬开朗、可爱的个性,而且,他懂得做人要低调。
"
关联:我的超常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