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usir:路的尽头不是夕阳,而是道口。
@qiusir:理想?不等坠落,人生的路已经把你引向它处。
@qiusir:每周早会都要聆听学生慷慨激昂的演讲,不经意也好奇那些社会的大道理怎么会那么自然地从这些乳臭未干的孩子口中流出呢。或许作为旁观者才醒悟到人要实说自己能做到的话,做好自己本分的工作,至于其他都是意外吧。
@qiusir:“牛牛”是我以前少年班的学生,课堂上提问最多,也最基础。高考后安心在沈阳读一个一般的大学,据说专业还不错。每当假期都特地回学校看望老师们...近日博客留言说是去多伦多大学读研了,很为他高兴,这已经比不少更伶俐、当初去了更好大学的走得远了,当然“牛牛”还在潜行。
@qiusir:那背诵百家姓孩子所展示的何不就是在重复大脑体操的一个动作呢...正如贵国的体操运动不仅仅是偏离了运动精神,甚至在违背道德。唉,又如何想象那孩子的境遇呢。
@qiusir:土壤的肥沃并不意味着可以直接耕出粮食,而谷堆里种子的萌发,一定是要其他的种子霉腐的,可谓“一将功成万骨枯”。
@qiusir:很多正经的事何不是从扯淡开始,而那些貌似正经的才是真的扯淡。信息技术之于教育,还是先扯淡吧,要不也是白扯淡。扯淡的土壤很肥沃吆。
@qiusir:急着把一件很时髦的扯淡的东东教给学生是要冒很大风险的,除了让学生也学会扯淡外,真的很难说还有什么别的作用了。除非你的学生天生不会扯淡,或是早已厌烦了扯淡,我更相信后者的可能性。
@qiusir:尽管我们越发意识到对事物的评判需要的不仅仅是硬币的两面,但这同样还是片面的。事实不仅是多维的,事实也是活的,一样会成长、衰老甚至死去。不过人除了能从平面认知立体,还能从过去感知现在和臆测未来。
@qiusir:以前,教育信息技术很大程度上还是社会信息化的推动者,可眼下,我看教育信息技术倒是被越发信息化了的社会推而不动了呢。
@qiusir:中国的教育状况多少年都没变,而中国社会的信息化程度却日新月异,那“教育信息技术”到底是站到哪一边呢?还是一半变另一半不变?
@qiusir:八班学生的名字很有趣,有“李响”有“李论”还有“魏来”,难怪班长是“华伋”呢。
@qiusir:我很小的时候就认同一句话,“穷人在想哭的时候总是笑着的。” //@任伊芳:看您一天天都那么高兴,原来也有无奈的时候啊。
@qiusir:以前在少年班,总共不到二十人让讲台上的觉得没气氛;到了高中部,不大的教室里五十人又有点压迫感;上午去了趟理科部,在三十来人的教室里上课感觉不错。
@qiusir:错过了此时也就错过了今生,不过人是可以活着就去投胎的。
@qiusir:常识是毒药?!那怎么一直当营养吞服呢?让我感冒的那坏天气又是在替谁背负呢?
@qiusir:原本一直怀疑“我们的民族是勤劳和勇敢”的说法,当看那机动车道上奋不顾身的行人,看那人行道上蜗行不惰的机动车,我马上纠正了原先的偏见。
@qiusir:一堂课的设计该是延展关联的多线索、多层面构成的多维动态的超立体。关于力的合成和分解解析:向量、纯量;平行四边形定则(rule、law、theorem?)、三角形/多边形定则、正交分解;线、面、体(空间向量、平行六面体);向量的求和、作差、积;力向量和速度向量以及位移向量的关联...
@qiusir:和课堂上传授知识的完备和充实相比,学生思考和表达的安全感氛围的营造才是教师首要考虑和完成的,这也才能最大发挥出师生的能动性,而开放的认知过程才能获得开放的知识。
@qiusir:http://t.sina.com.cn/qiusir
@qiusir:http://t.qq.com/qius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