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28
下午去了沈阳某师范大学的教育发展学院,那可真够远的,从南到北,相当于去了一趟抚顺了。校园要比我们这所所谓大的中学可要大多了,至少在校园内停车的地方就很多很多:)
教授们大都忙着上课,除了各个部门的大小头目,也只能临时派几位年轻的教师代表参与座谈了,据称也是多年参与高考阅卷工作的。好在老师们耐心、坦诚,大家沟通的还算有效。
座谈中,老师介绍最多的是批阅的“程序”,试卷的电子扫描,电脑阅卷,从第一天的试评,到具体分工,核对,以及专家组仲裁等,应该可以做到万无一失了,至少还不曾出现考生有找分成功的:)
评卷老师对考生建议提到最多的词当属“规范”了。比如,试卷书写尽量工整;尽量用题目中的符号;未知的物理量要先设定清楚;基本公式的使用;量纲的统一...这些所谓的规范早就是老生常谈了,但说和做是两回事。还是有很多学生喜欢用自己习惯的符号,还不设定说明;不按照顺序答题,不写中间过程,直接从第一步跳跃到最后一步;更有喜欢列一个大的通式,直接给出答案;更有不给原始公式,直接用题目中的数字计算...这些都可能错过很多得分点,不能说一定不得分,至少是在冒很大的风险。
座谈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阅卷老师们所表达的足够“善意”,至少是参与座谈的,相比之下,觉得自己的工作似乎过于苛刻了一些。比如填空题问是2米,填写了200毫米的也会得分;比如只要中间的过程正确即便带入数据有所疏漏,也会得到相应的过程分数...当然这些是不能作为标准的。
即便阅卷老师们本着会就应该有分数得的温和原则,但每年高考过后的估分,还是出现不少同学估高的情况,我想除了记忆的误差,除了估分的心态,我们只能在“规范”上多多要求自己了。不过前提是不要被条条框框先束缚住,理解是前提,也就是会才是最为重要的。
三 24
巴菲特说,“如果你是池塘里的一只鸭子,由于暴雨的缘故水面上升,你开始在水的世界之中上浮,但此时你却以为上浮的是你自己,而不是池塘。”
岸上的鸭子要比池塘里的鸭子更容易看清楚是池塘的水上浮的主因,在这一点人并不比鸭子更具有自知之明。不过问题的关键是岸上的鸭子可以轻松跳入上升着的池塘,而岸上的人就没有那么幸运,所谓的清醒只能是一种嫉妒。
海子说,“...永远是这样/风后面是风/天空上面是天空/道路前面还是道路”
道路前面还是道路,山峰的后面还是山峰,生活中的跋涉常让我们有直接的体会。理想的后面是理想,困难过后是困难,工作过后还是工作,当然了,生活就是这样子,什么都是暂时,什么都是都似乎永无休止。
达芬奇说,“水波离开了它产生的地方,而那里的水并不离开,就像风在田野里掀起的麦浪...麦浪滚滚地在田野里奔跑,但是麦子却仍旧停留在原来的地方。”
和池塘里的鸭子相比,人更像田野里的麦子,会随风舞动,但根是留在原地的,所有的不过是对运动形式的传播。
三 21
熵的概念和场一样,除了物理学本身,在生命科学、社会科学等其他方面也有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前几天就无意间看到一广告牌上有“沈阳巨熵广告有限公司”的字样,名气看起来很酷,很时髦不是...
熵(entropy)是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Rudolf Clausius)在1850年创造的一个术语,用来描述系统的混乱程度,熵大的宏观态,就是其对应微观态个数更多,无序程度更大的宏观态,也是出现概率更大的宏观太。
一切自然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也就是自然过程总是熵增加的过程。从概率的角度看,并非有序的过程不可能,而是因为发生无序的渠道要比通向有序的渠道多得多。就如吧事情搞砸的方式要比把事情弄条理的方式要多得多。
我们的宇宙是个熵增的宇宙,不过生命和智慧却是高度的有序,那么在一个熵增的宇宙为什么会出现高度有序的生命?怎么会进化出更高度有序的智慧呢?当然热力学第二定律强调的是“自然过程中,一个孤立系统的总熵不会减少。”但在局部的有序是可能的,不过是以其他地方的更大无序为代价的。
“人类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有序化的增长过程,人类的一切生产与消费实际上就是负熵的创造与消耗。”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薛定锷(E.Schrodinger)在《生命是什么?》一书中明确地论述了负熵的概念,并提出了“生物以负熵为食”的名言。现在回想起读大学时教哲学的那位老师畅谈“吸收宇宙负熵流”的话来,还是觉得很玄:)
回过头来再看看那个“巨熵公司”的名字,表面的酷炫似乎又经不起推敲了,巨同大,超级富翁叫巨富,北方人习惯把很好叫巨好,但熵却本是混乱和无序的度量,巨熵对应的应是超级无序和混乱,这似乎不符合企业管理的正常状态,而对比智慧的高度有序性,巨熵岂不是白痴一个吗?
P.S.大牛这样介绍,关于熵(1)、(2)
三 17
故乡的山和水总会是背井离乡者梦里的背景,而参加演出的都是故里乡亲,剧情虽清晰,台词却很模糊。刚和阔别了几十年的乡亲叙旧,所谈论的都是一些特别细小的事情,这样所有虚幻的一下子变得具体了,而放下电话后却又让人有恍若隔世的飘渺了。
电话很奇妙,那么远的距离就如在面前一样,不过这种感觉最好要几十年用一次;网络很神奇,不过真的大海里捞到针,却也需要等很多年的缘分啊。
很高兴知道姗姗学习进步,小时候就看好她,也高兴知道其他人过得很好的消息...
P.S.
昨晚收到钩妈的短讯,Choate Rosemary Hall 为吴钩提供全奖!
祝贺!祝愿!!
三 13
据说是Umeå大学的学生Emil Ernerfeld为自己的计算机作业而开发的一个基于物理规律的工具软件,和很早以前看过的一个DOS系统下的一个大概叫TIM的益智游戏很像。
国内可在这里下载:http://download.it168.com/03/0306/90432/90432_4.shtml
作者博客下载页面:http://www.acc.umu.se/~emilk/downloads.html
官方站点下载地址:http://www.phun.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