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12
生活中,随意的美丽在于顺其自然,而刻意的苦恼在于取舍的判断。和单一的刻板相比,生活的多样性和选择性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但这常常是一种表面上的进步。尽管人们懂得“因大失小”的利益法则,而眼下的大小和将来的大小的分辨,自己的大小和别人的大小的权衡...都会让人生深陷取舍判断的纠缠。
旁观者眼里常有他人“因小失大”的惋惜,而于当事人却始终会做出“因大失小”的决断,很多时候“因小失大”和“因大失小”的差异仅仅是彼此对大和小的界定不同。社会矛盾也多起于此,因此大小的界定和认识的统一也是教育的重要内容,所谓的价值观。
审视他人因小失大的告诫,坚定自己因大失小的决断。
三 09
常言道“编筐编篓全在收口”,足见总结的重要。
上学期学校开会就强调课堂总结的环节,也不知道从哪里取的经,这学期开始,每堂课下课前两分钟都会有奇怪的铃声响起,提醒所谓的“黄金两分钟”,起初还以为是我的电脑音箱在作怪:)
从事物发展的整体观看,下课前的两分钟是“黄金两分钟”的说法并不恰当,课堂上的四十分钟又有哪一分钟不重要呢?如此说法对那些忽视课堂总结的老师和同学来说的确是一种提醒,而这样说来,也一定有把课堂开始的两分钟说是黄金两分钟的说法了,如此逻辑一堂课的四十分钟岂不都是黄金了…
常言又道“凡事过犹不及”,强调课堂总结的环节本来必要,而非要全校每一堂课都在下课前两分钟响铃提醒却不见得恰当,学习的过程具有有很大的灵活性,示范课也不见得面面俱到,又何必苛求全校每一堂课都千篇一律呢。仅仅提醒老师注意把握总结的环节还好,要不电视台直播的主持人为何戴耳塞呢?课堂上正意犹未尽,而铃声却提醒准备下课了...本来的黄金两分钟弄不好成了垃圾时间。
三 08
学生上网?我理解很多人赞同的理由,却少有人体会我反对的初衷。
一个寒假都没有上QQ,这不一上线就有好多朋友过来招呼,其中不少是学生,下面一段是我和赤峰的一高三学生的对话:
“
是qiusir吗? 我是一个听过你讲课的学生…你来赤峰讲学的那个waiter!我现在不想上学拉!!!可是我父母不同意,我的压力太大啦,我家很穷,从来没有大学生,都希望我可以,每次打电话回老家他们都给我很大的压力,我真的受不了!
记得!谢谢你的帮助:)
你通过上网来逃避?要知道苦孩子没有别的出路!网络是一种工具 ,你乐得其中?但很多时候则是毒品一样啊!
哦,可是我的成绩不好,我来不是一次两次了,我就想找你聊聊把心里话说出来。可是今年六月就高考了,我该怎么办?
时间不允许了还有空上网?你的行为已经表明了你的态度!看来和我聊天的是一个毫无志气却百般借口的家伙?你的行为让家人把幻想当成了希望。你知道什么叫骗子吗?你在行骗!求学是艰难的,需要坚持和拒绝懒惰,但不需要接口!
您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我叫***,高考后我还会联系您的,谢谢老师!
我的话有些苛刻,但你以后要面对的困难远远比这个更尴尬。读书是最为直接的道路,至于其它的,成功的概率与抓奖好有一比…去读书去吧,上网对你不是好的事情!!
我还要和其他帮我的老师聊一下…
”
最后一句其实让我很心凉,相信这孩子还会呆在网吧里,在学校教室里的氛围下都无法专心的人到了社会网吧里反倒专心起来??特长班一个学生转来一些网上资料(一个乞丐老太太的死亡过程)...她说长大后有钱了去改变这些,这算是网络给我的安慰了。
我曾天真地以为我孤儿的苦难求学经历可以给孩子些建议,即便现实冲淡了当初的冲动,我对这些孩子的态度也可想而知。关于学生上网,我以前曾有“孩子别上网”的善意忠告,后来还写了续。也算时过境迁了,而眼下情况又怎样呢?
以前学校曾经有内部的BBS,看有学生胡言乱语就封了;后来学生分散到校友录里,更有学生自己建了网站,不再受管束了;发现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在用百度贴吧畅所欲言了...别上网是忠告,关键还是疏导的措施...
三 07
编者按:在我心目中,葛朝鼎老校长对中国大陆中学超常教育的贡献,仅从实践探索的深入看,国内尚无人能出其右。下面是他在2005年底参加“全国中学超常教育研究协作组第12届年会”上的发言。
面对新世界对中学超常教育的几点思考
葛朝鼎
一、新时期的时代特点为超常教育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经济的全球化、社会的国际化、政治的多元化、科学的高新化是我们这个全新的时代的特征。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面对竞争激烈的时代必须有强劲的竞争力。竞争重要取决于人才,人才最重要的是创新型人才,因而,超常人才的培养就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二、中国至今没有一个(纯)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6年大师级人才不多。50年代60年代倒有很多大师级人物,但都是清政府和民国政府的教育培养而成,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深思考。
三、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重视超常教育,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超常教育理应成为我国要高举的重要举措,但为什么没有纳入政府的教育规划中去?95年至今我曾4次访美,2003年10月在美国访问13天,重点考察美国4所中学。在一般中国人眼中都认为美国基础教育不如中国扎实,学生有很多的自由。其实就我所访问的4所重点中学(其中两所私立中学)而言,有的学校学生睡眠时间一天仅有五六个小时,有的学校已经讲到了多元积分,物理已学完了普通物理,并讲了广义相对论。可见美国教育并不是一元的,我们只宣传其松散的一面。美国教育是多元的,多样性、参与性、选择性是美国教育的特征,高层人才绝非仅公立学校培养的。再看韩国,我们考察的一个学校,类似我们的超常教育,定格招生240人,一般只200多一点,两年高中毕业,有的保送重点大学,从来没有晚上12点以前睡过的,校长说:如果学校没有这样的素质,就不能成为人才。
四、超常教育是教育公平、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什么叫教育公平?是结果公平吗?那共产主义也不能做到。应是形式上的平等,不是本质上的平等,比如对聋哑儿童能平等吗?把优秀人才等同于一般教育,就平等吗?教育只能讲基本平等,社会需要多层次人才。应创建多样化学校,让家长选择,这才是平等的。在教育资源不丰富的时候,竞争和选择是正常的。所以用“教育公平”否定超常教育是不公平的。“面向全体”即面向所有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最好的发展,因材施施教,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五、超常教育应理直气壮,不必为一些教育个案而气馁,不必为只言片语所吓倒。有人对中科大少年班的个别情况加以扩大,北大清华每年都有学生自杀,能说北大清华不好吗?个案就是个案,说不定出家的宁铂将来在佛学上有很高成就呢,他愿意研究这个东西啊。
六、超常教育也要讲政治。16大讲科学发展观,邓小平说发展是硬道理,我们党中央提出与时俱进。我1997年差点没被掐死,又复活了,就是因为用邓小平理论讲政治,我问那些人:难道邓小平理论过时了吗?既然没有过时我们就可以搞超常教育。否定没有意义,你要讲政治,那些不符合邓小平的也没有意义。我们现在办外国语实验班,小学、中学一贯制,完成英语大学的水平。到了大学就学第二外语了,成功了。高层人才如无外语,成不了国际型、领袖型人才,国家没有竞争力。
·中国中学超常教育的回顾与展望
资料来源福建龙岩一中教育科学研究室提供的《教育改革研究》第8期,根据大会发言整理,或有细节出入。
三 05
果实不会无奈,即便被分食,丢弃的果核里还有种子在;种子不会无奈,任水冲日晒,碰到土壤就是可以生根发芽;根不会无奈,芽也不会无奈,因为再贫瘠的土壤也有营养,再阴霾的天气也会有阳光...就这样芽茁壮成枝叶繁茂、繁花团簇的树。
正当树对果实有着种种的期待,却发现周围的陆地变小,潮水涌来...不远处就有陆地,树可以舍弃花,可以抖落叶,但树却无法拔起根。
正当对果实有所期待,却看着潮水涌来,这是树的无奈。祈祷着...
童年的梦想再大,现在看来都很小;成年的愿望再小,实现起来却遥不可及。人生的过程是梦想的不断追求?还是宗教所说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