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问,腰怎么弯着?我说风来了;
朋友问,脸怎么阴着?我说云来了...
朋友说,风过后竹子又直了,像是风没有来过;
朋友说,云过后天空又蓝了,像是云没有来过...
竹子说,坚韧来过,
天空说,宽广来过...
朋友问,腰怎么弯着?我说风来了;
朋友问,脸怎么阴着?我说云来了...
朋友说,风过后竹子又直了,像是风没有来过;
朋友说,云过后天空又蓝了,像是云没有来过...
竹子说,坚韧来过,
天空说,宽广来过...
社会进步和开放的过程中,总有些沟通和机制上的矛盾,自然也少不了些骂的冲突。因为代沟,我们骂晚辈鲁莽,骂长辈迂腐;因为体制,我们骂下属结党,骂领导营私…骂身边的,骂不在身边的;骂认识的,骂不认识的;一个人骂,一群人骂…社会的马车应该是在骂声中开赴的。
这年头,当属骂老师最具代表性了。
改革初,骂老师穷,后来老师也发公务员的工资了;开放初,骂老师酸,现实让老师也开明起来;恼羞成怒,请出了道德的尚方宝剑,骂老师没有师德,这也应了那句“真的无耻却是妓女对寡妇的嚣张”;实在不行了,就扔出泼妇骂街的最毒一着,骂老师禽兽了。
骂老师是禽兽,其实老师顶多算是家禽和家畜,被人家喂养着,也没有什么自由。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的孩子,不也就是老母鸡翅膀下的小鸡崽,老母猪身旁的小猪羔吗!其实应该骂老师禽兽不如,教师真的不如山禽和野兽,那野外生存的能力,有吗?那广阔的空间,你不羡慕吗?也正是因为教师的禽兽不如,我们的孩子才只如豢养的小禽兽呢。
领导讲话说,不能体罚学生,体罚学生的老师禽兽不如。可是我偏偏体罚过学生,所以自称“青岛禽兽教师”……不过,说真的,我在很多方面还真比不上禽兽。
网上看到这句话,有感而发,或许我也应该改称“沈阳禽兽教师”了:)
可能是狗年的缘故,我也得了狂犬症?还在去听报告的路上就开始琢磨人家的手和脚了:)明明是开眼界、长知识的好机会,却没有人愿意往前坐,倒是前排的一小撮兴奋得可以,如同参加派对…报告开始了,台上的一嘴“正确的废话”,俨然一个“传觉士”,也难怪台下的心安理得地打瞌睡了,没有想到今天竟碰上了个唐僧…开会多是领导的工作,而当小老师也深陷文山会海之中,值得同情的就不知道该是谁了。
今天作报告的是“外国”科技大学“琢磨老年心理”的,要不怎么会有“不要让学生考第一”的高论呢。辩证地看待成绩的道理每个人都懂,也知道根据实际情况和自己去比的逻辑,而把“不要考第一”作为忠告,似乎把问题推向了另一个极端。不要考第一那考第几呢?考第十?那样的话第十名岂不成了第一名?或者说会有倒数第一的被挤到第一名的位置…混乱得可以,还不是一样的结果。
以前确有过“第十名现象”的讨论,和大多数学生相比,第一名的学生需要额外承受一些,而和骄傲、压力等相比,更多的还有信心、勇气等等好的东西。眼下多数学生缺乏的不是第一名的骄傲,反而是第一名自信和成功的体会,至少不至于因噎废食吧。不管怎样,每个人更高的追求是不能放弃的,通过努力做到自己的最好,成为自己的第一。以前上海闸北就有学校大搞成功教育,不过据说只成功了校长一个人:(
“上百度google”了一下,原来这“不要考第一”大有来头,是当年陈省身大师寄语科大少年班同学的,我们可以理解陈老当时所面向的对象和忠告的善意。也是,当年出类拔萃的宁某、谢某都已消失,反而名不见经传的张亚勤冒了出来,也难怪科大那少年班老师有深切的体会。但要是哪天只有宁某还健在,是不是科大少年班的老师会见建议大家都出家呢?“第一名没有好下场”是教育评价本身的问题,还是因为违背了“不要考第一”的“铁律”呢?
“不要考第一”的忠告的确可以被用来自我的心理安慰,但很多时候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却是现实。不真诚于自我的会逃避现实,而教育也需要事实求是,敢于面对事实的勇气。
据说有领导要看“不要考第一”的材料,更有人坦言认识到考上清北不重要了…这年头,上面的说什么的都有,中间也总有人蹦出来现身说法的,关键是下面的,无论什么也都信。
眼下的教育,难道只有被遗漏的才能够成功吗?
于喧嚣的闹市摆张书桌写禅
在深沉的黑夜叩响房门呐喊---qiusir自嘲
于闹市里读书自然不得安宁,半夜里好心敲门也会惹来怨声...
喜欢静,不得安宁,性本善,却不再勇敢...
眼下的我,模样没变却让自己觉得陌生。
晚上值班,莫名其妙的失落,忽然觉得自己够酸腐,活脱就是一变态...自嘲一番:)
“我想知道这是为什么,我想知道这是为什么。我想知道为什么我想知道这是为什么,我想知道究竟为什么我非要知道我为什么想知道这是为什么!!”据说是费曼的诗句,于我心有戚戚焉:)
成语“井底之蛙”常被用来讽刺他人的短见或用来自谦,但就其物理内涵的图景作为常识却常被误解。比如很多人就纠缠不清楚这些疑问,“井底之蛙看到的天比井口大、小还是一样大?”“水井底的青蛙和枯井底的青蛙,哪个看到的天大,又是哪个看到的井口大呢?”...
生活中我们所说的天多指天上的云彩,而云层是有高度的,很多人或许是受类似上图中漫画的影响,忽视了其中的几何,误以为井底之蛙看到的天是和井口一样大的。
(井口大小是MM',而看到“天”的范围是BB')
这就如同我们能透过窗口看外面的景物一样,尽管窗口很小,但透过窗口看到的范围却远比窗口大。这样看来,人何尝不是井底之蛙呢,过是青蛙生活的井是竖直的,而我们生活的井是水平的:)
如果原来的枯井里有了水,水底的青蛙看到天的范围比井口还要大,那和没有水的时候相比呢?
如果是眼水井,从竖直的角度看,由于水的折射率比空气大,水底青蛙F的虚像位置向上移动F',比如水相对于空气的折射率为3/4,那青蛙的像会上移1/4h(h为水深)。光路是可逆的,青蛙眼睛如发光能够照到就是青蛙能看到的,而水外折射的光相当青蛙像F'发出的,图中AA'的范围,显然有水比没水时看到天的范围大。
但对青蛙的眼睛来说,更大范围内的景物却被压缩在一个更小的空间(AA'范围内的景物被压缩在CC'之间),所以水井底的青蛙看到井口要小一些,看到的天也要小一些。(看到的范围和看到的大小不同,对于大小的问题也可以从视角的角度入手,视角大则看到的物体大)
当然,如果水井里的水满了呢?这时看到的井口应该是和没有水时一样,但看到天的范围更广,但同样物体看起来要小一些。如果井口够大,青蛙到井口对角不小于97度,理论上此时青蛙可以看到外面所有物体,不过同样被压缩在一个圆锥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