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31
曾国藩出身贫寒,官至大吏亦能保持寒士家风,为后世典范,可谓“茅屋出贤人”,毛泽东曾有“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赞叹。
上联:好人半自苦中来,莫图便宜;
下联:世事多因忙里错,且更从容。
“雲仙仁弟亲家性近急遽,纂联奉赠;同治元年八月,曾国藩。”曾国藩特书此联赠送性情急躁的姻亲郭雲仙...图片和相应典故参阅“曾国藩赠郭嵩焘联”
也很喜欢他拟的其他一些格言:
“
勤学自持,学劳习苦,是君子之根本
人才以陶冶而成
天下无现成之人才,亦无生知之卓识,大抵皆由勉强磨炼而出耳
天下断无易处的境遇;人间那有空闲的光阴
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
丈夫当死中图生,祸中求福;古人有困而修德,穷而著书
...
”
三 30
酒是用粮食或水果酿造的,好的酒需要好的原料,而酿好的酒还需要密封在酒桶中,贮藏到酒窖里一定年限方能成为佳酿。
互联网是一座粮仓,仓内有很多存粮;互联网是一座大山,山上有很多水果...而对于那些仅凭鼻子闻酒香的酒鬼来说,也很容易到发酵的陈粮和成堆的腐烂水果,而混迹于酒糟之中的人,到头来无非是落得一身的酒气,而饿着肚子的事实也只有自己知道。
酒糟也不是一无是处,质度柔软,气味酒香,可以作为奶牛的饲料,甚至做菜的佐料...所以也有混迹于酒糟中的成功,但这种成功绝对不是用酒糟酿酒。
互联网上也有花开花落,也有物是人非...和地主相比,互联网上的小农也只能种自己的田,除自己田里的草,收获自己田里的庄稼,用自己家里的余粮酿自己的美酒。
三 28
一对翅膀“蝶变”成两对翅膀...
蝴蝶翅膀上任意一点又可以“克隆”出新的蝴蝶...


·A Better Butterfly Theorem
三 27
美国强大,但很少被说成自大,而忧患意识也不只有落后的才有。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普利策奖获得者汤马斯·佛里曼(Thomas L. Friedman)在其新书《世界是平的》(据说是被比尔·盖茨推荐了许多遍)中写到:
小时候父母常说:"儿子啊,乖乖把饭吃完,因为中国和印度的小孩没饭吃。"现在父母会对孩子说:"女儿啊,乖乖把书念完,因为中国和印度的小孩正等着抢你的饭碗。"
美国数理科学的鼓吹者在国家竞争的问题上已经喋喋不休了至少四分之一个世纪...国家优质教育委员会(National Commission on Excellence in Education)宣称:“如果一个非友善的国外势力欲趁美国现存的教育质量平庸问题之危,我们大可视之为战争行为。”
2005年10月份美国国家科学院提出的《站在风暴之上》(Rising Above the Gathering Storm )报告,报告指出:“当其他许多国家在蒸蒸日上的时候,我们的经济领导地位赖以存在的基石——科学技术,却在逐渐被腐蚀...”
2005年1月31日,美国总统布什于《国情咨文》中宣布的庞大的“美国竞争力计划”(American Competitiveness Initiative,ACI)。报告中提及中国128次,提及印度85次,提及欧盟19次...
“布什强调指出,保持美国竞争力最重要的是继续保持美国人在知识技能和创造性方面的领先优势。他宣布将实施“美国人竞争力计划”:将在未来十年把用于数学、物理等等基础学科的教育和研究的财政预算翻倍;鼓励美国青少年学习更多、更深入的数学、物理等基础科学知识;增加培养约七万名高中教师,其中包括三万名数学、物理和科学研究学科的教师,以及将对研究开发活动实施永久性减税等。”
“建立以业绩为基础的奖学金项目,每年吸引1万名优秀的学生从事数学和科教育职业。该奖学金为期4年,每年经费为2万美元,帮助美国部分最顶尖的学生获得物质或生物科学、工程学、数学领域的学士学位。这些学生应承诺毕业后到公立学校至少工作5年。”
“在未来7年,政策制定者应以每年10%的递增速度增加对基础研究的投入。要特别注意对物质科学、工程学、数学、信息科学和能源部(DOE)基础研究的资助...”
详情参阅以下推荐文章:
·美国竞争力计划出台始末
·布什国情咨文
·由工业界推动的“美国竞争力计划”
·虚构的中国科学威胁论
·从《提高美国竞争力行动计划》中想到的
(美国科学院出版社免费提供《站在风暴之上》全文下载)
P.S.从韦钰院士那看到法国Charpak院士的话:“我们不仅要使孩子知道在二十一世纪如何学习,还需要他们学会如何思考和如何生活...”新世纪的数理教育和学习,教育工作者还要做什么样的努力呢?
三 25
或许是冬的顽固,北方的春一向来得迟,而等春天来了,还没来得及端详,却又被夏催促着匆匆而去。今年的春天,我先迫不及待了,朋友同行,周末奔赴三块石国家森林公园(抚顺东南,以山巅三块巨石剑立入云得名)。汽车逃离都市,穿过农田,驶入深山,像是小虫爬出了砂砾堆,又急匆匆钻入草丛。与其说是旅游,不如说是回归。
诺大的森林公园里只有几个值班的工人,也好,难得落得个清静,推开车门,扑鼻的是清新的空气,天微冷,但也总算找到个地方长吁一口气了。
真的来早了,树还是光秃秃的,草还是枯黄的…只有路牌上的标语还在提醒着这里是“温带的雨林”,是东北抗联的遗址。从鸽子洞遥望,灰色的山坡上还零星散落着残雪,此时或如深秋败落给初冬的苍凉,而不同的是,一个是秋风冷的抵抗,一个是春风暖的凯旋。
只顾及脚下的残雪和融冰,偶尔抬头才惊奇地发现,天是如此的蓝,没有一丝杂色的纯蓝,我的心底已经在呼喊。就到登山口了,回归自然的兴奋驱散了内心的阴霾,也唤醒了深埋的童贞,踏寻先烈的足迹,卸下了心头上的包袱开始上路了。
山泉像是被施了魔法僵卧着的白龙,而春符在破解冬的咒语。春的号角声中,残雪已瘫软,外表固执的坚冰也已悄悄归降…山林中到处是残冬溃败的景象。树林不再寂静,听,那和风煦煦为胜利而歌,那泉水叮咚为回归而唱…没等到春的庆功会,不觉中却已迈入了早春俘获残冬的战场。
青松坚守而草木已动,我的内心也充斥着春的萌动。春天前进的脚步更紧了,山泉复苏了,纯蓝的天上有了白云,枯黄的野草泛起了春绿,那秃的树木发出了新芽…游人如织,我似乎看到了春天庆功的盛景。
或许是思想的包袱远比肩膀的负担沉重,不经意划破了手指,也高估了自己的体力,登到半山腰就开始回返了,下山时还摔了跟头,似乎抗联的英灵们想让我切身体会当年的艰苦。起风了,那应该是冬在反攻。
当祥和再次被打破,我想到了火,用火烧尽那枯萎,用火融尽那残冰,实现春的彻底胜利,需要枯草和落叶以另外的方式重生…
刚过晌午就下山了,返回山脚小镇的餐馆,开河的鱼好香,山泉的水好甜,一边品尝着早春的美味,一边听镇长描绘盛春的美景。友人遗憾我来早了,没有看到春的绿,而我却怯喜,我想我是看到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