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声的震颤,凄绝的美丽,是求生的绝望还是生命的遗迹...将这生命的渴望,印上冰冷的山墙。
from新浪网友诗作:战栗--祭遇难小学生手印
我愿意相信死去的人可以升入天堂。
无声的震颤,凄绝的美丽,是求生的绝望还是生命的遗迹...将这生命的渴望,印上冰冷的山墙。
from新浪网友诗作:战栗--祭遇难小学生手印
我愿意相信死去的人可以升入天堂。
1、为什么要采用新课程标准?
[顺应社会发展,满足新的需要。当老师时间长了常有对学生的怀旧,习惯性用以往学生对比,甚至用自己的学生时代对比。所以说新课标更突出的是面向新学生,老师首要面对的不是方法和知识,而是对新学生的应对。]
2、如果加强/落实物理的实验性?
[每每专家、老师提到物理都是这句话,估计自己的课堂上也是轻视实验的,我怀疑这不仅仅是当前的问题,甚至是民族问题。实验和数学是物理的两条腿,缺了哪一条都走不快,但至少要有一条,我选择了数学。]
3、到底哪个学科重要?
[每次参加大型的多学科的会议都有不同学科的老师强调甚至呼吁重视自己的学科,甚至列举央视的节目、生活的问题等作为例证。而教育有时候是很功利的,至少学生/家长是这样认为,生物的重要性再大,就值那点分。不过每次英语老师从来不强调自己的重要,反倒很谦虚。]
4、老师要全才!?
[英语专家评课会说,英语老师要语文过关,还要懂一点数学,要不然是傻子;数学专家评课说,数学老师要有文化底蕴,要多阅读国外资料...faint!做一个小老师---众多行业的一种---能够把自己所教的东西弄清楚了就可以了,而事实上知识本身并不是割裂的。按照这样的逻辑,当老师比当总统还要难。]
5、如何探究?
[对于知识的探究本来是人本能好奇心驱使下的自然行为,却被弄得面目全非,以前讲授不叫探究,现在探究不叫探究,又说探中有讲,讲中有探,什么话经得起这样说阿。]
... ...
教师作为职业,和其他职业一样必要而不同。作为教师也和其他人一样,首先由一个宽裕的生活,有自己的爱好,发展成自己的专长,不断深入下的触类旁通,得以能举一反三。而有时,我们竟然把天使的梦想做成模具去搬套凡人。
教研中我们经常混淆我们能做什,应该做什么和我们想做什么。坦诚很难:)
我最反感的还是专家不时提到在国外看到如何如何。仅从看到的一点就下定论,去孩子的家里看看,和他的家长聊聊看...我甚至想到了DNA的不同,很大程度上教育真的是不可借鉴的。我们周围的情况,我们的过去,决定了我们教育的现在。
明天浑南“聚焦课堂”活动来了很多外地的老师,而自己的ibook今天就牺牲了,暂时用inspiron替代吧:(上课的老师要统一服装,搞不清楚。好在是特色课,倒是不拘泥于腐朽的借口。
这几天思考了很多关于波动的问题,忽然觉得知识的传播同样具有物理波动的特性。
课堂上师生的好奇心是振源,彼此的信任是介质,而坦陈的勇气是可以被传递的能量,在一种安全的氛围下信息的传递达到最高效度,而收获的不仅是学生。
水面上木块随波不逐流,而每个人认识的突破也仅仅是在自己原有基础上的变动,还不敢奢望共振的发生。
振动轨迹是一条线索,从椭圆简化到圆,从圆压缩到线,水平和竖直,再回到[椭]圆...但愿明天有人能够有目无全波的感受。
早上一个人在家,斜仰在沙发上,无心看电视,想着近来比较郁闷的事情,ibook闹罢工,周二有公开课...
无意间抬起一直低沉着的头,竟然看到对面沙发上的木雕很漂亮,新家都三年多了,除了习惯了沙发的绿色外,还不曾认真端详它一下,自己都觉得遗憾。
要不是坐到它对面,要不是自己的心情低沉...沙发上的木雕还是没有机会被发现,至少是没有心情去欣赏它。
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心情决定了人对特定物体的审视和态度,对物对人如此。学生常有被老师忽视的怨言,而年轻人也常有被领导埋没的抱怨。事实上这有很大的必然。
我们自己对周围的情况又知道多少?能看到的和看到的不同。
当看着某个频道时会想到其他频道,也会想到多关闭着的电视机...审视和欣赏的时候,更多的是那些被忽视和埋没的。
过节?端午节差一点被遗忘;屈原,相信早被很多人所埋没;...我?迷失了自己:(
时光倒流的情景只能出现在科幻小说中。和伟人、名人相比,凡人的档案要简单和稀少多了,无情岁月的冲刷下,更多的是个人纪录的遗失,遗忘。而互联网络无意间却提供了补偿。
通过不同的搜索引擎搜索自己的信息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媒体角落里哪怕纪录丁点关于你平静或冲动的文字,都会勾起角落里尘封的记忆,让我们如同回到了过去。
眼下的互联网络更多承载着的是大众的文字历史。通过网络,我等凡夫俗子也可以穿梭于文字历史的时光隧道中。技术的发展,已经开始从文字拓展到声音,图片,视频...相信未来的互联网络是人类发展历史的可检索的全息纪录,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以前家里养的那条狗的资料,还有一直被忽视的房上的某根草。不仅可以更方便更真实地回到过去,审视过去,丰富历史。
对于时光隧道的理解,可能我们误解了它实现的方式。
·网友热论教师跳楼自杀事件
·教育信息校长论坛
·无奈的体罚与没落的教师
·今天的收获
·首要教学原理(David Merrill)
·技术对教育的作用
·“结识”qiusir
·惶恐不安中
·完全赞同是断章取义后的跟从或屈从
看到以前不经意的言论在网上的存档,勾起很多记忆,发此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