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可以在电脑上通过wx.qq.com查看手机上的内容。如没有微信账号或没有关注公共账号“qiutopia”,也可以通过访问直接点击下面的链接访问~

求师得数位学习暑期课程已经开课一周(1/5)了,这里先要自我表扬一下。从课程推介、助教培训、技术支持等,“数字讲述”的李海妹老师和“动态数理”的姜平老师在放假前就已奉献许多,开课第一周的课程答疑和作业批改的工作量更是大增。谈起初衷,我们只是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这里要郑重感谢各校区的教师助教为此付出的努力。感谢理科部郭莹老师,身为带出过状元的资深教师,亲力亲为,不仅很好的组织学生参与,自己也提交了高质量的作业;感谢超常部纪璇(Miss J)老师,在她的组织下,年龄最小的超常部反而有着最多的参与者;也感谢国际高中刘玥(木儿)老师,期待游学之后能有突破。

从目前提交作业的情况来看,涵盖的校区有高中部、理科部、超常部、初三直升、双语、外国语,虽然我们都有一个名字东北育才,但校区的距离并不比其他学校近。从寒假先修组最初的十来人到暑期数位学习上百人的激增,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
求师得数位学习暑期课程第一周作业反馈

Digital Storytelling Week 2
数字讲述第二周课程特别提醒
1、请各位同学一定认真阅读每周一的课程资料,按照要求提交作业。
2、第二周作业文字量较大,请同学们尽量提前着手,先交先批改,提交太晚会影响下周的录音。
3、语言错误过多请参照本周课程内容中"tips"。

动态数理W2神奇的梯子
动态数理第二周课程特别提醒
首先要强调一下作业只要提交一个gsp文件,里面可以填加多个文档.不要用文件夹或者压缩格式.geogebra的文件用文件夹提交。
其次命名也要符合规则啊,很多人的命名不规范,仔细看我们提的要求.
再次大家如果把名字的备注改成实名会好些,这样老师就不用面对满篇的古怪精灵的好友了。
最后,大家要利用好我们的助教,他们都很有实力,要利用好这个渠道,借助他们的力量,你会更好.

动态数理微课程WEEK2 学习指导PDF文档
动态数理微课(I)Week2 (4765)

李海妹@数字讲述
1、超常教育实验部28-1班张鑾翔上交作业最早,收到三次反馈后积极修改并最终定稿。科学高中部高二四班齐肖扬,作业完成质量最高。
2. 及时提交作业的还有超常实验部李伟涵,王堃宇,王一伊,刘殊辰,徐博文,郑天石,车东一。科学高中部郭莹老师以及李皓然,李书桥,张雨萌,王翰麒,邢孝南,孟嵩皓,李孟翰。高中部康书宁,范钟元,高语泽,尚祖伊。蔡希隆在修完寒假课程后又重新完善作业再次提交。北校区直升4班高维阳,双语高二李栩萌,李采薇,育才外国语袁佳萌。

姜平@动态数理
徐铭泽(学生助教)、蔡希隆、谢卓庭(学生助教)、马骁(学生助教)、何波澔、王智达、崔舒洋、关书睿、王堃宇、李思缘、黄祎铎、高方朔、周颐轩、王咏絮、陈佳一(学生助教)、李欣蔚、刘恒睿、宋嘉程、刘家良、车东一、刘泽锦、王一伊、李保霖、高源骏、刘殊辰、张听海、高维阳、王硕、郑凯航、申子辰、赵希竹、高琪岳、李诚鑫、王千赫、崔航、张鑾翔、王科翔、沈冠霖、郑锦龙、庄淏、赵闳千、孙铭鹤、欧阳铭骏、夏小童、刘家良、吴奕锦、赵晗宇、吴奕锦、吴奕锦、邓秋实(学生助教)、李享哲等同学(不少同学没有按照要求命名文件,望更正。)
特别表扬:郑凯航 李欣蔚 张銮翔 宋嘉程 沈冠霖(ggb) 马骁(学生助教)
入选条件比较苛刻啊,所以人数有点少!大家别灰心,还有好几次机会,加油~

学生助教@求师得数位学习
When you learn, teach. When you get, give. — Maya Angelou
这里特别解释一下我们设立学生助教的初衷。多年的优才教育让我们越发意识到很难把一个具体的教学过程的教和学分得清楚,我们也有意识地让优秀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教学过程的一部分。当然,我们的学生助教也很乐意分享。
动态数理助教
徐铭泽591298627、谢卓庭174048773 、张浩铨1173043533、陈佳一949974985、邓秋实2215813958、张源鉴1148319770、齐澎757994086、马骁1043090944、李思缘619623718、丁正一1187683087 、赵碧野 843585626、孙铭蔚914237701、孟子立879171075
数字讲述助教
蔡希隆2508418876、王 晋1125016424、田展铭1220219614、张启阳 793743497、张真源1552081295、徐逸宁1013957153、陈柏睿2986205540

附:作业提交FAQ

求师得暑期数位学习第一周作业提交截止日期8月2号12:00

27

两门课程都要用电脑完成作业;带着任务学习软件操作;不是学习电脑,而是学习数学和英文,更准确说是探究数学和应用英文。


也可以通过访问wx.qq.com在电脑上查看手机上的内容,当然也可以直接点击下面的链接~
求师得数位学习暑期课程第一周
作业提交FAQ
数字讲述第一周课程
Digital Storytelling Week 1
动态数理第一周课程
动态数理W1几何画板入门
动态数理微课程WEEK1 学习指导PDF文档
动态数理微课(I)Week1 (4298)
特别注意提交作业用百度云分享好友的方法和作业文件名的命名规则。
这里特别表扬:育才少儿部高一崔舒洋动态数理week 1.gsp
超常教育试验部28-1班张鑾翔、科高高二三班王翰麒也很快提交了作业~

几何画板5.06最强中文版(20140809)
链接: http://pan.baidu.com/s/1mg5VMlE 密码: 77s9

26


徐逸宁

一篇感悟,一拖就拖了半月。每个周末,都提笔在纸上写下寥寥数语,却又在进入正题之前顿住了笔,不知如何起笔。并不是说没有什么可写,而是有太多的感受,争先恐后地,要铺陈于纸上。

求师得MOOC寒假先修这个活动,其实一开始我属于“编外”状态,可以算是“不请自来”的不速之客。而我也因此格外的用心,怕跟不上大神们的步伐。活动圆满结束了,作业也顺利上交,而我也终于得以见到了“神秘的”同学们和顾问张鸿业。那天中午,吃着顾问同学买来的麦当劳,听着大家探讨先修活动的过去与未来,我庆幸自己没有在某一个阶段选择放弃,我庆幸自己整个过程一直坚持,我更庆幸自己一开始就做出要加入的决定,让我的假期学到的不只是用软件做视频的技巧。

那天,大家轮流发言,讲述自己的感悟与经历,我听得很认真,因为每个人的都是那么的精彩又回味无穷。小田撰稿和丢失数据的艰辛,王云飞把微信好友拉黑的原委,王晋和顾问大神的各种秀证书……而不论大家的讲述多么千差万别,那些话语里都用不同的文字表达着同一个意思:MOOC带来的不只是课程本身,最动人的亦不是知识本身。可能有很多优秀的课程,但一一点开再一一坚持绝非易事。MOOC最大的价值在于让我们开始重视学习的选择,重新重视学习的过程,并在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下加入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此外,一同学习这门课程的人有着或熟悉或陌生的名字,Coursera上更是说着或懂或不懂的语言,带着或相同或不同的文化——提供着一个多么广博的平台!我们不断表达着自己,也不断欣赏着他人的表达;我们考验着自己,也不断见证着他人的考验;我们提升着自己,也不断帮助着他人的提升 ,这便是MOOC能够给予我们的独特体验。

当邱Sir说,先修活动不仅要继续,还会在更大范围内推广,而且我们先修组核心成员要做学生助教时,我感到兴奋。或许就像某位高二的同学说的,希望自己能有点用。我想这是我们所有人内心的想法 ,这次交流会只是个开始。应该有更多的人不只是知道MOOC,更应该了解它,体验它,享受它。

24

@qiusir:所谓碎片拼凑出的完整不过是完整透过碎片的透射~


@qiusir:"Where must we go... We who wander this wasteland in search of our better selves?"很多的时候你追寻目标就在你出发的地方。
@qiusir:春天萌发的每一片新叶都足以带给满怀的期许,但也只有成群飘落的秋天能唤起那一点的悲伤。

@qiusir:一树繁花一地年华⋯⋯

@qiusir:长袖善舞。刘校说是大韩国花木槿~

@qiusir:“你有劳保,干保洁,还捡破烂!你挣那些钱干啥呀?”垃圾桶旁一个老太太对另一个老太太说。
@qiusir:抽中大叔的泪点的挠到小朋友的笑点。
@qiusir:“反正学不好索性就不学,要知道笨猪肉的价格更高。”
@qiusir:“天气很热,请不要穿背衩裤心上课!”
@qiusir:求雨⋯⋯

@爱上哪告上哪告:您求成啦

@qiusir:下午(7.22)在东北育才科学高中(理科部)和高一学生进行暑期数位学习推介。李海妹老师对数字讲述进行双语推介,特别感谢理科部郭莹老师的热情主持;姜平在介绍空间希尔伯特曲线,特别感谢少儿班侯昊泽同学后台的操控。


@qiusir:早上路过还替麻雀庆幸新疆部的早放假了,上午出来遛弯特别过来看看,可不知被哪位很特别的领导让保洁给清扫得一干二净⋯⋯
@qiusir:理科很好的文科生。//@Lauralllee: 高中部王瑜同学的第一张mooc证书
@qiusir:“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韬海亦英雄。”中学很喜欢这励志的话原来长的这样⋯⋯

@qiusir:下午(7.16)超常教育实验部(东关模范校区)一个小时的“求师得数位学习暑期课程推介”活动很成功,李海妹和姜平老师的介绍很精彩,同学们非常专注。13岁的刘恒睿等同学已经获得coursera证书,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也是慕课先修活动意外收获⋯⋯

@qiusir:中国队今年的IMO(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总分成绩仅列第二(4金2银),还是恭喜同城辽宁省实验中学的王诺舟同学勇夺金牌!Alex传奇的五连冠,想起当年的Robin Cheng~

@qiusir:五校联考中。高一物理题有问谁首先采用电场线的简洁方法描述电场,见有学生填“凡高”⋯⋯
@qiusir:似乎很久没见到彩虹了~
@qiusir:以前觉得教育的问题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脱节,鼓捣教改的从不上课上课的从不考虑教改。从近年的大考来看,发现教育的更大问题是应试评价的错乱,命题的阅卷的不仅少实践的历练,就连个没用的想法也木有哈。
@qiusir:是出来避暑的,结果成远足了~


@qiusir:气温降下来,出门感受下自然风~
@qiusir:滑铁卢大学的申同学来访,也顺便问起许同学的近况。也就在前两天从可汗的书中读到这所大学的特别之处。相比美国大学生大约36个月花在课堂上,滑铁卢大学的学生毕业前要在大公司分6次完成24个月的“带薪实习”,除了能支付学费,拥有宝贵的技能和充分的发展智力的工作,四五年后还有数目可观的存款。
@qiusir:办公室的捕鼠器终于发挥了作用,大家为如何处置这倒霉的小家伙犯愁。踩死?喂猫?我大育才⋯⋯和学生拿去小树林放生。
@qiusir:值晚班。先是看了几篇数位学习的文章;后面批面改了近两个班的模考卷;创新班的课代表比较给力,批改一条龙;下班前发了条微博。也算是身处工业化,教育农业化,表达数字化哈~
@qiusir:清早校园小树林散步。回办公室备课,看涛旭学案的扉页上写着“多跟好生闲扯淡,不与差生谈理想”~

@qiusir:学生一样有责任和家长和老师分担教育的责任,而承担责任也并非与学习无关。就如教师为教育承担责任是在教书育人,学生为学习承担责任本就是在学习知识。也只有承担了责任的学生,才能真正进入到学习的过程。(意译)
@qiusir:师弟告诉我图书馆进了一些新书。前台新还的书堆里还有我的那本,馆长说她也看过......

@qiusir:育才之路通往唯美的品格~

@qiusir:高三毕业典礼倒计时⋯⋯
@qiusir:这里的ST不是Special Treatment, 这里的ST是 Students Teach⋯⋯

@qiusir:#东北育才#校狗~
@qiusir:大少儿部招生中⋯⋯
@qiusir:飞鱼在天~
@qiusir:好端端的状元被“颜值很高女神范”的标题给拉低。如果不是点击量能换很多钱的话,就是小编和学霸有仇了。

@qiusir:"Being good at things is the only thing that earns you clout or connections." "Follow me back? is the saddest question on the Internet."

@qiusir:很有纸感又像是萝卜雕花的都说是芍药~
@城际_漂泊:叫蜀葵
@qiusir:“世界上有三种谎言:谎言、弥天大谎和统计数据。” 现在觉得两度出任英国首相的本杰明·迪斯雷利最初是教育大臣吧~
@qiusir:这书我买的是英文版,发现学僧那有中文版,交换着看再对比着看~

@qiusir:观摩一下专业队,或许对明天午间的篮球有帮助~

@qiusir:友说劳民伤财,但这大钻石的造型很对我味~
@qiusir:最短的夜最白的天~
@qiusir:跑出一身汗上来吹吹风~


@qiusir:咱这的盛京大剧院还是很有型的⋯⋯
@qiusir:才注意到校园里分布着好多棵桑葚树,更好奇树下的大萝卜花⋯⋯

@qiusir:这美体了的蜻蜓,人称豆娘~
@qiusir:长相如蜜蜂的这飞虫,叫花蝇食花粉,也叫食蚜蝇吃蚜虫⋯⋯

@qiusir:有了石板才有了路⋯⋯

24

缘起慕课,相识在网上,巧的是我还是鸿业很多同学的物理老师。寒假活动总结会(午餐会)上他拿出打印好的方案的那一幕让我印象深刻,慕课先修活动的成功也离不开这位有见识、有热情、有行动力的顾问。
刚从美国回来还要忙着Summer Reading、学SAT,洗衣、刷碗、擦地,每天早起跑步......这样的假期里还是挤出时间完成了我们的约稿,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我们都觉得这样的分享是件很有意义的事。
坦白讲,看他的文章很难和我不少被动学习的好学生联系起来。读到“每个人都应该来瓦尔登湖看看”一段眼眶都湿润了。抱歉,我剧透了:(

慕课三省
张鸿业,赴美留学生,求师得慕课先修学生顾问(S1)


慕课,开启多元之窗
翻开书本,望向窗外,可曾疑问这世界有多大?MOOC最大的的特点便是多元,当我第一次走进这个虚拟的教室,第一件师感慨就是老师与同学都来自世界上的不同角落。当你我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个那素未谋面的“同窗”,还有一个个不同的文化的时候,这种感觉无意就是在了了平庸之墙上打开一扇窗,随时瞭望远处栩栩风景。这其中最实际的例子便是在先修组“Digital Story Telling”(数字故事讲述)的第一周课程中,你会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字故事”作品,领略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中那些你不知道的一面……

慕课不仅在地域上多元广泛,学术文化上更是“文武兼备,刀枪并用”。从嬉笑幽默地引经据典,论述哲学、文学 。到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讲述美国漫画产业对流行文化的冲击与影响。可以说这种多元的学习氛围极其难能可贵的,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得到深度与广度的双重收益。多方面知识的学习可以使人更为丰富,在Coursera上,你可以经常看到萌萌哒理工男用Arduino做机器人却又“腹有诗书气自华”。

慕课所培养的能力也是多元的。以互联网为载体的MOOC几乎能够培养一个21世纪的人才所需的全部素质:与人交流、按时上交作业、多媒体交互……这些学习方法和能力所带来的快乐是巨大的,收益更大,慕课所开启的多元之窗可以说前所未有也可以说风景秀丽。

慕课,通往成长之路
慕课是极为考验人心境、修为的一项活动。每个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老师每天布置一个小时作业可能很容易就完成,但是周一布置一个需要五个小时的作业周五交就变得十分痛苦。慕课就是这样这样的一个活动,每周一检查检查的作业,很多时候面对的就是一个大洋彼岸严肃陌生的面孔……慕课的学习是通过众多除读书和做题以外的手段来达到的,这其中包括与老师的邮件沟通、时间的管理,一些课程甚至还需要电脑与动手能力等等。淡然对寒窗的品质固然重要,但慕课的学习会使人得到更开阔的思维以及更全面的学习能力。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走得更远了对于慕课学习的理解也越深,热情也越高。从纸上谈兵到指点江山需要的不仅仅是兵法的更为精妙,更需要的是那一抹大将的气度。在我美国求学的两年里两个例子印证了我的感受,JAVA基础至进阶编程(Java B2A programing)是我完成的第四个MOOC证书,也是我目前为止我在Coursera上的最后一个证书。两年多之前修完这个课的时候只是觉得啃下了一枚硬骨头又出了一口恶气……然而接下来的冬天所发生的事情则完全颠覆了我对这个课程的看法。到美国的第一个秋天我第一次接触了FRC(FIRST Robotics Competition),一个风靡全世界的大型机器人竞赛。这个机器人竞赛的最大特点就是硬件完全开源,世界各地的人用同样的规则比赛并且编程语言跨平台、可适应性极好。当我们的团队拿到了FRC赛事2014年全州第二的时候,我就知道十一星期的竞赛准备没有白费,更重要的是九个星期的慕课课程也得到了回报!

我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假期一定会找地方走走。2014年六月的旅行就是一个那么完美的例子。慕课的一部分课程非常短,例如Udacity的一些课程只有一周就可以修完。波士顿大学的一个《瓦尔登湖》赏析就是数量较为稀有的、我修过的短课之一,一周的课程犹如一个愚钝之人轻啜香茗,虽叹此茶为人间极品,却未能达到灵台空明。课程中印象最深的一部分就是老师结尾的一句话:“Every single one of you should visit Walden sometime.”(你们每个人都应该来瓦尔登湖看看) 于是我就在去年夏天到访了位于麻省腹地的瓦尔登湖。看着那明洁湖水,却未感叹一花一世界的奇妙,仿佛以人为中心便是梭罗词句中的精妙,才是个人主义的慨叹。被蓝天映蓝了双眼,我便知道,这课程中的奥妙竟是无穷的。

静则慕课千篇赋,动则成长万里路。慕课不仅仅是为时以星期计的活动,更是一个与自己较量的机遇与平台。在学识与心境的不断提升之中慕课给人带来的快乐与收益是巨大的,甚至是无穷的。

慕课,手握明智钥匙
当第一次在求师得网站上看到qiutopia(utopia为乌托邦的意思)这个词的时候,我就知道qiusir正在号召我们进行一个极具理想主义的活动。但这并不是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大厦虽高但也是通过一砖一瓦垒起来的。慕课学习既听上去高大上,也是极为务实的,这种务实体现在先修组几周学习中的一点一滴中。

Mooc并不像普通的学习和读书,较短的课程只有几周的时间就结课了,不能在这期间学完就没有机会了。学习慕课课程绝对是一个大工程,需要坚持,需要取舍。Mooc课程绝不像是一个可以持续一生的学习活动,它来的匆匆,更像是一个时代的符号,错过也许就不会再回来。有一天当我们年老,谁也不敢保证会不会因为那些年没有学习过那些错过的课程,而仰天长叹、捶胸懊悔呢?


相关阅读:张鸿业的MOOC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