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qiusir:#东北育才#2018届高三“告辞”,挥一挥手......


@qiusir:#东北育才# 2018届高三学生退校仪式,最后一次广播体操,高三孩子整齐划一的呼号让台上台下的都很感动...

@qiusir:#东北育才# 2018届高三退校式上理科男和文科女的两种画风......

@qiusir:你能猜到这理科男鞋子的号码吗?脚大走路稳学习也稳稳的......
@qiusir:很荣幸在校服上我们天才画家的大作旁边签名~

@qiusir:#东北育才# 高三最后一堂物理课,一起回忆这些年那些公式,最后老师大大写下那祝愿(I=vnqs),愿你们过得比我好很多哈......

@qiusir:I=vnqs 本是不太容易记住的电流微观公式,有用“我I为v你n去q死s”来记,后来我学生觉得“我I完v虐n QiuSir”更好记,我也就把这个当成我对他们的祝福,希望都比我过得好很多......
@why not?:上了大学身边好多人都说高中最不喜欢的就是物理,无论成绩如何学的好坏,还是十分感谢邱sir能让在很多人看来枯燥乏味的物理课变得活泼而又都是满满的都是干货,并且能够真正的激发学习的兴趣......
@MHammond:很幸运,高三一年的物理课是qiusir陪我们一起度过。重拾了对物理的兴趣的我,高二时物理时常六十一二分的我,也能在高三稳定在一百分上下了。满满一黑板的公式,和一个大大的“我完虐邱sir”,感谢[心](8班那个“写字好看的小小”)
Continue reading »

28

BOO-求师得刻录事之微言博义20110910 (15134)

·#离别的风景更美 http://t.cn/Rr7wWI2
·#六一节特辑 我所教的少年儿童学生的点滴http://t.cn/R1Kbecc
·#毕业季 教师的角色更像巴士司机http://t.cn/R1X4mho
·#物理 金木水火土世间万物力热电光原普天道理http://t.cn/R1x579G
·#创新班 满眼的海棠和杜鹃http://t.cn/R1GpjNW
·#东北育才 校园里的小段子http://t.cn/R1APlMv
·#理性的感性 上帝不听话的孩子http://t.cn/R1h2cCC
·#感性的理性 我有一双翅膀http://t.cn/R3FXmMZ
·#创意 三心二意http://t.cn/R3duUPe
·#演讲 我喜欢的格言http://t.cn/R31Pzip
·#老杨 政治课上的举证http://t.cn/R3jlNVC
·#第一次 另一扇窗是门http://t.cn/R3Ozrq7
@qiusir:有时间、有兴致会不定期更新~
@qiusir:除了教材,很少有书会去读多遍,电影更是一遍过。最近因为玩起小视频,常翻翻自己几年前出的小册子,正如书名《求师得·拾年》,字里行间能拾起那熟悉的自己,但似乎也看到了陌生的过去。都说未来是动态的,过去也是动态的。这样说来,你的努力不仅决定将来,也影响你的过往呢...
@qiusir:写blog之初,觉得文字是压缩的图片和视频,近十年前开始走走拍,现今拍小视频并非赶时髦,无非是更多较多去体验和表达...


·文字是什么
@qiusir:再看十几年前的文字,那感觉很特别。写作是用文字画画,会加深对于美得印象,那多年以后再看这读出来的文字,感觉应该会不同吧......

2018-5-17 下午9.38另一扇窗

2018-5-18 下午8.49 老杨举证

2018-5-21 下午7.56 我喜欢的格言

2018-5-22 下午6.59 三心二意

2018-5-23 下午8.56 夕阳

2018-5-24 下午6.48 上帝不听话的孩子

2018-5-25 下午10.08 育才段子

2018-5-27 下午8.14 科创115

2018-5-29 下午10.40 物理是什么

2018-5-30 下午9.51 登高楼观日出

2018-5-31 下午9.49 我少年班学生的点滴

05

@qiusir:your utopia my dystopia we qiutopia ...... ​​​​
@qiusir:#长白岛# 平镜中的一抹绿动…… ​​​​


@qiusir:聖辰同学用订书钉作了个小挂件,我也要了一个,喜欢这图案…… ​​​​

@qiusir:#东北育才# 路边灌木的花开了…… ​​​​

@qiusir:阿东理发的那认真劲让我想到的并不只是“一丝不苟”,脑海里浮现的是一位认真书写、精益求精的少年。这年头遇到个满意的理发师要比遇到个既聪明又认真的少年更不容易。少年加油...

@qiusir:路边,歇业的小店不比开张的少,岗亭要比报亭多,而且报亭专卖手抓饼了...
@qiusir:传了一年多,师兄真的要去创业了。来高中部的十多年里和师妹没少听他的课,我宁愿继续当二师兄...
@qiusir:超常部梁晓光老师在东北育才浑南校区给高中部创新班学生上“反冲运动”的公开课,户外发射“行者二号”火箭现场~

@qiusir:小梁老师通晓初高中物理的内容和学生心理,实验演示效果震感,教学语言清晰,逻辑强不乏温度,教学内容设计引人入胜...
@qiusir:上午听了两节物理公开课,第一节上课的是我徒弟,第二节是鞍山一中的师弟。还是第一次听李强胜老师的课,才知道还晚我两届。“好学生不怕错,怕错不是好学生。”“大·敢·会”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qiusir:北市场是个很神奇的地方,似乎路边捡块石头都可以来这卖。从小人书、旧杂志到录音带、手电筒等等应有尽有,像章、核桃、珠子都成堆。旧书摊上看到的“糊涂学”还分上下卷哈...
@qiusir:关于把力气用错了地方,那位既有点情感张扬又是语言导向型而最终成了工程学教授的芭芭拉·奥克利,在《学习之道》里用了一句很好的比喻,“就像试图搬起踩在自己脚下的木头”。想来这很可能也是自己事半功倍的缘由呢...
@qiusir:高三最后这几天课上领着学生查缺补漏、回归教材,课代表阿龙说发现教材上有需要修订的地方...

@qiusir:周末高三加班,教室里睡倒一片,话说都在调整生物钟呢哈...
@qiusir:#东北育才# 明天高中部模考的题头是八模,高三最后的安慰考是九模,这样编排的寓意是历经九重磨难之后是高考十全十美的福报。依我之见,在请高僧来一场法式之前,何不先转发下这给力又给理的锦鲤呢,哈哈...
Continue reading »

29

读台湾林俊宏翻译的以色列历史学家赫拉利的《未来简史》
Homo Deus A Brief History of Tomorrow
Kindle导出的笔记并不完整(没准是为了防盗版呢),那就结合着纸质书再手动梳理一下了~


不管是20世纪的中国人、中世纪的印度人,还是古代的埃及人,都面临着同样的三大问题:饥荒、瘟疫和战争。
从“人文始祖”黄帝时期到20世纪的中国,几千年来中国都曾遭到饥荒的肆虐。
许多思想家和先知于是认为,饥荒、瘟疫和战争一定是上帝整个宇宙计划的一部分,抑或是由于人类天生的不完美,除非走到时间尽头...
@qiusir:“在追求幸福和不死的过程中,人类事实上是在努力把自己升级为神。”赫拉利在第二章“人类世”中写道,“与其他动物相比,人类早已经化身为神。”“写出小红帽和大灰狼的格林兄弟是德国人,但现在德国野外究竟还剩几只狼?不到100只(而且多半是波兰野狼,只是近年跨越边界而来)。与之相对照的是,德国现在家犬的数量达到500万。”
因营养过剩而死亡的人数超过因营养不良而死亡的人数,因年老而死亡的人数超过因传染病死亡者,自杀身亡的人数甚至超过被士兵、恐怖分子和犯罪分子杀害的人数的总和,这些都是史无前例的。
对于一般的美国人或欧洲人来说,可口可乐对生命造成的威胁,可能远比基地组织要大。
2012年,全球约有5600万人死亡,其中62万人死于人类暴力(战争致死12万,犯罪致死50万)。相较之下,自杀的人数有80万,死于糖尿病的更是有150万。现在,糖可比火药更致命。
Continue reading »

13

@qiusir:不用早起,得来速热豆浆后去公园散步,然后来学校拍风景,监考时喝喝咖啡看看书,高三模拟考试这两天过得好不惬意~


《如何学习》How We Learn Benedict Carey 凯里《纽约时报》科学专栏记者
Q:如果让你再来一遍,你会如何度过你的中学时代?
A:那么我不会再把学习当成一桩苦差事,而会像解谜题那样将其当成一种乐趣。我会将一些认知科学中发现的学习技巧量体裁衣地应用到相应的学习科目中去,也不会再因为自己不是“最好的学生”而狠狠苛责自己,因为没有什么事“最好的”!
Q:在中国,有大量学习刻苦勤奋的“好学生”,你对他们有什么建议?
A:学会放松。这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学会的事情。实际上,学会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学习时间与学会放得开同样重要。懂得了科学的学习方法,你就会对如何利用好手上的时间心中有数,这其中当然包括何时该休息一下。与其“再多花些力气、再多花些时间”,你其实更应该想办法让自己事半功倍。

中文版序 理想的学习
从根本上来说,睡眠就是一种学习方式:它能巩固你正在练习的动作,能把麦子与谷壳分开,能从噪音中提取信号。(最近也有说睡眠是为了遗忘白天学的东西的报道)
引言 为什么学习最好的不是最用功的学生
那是一个低频信号,就像地下室洗手间里水龙头的滴答声,要过上好一阵子你才能注意到,那就是疑惑。
他们总有办法展现自己的最佳水平,从来没有那种犹如被捕获了的小兽般惶恐无助的神色。就好像有人告诉过他们,不需要什么都一下子全明白,有些东西过上一段时间自然就懂了,甚至这种似是而非的过程本身对学习来说就很有价值。
“放宽留给自己的余地。”卢梭
学习的方法并没有好坏之说,只是不同的策略适用于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信息的获取而已。一个聪明的猎人会因猎物的不同而设置不同的陷阱。
“卓越”是一种很美好的理想追求,我祝愿那些有基因、有动力、有运气、有门道的人能赢得这一“六合彩”。
(qiutopia)瞄准的是那渺小又宏大的目标...

01编故事的能手:大脑学习的机制
记忆弥漫性地渗透在控制思维的那部分大脑区域里,就好像橙子汁充盈在橙子瓣里一样。
记忆就好像是已经存档的一个个视屏,脑神经一个点击,就能启动播放,再一个点击,则又放回去了。
大脑会创造出一套意义、一套说法、一套因果关系。
记忆提取“踪迹”每一次都略有不同,而且永远如此。用科学家的话来说,这是用我们的记忆来改变我们的记忆。

02遗忘的威力:过滤干扰信息,激活深处的宝藏
遗忘的正面作用之一,就是大自然中最精致的“垃圾信息过滤”功能,这一功能使得人的大脑能够专注于某一件事,只让该出现的信息出现于脑海。
“假如我们把一切都记在心里,那么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会差劲得像是什么都没记住一样。”
我们提取任意一条记忆时,总会同时修改其“可提取系数”,乃至常常修改其内容本身。
“遗忘式学习”
“我们更愿意看到的是经过最用心的研究之后遭遇失败时的无可奈何,而不是面对困难只知道摆出一脸无能为力的裹足不前。”
“用进废退”这四个字所掩盖掉的东西,远比它揭示出来的要多得多。
@qiusir:个体的认知似乎会有这样的悖论:每挖掘出一条真相都付出埋藏更多真相的代价,也如彰显一点必然要忽视和遗漏很多作为铺垫一样。而上述的认知也难说是被埋藏的还是被挖掘的......
“我们不仅会忘记曾经一度记得的东西,也同样会记起曾经一度被遗忘的东西。”
大脑能存储的东西可供300万套电视节目同时播放。
Continue 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