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我爱好篮球、吉他、写作。课余期间积极参加各类志愿者服务工作,获得“2014年上海市十佳少先队员”荣誉称号。在华师大二附中科技营期间接受了科创思维、辩证思维、学科课题方面的培训,并表现良好获得了十佳营员的称号。在课题方面我主攻化学学科,自学一部分大学化学并完成校大学先修课。入选了2015届“全国中学生英才计划”,由复旦大学进行培养。参加了31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我热爱科创、沉心钻研,课题“一种复合材料用于水体有机污染物的研究”在第31届上海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及尚德英才奖、化学化工奖两项专项奖。


胡程皓



是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二科创班的胡程皓。经朋友介绍参加了“求师得”2016年暑期动态数理的课程。“求师得”是一个很好的网络学习交流平台,在它“以己为师自求自得”的理念中,我感受到了在学校“卓然独立,越而胜己”校训的熏陶下一样的“独立”精神。求师得每周发布课程,学生在网络平台上下载自学,不懂提问助教或分享在群里大家一起讨论,使我们在暑期、在家就能体验到良好的学习氛围,并通过自学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使自己的想法发光发亮。


伯纳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仍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都有了两种思想。”求师得网络学习平台跨越了地域,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大家通过自学去发现问题不断思考,在网络平台的交流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感受思维火花的碰撞、收获友谊和快乐。


对数学学科有浓厚的兴趣,在参加动态数理的课程后,使我更深一步地了解了数学之美。几何画板给予了我们探究“数与形”关系的绝佳媒介。在课程一步步由浅入深的引导中,除了学习到一些几何画板的技巧之外,更受益匪浅的是课程精心设计的“举一反三”式的作业要求和引导,更进一步地激发了我的思维和探索欲。在经过3周的学习后,我也能将一些数学问题的思考通过几何画板来更直观地感受。我想动态数理课程更大的意义不是在于我们照本宣科地按时完成作业、获得一张证书,而是去探究其每一个“有趣的图像”背后的数学原理,在惊叹“美”的同时能去挖掘其本质,真正地热爱上这门课程。


以说相比于学校课堂“填压式”的教学,求师得平台更像是提供学生一个“导师”而非“教师”,重在引导非重在教学。能让学生真正地去实践“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求师得平台的引导下去自学课程、探索课程、交流想法,其广度和深度都不是传统的“填压式”教学所能达到的。或许这门课程对于高考没有直接的帮助,但正所谓“无用之事方为大用”,这类课程对学生精神上的熏陶和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将在日后的学习生活逐渐体现出它的意义,对学生能有长期的积极的影响。作为上海的一名学生,在多数学生来自东北的这个集体里,我感受到的不是南北差异,而是对于知识共同的热爱和渴求,一切开始的生疏都在我们共有的一颗学习的炽热的心中消融了。求师得像一个海纳百川的家,让有共同兴趣热爱学习的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找到归属。


望求师得数位学习能越做越好,越做越广,吸纳更多的不同省市的同学,将其“以己为师自求自得”的理念继续发扬光大。


求师得教育实验室
让助学发热 让自学发光
qsir.org{qiutopia: learn and let learn}

东北育才教育集团
沈阳市教育局基础教育二处
沈阳市教育研究院
......

15

第十三届外研社杯全国中小学生英语竞赛高中组团体赛冠军获得者
对程序设计与信息科技非常感兴趣,同时具备非常优秀的英语水平。热衷于独立学习,自己掌控学习进度和程度......

由于有着明确的学科兴趣,很早就开始了AP先修的学习,并从线下、以教材和练习题为基础的学习慢慢转型到线上MOOC学习。已经在学堂在线平台上修过微积分、线性代数、组合数学等和信息科技相关的数学学科,目前在Coursera上学习斯坦福大学的《算法分析与设计》。

这些知识给了我很多帮助。正如Coursera的创办理念所说,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接触到最好的教育,MOOC对于学生甚至社会各阶层的人们来说都是绝佳的资源和平台。这个暑假,我加入了求师得数位学习团队,并成为数字讲述课程的助教,希望能够在求师得收获一分进步,贡献一分力量。


张梓愉


相信大家通过前两周的学习,已经清晰地规划、撰写出了自己的小故事。接下来就到了录音环节了。由于要制作视频,录音也就不能直接用一些奇奇怪怪的设备录了,那样音质会很不好,甚至还会和视频不兼容。所以,我们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录音的方法和窍门。
手机录音

Android

通常手机自带的录音软件功能都比较单一,而且不能够和硬件很好的适配,有很大失真。不过,这可以通过下载一些软件弥补。比如“高清录音”,Mi Sound Recorder等。各位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软件,不过在选择软件的时候,要注意它是否带有降噪、声卡采样率调节等功能。

IOS

在苹果移动设备上录音同理,推荐使用软件进行录音。助教个人推荐一款叫作“录音专家”的软件,经常被自己用来录钢琴,声音几乎不会失真。

手机录音的一些注意事项

手机的话筒,由于其结构和大小的局限性,声音采样效果通常有限。推荐同学们使用质量较好的耳机进行录音。而且,在录音的时候,记得把手机调成飞行模式,关掉推送,以防录音进程受到影响。

电脑录音

各操作系统都有自带的录音软件,这个软件和电脑的适配通常非常好,所以可以不用补充软件。电脑录音音质、效果等通常是在声卡管理系统调节的,而声卡管理系统根据电脑品牌、操作系统的不同,种类繁多,在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大家可以在网上找到自己电脑声卡管理系统的进入方法。台式机在录音的时候需要外接话筒或耳机,笔记本电脑也可以通过外接话筒或耳机增强音质,不过大部分配置较高的笔记本电脑是没有这个必要的。助教在制作《昭陵魅影》时使用的录音设备是一台DELL笔记本,并不是影音本,也没有接话筒,录音效果依然很好。同理,在录音时,记得断掉互联网,通过任务管理器关掉所有可能会推送的软件,这样录音才能顺利地进行。

如果大家对自己的笔记本比较熟悉,可以试图update一下声卡管理软件,这样会使录音效果得到质的提高。

文本朗读注意事项

首先,要确保audio actor的嗓子处于良好状态,否则录音会非常吃力。
其次,在录音的时候最好一段一段录,并在文件名上做好标记,这样如果有朗读错的地方比较好处理。
同时,朗读的时候要吐字清晰,控制好语调和速度,尤其注意不要过快。如果有配乐的,可以在朗读之前构思一下文本和音乐的配合,并依此调整各部分的语调和速度。
还有,朗读录音时选择一个安静密闭回音好的环境,浴室为佳。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对自己的声音自信哦~

Information Slide

声卡采样率

在主流电脑声卡上,采样频率一般分为22.05Hz,44.1Hz,48Hz三个等级,其中22.05Hz的音质可以达到FM广播音质,48Hz是一般的DVD音质,总之,这可以满足我们的需要。制作视频,48Hz的采样率绰绰有余,如果电脑配置不够,22.05Hz的采样率也完全可以。要注意的是,采样率越高,声音文件越大,后期制作的时候在合成软件中就会给电脑内存和CPU带来越大压力,所以选择音频质量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后期制作所用设备的配置。

音轨

我们非录音室录音输出的文件都是单音轨的,在制作视频的时候没有问题,不过如果利用这种音频在Au等音频软件中试图合成多轨音频就不太方便。所以如果有配乐,直接在最后视频合成的时候,利用合成软件提供的音轨处理功能,一轨放人声,一轨放音乐,通过加关键帧调整各部分声音大小即可。

求师得教育实验室
让助学发热 让自学发光
qsir.org{qiutopia: learn and let learn}

东北育才教育集团
沈阳市教育局基础教育二处
沈阳市教育研究院
......

十一 22

做越来越好的自己
|Keep calm and better yourself!
|和东北育才外国语学校高一学生就“十问”“做越来越好的自己”交流
|2015年11月20日

作为校长的师兄,来开个讲座这主持人的级别自然......


昨天来学校对走廊里摆放整齐的暖水瓶印象深刻,同是东北育才有很多文化相通。

不是传觉士,也不希望这里是觉堂,当然我说的觉是睡觉的觉。
今天结合一些毕业学生的范例,来之前也特别征询了现在的学生,特别挑选了十个小问题和大家交流。


NEYC是郭莹莹童鞋设计的,曾经少年班入学考的状元。邱叔叔~
|这是几的手指游戏......

零·我是谁?
|关二代邱发文者丘发才
这张98年在无锡的合影除了向老校长致敬,也告诉同学们眼前的这个小个头也算是个老教师。关二代邱发文者丘发才。关是山海关的关,也是关心的关;初以为才是财富的财,后来发现是人才的才。
关于我手腕的力量,几年前有位日语外教帮我起了几个日语名“宇贺神大手如来、大势子强手...... ”上届创新班学生竞选我课代表,甲生说,“我认为我的优势是抗击打能力比较强......”乙生说,“我根本就不怕死!”现在清华读书的杨洛课代表直接说我是一种力......超常班的童鞋们还从另外的角度剖析了我特别的优势[?]......我也这样介绍自己:


今天不是来卖书,虽正式出版但不对外发售,积极参与交流的同学会得到赠阅。
还带来了几本我写的《求师得·拾年》,会赠给积极参与的同学,校图书馆或许可以借到。
|教授物理非物理教授,喜欢吹牛不过是牛顿的牛~

壹·怎样才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
|做越来越好的自己的学生
我教过的学生不乏学霸,有的堪称考神。比如治远同学,但凡参加考试就是第一(全班、全年级、全校、全市,似乎XQ也有如此战绩)。此生致远[?],笔视无尺之徒,从细节上看一个优秀学生的品质。


p179父母眼里的长大不单指身高,老师眼里的长大也未必分高,对长辈来说,长大该是你学会了自己长大。单佳齐同学笔记本上的这些话让老师看到一个不断尝试自己长大的好学生。
|学会自己长大

贰·聪明真的那么重要吗?
|坚毅(Grit)完胜智商
关于智商的差别?就说身高吧。(我对这个话题有点敏感,四十多年也就长了这么个个头)。智商在某一阶段差别很大,但智慧是终生发展的。刚工作的时候特喜欢聪明的孩子,后来我发现自己太naive......在心理学家眼里预见成功的七个品质中,Grit坚毅、Zest激情、Self-control自制力、Optimism乐观态度、Gratitude感恩精神、Social intelligence社交智力、Curiosity 好奇心等都比智商相关性高。
电阻类比智商(智商高智阻小),智商高低只是特点,未必一定是优点......
M045说小人物,地位不高势能小,即便增加个体的速度,质量小动能也大不到哪去,机械能注定很小了。但是如果能够产生裂变的链式反应,或是轻核聚变......如何让小人物爆发大能量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含义是兴趣改变人 ~
前几天参加少15毕业十周年的聚会,李同学提到毕业十年想起物理想起qiusir就很愧疚。其实不过是某次考试偷看了某题的答案(期间陈同学特别提到兴趣对专业的重要等),反过来可以看到李同学的学品,当时并不是十分耀眼的他,现在事业和家庭的成就让我们看到诚实和勤奋的回报......(少15有9岁就在一起的)


作家刘震云有句话,说“许多人没有在愚昧的河里淹死,却淹死在聪明的河里。愚公移山才是真正的聪明。”
|在学业成绩上有“自制力完胜智商”的结论

叁·简单的重复有必要吗?
|刻意的训练离不开有规则的重复
在选择MIT CSAIL前,成禹[?]已经获得了数学和信息学两个学科领域的五块奥林匹克竞赛奖牌,“中点多边形”是他还在初中学段时在我数理选修课上利用构造线段和中点的快捷键“捣乱”的发现[?]。
中点迭代的模型让我们对简单重复的有了新的认识。修成正果不存在于初始(智商没那么重要),差异产生于"迭代过程"的不同,为什么说坚持才能改变。皇冠迭代更明示要遵循一定规则的重复。Laura老师拍的这张打伞踢球并非刻苦,只是玩耍,而关于体前变向的反馈单让我想起刻意训练那10000h的定则。

2012年南方科技大自主招生题目有“7分钟内从1写到300不许涂改”,据说全国考生就几个同学完成,我找学生测验了下,能出色完成的确不易。
|困难之事都长着简单的面孔。

肆·怎样的个性更酷?
|只有被坚持了的差异才能绽放个性的美丽
不经意看到画作家蒋勋父亲的一句话:“功课好是好,功课不好也是一种好。鲜花的美是美,石头的美也是美,彼此无法替代。”
关于个性的思考,以前和学生分享过这样的感悟[?]:“雪洁松柏翠,叶茂杜鹃红;花胜叶一点 松贵四季青。”和漫无天际的白雪相比,松柏的翠是个性;和满山遍野的绿叶相比,花朵的红是个性。而与众不同的“夺目”仅仅是“出众”的表象,背后暗藏着“个性”的第二特征。松的可贵是四季常青的坚持,花的夺目是不从众的自我,更是绽放前的厚积而薄发。


我教过的学生中不少名字很化学物理学的也还不错:刘鑫博、吕欣桐、董昕童......董同学桌面上写辣么多数学公式很有个性。
| p153完整的个性除了表象上“与众不同”的第一要素,更有“初衷不改”的第二特征。

伍·为什么要尊重老师?
|发现你鼓励你和帮助你的人
见有学生在桌布上写到:“你就像一朵花,喜欢是把你折断,爱是尽心呵护你盛开。”刚看了还真有点惭愧,莫非是老师的工作不是爱?可转念想,在老师的眼里,“你更像一棵树,喜欢是在某一侧面的驻足,爱是悉心修护。”我们不能以爱之名摧残,但爱也不是袖手旁观。
一度被误解虐待上帝的师生关系。
新学年第一课问学生为什么要尊重老师?传授!再问为什么要尊重父母?生养!难道尊重仅仅是因为给予了吗?反过来看,父母的生养并不是因为你的完美,教师的传授也不是因为你的优秀。
“表扬为师”是说老师发现你、鼓励你和帮助你,“相信你会变得优秀”这是你为什么要尊重老师的原因。
|尊重老师而并非仅仅是因为老师的博学

陆·什么是一个学生的勇气?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和挑战自己
和同学表白是幼稚的冲动,并非勇气,和老师顶撞是无知的冲动,并非勇气,那什么才是一个学生应该具有的勇气呢?就如士兵的勇气在战场上,学生的勇气在课堂上。可贵者胆,可很多学生被学习吓破了胆。(为什么倡导活跃的课堂?)
“你生而有翼,为何竟愿一生匍匐前进,形如虫蚁?”阿富汗诗人鲁米这诗很适合描述课堂上的一些学生。


雪人图片来自范范范海英老师微信圈

凸透镜能成很多像,凹透镜只能成正立缩小同侧虚像,但有文化的人多数带近视镜。优势视角让我们明白自信和谦虚的理由是一样的。和老师学脸皮厚(pig show 这是几?)......(“上帝为每一笨鸟都准备了一个矮树枝”)
前面视频里提到很轻松证明各种蝴蝶定理的张鑫垚在对竞赛前的抉择是一个学生的勇气,在高三得到回报。王恩珏最初并没有被看好上北大,康奈尔的他去华尔街发展。他们的成功都有对自己的信心和挑战自己的勇气。
|优势视角让我们明白自信和谦虚的理由是一样的

柒·怎样学才算是刻苦?
|甘愿跟随天赋尝尽人间甘苦
网络上的“勤”就是多动一下手指,想知道什么就会知道更多;网络上的“懒”就是手指动个不停,即便是无趣也被有趣地分享。很像是光滑水平面上不受外力也可以很大速度运行的物体,这种“勤劳的懒惰”是在认知舒适区的重复并不是刻苦,刻苦是学习区内不断挑战自我。高二学学电磁感应会明白闭合回路无磁通量的变化并不会产生感应电流。
“罕见的不是天赋,而是甘愿跟随天赋、尝尽人间甘苦的勇气。” 我很喜欢美国当代畅销书作家艾瑞卡·容的这句话。(Everyone has talent. What is rare is the courage to follow that talent to the dark place it leads.- Erica Jong)
龙宣宇同学耗时四个多月(True Grit)持续思考一个小模型,并推理和整理出十多页的论文,涉及惠更斯原理、折射、最速降线等,用到极坐标方程、复杂三角函数等等,一度想把费尔马原理和惠更斯原理统一起来。
刻苦之所以叫刻苦是旁观者的感受而已,当事人应该是feel enjoy
|刻苦是学习区内不断挑战自我

捌·我自信我拼搏之后一定是我成功吗?
|自信和为之努力的过程是成功的一部分
勇气是一种相信自己的信心,刻苦是一种挑战自己的甘愿,那接下来就一定能成功吗?不要说一般意义上的成功有运气的因素,有环境的因素,有时代的因素,就如前面用电阻类比的智阻,某种社会关系决定功率大小。
即便是考试的成绩一样有运气的因素,未必是你不努力,不认真,是你不够运气。有智力有力量的许同学和前面的致远高考并不太理想,但不妨碍他们以另外的途径实现自己的理想。要知道成功并非只是结果,更是一个过程。
|遍历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遍历百花便是收获。

玖·怎样能学好物理?
|每个问题都是一个机会
“要是真有时间机器,我一定回到过去,把所有的苹果树都砍了!”旁边的学生接话道,“真希望当初牛顿不是坐在苹果树下,而是榴莲!”不喜欢物理的学生伤不起啊。作为痛苦指数最高的科目让很多人大有“垂死梦中惊坐起,千万不要学物理”的恐惧。说苏轼都没能对上的上联(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用物理的学习状态可以对出下联(听物理,如雾里,雾里看物理,勿理物理)
五理认知学说......
|错误是认知的一部分 A Question A Chance!

拾·如何进行数位学习?
|学习、摒弃和再学习
逻辑上我们并无法教正确的,我们更容易正确地教,其实都划归到正确地学。“21世纪的文盲将不是不会读写,而是不会学习、抛弃学过的错误知识以及重新认知。”托夫勒这样预言。(The illiterate of 21st century will not be those who cannot read and write,but those who cannot learn,unlearn, and relearn Alvin Toffler)
十三世纪的罗吉尔·培根曾断言:“任何人不可能用少于三十年的时间掌握数学。”在我身边就有用微积分解物理题的初中生。前面视频提到带冯伟等蝴蝶定理推广,我们最近开展“慕课证书上大学”,都是在借助信息技术,用外语学外语,学科学用科学,从学的内容和教的形式进行实践性推进。

零·结尾
我教的学生很多是学霸甚至有考神级别的,但更多的是对自己考试不满意甚至自嘲学渣的,不过极少遇到放弃自己......我想这是重点中学的优势。


在一个总是试图把你变成别的东西的世界上,坚持做自己是最大的成就。(To be yourself in a world that is constantly trying to make you something else is the greatest accomplishment. —Ralph Waldo Emerson)毕淑敏的书上提到:世界上我们唯一可以一生依靠的是我们自己培植的心灵和意志。

今天选取了发现自己、接纳自己、挑战自己,做越来越好的自己的主题是这个用意。
感谢大家的聆听,谢谢!

P.S.
1、东北育才外国语学校高金辉校长亲自主持,也有老师参会。
2、高一的学生很认真也很热情参与,带的几本书都送出去了~
3、上面只是事先准备的材料,具体演讲有所出入,截图只是部分。
4、文中提到的以往学长都是学弟学妹的正能量,希望别太介意:)

09

|Step out of your comfort zone, and find your wings
|东北育才双语学校(高一和初三直升600+)
|邱发文2015-4-9


前.
感谢主持人的介绍,也很高兴有机会来双语和同学们交流。
初次见面难免有人会惊讶我的个头,由于一种叫做气质的介质使世俗的眼光向上折射,由此我看起来就显得低调了一点。我也不介意和大家谈年龄,来育才工作的第十个年头才开始建设了这里,看到今天的发展,我更加相信比我年轻二十几岁的你们才拥有无法预见的未来。

我的助手纸箱人阿楞,Danbo)发音也有点呆萌。关于我自己:关二代邱发文者丘发才,关是山海关的关,也是关心的关,邱是聆听孔丘教诲,发才是让人才萌发。{qiusir.com|qsir.org}是我实验室的网址,包括今天交流的资料都可以在那里找到。

一、我了解的双语
很少来双语,但这里有我很多同事,也是我很多学生的母校,我的新书里也有双语学校的痕迹。


(P016)说双语某次语文考试填歇后语,林冲进了野猪林(),有填“死猪不怕开水烫”,相比“大难不死”,我更喜欢 “鲁哥救我!”
说有学生正为考试成绩伤心,双语查寝的姥师安慰道,“没关系,胜败兵乃家常事~”那孩子咬着被子愣是没笑出声来。

说起双语学生的情商,我总想起一件小事。13年夏天和同事去清华园参观,是一位也忙着应考的小女生推着自行车还顺带了三杯自己觉得很好喝的冰豆沙来招待我们,至今想起都觉得安慰,这位清华读核物理的马逸馨同学是双语的毕业生。去年成绩分析会上看到双语高中的高考考成绩,让人眼前一亮,相信两三年后你们中也会有人从这里考入清华。

二、走出你的舒适区
在育才教书近二十年,从超常部到高中部,见多了特别聪慧、特别勤奋所以特别优秀的学生,但也有一类学生:不能说不聪明、不能说不勤奋,但可以肯定的是学业成绩不优秀。出于对此类学生的好奇,也就有了今天交流的话题。

“舒适区”(Comfort Zone)本是一个心理学概念。上世纪初(耶基斯和道森,1907年)心理学家们通过实验发现,一个相对舒适的状态可使行为得到上佳表现。而作为教师平时注重课堂安全感氛围的营造也是这个道理。


但我们也常看到这样的一些警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死于习惯”,畅销书作家沃尔什直言,“若不走出你的舒适区,那无异于虚度此生。”(Life begins at the end of your comfort zone. Neale Donald Walsch)某种程度上是在告诉我们舒适区的危险性。

美国人诺埃尔·蒂奇(Noel Tichy)把人的知识和技能层次划分为出舒适区(comfort zone)、学习区(stretch zone)和恐慌区(panic zone)。对应已经熟练掌握的知识、有一定挑战性的知识和暂时无法学会的知识。学校不是让人恐慌的监狱,也不是让人安享的港湾,学校是介于舒适区和恐慌区之间的学习区,是你成长的地方。

我的书中有这样一段:
(P188)网络上的“勤”就是多动一下手指,想知道什么就会知道更多;网络上的“懒”就是手指动个不停,即便是无趣也被有趣地分享。莫非无度的勤劳就是懒惰?
这种“勤劳的懒惰”就是在认知舒适区的重复,有学生宁愿在已经会的题目上重复千百次,也不愿意对新知识进行一丁点尝试。那些貌似努力但成绩并无起色的概是处在这样的一种状态。和书桌上刻“存天理、灭人欲”相比,我觉得更应该有这样警示。CAUTION: YOU ARE ENTERING YOUR COMFORT ZONE! (当心:你正进入舒适区!)


老家吉林的冬天比沈阳要冷,有经验的农民是不允许小狗离炉火太近,否则会它会赖在那,那样的狗长得再大也是赖狗。手机、电脑、电视等何尝不是大城市里你们需要警惕的火炉呢?!当下学生更需要警惕的是课堂上习惯性的沉默。

(P168)我们为什么要倡导活跃的课堂氛围?很多时候的课堂教学,会的不教也会,不会的教了也不会。会的自私,对不会的同学无半点善心;不会的自闭,并无改变自己的一点勇气。就这样人性良的一部分慢慢消耗殆尽。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乔布斯让这句话和苹果手机一样流行,有直译“保持饥饿、保持愚蠢”,有意译“求知若饥、虚心若愚”,还有曲译“做个吃货、做个傻瓜”,比较而言我更喜欢“永不满足、只问本心”,不满足呆在舒适区内安享,渴望在学习区内开拓,不屈从世俗的看法能坚持自我。“并非是我多么的聪明,只是和问题呆的久一点。”(It's not that I'm so smart, it's just that I stay with problems longer.)爱因斯坦这句话也有“stay”,同样是呆在“学习区”。我上届学生龙宣宇能花费将近四个月的时间思考一道题目以及拓展,他现在也在清华读物理。双语上来的吕欣桐是物理大神。

时下的社会过分放大了个人舒适的感受,但那并不是人生意义的全部。杰出的人通常是能走出舒适区完成更高的目标。心理学家们也发现舒适区之外存在“最优焦虑区”,能让你的行为得到最佳表现。以后遇到情绪上不舒服甚至有点尴尬的状况,要提醒自己正面临着提高的机会。 “改变自己”并非基因重组,也难性情大变,改变自己是从迈出舒适区开始。

三、学会自己成长
不是所有的成功都可以复制,有时运气占了更大的比重,现代概率论的奠基者之一雅各布·伯努利甚至认为不应该基于一个人的成就去赞美他。当下的信息社会正经历大数据的时代,其实已经有了一些借助统计和实验的励志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科学励志。


(1985年)美国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Benjamin Bloom)调研了120个行业的精英得出一个结论:天才不是天生的,天才是后天训练出来的。
(1993年)德国心理学家安德斯·艾瑞克森(Anders Ericsson)通过对柏林音乐学院学生的长期观察和研究,发现成为世界级专家的条件是在“学习区”内进行大量的刻意训练(Deliberate Practice)。
(2008年)美国畅销书作家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在《异类》一书中宣称存在 “10000小时规则”。甲壳虫乐队走红前在酒吧演出超过10000个小时;比尔·盖茨创立微软公司前编程超过10000个小时;毕加索、莫扎特、乔丹都有超过10000小时的训练。
上述的研究都发现后天训练的重要,这可不是舒适区内的重复。

(2009年)受《异类》一书的启发,职业摄影师丹·麦克劳夫林(Dan McLaughlin)辞职,几乎没打过高尔夫的他从2010年开始练习,每天6小时、每周练习6天,计划坚持6年成为职业选手。这个容易想让想到DNA的DAN-PLAN我称“炼丹计划”,从他的网站上看到还剩四千小时左右~

2012年南方科技大自主招生的题目中有“7分钟内从1写到300不许涂改”,据说全国没有几个考生完成,我找学生测验了下,的确不如想象得容易。而下面的图片对比李嘉昊同学高二上和高三上英语作文书写,多少能看到刻意练习的影子。


“学会自己成长”源于我书中的一段话:
(p179)父母眼里的长大不单指身高,老师眼里的长大也未必分高,对长辈来说,长大该是你学会了自己长大~
原本求师得有求师必得的寓意,眼下我更喜欢“且行且知知己识己以己为师自求自得”。

我工作室求师得原本有求师必得的寓意,可眼下我更喜欢“且行且知知己识己以己为师自求自得”。相比学生,教师更容易呆在舒适区里,曾有学生好奇地问我,学生学这么多课程为何老师就教一科?有的老师连上课的PPT都要学生帮忙。关于学习区内的师生关系,我有一个问题为中心的双星的模型。

The best way to learn anything is to discover it by yourself. (George Polya)
One of the best ways to lean anything is to teach yourself.(Giles Sutherland Rich)
The best way to learn is to teach, the best way to teach is to keep learning.
Frank Oppenheimer的话让我想起曾和年轻老师说过,“不会,一教就会了。”“自己发现、教自己和自己教学”是我眼里的认知的三个内循环。角色互动、互换能让师生都走出认知的舒适区。

遗憾作为学生没有太多的学习乐趣,庆幸当了老师有了很多分享的快乐。我的不少观点是受动态几何的启发,或者说我不少的感念常在动态的几何里找到呼应。中点多边形是刻意训练才修成正果,皇冠迭代是在不熟悉的地方重复,被坚持了的差异才能绽放个性的美丽。训练是对人自身的改造,甚至会使技能会长在大脑中,今年CBA决赛北京的马布里和辽宁的哈德森身上不难发现这点。球场上的我一度被叫做邱德森,当然我拒绝被叫邱布里~

王国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的境界也可以从舒适区的角度解读。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Stay Foolish;衣带渐宽终不悔Stay Hungry,学习区内刻意训练;灯火阑珊处是学习区变成了舒适区。

人与人的差别在于是否满足舒适区的态度和能否自控有针对性的在学习区里刻意训练。我很喜欢美国当代畅销书作家艾瑞卡·容的这句话,“罕见的不是天赋,而是甘愿跟随天赋、尝尽人间甘苦的勇气。”(Everyone has talent. What is rare is the courage to follow that talent to the dark place it leads.- Erica Jong)

四、慕课先修组和《求师得·拾年》
十三世纪的罗吉尔·培根曾断言:“任何人不可能用少于三十年的时间掌握数学。”在我身边就有用微积分解物理题的初中生。时代的进步也提高了我们的认知能力,我常用这些数学的工具:{GSP|GEOGEBRA|WOLFRAM|ALPHA.COM}


一个人当老师的年龄永远比不上当学生的时间长。作为教师这些年也不断尝试着走出舒适区,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从动态几何软件的学习(我常用这些数学的工具:{GSP|GEOGEBRA|WOLFRAM|ALPHA.COM})到网站维护更新,现在又和数学老师、英文老师合作数位学习,“带着慕课证书上大学~”是我们的口号,小组成员已获得十几张证书。已成功开展寒假慕课先修活动,今年暑假的活动欢迎同学报名,如果能坚持完成五周(每周一小时左右)的作业,会得到有校长签发的证书,九月份参加coursera的正式课程。

阅读是一种遇见,人生满是巧合。我书的内容多是平时校园生活所思所想,也希望能和育才的师生分享,今天特别赠送校图书馆十本精装方便有兴趣的人阅读。这里也特别感谢苏婷婷老师的热心推介,也感谢那些买了我的书的同学。

(P123)新学年第一课问学生:为什么要尊重老师?(传授)再问为什么要尊重父母?(生养)难道尊重仅仅是因为给予了吗?反过来看,父母的生养并不是因为你的完美,教师的传授也不是因为你的优秀。我们赞美阳光我们也赞美花草,我们当然要赞美身边的人。你聪慧、你勤奋,相信你会变得优秀。
后.
I think our job as parents is to give our kids roots to grow and wings to fly.(Deborah Norville)
最后套用美国电视主持人诺维尔的话作为我的结束,都说师生如同父子,作为教师一样希望能给学生根系去成长,给学生翅膀以飞翔。但所有的这些都需要同学们走出自己的舒适区,要学会自己成长。

信任为师!耐心为师!感谢李宏杰校长的信任。感谢同学们的耐心。
谢谢。

附.
参考资料:
万维钢《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
Alan Henry《为什么要走出你的心理“舒适区”》http://article.yeeyan.org/view/442798/391391
Dan计划:重新定义人生的10000个小时(阮一峰) http://www.qiusir.com/?p=1893
......
后记:不少学生跑到前面来和我打招呼;廖主任的风格依然鲜明,介绍前不忘德育渗透;提到感谢苏婷婷老师的时候学生鼓掌;鲜花......;李校长忙完会也赶过来,小小总结了一下;双语给的礼物很实惠;感谢彭志刚和国宁两位老师的技术支持。之前阅读了点心理学的东西算是teach myself,面对刚从体育课回来的六百多两个年级的学生,我注意到没有办法让每一个人都专注,调用了熊帮“极品帅哥唯我熊哥”的段子调侃一下~


最近几年的讲座面向教师的机会更多,似乎自己也习惯了和大人交流的语境。新闻稿这种事最好让学校小记者站的学生来,也适当减轻老师的负担......
“走出舒适区,学会自我成长”主题报告活动纪实

15

怎么教和怎么学不再仅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queSTion是师生Students and Teacher的运行中心(双星模型...)

欧美教育界有几句很流行的话:前代的教育是先生教学生,现代的教育是学生教先生。这话初听得觉奇怪,其实大有道理,是教训式的教授法和启发式的教授法不同的解说,是新教育的精神所在。陈独秀 一九二一年


TED上看到Ken Robinson的引用:“寂静过去的教条已不适应暴烈的当下。形势的确困难重重,而我们必须顺势而起。”我喜欢这句话。不是应对它,而是顺势而起。“由于我们的问题是新问题,我们必须以新的方法思考和行动。我们必须解放(disenthrall)自己,然后我们将拯救我们的国家。”

国家地理频道2010年发布的图片,澳大利亚西北国王河(King River),有人说像是蛇,我看到curve~高三结束有了些空闲时间,选修课上正好和学生一起构造些特殊曲线,就有了这次讲座的素材...


每次我讲座文科的老师都觉得和他们没关系,不是物理就是数学的,很高深的样子。其实曲线和我们关系密切到你并不觉察的程度,无生活不曲线~
比如iPhone新系统iOS7图标的轮廓,超椭圆(superellipse)也称为拉梅曲线(Lamé curve)...

最初讲座的题目是“伯努利双扭线”,缘起左格非同学笔记上对和龙宣宇关于等时圆拓展研究的记录,在和无穷多的符号很像。后面还会涉及到曳物线、悬链线...

和姜平聊起伯努利家族,网上查阅了下,真的很传奇。就如当年觉得天才儿童也是成堆出现的...

说起瑜亮情结,提出最速降线的约翰·伯努利要比少帅周瑜悲催多了。前有较力竞争的哥哥雅各布·伯努利,后有同场竞赛的儿子丹尼尔·伯努利,自己作为莱布尼兹的学生,收了个学生更是“所有人的老师”欧拉~

当年雅各布伯努利就是类比椭圆研究双扭线的,用颜色扫面一样可以研究下多扭线...

天文学家卡西尼卵形线,多纽线是质点在有心力场作用下的轨道。发现土星卫星的天文学家乔凡尼卡西尼对把卵形线描绘成轨道有兴趣。像笛卡尔卵形线一样,和有心力场有关。

连杆机构下的伯努利双扭线,卡西尼卵线族的一种。

记得这动画片很好看,回过头来看,蜥蜴的面部和双扭线很相关~

我网站最初的Logo(e-bird)是源于这个特殊的函数,我甚至有了个数字根雕的创意,并在十多年前有过几件不错的作品~


十多年前构造过这个函数,那时在网志上开过专门的小栏目,叫数字根雕...


从中国太极图,大韩航空,到百事可乐的图标...

Curve Nerd,看到zfybill的头像,由周传高老师发来函数我来设计了下...

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Christiaan Huygens 1629-1695)是介于伽利略与牛顿之间一位大牛级物理先驱。伽利略发现单摆的等时性,是他构造了旋轮线约束下真正的等时摆;相比牛顿光的粒子说,是他创造性提出光的波动说,惠更斯原理更是很好地解释了折射等光学现象。他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也有卓越的成就~

所谓弯曲的捷径是指两点间未必直线最短。科学宫里面有这样的模型~

http://www.scitechantiques.com/cycloidhtml

鼠标点击上两图,分别看到的是动态演示~



我的小苹果呀~

莱洛三角形勒洛三角形是定宽曲线,用它来搬运东西,不会发生上下抖动哲人。有这样一个段子:青年问禅师:“大师,在单位,他们总嫌我棱角太突出,不合群!”  禅师掏出数根圆柱铺在地上,在上面搁了一块木板,并推动它,说:“你看,轮子合作一致才能保持所承载木板的平稳前进,你能找到棱角突出的形状也让木板平稳前进吗?” 青年略一沉吟,默默地掏出一个莱洛三角形。



与以往相比,此次讲座两大特点。一是给学生以机会展示自己,再是我们一起创造性地调用声音函数,用声音来表现函数的奇妙。对比前面的色彩,平面扫描,甚至立体和动态...

对蝴蝶有特殊的感觉~


三叶草,四叶草~

One leaf for fame, One leaf for wealth One for a faithful lover, One for glorious health, All in this four-leaf clover.

(讲座时曾问一个男孩对他来说什么最重要...)
我们创新班的同学和状元参加报社的活动,摄影师的作品本应该登报的,这里引用下觉得和曲线有关呢。

心脏线、肾脏线~保送科学院研究生的陈YU翱同学还给出了一种极坐标下角度倍增构造心脏线包络线的方法...


换个角度看《小苹果》的歌词:我种下一颗种子 终于长出了果实 今天是个伟大日子
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儿 怎么爱你都不嫌多 红红的小脸儿温暖我的心窝 点亮我生命的火 火火火火

@Lemontea的咖啡:公开课·“线”在进行时人的名,图的影,线的声,@qiusir 大叔的公开课异常火爆啊[鼓掌]函数,方程,李萨如…打酱油的笨妞儿是真心地各种听不懂啊[黑线]茫然环顾间少儿班孩子专注的眼神莫名地让人感动。自然如常态的生活,常谈如教学相长的话题,总有个角度让你思考认知,啥叫名师?这就是首席!

学部还制作了海报,同时感谢李纪全老师的工作~

@qiusir:感谢参与,谢谢鼓励。泛音多音色美。听刘哲铭小提琴演奏有哭的冲动,时天翼抖的小包袱李萨如不姓李姓李萨如,新手唐一民沉稳主动。毕业生左格非也来帮忙,有语文、数学、英语等老师来了,少年班的也来了...

育才公开课之“线”在进行时[?]
原文件下载:201472curvemusic (6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