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20

昨天一起跑大圈破6公里的小聂告假一天,不会是“香槟”有问题吧。老夫今天中午操场例行5公里,期间三五同学加入,冠棋同学全程伴跑。
回体育馆路上闲聊几句,除了赞赏他的体力好和跑步的动作规范外,也问及最近的学习情况。至少在物理课上,他和小聂和在操场上一样,脑力也有股冲劲的。他说觉得各科都在进步,说未来的二年半全力以赴。就如昨天和我分享他羽毛球教练教的拉伸动作,今天分享了中考前他老师的话。
那话大概的意思是,未来的你们面对的高考像是爬一座高楼,现在的努力就如往里面垫砂石,学的越多,能触及的楼层也就越高···
这样的比喻很形象,这么久了还记得,学生也很好地get到了其中的寓意。
平日里,不是经常把老师比作园丁吗,成才的学生不也称之为栋梁。那单就学生智力的成长,那神经系统的发育,就外形上和树木的枝干根系何其相似呢。知识探究于神经就如土壤之于根系,那不是拥有和堆积的过程,而是从中汲取壮大的营养,以涉足更广、更深的知识以更壮大···

学生的成长就如树木的茁长,不单是地上的枝叶更舒展、更高举,更是地下的根系钻研的更深入···
办公桌上的那块小木板上抄录了比斯塔的一段话,很能类比人的成长和树木的茁壮站立:
教育的作用并不是让学生学习,
而是要在学生的内心唤起一种想要以主体而存在于世界的欲望。
另,下午而行同学推荐了学案上的一道题目,还分享了他的思路。抽空构造了一下,结果还挺奇特。(晾衣架模型,一端固定,另一端水平移动或竖直移动,问晾衣架的轨迹。)(竖直移动轨迹直线,这个常见;等高水平移动的轨迹为圆,这个结果想想也不奇怪,晾衣架一定是在中点位置;要是不等高水平移动轨迹就有点奇怪了,像是水滴···)(问题拓展,如果另一端是在一个圆周上运动,那晾衣架的轨迹···)

同时刘而行同学还在《求师得课堂志》上分享了“安全边界”和“星球重叠”和“星球中空”的问题,对两个气态天体在重叠区域的受力问题印象深刻。
这两天在忙着梳理高考前最后推荐的题目,除了同浚豪交流,20个部分基本完成。上课、答疑也挺忙的,说好了回家好好放松的。另,既然发放过几次求师得奖教金,今年考虑设立一个能主动、科学、持续锻炼的奖项。
十一 29
学校要迎什么检还是申什么校,不好推脱,正好也稍微梳理一下,上图头像者是参与求师得数位学习助教、课题主持、学长分享或管理等贡献的,并不包括上千的学员。
另,中午跑步,忽然想起多年前,曾有王姓同学热心参与求师得的活动,但在大厅张贴的海报上漏了她的头像。至今记得她的失望和委屈,也想起她同学近乎讥讽的询问。下午特地从以前的视频截取了她的头像,尽管她未必会看到这里,至少我心会安一点。即便我们已经很认真搜寻记忆和检索资料,难免还会有所遗漏。
一朝相遇两度倾心十载华年二十寒暑几多惊奇一声叹息刹那就是永恒了哈哈哈~~~
“求师得”作为面向全国的师生协作的数位学习型组织,立足东北育才,也得到沈阳市教育局和教育研究院的支持。

1997年在全国率先开设“动态数理”选修课,对蝴蝶定理的系列推广在国内外产生很大反响(cut-the-knot.org论文引用),系统构造动态数理范例激发学生的“再创造”认知。

2000年创办求师得教育实验室(qiusir.com),其中“动态与创造社区”的“画板联盟”一度成为两岸三地最具影响力的画板讨论区,著名数学家张景中院士作为实验室名誉顾问先后三次为求师得题字、题词。

2014年开始,在台湾鄹景平先生的支持下,秉承“让助学发热、让自学发光”的宗旨,推行“以己为师、自求自得”的理念,在全国中学率先有组织进行慕课先修。老师和学生一起学、学生和老师一起教(WE to ME and ME to WE)。求师得数位学习(qiutopia)跨越了理念和实践的鸿沟,实现了专业的学科知识教学与鲜明的教育个性的现实整合。

2016年和沈阳市教育局、教育研究院合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数位学习,也有上海、江苏、安徽和吉林等地学生参与在线选修。

截止2024年暑期,求师得数位学习活动面向全国连续开展十年二十个假期,《动态数理》在线选修和《数字讲述》慕课先修等学习活动有超千人次参与,数百人获得数位学习课程证书,帮助越来越多学生实现了“带着慕课证书上大学”的小目标。
十 11
求师得奖教金获得者刘海辰,东北育才初中部2019级,东北育才高中部2201班在读。
一朵朵花在青年工匠的笔下行云流水般绽放,经过火的淬炼与考验,黄底黑彩的陶器再现了5,500年前那个夏日,人们所见过的绚丽,闻过的香气,那陶器上怒放的野蔷薇将不再步入花开花谢的轮回,而将永世盛开。正如此,持长剑纵马,执妙笔生花,青年从不缺少描摹生命的想象。
初逢在小学五年级,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推开了折纸的大门。从简单的折纸,到逐渐成型的作品,我在折纸的社群里与朋友讨论,在B站上发布自己的视频。众多类别之中,我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东西:平面双色设计。
大概高一刚开学的时候,我开始进行折纸设计。从湿法炼铜的方程式,到东北育才的校徽,然后正式开启了后面自主设计的旅程。一开始,我尝试进行化学元素字母的设计,后来我玩心大起,设计了当时网上流行的梗“背带裤”,还有噬菌体、染色体。逐渐掌握基本要领后,我开始尝试更复杂的设计,于是我目前最最自豪的设计:“沈阳”二字,诞生了!
在高二的时候,我与qiusir相识,进行了一次“命题设计”。其实我不是第一次进行命题设计,以前也设计过原神里岩元素的图标,但这次不一样,这次没有一个死板的图样,我只要描绘出求师得蝴蝶的图形,很多方面都不太拘束。反复的沟通与设计,两版求师得蝴蝶图标的折纸设计诞生了。看到那蝴蝶安静地躺在桌面上,刹那间,上万只蝶忽然振翅飞起,满胸膛的蝶翼扑动。一只蝴蝶的振翅声,我们的人耳是听不到的,但万只蝴蝶的振翅声,将是响亮。
没有波澜壮阔,甚至回望过去,我也不理解自己是为什么能在一次又一次的折叠中获得快乐。但事实上,我发觉自己热爱着它。无论开端是否虔诚,无论过程是否专一,我都已经抵达了从前不曾设想的地方。
我还会走下去,把热忱埋在理性的土地,生出火红的花。世间万物皆可期,唯有热爱不负人。
Continue 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