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有“风险”的物理课
一早食堂吃过早饭,阴冷刺鼻的空气让喉咙难受,散步的小路上,扶着树像醉汉样呕吐(总比在教室里吐要好)。回办公室开暖气、喝热水、看看书,调整一下好很多,可发现AirPods不见了,不会刚才掉小树林里吧,可马上要上课了。
年前放假前已经在讲功的部分了,最近也一直在讲动能定理相关内容,算是在还“技术债”吧。尽管我是变着法地以“势能定理”、“机械能定理”和“热能定理”来调剂,学生依然难免认知疲劳。
上周末日(最后的日语班)的天睿(Ztrhhh)问了一道日本的题目,觉得很好,便按它的思路设计了今天的这节课,尝试打开思路,提前试水动量部分。
1、从速度时间图像开始,运动学公式是从微元法(积分)思想得出,反映在图像的面积上。很自然能迁移到弹簧弹力的功,复习到弹性势能表达式(奇怪的教学大纲)。
2、引入日本的那道题目,光滑水平面上m的球速度与光滑挡板碰撞,碰撞的弹力先随时间均匀增加再均匀减少,从上面的逻辑,这里的图像面积的含义是什么呢...
3、单独速度不足以反应运动的量,开启莱布尼兹和笛卡尔关于“死力”和“活力”的纷争,先是动能、动能变化量,然后引出动量,通过动量变化量的不同强调其矢量性,稍微提及静力学的三角形定则...
4、从牛顿第二定律(再次强调是)回顾动能定理的简略证明(学生很熟练了),并行的是给出动量定理...
5、让一擅长体育的女生站到前排的书桌上,居高临下的视角让课堂气氛很活跃,命其蹦下,但提醒要轻轻落地(老师有保护准备)、换男生,先重复动量定理内容,从书桌上蹦下来怎么能作用力小...(有学生调侃,物理课有风险啊。)(也有说,举报,让老师下岗,唉...)(我是单纯觉得日本的那道题目设计的很好。)
6、所谓的缓冲,增加碰撞时间。让男孩站到讲台上,课堂氛围达到顶点,满少直言从未站到讲台上过,那我让他蹦两次...有同学落地真能悄无声息,很好实践了碰撞时间的增加...
7、回到动量定理的典型题目练习:1kg小球自由下落20m,碰撞0.1s,反弹最大高度5m。求小球对地面的平均撞击力(不同于日本小题目的力和时间的变化)
8、错误最多的是300N(很多同学忽视了重力),再次强调,合外力的冲量。还有几个犯了地主家小儿子学写字的错误(一、二、三,万员外....于是有150,250的错误)下落20m速度是20,反弹5m可不是5!
9、雨后春笋样涌现的错误,而每一种错误都是对动量定理不同侧面很好的强调,老师没有批评,大家似乎不觉尴尬。
10、通过整体动量定理的过程,对比合外力的功、外力功的代数和,有合外力的冲量和外力冲量的矢量和。10(2+0.1+1)+F(0.1)=0
11、重新回到日本的小题目。面积的问题容易,就是冲量。另,画的是俯视图,挡板的力就是合外力。另另,挡板光滑,沿挡板速度不变,所以反弹速度与挡板37°...
12、分享有学生从加速度时间图像解决,图像面积是速度变化量。
下课了,几位热心小朋友主动去帮我找耳机,一伙人刚出门,现耳机就在我羽绒服的兜里。
尽管有点“风险”,总体上这节课上的挺开心。
上周吃柿子导致的肠胃不适已经很大缓解(很对不起那几个可怜的学生),关键是走路不摇晃了,此刻的欢愉像是长久忍耐后的回报。一早来办公室先在那本“好题本”上整理几道最近和学生交流过的题目(日本教材提到的汤木生测电子比荷的近似计算等),再试着在这里整理一下最近的思绪...
先感谢科高那枚高材生的画作(估计是受小吕同学大作[?]的启发),上课前看到求师得的标识很有感,为了表示感谢,愣是把我的钥匙链上的标识解下来送她(不知道她已经有的是Fo同学送的)。也希望辣位体育和智力一样优秀的同学能完成系列的广义蝴蝶定理[?]的证明...
以前博丁学长就提醒过我,变压器的英文tansformer有“转换器”的意思。想来也是,变压器何止是变压()呢,也是变流器()、变阻(),甚至变源器()(方便讨论最大输出功率的问题)...
金老师刚发信息告知数特毕业10周年聚会的事,有点社恐的犹豫,但也关心徐野等同学的情况,还特地求证了一下,同班的还有也喜欢京剧的樊...挺巧的是,一早整理题目的过程中忽然想起“看着长大”的数特的豪哥[?]。
豪哥小学没毕业那会就认识他、教他,后来才知道还是我一位同事的亲戚。眼看着他小学毕业升入育才初中数学特长班,又分流到了浑南的高中...
从应试的物理讲练(从初中到高中),到动态数理的探究(最小年龄完成求师得数位学习的),到他能自己的创意编写课题(为求师得供稿和编写在线课程)...随着他学龄的增长,交流也更深入,从他的特长爱好(NBA和梅西),能清晰感受到他的性格秉性,也从他班级琐事的描述中捕捉价值观和人生态度的蛛丝马迹...
和最初的物理学习的交流不同,关于处事的态度,尽管很愿意充当前辈的角色,但基本上是平等相处,倾听为主,也适当通过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比如通过具体的工作中学习包容和合作的话题,偶有提醒义愤填膺的他注意求师得形象的调侃...难说我是在教育他,因为这个过程也又自己的反思和调整,就像后来的数学物理的问题,我从他那也学到不少。
尽管还有一年多他才去上大学,我已经在怀念一起学习的历程。他一定会走入新的学习环境,我也是会遇到新的学生,相信那不会是对过往这段经历的遗忘,而是再生。
尽管不在一个年级了,豪哥每周还是抽空来办公室看我,除了带点小食品,也有好题目的分享,天气好的时候陪我散步,当然少不了和我吐槽一些有的没有的事...
豪哥也感冒了,豪哥感冒好了...
就如岸见一郎的书中写到一直寻找的既不是弟子也不是接班人,而是一个伴跑者。“无论你在哪里,我都会感受到你的存在。”
“世界会不会变好不重要,我们要变好才重要。”网上没查到是不是诺贝尔说的,不过这话对莫名焦虑的人来说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
上课带领学生推双星的公式,,类比开普勒第三定律很容易记忆...而对地球贴地卫星周期公式化简,,,
类比单摆的公式,,以及圆锥摆的周期公式,很容易建立起关联。巧妙的是也是地球上摆长无限的单摆周期,这个时间还是穿越地心隧道(简谐振动)时间的二倍。
和简谐振动一章推到单摆的周期很接近,设想地面上(可以设想是在很高建筑上)悬点o悬挂摆长l的单摆(摆角很小,一样能近似简振的),万有引力的切向分力提供回复力。
摆球在地表,所有有,,利用小角度,,因为小角度,位移大小近似弧长也近似水平...
套用弹簧振子周期公式,,得
带入特殊值到上述公式,比如摆长远小于地球半径,(l=1m,T约2s);比如摆长为地球半径,(1h);比如摆长远大于地球半径,(1.4h)...
关于贯穿地球的地下铁通行时间的推算,也是用简谐振动的周期。由于球壳对球壳内物体的万有引力为零,所以物体穿行地球时所受的万有引力仅与此处内部球体有关,,...
继续套用弹簧振子周期公式,,且,化简后,,得,且与无关。
如果是横贯地心的地下铁,不仅时间和贴地卫星周期相同,更是大撒心心相映的狗粮(圆周运动的投影点)...
当然,这个周期也是和地球半径(大小)无关的,由Kepler's Law III,。地球的平均密度大概是水的5.5倍,对于更高密度的星体,这个运行周期要小得多,如果是中子星内部的隧道...
X上看到这种推导...
物理作为高考理科的主力是要背很多的锅,不单是计算不准的数学锅,还有审题失误的语文锅,以及基础知识相关的地理锅、化学锅等等,甚至偶有符号乱用的英语锅...
数学L老师就曾提出过[?]上面梗图的困惑。地球自转的线速度=0.464km/s,1670km/h...